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明, 梁鸿婷, 郭子薇, 刘铉茹, 汤欣茹, 刘 丹, 王韵韵, 张春琴, 周建梅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南昌 330013)
近年来,江西省主要产业经历了从低端产业转向中高端产业,从单一企业向产业链、组团式转移的过程。江西省毗邻中国最活跃的两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中“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新趋势悄然兴起。但在全国整体格局中,江西产业发展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工业生产减速换挡,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房地产调整尚未到位,去库存压力大;“人口红利”消失和劳动力素质较低带来的挑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创新驱动作用不强。通过深入分析江西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对江西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做研判,为江西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是一项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利用IPA(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开展江西产业发展态势研判。IPA全称为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重要性是使用者对产品或服务等属性的重视程度;绩效性是使用者对该项产品或服务实际表现的测度[1]。IPA模型架构是将重要性列为横轴,绩效性列为纵轴,并分别以顾客对产品/服务属性重要性、绩效表现评价之总平均值作为X-Y轴的分割点,将空间划分为4个象限。象限图中4个分象限分别表示:Ⅰ为高重要性-高绩效,可解释为重点突出,成效显著,为继续保持区域;Ⅱ为低重要性-高绩效,可解释为重要性不高,但成效显著,为过度追求区域,适宜顺其自然;Ⅲ为低重要性-低绩效,可解释为虽成效不好,但其重要性低,为优先顺序较低区域;Ⅳ为高重要性-低绩效,可解释为重要性高,但表现差,为重点改进区域[2]。
本文选取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等9个产业类型,以1991—2020年为时间节点,采用IPA分析方法分析评价江西省主要产业的重要性-绩效性表现,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产业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1—2021)、《江西统计年鉴》(1991—2021)以及中国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1—2021),个别缺省数据采用邻近均值法获得。
重要性I值采用当年主要产业产值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即比值,绩效性P值采用江西省主要产业产值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与国家主要产业产值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之比。
(1)
式中:INi指某一类型产业的产值;GDP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2)
式中:IiJX指江西省主要产业产值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IiGJ指国家主要产业产值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
2.1.1 中国主要产业概况
总体上,各类产业呈逐年上升态势,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与上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表1)。计算每一类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结果表明,工业占比最高,其次是农林牧渔业,其他产业的占比相差不明显。但是每一年的占比有一定的变化,其中工业占比最高的是2006年,占比为42%,最低的是2020年,占比为30.8%,总体上,工业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林牧渔业占比最高的是1991年,占比为24.3%,最低的是2018年,占比为7.3%,总体上,农林牧渔业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旅游业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图1)。
2.1.2 江西省主要产业概况
总体上,各类产业呈逐年上升态势。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受到一定影响,与上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表2)。计算每一类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结果表明,工业占比最高,其次是农林牧渔业,旅游业较次之,其他产业的占比相差不明显。但是每一年的占比有一定的变化,其中工业占比最高的是2011年,占比为47.2%,最低的是1996年,占比为26.7%,总体上,江西工业占比呈现逐年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农林牧渔业占比最高的是1991年,占比为37.8%,最低的是2018年,占比为8.6%,总体上,江西农林牧渔业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旅游业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19年占比达到39.1%,是当年所有产业占比最高的,超过工业的占比(图2)。
表1 1991—2020年中国产业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图1 中国各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
图2 江西省各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
表2 1991—2020年江西产业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利用SPSS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江西主要产业在国内总产值中占比与中国主要产业在国内总产值中占比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农林牧渔业和工业外,其他7类产业均为显著性差异,其中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均为极显著差异(表3)。
表3 江西与中国主要产业在国内总产值中占比差异
从图3可以看出,落在第Ⅰ象限的产业有农林牧渔业和旅游业,落在第Ⅱ象限的产业有建筑业,落在第Ⅲ象限的有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落在第Ⅳ象限的有工业。根据I值和P值的分值大小,第Ⅰ象限表示该产业全省占有率和与全国比值较高,称之为支柱产业;第Ⅱ象限表示该产业全省占有率较低,与全国比值较高,称之为优势产业;第Ⅲ象限表示该产业全省占有率和与全国比值较低,称之为弱势产业;第Ⅳ象限表示该产业全省占有率较高,与全国比值较低,称之为主导产业。因此,江西省的支柱产业有农林牧渔业和旅游业,优势产业有建筑业,主导产业有工业,弱势产业有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
X1、X2、X3、X4、X5、X6、X7、X8、X9分别代表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图3 江西主要产业IPA分析
赣鄱大地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赣抚平原是天下粮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比较高。江西是林业大省,森林覆盖率为63.35%,全国排名第2。江西是养猪大省,年生猪出栏量在全国占比较高。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各类鱼类资源100余种,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300多种,数百万只,其中鱼类和候鸟物种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数十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江西省农业发展目标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规划调控,不但要多种粮食多产粮食,还要产出满足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优质粮食,加大创新研发,在粮食的营养、口感、品质、类型、色彩等方面优化提升[3]。
江西需要大力推动“两山转化”,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新格局。一是擦亮“绿”的底色,厚植“两山”转化的基础优势,如筑牢生态管控红线、狠抓生态环境修复等;二是孕育“绿”的产业,畅通“两山”转化的多通道,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山地运动与康养;三是挖掘“绿”的价值,破解“两山”转化的交易难题,如落实“三权分置”运行机制、破解“绿水青山”可融资难题;四是构建“绿”的机制,强化“两山”转化的战略定力,如夯实“林长制”、完善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凝练成功经验[4]。江西省畜牧业发展已初具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有效,生态环境优良,产品质量保障的新局面。一是要加大规模化养殖,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二是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四是加大畜禽屠宰、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和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在发展渔业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要推动江西水产养殖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渔业的转型升级;二要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扩大养殖规模;三要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加强水生动物防疫、进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四要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一批优势特色水产养殖、水产种业等基地,鼓励发展工厂化、集装箱、池塘“跑道式”水槽等循环水设施渔业,进一步夯实养殖基础设施。
江西是著名的重工业省份,在江西国民经济中工业占比最高,长期以来,工业是江西的主导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江西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覆盖191个中类行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5]。与此同时,江西经济总量位居中国中部6省之首。可以说,江西工业发展走在了国内其他省市的前面。
近年来,江西省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但是,与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江西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第二,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江西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制约江西工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上述问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长远来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要培养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另外,还应该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企业活力。为此,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宏观调控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江西制造向江西创造转变、江西速度向江西质量转变、江西产品向江西品牌转变[6]。
建筑业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行业。江西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呈同步稳定增长状态。江西建筑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砥砺前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建筑企业总规模从1985年311家增至2020年末的13 000多家,其中特级企业22家,位居全国第13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达40.64亿美元,排名全国第9;建造方式日益转变,在原有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大力发展装配化施工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有力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的发展;建造水平持续提高,省内获得国家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18项、杜鹃花奖144项等殊荣[7]。江西建筑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越来越多贡献,但相对于全国建筑产业发展而言,当前江西省的建筑业生产发展仍与全国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几年,建筑业需做出巨大的努力逐步向真正的支柱产业攀登。为此,提出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是“三管齐下”,全力促进建筑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建筑产业从依靠增加人力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以科技为先导的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变;三要强化法律法规对建筑行业的统一监管,使建筑行业市场秩序规范化,监管体系统一化;四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齐头并进、提档升级和加快转型并驾齐驱;五要完善激励政策,建立公平有序竞争环境。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建筑管理水平,推动江西省建筑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批发和零售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江西国民经济中属于弱势产业。江西批发和零售业市场发展势头稳健,年均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消费品零售市场是批发和零售业发挥效应最为集中的领域。江西省2009—2013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16.4%的速度递增,比全国平均增速快了0.7个百分点;行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提升,2013年达到1 035.0亿元,年均增长17.3%,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从2008年的19.7%增至20.3%[8]。然而,自2011年以来,江西批发零售行业面临着成本高、竞争激烈、回报低、扩张困难等问题,零售业的收益不断下降,而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导致零售业难以扩张。
从目前江西省的批发零售业发展状况来看,江西省若想扭转目前的弱势局面,第一,必须认识到批发零售业在服务业中的重要地位。批发和零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好批发、零售业就是发展和吸收好就业,可以极大地缓解人们的就业困难;第二,必须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在大城市的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农村和中小城市之间的竞争小、市场潜力大的优势,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与城乡接合部、城市与农村的综合流通网络,促进江西省零售业态的发展;第三,要创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的信心。逐步完善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持续加强市场秩序的清理和规范,持续开展对制假、商业欺诈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持续严厉打击,严厉整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为广大消费群体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10]。江西交通网络基本完善,到2016年底,江西省已初步构建了南昌到省内各设区市3 h、到周边省会省际5 h经济圈,基本建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高速公路网络[11]。已建成28条出省大通道,是全国第3个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运输水平不断提高,仓储稳步增长,邮政业务发展良好,通信能力明显增强,江西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成效显著。江西的交通运输业要加快建设结构,优化多层次的路网,构建优质的运输方式,使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使得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让定制化、专业化的运输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巩固双通的成果[12]。
江西省现代化仓储发展缓慢,大型现代化仓库非常少,仓储业标准化程度不高、运作效率低、仓储资源短缺、仓储建设不能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江西仓储业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仓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仓储的现代化水平;构建科学的仓储体系,构建以城市为主体、市县为纵向的现代化仓储体系;大力发展智能仓库,引进和推广利用机器人、智能叉车、托盘等智能化设备,提升仓储的智能化水平[13]。
江西金融业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在江西国民经济中占比较低。2018年,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53.59亿元,位居全国第23,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全国比例不到2%[14]。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开放,江西金融业受到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的直接挤压,从而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科技金融是在金融在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二者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业态,主要包括一系列的金融产品、金融政策、金融服务等,具有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倍增效应[15]。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发展科技金融,以提高江西区域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江西在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实践中,做出很多有效探索,也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提出推进江西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对策:一是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首先要发展科技金融专业机构,加快成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科技金融交易平台,使其成为江西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建立以江西省为主体的区域性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区域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区域内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三要建设科技金融人才集聚区,鼓励江西科技金融研究院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财政学院等高校加强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定期联系、定期培训等形式,搭建起产学研结合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制定和实施专门的金融科技金融人才工作方案,促进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优秀人才到赣考察、培训、交流。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江西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近几年,江西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江西房地产行业由高速发展时期进入平稳发展、结构优化、市场趋于理性的新阶段。2016年,全省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2015年的火热势头,全年销售面积以34.9%的速度递增,创10年以来的新高[16]。2018—2019年,市场逐步由稳定发展阶段转变为6.1%和4.2%。尽管销售增速有所减缓,但总体规模却在持续增长,2018年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6 000万m2,达到了6 200.7万m2。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消费重心已由“自住”转向,并逐步回到“最基本的住房”,从而增强了房地产的抵御风险能力[17]。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趋势,各地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江西省的房地产市场也在悄然变化[18]。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要加强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对江西的住宅进行全面的摸底,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为政府科学的制定和实施房地产调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结合江西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有关规定,在保证人民生活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放宽措施,以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19]。根据市场分化程度灵活调整调控手段,在供求矛盾相对突出的省会城市南昌和较发达的地级市赣州、九江实施差别化信贷、公积金及财税政策,优先保障自住型住房需求;对于人口吸引力较弱的县级市,要从户籍制度、公积金制度、契税和财税补助等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20]。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业是住宿、餐饮行业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住宿餐饮业的兴衰[21]。江西省旅游产业在江西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江西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同时明显带动着住宿与餐饮业的发展。江西不仅是一块底蕴浓厚的“红土地”,还是一座旅游休闲的“后花园”[22]。江西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被首批列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风景名胜众多,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8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6处世界遗产、489家A级风景区(13家5A景区)、1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具代表的“3461”景区,即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以及一湖(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一村(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等闻名于世[23]。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三色”交融,具有鲜明的特色。江西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掘,旅游业发展与经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要依托江西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24]。江西目前的旅游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其原因是:管理部门的多头管理、决策的松散、行业管理的薄弱,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化管理制度[25];旅游产品的结构单一,如康养健身旅游、体验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很少,旅游基础消费比例偏高;旅游项目只限于传统的旅游观光,衍生出相关的其他旅游项目较少,对于这一问题,旅游企业要与政府合作,开发出一些相关的旅游项目,以提高游客体验[26];部分地区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旅游交通设施和方式有待改善,由于企业资金有限,政府可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旅游景区内交通设施建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