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现代大学教育观探讨

2023-01-14 06:38曹春平姜雨含
关键词:宇宙大学教育

曹春平 姜雨含 李 硕

元宇宙视域下现代大学教育观探讨

曹春平 姜雨含 李 硕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元宇宙是相对物理世界而言完全数字化的虚拟宇宙,总体上可以分为增强现实型、生活记录型、镜像世界型和虚拟现实型四种类型。元宇宙有沉浸式体验、虚拟与现实交互、用户自定义虚拟化身、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等特质。现代大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迎接教育元宇宙时代的挑战。首先,现代大学教育应注重隐私权教育,奠定观念基础;其次,注重想象力教育,探索建设沉浸式学习的物理氛围;最后,大学教学去中心化,实现从知识到生活的过渡。

元宇宙;教育元宇宙;现代大学教育

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巨大变革。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深刻影响物理世界,还形成了与物理世界平行存在的元宇宙(metaverse)。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人工智能(AI)技术在元宇宙之中进一步关联与整合,元宇宙对物理世界的影响日益加深。元宇宙源自于科学技术革命,技术的更新往往来自实际生活生产问题需求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元宇宙来自于生活,是现代大学师生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各类线上教学平台、知识学习平台、网络游戏、虚拟交往软件等层出不穷,深刻影响和塑造着大学生学习思维、知识基础、道德价值观与人际交往模式等。大学教育是科学教育,涵盖人类高深知识学问。现代大学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应用科学教育等。科学教育涉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抽象问题的思考。钱学森曾经谈到科学和生活相关联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自然科学理论是抽象化了的问题的研究,技术科学是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任何时代的自然科学理论难以完全囊括自然世界的全部,总会有部分的欠缺。很多生活问题,单凭技术革新也无法解决,需要引入抽象的科学理论研究[1]。可见,科学与生活二者之间并非要分个高低,而应综合。高等科学教育应当考虑生活世界和抽象科学理论之间的关联。当下,大学教育需要直面生活,直面元宇宙。冯向东曾在研究之中谈到,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变革将导致教育形态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人类将计算机引入了人类思想符号之网络,但是人工智能也在挑战人类智力,互联网打破了大学教育的边界,高等教育以文化人的功能也面临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2]。现代大学不仅面临种类繁多的教育元宇宙平台在教育吸引力上的竞争,大学教育教学方式本身也面临着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探讨元宇宙概念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大学教育未来走向与发展路径,助益反思大学教育如何应对元宇宙与物理世界从平行至交错的新时空背景。

一、元宇宙概念内涵与特征

元宇宙指涉数字化宇宙,物理世界生命个体可以凭借生物认证或者其他数据认证技术通过二维界面进入3D虚拟世界。元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一部名为《雪崩》(Snow Crash)的科幻小说之中。元宇宙概念包含meta前缀词,Meta可以理解为“后(post)”或者“前(before)”。一般而言,元宇宙研究者把元宇宙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增强现实型(Augmented reality ),生活记录型(Lifelogging),镜像世界型(Mirror worlds)和虚拟现实型(Virtual worlds)。增强现实型是采用一种使用设备投射信息的方法,在现实世界中使用智能手机或智能设备提供超越现实世界的额外信息。镜像世界通过在虚拟世界中创建与真实世界相同的空间,为用户提供新信息或活动的空间。虚拟世界则为元宇宙用户提供了虚拟空间,用户可以在现实世界操作媒介移动虚拟空间3D图形代表的虚拟化身。生活记录型也提供虚拟空间,它能够存储和接收来自现实中发生的数据和动作[3]。根据约翰·戴维德N. 迪奥尼西奥(John David N. Dionisio)的研究,这四种类型的具体定义和应用特征分布(表1)[4]。

表1 元宇宙四种类型

元宇宙多元类型在不同现实生活领域之中获得运用,总体上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真实和沉浸式体验。元宇宙主要基于健全人的天赋感官和VR技术,为用户建构一个远离物理世界的、数字创造的人工环境。用户可以借助浸入式头盔、虚拟现实头盔和全方位跑步机等专用多传感器设备,通过视觉、声音、触觉、运动以及与虚拟对象的自然交互方式,不断放大自己在数字世界之中的体验。甚至,AR可以在空间上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由终端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眼镜、隐形眼镜或其他透明表面介导的数字工具媒介搭建空间投影层[5]。极致仿真的、放大的感官体验,不断增加的用户以及由用户交往数据叠放、储存并可供随时提取的、甚至公共开放的数据,共同建构了一个数字化宇宙。

其次,借用技术实现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混合。元宇宙这类特征在MR类型游戏或者载有MR技术程序的机器人之中有所体现。利用MR技术,数字化脚本主体可以识别元宇宙用户所处的物理环境并作出程序规定的相应的交流互动。物理和虚拟现实混合技术运用目前出现在一些标准开放、免费、公共的地球观测软件之中。

再者,为用户自我实现开辟新时空渠道。元宇宙所提供的虚拟世界给予用户极大空间去发展不同于物理世界身份的多元化身。用户可以跟随主观意愿凭借数字操作依据元宇宙一定程序规则建构化身在元宇宙之中的职业角色、伦理关系、个性品质、社会(元宇宙社会)价值、能力特征等。

最后,元宇宙核心技术为区块链技术,其特质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数据存储和提取功能。区块链利用网络节点集群实现数据信息维护、信息提取、信息共享等功能,能够有效防止节点任意一方或者第三方随意篡改数据。区块链要求各个节点集群数据保持逻辑一致性,并不过度依赖第三方来监督,而是能够较大程度上维系数据的客观真实。区块链数据存储共享技术极大运用了隐私处理技术,可供多种不同用户更为通畅真实地抓取和共享数据。如郑荣、张薇和高志豪的研究提出,区块链节点集群对等通信网络各节点可以兼顾两种或三种区块链类型,既可以保护数据隐私与安全,又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可利用,为公民、企业、政府等用户节点对等通信打下基础,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为主导的节点关系,保障各用户节点对政府数据的依需调用、开发和利用[6]。在更为寻常的元宇宙区块链技术运用当中,用户围绕虚拟世界身份进行日常生活经验数据的上传、提取、保存和共享,打造个性化自身身份。用户群所组成的元宇宙交流系统是去中心化的。元宇宙的真实、多元、化身、去中心化等特质,对于思考传统教育情境过程中的传统2D线上教学低效、师生教学伦理关系失衡、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课堂差生不利处境等问题有若干启发意义。

二、元宇宙视域下大学教育观思考

(一)注重隐私权教育,为元宇宙教育奠定观念基础

元宇宙概念提出以后的新生代群体普遍较早接触信息网络通信技术。有研究者提出,数字原生代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导致了文化消费模式的变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内容类型的变化,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元宇宙。通信技术、图形、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创新的方式发展,以更低的成本配置与现实相似的虚拟空间成为可能。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最初开发者是基于“第二”空间概念研发元宇宙,那么,最近开发的元宇宙有趋势转变为“第一”空间,甚至取代现实[7]。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极为迅速的时代,元宇宙教育是未来教育无法回避的主题和现实。从传统教育到元宇宙教育,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元宇宙教育空间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在传统教育情境当中,师生的法律身份及其权利边界非常明晰。《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之中关于隐私权和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的规定,都为传统教育情境下的师生隐私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识了隐私窥探底线。元宇宙视域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存在思考空间:首先,用户在元宇宙的化身是否具备自然人所拥有的隐私权等基本人身权利?其次,用户通过元宇宙的化身角色进行虚拟世界的交往和交易时,如何衡量现实世界法律法规在元宇宙的适用性?自然人道德底线是否适用于元宇宙化身角色?最后,元宇宙协议和元宇宙管理规程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有上限?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元宇宙管理的协议和标准存在激烈的竞争。不同的元宇宙开发方之间存在关于基础设施、协议和标准方面的差异[5]。有研究者提出,虚拟主体可能会依据虚拟数据的交换、拟合和模拟形成突破性知识。这种突破性知识的产权归属也存在争议[8]。一方面,各种元宇宙管理策略和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或冲突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青少年学生群体是否能在未来参与到元宇宙教育平台之中去获取学习和知识资源。另一方面,元宇宙商业化导向和元宇宙隐私权管理本身存在张力。商业化元宇宙对用户体验和用户数量有较高要求,尤为重视有商业价值的结构性用户群体的元宇宙交往模式和规范习惯。商业化导向所遵循的功利主义原则和隐私权立法保护所遵循的正义原则之间存在张力。功利主义原则在于最大化元宇宙商业价值,隐私权保护易沦为商业价值的工具。法的原则即正义原则,是源自于对自然人人身财产健康自由等权利的探讨和契约订立。未来大学生以何种基本法律观念和行为规范参与到元宇宙教育世界当中去,是当下大学教育亟待思考的问题。

注重隐私权教育,熟知隐私权保护法律规范。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大学生群体可熟识与明了隐私保护的意义和隐私权利边界。大学开设的法律相关通识课程可增加关于个人电子信息隐私保护的内容。大学师生通过对全世界相关元宇宙隐私权保护法律法规的比较研究、探讨和学习,进一步明晰和理解元宇宙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注重隐私权教育,还须增强以人为本,尊重他者的道德教育。法律对隐私权的保障需要与道德品性规范的践行相结合。人本主义原则与隐私权侵权行为背后的利己主义原则存在冲突。在元宇宙世界之中,有时隐私侵权者为了满足自身窥探私欲、攻击意图、经济利益而获取、盗取和伪造元宇宙他者用户电子信息。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结合。由于元宇宙具有多用户在同一空间进行交往的特质,元宇宙用户主体存在繁杂不一的利益诉求。在元宇宙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成熟的阶段,用户往往以单方面利益诉求为唯一正义进而实施隐私权侵权行为。大学道德修养类课程可增加元宇宙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探讨虚拟身份的人本主义道德义务和意义。有时,不同用户在元宇宙之中化身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同一用户在同一个元宇宙之中的不同化身乃至同一用户在不同元宇宙的不同化身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这种冲突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现实法律体系涉及的自然世界相关法律关系。在对功利主义导致的各种社会冲突问题的解决上,罗尔斯曾提出“无知之幕”(the veil of ignorance)理论,以探讨如何协调多方面利益达到最高善的方法。首先,在参与和订立规则之前,没有人知道自身在社会之中的智力、资产、阶层和社会能力等状况,不清楚自身的利益所在[9]。根据罗尔斯的理论,可以考虑先悬置元宇宙相关利益者未来身份,广泛征求和探讨意见,形成元宇宙管理规范第一方案。再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根据元宇宙开发商、元宇宙用户、元宇宙技术支持人员、元宇宙相关冲突协调群体等之间利益冲突出现的实际问题,商议和订立第二补救方案。大学师生通过课堂学习与讨论,进一步理解在元宇宙空间之中尊重、理解他人,不随意侵犯他者隐私权空间,对于现实世界法治精神也具有丰富意义。大学进行元宇宙隐私权教育,需要国家完善相关立法,进而促进元宇宙用户隐私权的保护,助力现代大学融入和迎接教育元宇宙挑战,积极运用教育资源并打造教育元宇宙平台。

(二)注重想象力教育,探索沉浸式学习的物理氛围建设

元宇宙注重真实,以新型信息科学技术为用户营造沉浸式体验。这种沉浸式体验将人的自然感官和虚拟数字信息世界融为一体,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在虚拟世界得以自主发挥。沉浸式学习,意味着汲取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特质。沉浸式学习的关键要素是想象力激发和环境氛围建设。现代大学教育应打破学科界限,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习惯持开放态度,从目标预期-行为测评的线性教学评价方式转变为生成性的,氛围性的和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从只注重师生教学,转变为注重包括物理环境,教室物理布置等“物”的因素在内的教育有机体。

借鉴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特质,现代大学须注重想象力教育。现代大学拥有超过以往时代更精细的科学知识分类观以及相应学科建制体系。精细的科学知识分类观为大学师资财政科研等方面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也为大学现代化和教育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然而,知识分类观细化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学生难以跳出学科传统固定思维,形成跨学科知识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创新所需的想象力思维。想象力即power of imaging。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提出,想象力就是对不在场事物的理解能力。培育想象力,就是培育形象化思维能力。想象力教育并非用模糊、神秘的力量来虚构事实或实现非现实的方式,而是对非当下显示的事物作形象化的想象[10]209-212。注重想象力教育,需要摒弃人类自我中心的偏见,激发对科学问题的情境想象。想象力教育过程是师生围绕科学研究问题的对话过程。想象力教育过程是学生发挥已有知识基础和调用生活经验来理解科学研究问题的过程。想象力教育过程也是现代大学生思考、探索和洞悉科学问题形成的经验背景和历史条件的过程。

从元宇宙真实特质来看,现代大学学习共同体的塑造可以探索建设沉浸式学习的物理环境氛围。在填鸭式或者僵化的大学教育观念之中,物理环境的功能一般是被淡化的。大学生学习习惯则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阶段就已经预期且给定的行为模式。甚至,这种僵化的学习习惯不断规范和固化大学生学习方法、兴趣、时间投入乃至学习结果预期。学生并非学习习惯的主人,而是流水线上重复机械化学习的操作工。如福柯提出,习惯并非条件,而是一种结果,习惯使得人们被事物的秩序和时间的秩序等所约束[11]302-303。预期的、僵化的学习习惯只是一种规范大学生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等行为的过程,而非让大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科学问题的主人。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培育创新型学习型人才。探索沉浸式学习氛围,意味着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阶段对创新型人才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持开放态度。探索沉浸式学习氛围,即从泰勒主义的目标结果评价模式彻底转向为去目标化的,体验和生成性的现代大学教育。探索沉浸式学习氛围,是重新将大学生视为整全的“人”,促进大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感、口头表达能力、思想和情感意志在大学教育之中苏醒。沉浸式学习氛围的理念,不是将课堂或者教师视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而是将大学建筑风格、绿化特质、教室设计、艺术审美氛围、图书馆藏书量及阅读环境等视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因素,视为无法与学习行为、学习者相互割裂的有机体的组成部分。

(三)教育去中心化,共享生活教育体验

元宇宙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用户可以定制个性化角色体验,在物理世界之外延伸自我的多元身份,并凭借个性化身份进行多向度、高频率的生活经验记录与交流。这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与启示。当下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从而荒废学业是现代大学生的顽症。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沉溺”,实际上是对虚拟世界或者说元宇宙的化身角色的“沉溺”。元宇宙为用户化身角色在价值实现、情感倾诉、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无限延展的空间。从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生活记录功能强大的特质出发,现代大学教育可考虑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实现教学去中心化。

实现现代大学教学去中心化,需要创新教材中心、教室中心和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一,实现参考资料的去中心化,需要从师生关注的研究问题导向下,走向实验室、资料群、学校图书馆、艺术馆、试验田,甚至迈向全国大学馆际互借系统共同构建的文献信息库、博物馆、档案馆、校史馆、实验室、艺术馆、试验田等学习资源网络群。其二,实现空间场所的去中心化,需要考虑固定教室的讲台和桌椅的摆放位置,考虑学生学习行为和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真实教学空间的样态。从讲台桌椅二元分布的教室设计转向多元桌椅分布模式。从讲台桌椅为中心的教室布置转向绿植区、阅读区、观赏区、设计区等教室功能区导向的多元空间布置。其三,从师生二元教学关系转向,教师学生互助,学生与学生互助。促进不同性别、籍贯、宿舍、性格特征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实现现代大学教学去中心化,需要将理论学习与生活经验生长相结合。在实际的大学教学之中,许多理论是较为抽象的。理论源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思考,是浓缩的经验,也是超越生活问题的解决经验。在大学教学过程当中,将理论学习与生活经验生长相结合,是将抽象的和提炼的经验重新稀释和回归生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和探讨过程当中,抽象理论和实际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以及升华路径应是越来越明晰的。结合探究式学习模式和自学式学习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当中的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可以实现从抽象经验到生活经验再至理论探讨的去中心化的学习。

三、“元宇宙视野下现代大学教育观”实践

元宇宙在现实生活当中获得了多样化运用,元宇宙教育技术的开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模式的新特征。在教育技术更新换代的同时,需要同时冷静地思考教育教学的本质,进一步探讨元宇宙视域下现代大学教育观可能面临的实践问题。

(一)以人为学习主体,教育平行世界的规范伦理终有交错

教育元宇宙极大地融合了AR、MR、AI、VR等最新信息技术创造虚拟学校、虚拟教室和虚拟桌椅,让学习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迎接教育信息技术时代来临之时,应明晰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角色和使命。有研究者提出,科学是人类理解生活-世界的维度之一,并不是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揭示和承认科学的客观界限,才不至于为科学发展设置限制[12]24、30。在这个意义来说,元宇宙技术确有助于现代大学教育进一步发展与变革,但也无法替代大学教育传授高深学问的本质,无法替代大学自诞生之初就有的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元宇宙具有技术科学的特质,运用大量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它也属于工程科学,在较大程度上不断引发远程教育行业的变革。教育元宇宙处理的是教育的事务,需要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支撑。杜威曾经提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13]65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最终在真实生活社会情境当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而非技术,才是教育元宇宙的出发点和终点。教育虚拟世界和教育现实世界将围绕着教育的主体——人——进行交错。人在追求自我同一性的成长过程当中,会不断识别与整合自己的不同的身份。人在虚拟世界之中的化身角色和身份,终究需要在伦理规范上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自我身份、自我价值认同进行勾连最终走向辩证统一。人性的涵养和整全是教育元宇宙和教育现实世界能够整合的逻辑起点。现代大学教育在大力发展教育元宇宙信息技术革命的同时,须始终以人为学习主体,实现大学生作为整全的人的价值,促进大学生做为人的品德艺术知识心理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发展。

(二)由量转质,实现个性化大学教学环境变革

由追求量与大学教育的普及转向追求教育质量是现代大学发展趋势。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 50% ,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14]。在教育元宇宙时代的去中心化、个性化教学特征的启示下,现代大学教育在创设个性化大学教学环境上有较大变革空间。现代元宇宙平台开发正在高速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虚拟世界平台。教育元宇宙平台开发主要集中在线上教学组织容量扩大技术、语音系统、演示面板等方面,主旨是促进协作化学习和教学过程游戏化的发展[15]。有鉴于此,现代大学在图书馆陈列环境、校园阅读环境、多功能教室环境,乃至宿舍环境方面都有调整与创新的空间。由量转向质的现代要求,需要现代大学重新定义大学教育质量、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本质。大学教育质量的评价也须逐步从量的反映、数的呈现,转变为多样化的质的展现,体验交流,成长体现。由量转向质,要求大学以发展性的、个性化教学评价理念来理解和分享现代大学生学习的内涵、本质与要求。实践困难某种程度上在于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的整合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一般沿用美国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的目标评价模式,是目标-经验-组织-评价的直线评价流程。教育元宇宙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创造式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自己设计知识关联和学习体验。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每个基于元宇宙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都有其独特之处,难以用同一目标进行限制和评价。教师无法预期每个学习者作为学习体验设计者的设计思路。相比泰勒主义的目标导向和行为评价模式,质性评估和发展式个性化评估更贴合教育元宇宙教学。

(三)创造可持续学习模式,开放智能学习开发和设计主体地位

在教育元宇宙时代,以个体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学习,和愉悦的物理体验、有兴趣激发功能的游戏教学形式,关联更紧密。元宇宙注重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体验的先后连续性,旨在缔造可持续学习模式。有研究者认为,可持续学习模式在于借鉴元宇宙游戏平台的游戏体验设计,在非游戏的学习情境当中为学生创造游戏体验。游戏体验主要特点是愉悦、专注、创造性思维、活跃、主动等。借鉴游戏体验特质,在学习情境之中可以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六个方面的因素来促进可持续学习的发展。这六个因素分别是:积极组织和计划学习任务的责任心;与他人相互帮助的宜人性;自我管理情绪;外向性;力求创新的开放价值观[3]。

可持续学习模式提示了主动、协作与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当中,传统2D网络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学习者须从体验为主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设计知识体验和学习体验的创造者。有研究者提出,将AR工具整合到教学中是可行的。增强现实,建立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关联一般是用现实世界当中的触发器来显示虚拟内容。进行教育元宇宙和现实学习世界的关联,可以借助应用程序能识别的触发器,比如当下人们经常使用的二维码。也可以由学习者用户创建并添加触发器,或者借用人工智能能够识别的语音文字叠加而引发的触发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操作之间的关联,有简单形式,也有复杂形式。在简单的关联形式当中,现实世界的学习者通过简单操作,比如扫二维码或者凭借AI语音识别技术通过发出某个语音指令,就能看到文本、图片或者视频。在复杂的关联形式当中,学习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使得构成关联的虚拟组建进行各种叠加。学习者可以自己去建构触发器的触发方式和关联形式。这种关联是交互式的。在虚拟与现实交互之中,学习者不是基于网络学习平台被动地体会教师设计好的学习资源,而是主动去创造体验和设计学习体验。这种学习过程,将极大地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教学目标特征和师生关系[16]。从体验式学习转变为创造式学习,需要从教师主导转变为互助教学。在教育元宇宙时代,学生对学习体验的设计感和创造感增强。学生参与和设计科学技术研发的主动性获得更大释放。学生通过关联新科学技术信息和虚拟世界组建,在人工智能、编程设计等方面迸发出更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学生能够以深入的、个性化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是操作工,而是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主人。

教育元宇宙开发和实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教育元宇宙AR技术开发工具有高度复杂性,需要相关计算机软硬件支持,涉及教育成本。另一方面,学生自主研发的AR体验技术一般难以真正推广到市面上获得资金支持。简单触发式AR体验工具只能提供有限的学习机会和互动。若需要更为强大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互动带来的学习体验,则需要更强大的交互或触发技术和长期且复杂的编程[17]23。总体来看,无论是教育元宇宙开发的软硬件支持,还是儿童编程学习的长期软硬件投入,大规模普及编程教育需要的计算机类师资,都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现代大学教育不再是传统封闭的象牙塔式教育,而是身处瞬息万变信息社会时代之中的教育。元宇宙的真实感,沉浸式体验,超现实,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重叠交错,虚拟身份成长空间广阔,给予了现代大学教育诸多方面的启示。首先,现代大学教育应确立信息技术时代创新人才培育的目标。现代大学人才培养不仅是培育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更是培育具备引领社会产业和信息技术发展等素养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借助教育元宇宙技术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其次,建立去中心化、质化、多元的以发展为目标的大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去中心化教学模式发展,需要转变泰勒主义视域下目标行为导向的大学教育评价模式。去中心化教学模式发展,还需要配套式的以全方位育人为目标的大学教育环境。重塑现代大学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宿舍、图书馆和体育馆等物理环境,以开放、去中心化、功能与审美并行为大学育人环境特质,发挥大学育人环境的多元教育价值。最后,从政策项目等方面激励现代大学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元宇宙技术,提升大学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以满足信息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

[1] 钱学森. 论技术科学[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1, 11(6): 511-519.

[2] 冯向东. 高等教育如何以文化人[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 39(5): 1-8.

[3] SUNGJIN PARK, SANGKYUN KIM. Identifying World Types to Deliver Gameful Experiences for Sustainable Learning in the Metaverse [J]. Sustainbility, 2022(14): 1361.

[4] JOHN DAVID N. DIONISIO.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Metavers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s, 2021(18): 32.

[5] STYLIANOS MYSTAKIDIS. Entry Metaverse [J]. Encyclopedia, 2022(2): 486-497.

[6] 郑荣, 张薇, 高志豪.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 情报科学, 2022, 40(5): 80-86.

[7] WOONG SUH, SEONGJIN AHN. Utilizing the Metaverse for Learner-Centered Constructivist Education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An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22(10): 17.

[8] 翟雪松, 楚肖燕, 王敏娟, 张紫徽, 董艳.教育元宇宙: 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挑战[J]. 开放教育研究, 2022, 28(1): 34-42.

[9]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M]. Cambridge: Harvra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37.

[10] 杜威.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17卷(1885- 1953)[M]. 李宏昀, 徐志宏, 陈佳, 高健, 等,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11] 米歇尔·福柯. 惩罚的社会·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1972-1973)[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12] 黄裕生. 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13] 杜威.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5卷(1895- 1898) [M]. 杨小微, 罗德红,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4] 眭依凡, 李芳莹.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1): 28-35.

[15] ALEKSANDAR JOVANOVIC, ALEKSANDAR MILOSAVLJEVIC. VoRtex Metaverse Platform for Gamifi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J]. Electronics, 2022,11(3): 317.

[16] PAUL MAHARG, MARTIN OWEN. Simulations, Learning and the Metaverse: Changing Cultures in Legal Education [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Law, Technology, 2007(1): 1-28.

[17] KATHRYN MACCALLUM, DAVID PARSONS. Teacher Perspectives on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The Potential of Metaverse for Learning [C]. 18th World Conference on Mobile and Contextual Learning 2019.

Review on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al Ide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universe

CHUN Pingcao, YU Hanjiang, SHUO L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ice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China)

Metauniverse is a completely digital virtual universe compared with the physical world, which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ugmented reality, life recording, mirror world and virtual reality. Metauniverse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immersive experience, virtual reality interaction, user-defined avatars, decentralized blockchain technology, etc. Modern universities can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educational metauniverse era according three clues. First of all,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ivacy rights education and lay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 Secondly, paying attention to imagination education and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atmosphere of immersion learning; Finally, university teaching may consider decentralized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knowledge to life.

metauniverse, education metauniverse,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G647

A

1672-4860(2022)06-0094-08

2022-06-20

2022-09-21

曹春平(1986-),女,汉族,湖南郴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美国高等教育史。

姜雨含(199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理论。

李 硕(1998-),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理论。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教学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1JSJG268。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宇宙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宇宙第一群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