稻鸭共作技术及其应用

2023-01-15 03:29李萨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养鸭雏鸭鸭子

李萨利

(宿迁市宿城区农业农村局,江苏宿迁 223800)

历史上,由于土壤缺肥及人类对禽蛋的需求,为增加土地产出和加大资源开发利用,稻田放鸭(稻鸭共作)作为一项传统农业技术并不鲜见。随着科技进步,农民施用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对有机肥的需求量减少。禽蛋供应货足价廉,养鸭较脏且辛苦,加之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等,农户散养鸭大量减少,因而稻鸭共作已较少见。

在现阶段农业生产中,长期单一大量应用化肥、农药,容易造成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化学物质残留增加,进而对粮食品质和食用安全造成影响。另外,目前市场上供应的食用鸭多为高密度圈养,不仅风味较差,其安全性也令人担忧。近年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要控减农药、化肥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因此,继续研究稻鸭共作技术有了新的积极意义。现将稻鸭共作技术介绍如下,并通过项目实践分析其应用效果,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1 稻鸭共作技术

1.1 选择适宜的水稻栽培方式

在开展稻田养鸭的过程中,应当对水稻栽培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比较,选择适宜鸭生长的品种和方式[1]。水稻旱育手插秧、机插秧移栽行距约30 cm,便于鸭子穿行觅食;水稻抛秧田稀植适宜养鸭,密植则对养鸭有一定影响;直播稻田稻苗密度大,行株距不分明,一般不适宜放鸭。杂交籼稻长势旺、杂草危害相对较轻、除草压力不大,放鸭起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常规粳稻生长慢、长势弱、杂草发生较重,稻田放鸭除草效果明显。

1.2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配置好鸭舍、围网。鸭舍、围网是必备设置,不仅可以防偷盗、防逃逸,还可以防天敌侵害。狗、猫、黄鼠狼、鼠、獾均能对稻田养鸭造成危害,尤其是狗危害极大,在无人看管时,时常发生狗将鸭咬伤、咬死的情况,从而造成大量损失。二是保证清洁水源。鸭子喜水,建围网时尽可能将灌排水渠和池塘圈入;圈地中如果缺少蓄水点,可以在田间开50 cm深沟保水。三是垒好栖息埂供鸭栖息。稻田放牧的鸭子喜在田埂栖息,根据其习性,田埂应高出水面15 cm以上、宽30 cm以上。四是稻田边适宜地点修建简易栖息棚,可保护鸭群免遭强光曝晒和暴雨、冰雹袭击。

1.3 鸭品种及雌雄选择

稻鸭共作首选普通麻鸭,如宿迁本地麻鸭黑精灵。其雏鸭颜色偏黑,体型不大(成鸭重约1.5 kg)、灵活爱动、耐粗饲、适应性强,宜放牧饲养。市场常见的大白鸭体胖懒动,不宜用于稻鸭共作。在鸭性别上,一般以母鸭为主,因为母鸭肉蛋兼顾,出售相对容易。母鸭进入产蛋期,若不出售,只要饲喂得法,可以通过产蛋销售获得利润。公鸭售价低、销售困难,长期喂养既不增重又无产出,徒耗饲料。批量喂养母鸭宜搭配少量公鸭,一般100只母鸭约配5只公鸭。

1.4 喂养时间选择

宿迁本地稻田养鸭以4月底至5月初育雏鸭最佳,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此时鸭子生长高峰与自然界食料供应高峰重叠。每年的5—9月是动植物及昆虫生长发育旺盛阶段,也是鸭子食料最丰盛的时期。麻鸭4月底至5月初育雏,2个月后长成中鸭食量大增;本地水稻6月中下旬移栽,7月上旬放入稻田共生:此时养鸭除草灭虫效率高且省饲料。二是此时养鸭易销售、价格高。麻鸭从雏鸭到成鸭生长周期为4个月左右,此时鸭虽羽翼长齐但少肉,成鸭喂到壮实丰满、利于销售还需1个月。因此,理想状态是喂养鸭至5个月,大致处于水稻抽穗灌浆期。将鸭子育肥后迁出稻田,于中秋节前处理。鸭子既不伤稻穗,又能在节日期间顺畅销售、提高售价。

1.5 鸭苗运输

一般鸭苗出壳7 d后经过防疫,再运到放养地。雏鸭运输过程中各个方面稍有疏忽都可能导致鸭苗死亡,应避免拥挤践踏、曝晒、闷热受捂、风吹受寒、颠簸叠压。为提高鸭苗成活率,最好装筐运输,每筐只装1/2,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到终点立即卸车,轻拿轻放,及时散热补水。

1.6 雏鸭喂养

1.6.1 饲喂环境。稻鸭共作的鸭苗选择春雏。春季气候多变,多雨高湿天气及温差变幅大时雏鸭容易感病,要注意防寒防病,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条件和清洁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恶劣应激影响。雏鸭一般在鸭舍饲养,育雏方式有多种。一是平地育雏。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垫料,如干草、木屑、干砂等,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保持清洁干燥。二是半地半网育雏。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斜坡小于25°,且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保持舍内地面干燥,利于清洁。三是纸箱育雏。在稍大的普通硬纸箱的箱壁凿孔通气,将雏鸭养于其中。天气暖和时不用热源升温,可自温育雏,简单易行、投资小,但应当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随着雏鸭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他纸箱,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同批鸭子饲养过程中存在体型差距逐渐拉大现象,应按体型大小分开饲养。不同批次、不同大小的鸭子都应分隔饲养;一旦混养,体型小的鸭成活率明显下降,因而要尽量避免混养[2]。

1.6.2 饲料选择及防病。每天喂鸭1~2次。饲料以碎米、米糠、小麦为主,或选用玉米粉加鱼粉的混合饲料,也可用鸭或鸡的商品配合饲料。雏鸭的饮用水应当保持清洁。育雏期注意防病,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土霉素;为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需注射鸭瘟疫苗,做好免疫接种[3]。

1.6.3 游泳锻炼。鸭舍内放置一些浅底的盛水容器,供雏鸭洗澡锻炼;10 d后鸭可逐步尝试下水游泳,初次进入沟渠游泳应选平缓浅水区,少量逐次放入。因为有的雏鸭羽毛油脂涂抹不均匀,初次下水会沉底溺亡,发现雏鸭沉水应当及时施救。1月龄之内的雏鸭耐低温能力较差,下水游泳时间不宜长,一旦发现水中雏鸭游泳乏力或歪头,立即捞出晒太阳或放到温暖地方使其复苏。每年6月中旬,麦田放水整地期间,大面积出现麦秸腐烂导致水质发黑变劣现象,尤其要防止雏鸭进入黑水区。

1.7 放鸭

1.7.1 引水放鸭。水稻移栽后,一般7 d左右追施返青肥和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封闭处理),隔7 d后放鸭下田。如果稻苗较弱,放鸭时间延后,放鸭入田以晴天为好。稻田无水则鸭不肯进田,放水深度以鸭脚能触到泥土为宜,使鸭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搅拌泥土。随着鸭的成长,水深可逐渐增加。一般而言,露出水面的稻田高地,杂草长得多、长得快。针对这类稻田要多灌水,同时把碎米等鸭喜食饲料撒在长草多的地方,引诱鸭把饲料和杂草一同吃掉。

1.7.2 放鸭密度。小块稻田一般放养中鸭150只/hm2左右;面积3.33 hm2稻田,平均放养数量105只/hm2左右;面积6.67 hm2稻田,平均放养数量75只/hm2左右。因为稻田面积越大,其高低、土质、耗水速率、水稻长势、品种类型、管理要求的差异越大。同时期稻田有干有湿,鸭子只进入有水的田块,形成集中轮流放牧现象。当鸭群达到500只的水平,1~2 d可清理0.67 hm2田地内的杂草。6.67 hm2稻田轮流放牧,7 d左右完成一个周期,既达到除草灭虫效果,又维持一定食料供应,还可减轻鸭粪过分集中而导致的局部污染。鸭子有群居现象,大群鸭子集中于一处蹲下休息,会产生压稻现象,影响水稻生长。因此,在稻苗较小的情况下,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小群分田块放养鸭子。

1.8 鸭喂食

鸭子属杂食性禽类,碎米、米糠、麦麸、稻谷、小麦、玉米、豆粕、瓜菜、甘薯等均可作为饲料,其中玉米颗粒较大,应粉碎。稻田放鸭后,一般每日早、晚各喂1次,分别喂1/3和2/3。为提高除草灭虫效果,总体把握饲喂量和方式。水稻抽穗前,让鸭饥饿促其觅食,也不宜喂得太饱。如果稻田饵料充足,早上不喂或2 d喂食1次,视具体情况而定。

水稻抽穗后田间荫蔽,此时鸭子骨架基本定型,食量大增且不愿深入田间。当田野饵料不足时,要增加饲喂次数和饲料量。鸭子食量大,足量投喂一只成鸭每天消耗饲料约200 g,占体重的13%。饲养周期越长,消耗饲料越多,而增重很少。稻鸭共作处于放牧状态,从雏鸭养到成鸭(1.5 kg)耗时5个月,而商业化高密度圈养耗时仅3个月。商品饲料通过添加鱼粉、骨粉、激素等物质,可以实现畜禽快速增重,但是饲料添加剂对人体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南瓜耐瘠薄、易栽培、产量高,还能压控杂草。清明前后定植在田埂、坡地、废地,大量结瓜后切碎煮熟作为鸭饲料,可节约成本。

1.9 水稻管理

水稻起秧前坚持先喷药防病治虫,秧苗带药移栽,减少大田用药。水稻生长期间,如果虫害发生较重,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重点地进行防治。近年来,稻飞虱发生轻微,未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仅用茚虫威喷雾防治1次。喷药前将鸭赶到未施药的田块,喷药3~4 d后再让鸭迁回。施用化肥的稻田1周内不放鸭。采取分田块轮流放牧的方式,提前做好水浆管理计划,干湿交替,分批适时适度搁田。

1.10 巡查管理

有条件时安装视频监控。当鸭群有异常叫声或骚动时,要及时查看,确认鸭数是否齐全、围栏围网有无缺损、是否有天敌进入。出现病残鸭要分析原因,将死鸭立即清走掩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麻鸭长到1.5 kg后,体重一般大致稳定而不再增加,母鸭产蛋后体重可能下降,拟出售肉鸭宜早做安排。

1.11 蛋鸭饲养

若成鸭销售不畅,则母鸭可转为蛋鸭饲养[4]。鸭子持续产蛋期和产蛋率均高于鸡,开产后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添加鱼、虾、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能迅速提高产蛋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食料不足,鸭子体重明显下降,立即停止产蛋,此轮产蛋周期结束。此时即使再添加饲料,鸭子在1~2个月内也难以恢复产蛋。因此,饲养蛋鸭过程中应当避免此种状况出现。

2 稻鸭共作实例分析

2.1 项目实施概况

江苏省宿迁市耕耘者庄园种植家庭农场实施稻鸭共作面积13.33 hm2。田边有沟,园区有监控,周边有围网。水稻采用自选优质粳稻品系晚玉,5月13日塑盘育秧,6月25日前后机插秧移栽。栽植行距30 cm、株距15 cm,每穴植苗3~4株。水稻于11月上旬成熟收割。

5月购黑精灵雏鸭1 000只(平均75只/hm2),先在鸭舍附近围养,水稻移栽后逾10 d放入稻田。早晨放出觅食,傍晚进舍补饲,年底销售成鸭。

2.2 养鸭成本核算

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核算,鸭苗售价为90元/hm2、饲料成本为225元/hm2、设施成本为30元/hm2、人工成本为75元/hm2,合计成本为420元/hm2。鸭生长时间为 150 d,肉饲比 1∶5,成鸭规格为 1.5 kg,每只售价22~30元(年度售价波动大)。养鸭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如果是初次养殖,难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实际成本还将增加。稻田放牧式养鸭,虽然成鸭风味品质优良,但销售上优势不明显:零售存在活体物流成本偏高的难题,批发若无订单定向优价支撑,只能参照市场普通高密度圈养鸭的价格销售,难以获利。

2.3 稻鸭共作技术的应用效果

2.3.1 改良土壤。稻鸭共作鸭粪肥田效果明显,鸭子经常活动区域作物生长茂盛、分蘖强、穗大粒多,同时化肥用量有所减少。因为鸭子在稻田活动区域不规则、不均衡,施肥操作不便区别对待,所以化肥用量减幅不大。

2.3.2 防虫除草效果。鸭子经常活动区域的稻田杂草减少50%以上,稻飞虱减少50%以上,螟虫减少30%以上,除草剂用量减少50%,杀虫剂用量减少约30%,实现了考核指标。

2.3.3 水稻产量和品质双提升。当年稻鸭共作田水稻产量提升5.1%。水稻产量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稻鸭共作技术的影响,但是从趋势上看稻鸭共作对增产有帮助。

在宿迁市作物栽培站、宿城区农业委员会、宿迁电视台、屠园乡政府联合组办的“米王”争霸赛上,稻鸭共作生产的稻米多以质量优、口感好而胜出,被评为“米王”,并在《楚风夜话》电视栏目中播出。2021年度优价销售“屠园红”“古山河”大米35 t。

2.4 生态影响

一方面,鸭子属杂食性禽类,食量大、消化快,不仅采食践踏稻田杂草,控制草害发生,还能消灭害虫,鸭粪又是肥料。稻鸭共作相得益彰,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化学品投入,降低了对环境的损害。另一方面,养鸭区域的青蛙、泥鳅、蚯蚓、小鱼、小虾、螺蛳、蜘蛛等被鸭子采食后,数量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当放养密度过大时,鸭粪会对排涝渠水质造成污染。生物圈平衡既微妙又脆弱,某个因子变化往往可能带来新的利弊权衡课题。

3 结语

应用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必须在标准化田间工程设计及设施配置上做好统筹规划。稻鸭共作既有广适性,又需要一定条件,如远离村庄、避免惊扰、减少污染、便于安全保卫等,还要有鸭舍、围网、看管住房、清洁水源、灌排水渠、适宜栖息地等。当鸭群密度适中、水质良好时,鸭并不难饲养,硬件设施配置标准有较大弹性。在稻鸭共作的适宜品种筛选上,体型较小、活泼好动、耐粗饲的宿迁本地麻鸭较为适宜;水稻品种宜选用附加值高的优质粳稻,水稻栽培方式为手插秧或机插秧。

对稻鸭共作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可知,在稻田中放牧鸭子,对稻田杂草有去除效果。稻鸭共作除草控虫效果明显,但鸭子下田行走方向、路线无序且不确定,稻苗密度大及缺水的地方鸭子活动少,存在田间表现效果不均衡现象。因此,目前稻鸭共作还只能作为除草控虫的辅助手段。

稻鸭共作养出的鸭子品质好,但成鸭如果按市场一般圈养价格销售,基本无法盈利。这是目前稻鸭共作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只有产品品牌被消费者认可,养鸭实现订单生产、定向优价销售,逐步转变消费者的观念,才可能获得较大利润。稻鸭共作技术应用评判不宜简单地以养鸭是否盈利作为唯一标准,应看到综合效益。在稻鸭共作技术应用过程中,可将盈利点放到水稻上,产出优质产业化稻米[5];也可以防虫除草为重点,作为农田减控化肥和农药用量、推广绿色防控、降低生产成本的辅助措施;还可以作为打造生态型农业生产基地,凸显特色,提高知名度,与旅游观光、乡村美食相结合等。稻鸭共作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多样,种稻农户缺乏专业的养鸭及销售经验,可以与养鸭户合作,提供场地和设施供其阶段性放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稻鸭共作作为一项传统农耕技术,虽然在目前推广还有一定难度,但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在水稻主产区仍然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实践总结,不断完善技术、发掘潜力,完全有可能使该模式成为特色农业的亮点。

猜你喜欢
养鸭雏鸭鸭子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巧得妙方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鸭子
一头鸭子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