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典型城市碳中和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

2023-01-14 09:09李泰君王大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武陵山能源区域

李泰君,王大会

(丽水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 双碳战略与技术研究所,浙江 丽水 323000)

2020 年,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2030 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实践逐步展开,主要集中在能源、电力、交通等高碳排放行业[1]。研究表明,调整能源结构、升级绿色产业、强化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客观要求[2]。目前,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多针对经济较发达的地区[3]。武陵山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过渡的地带,属于我国少数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也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区。武陵山区地域广大,横跨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和重庆市,但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山川地理和自然资源等均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近年来,武陵山区持续发展经济,但从全国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落后。2021 年,武陵山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7 万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 万元)。武陵山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区,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水资源、山地资源、文旅资源丰富。在此背景下,探讨欠发达地区碳中和的关键问题及实现路径,将为西部地区实现碳中和提供参考。

1 武陵山区典型城市碳中和实践

本研究选取贵州省铜仁市、湖南省怀化市、湖北省恩施市以及重庆市作为典型城市。铜仁市位于武陵山区腹地,2012 年以来,铜仁市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00 多个,主要涉及水泥、铁合金、矿产、冶炼、火电等,同时开展了锰业、汞业的重点督查。目前,铜仁市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得到整改与升级。怀化市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冶金、化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开展全面升级改造,并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加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2020 年,怀化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低于55%,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6%。恩施市对能源、电力、水泥、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金融以及现代物流等绿色产业。

相较于武陵山区其他城市,重庆市经济、科技、金融等均较发达,在碳中和实践上具有先发优势。“十三五”时期以来,重庆市能源产品从原煤为主的单一格局转变为原煤、水电、风电、天然气等构成的多样化格局,原煤、电力与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31.6%、24.7%与43.7%。重庆市大力开展纺织、机械、化工、冶金、装备制造、轻工等传统产业的绿色节能升级改造,在产业链上推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打造低碳企业试点与示范工业园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低碳、零碳与负碳技术研发与引进,构建了绿色低碳创新平台。

2 武陵山区碳中和目标的SWOT 分析

本研究结合实地走访与资料收集,分析了典型城市现阶段科技水平、工业结构、自然资源、生态碳汇等综合信息。采用SWOT 分析法,选取内部因子与外部因子指标。将内部因子分为优势与劣势,外部因子分为机会与威胁。结合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随机选取30 位专家(生态学、材料学、水科学等领域)和政府工作人员(生态环境、发改委等部门)对各指标进行打分。评分共分为5 个等级(1 分、2 分、3 分、4 分和5 分),其中1 分表示影响最小,5 分表示影响最大。如表1 所示,武陵山区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占有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与科技水平低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从外部因素看,国家大力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支持将为区域发展提供机遇。但矿产资源开发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仍将给碳中和带来较大困难。整体而言,制约因子“劣势+威胁”的得分(8.520)要高于促进因子“优势+机会”的得分(7.215)。

表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武陵山区碳中和主要影响因子评估

如图1 所示,运用SWOT 分析法评估内部因子与外部因子对碳中和的可能影响,进而明确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劣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落后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是武陵山区当前的主要任务。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加剧,打造跨越式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碳中和路径将是本区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与生态优势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与碳中和的同步实现。目前,武陵山区碳汇金融平台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滞后,两山银行、水银行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构较少,短时间无法为本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此外,虽然该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但覆盖不够全面,仍然无法形成合力。广大的武陵山区缺少集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水、建筑、游憩、康养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地[4],需要加大力度,开发生物多样性资源,研发与推广高端水产品,打造高端康养基地。

图1 基于武陵山区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现状的碳中和SWOT 分析

3 武陵山区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分析

武陵山区实现碳中和需要经历4 个阶段,即城镇化发展阶段、碳达峰阶段、碳中和过程阶段、碳中和稳态阶段,如图2 所示。碳达峰表现为在经济发展保持在相当速度的状态下,区域碳排放总量在一定时间保持在某个高位。碳中和过程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不大),煤炭消耗得到较大的压缩,清洁能源充分发展,特别是核能、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领域碳排放得到极大的控制。在能源技术革新上,推进高碳能源低碳化,实现低碳能源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时,低碳、零碳与负碳技术充分发展,生态固碳增汇技术被广泛应用,生态固碳潜力被进一步释放。结合碳制造业碳捕捉、利用与储存技术,基本实现区域近零碳排放。碳中和稳态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稳定(或上升,新工业革命加持),区域碳排放与碳吸收动态平衡。低碳产业与生态经济高度融合,气候中性经济繁荣发展。结合前期调查与数据分析,立足于武陵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区域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图2 武陵山区实现碳中和的不同阶段表现

3.1 调整能源结构,引进与开发低碳、零碳与负碳技术

3.1.1 调整能源结构,推进高碳能源低碳化、低碳能源规模化

调整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占比,降低燃煤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低碳能源,加大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

3.1.2 引进与研发低碳、零碳与负碳技术

在全产业链上,对制造业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降低工业碳排放。引进零碳工艺技术与流程管理模式,并在化工、纺织、建材、钢铁、造纸、石化等高碳行业进行推广。开展交通、建筑、航空等行业的低碳技术引进。分阶段建设低碳工业园区,采用低碳燃料与原料替代,推广余热余能高效利用与物质循环利用。

3.2 推动GEP 向GDP 转化

3.2.1 将GEP 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本土化研究

自然资源与生态是武陵山区的最大特色,持续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加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与应用将切实有效推动区域碳中和进程。要构建区域碳交易市场体系与碳价机制。近年来,碳交易市场建设逐渐展开,未来必将极大地刺激我国的碳汇交易。研究表明,基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交易能有效增加林区农民的收入,活跃区域经济[5]。武陵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草地、湿地资源丰富,潜在的碳汇交易量大,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2.2 挖掘生态、文化的经济效益

一是培育以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建筑、历史为特色的大型旅游基地,打造一体化的文化历史旅游走廊,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传统古村落;二是借助武陵山区森林景观、水景观、人文景观等建设新型的文旅小镇、生态小镇,广泛开展农旅一体化建设,拓展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三是发展特色农业、林下种植与养殖,包括蔬菜、茶叶、烟草、水果、真菌、中药材以及绿壳蛋鸡等;四是开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借鉴水银行、水生态补偿、高端水等思路,开发武陵山区水资源,推动区域跨越式高质量绿色发展。

3.3 加强生态固碳增汇技术集成与研发,推广低碳消费

3.3.1 加强生态固碳增汇研究

由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负排放技术难以推广且总量有限,生态碳汇仍然是增加区域碳吸收的主要方法。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固碳增汇技术应用,积极开展农林复合高效低碳经济模式研究。开展零碳种植、零碳养殖模式的技术集成与研发推广,减少农药、化肥等高碳产品的使用,推广生物质炭基肥,减少农田碳排放。

3.3.2 构建智慧生态城市,培育城市碳中和理念

建立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的碳排放全景监测与数据库系统,推广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电动公交车。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追踪与监测技术体系,全域实行低碳生活与消费,孵化碳中和城市与乡村模式。鼓励居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

4 结论

本文结合武陵山区典型城市碳中和实践,开展区域碳中和目标的SWOT 分析,并提出区域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未来,武陵山区要调整能源结构,引进与开发低碳、零碳与负碳技术,推动GEP 向GDP 转化,同时加强生态固碳增汇技术集成与研发,推广低碳消费,最终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

猜你喜欢
武陵山能源区域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分割区域
诗二首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区域发展篇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