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企业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管理建议

2023-01-14 10:31:52徐迭阳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2年12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司机事故

徐迭阳

(中国石化国际合作部,北京 100728)

某石化企业在全球66个国家(地区)设有常驻机构,境外员工4.41万人(中国籍员工近8 000人),80%以上的员工长期从事勘探开发和上下游工程服务,经常在野外或远离城市的项目现场开展施工作业。

在涉外国家中,60%的位于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地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迟滞,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道路缺乏有效规划,安全监管粗放,存在较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这些国家的中国籍员工占75%以上,人员总数多、用工种类多样、文化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增加了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

1 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历史数据实证研究

2006—2021年境外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比例见图1。该石化企业在开展境外业务过程中,因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导致的事故(含分包商员工,下同)占全部事故的31.22%,全部发生在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地区的11个国家,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9.63%。其中,中方员工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占56.13%和58.89%,境外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性仅次于以心脑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为突出代表的身心健康事故。

图1 2006—2021年境外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比例

1.1 按业务板块

从发生事故次数来看,上游投资单位占3.45%、上游工程服务单位占37.93%、下游工程服务单位占51.72%、下游投资单位占6.90%。上下游工程服务单位因为在境外设置的机构项目点多面广人员多,车辆出行活动频繁,日常管理难度大,成为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发板块。而上游投资和下游贸易等境外单位因派出人员不多、相对业务较少,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也相对较少。

1.2 按发生年份

从事故次数和时间维度来看,2006—2008年的变化较为平缓(可能与统计数据缺失有关),从2009年开始的5年内,呈现总体高位起伏态势,2013年总部启动了境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管理工作,扭转了境外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此后的两年内效果明显,事故数骤减。但2016年发生事故数再次高企,存在“一紧就好、一松就差”的现象,一次次的惨痛教训再度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之后发生事故数再度回落。2019年,为巩固前期专项工作成效,总部推进了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工作,发生事故数下降并趋于平稳。

人员死伤情况也印证了上述变化趋势。2006—2013年,每年都有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伤,中方人员居多(外方人员相关数据不足)。2013年启动专项整治工作后,2014—2015年未发生人员死亡事故。在2016年发生事故数高企的年份同样是人员死伤数高发的年份,之后伴随着长效机制的建立,相关数据很快回落。但由于2020年和2021年各发生1起较大的意外事故,造成多名人员伤亡,拉高了该年份的统计数据,但中方人员死伤数量趋于零。

1.3 按发生时间段

发生在清晨的事故占17.24%,发生在中午的占13.79%、发生在晚上的占37.93%。此外,6.90%发生在恶劣天气,24.14%发生在斋月期间。发生在晚上和清晨的事故占到了一半以上,主要原因为:此段时间内员工基本处于休息状态,容易疲劳驾驶,发生突发事故后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此外,在穆斯林国家的斋月期间,因白天无法进食和饮水,容易导致穆斯林司机疲劳乏力犯困、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进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1.4 按发生国家

79.31%发生在阿拉伯国家(62.07%在沙特阿拉伯)。主要原因是阿拉伯国家公路修筑等级高,路况普遍很好,加上成品油价低、购车和用车成本相对低廉,司机习惯开快车,在缺少有效监控的高速路上,车辆超速现象比比皆是,安全风险较大。

1.5 按发生场所

44.83%发生在行驶途中(其中31.03%为被动撞击致人死伤)、31.03%发生在路口(其中33%发生在高速公路路口)、17.24%因横穿公路所致(其中80%是擅自横穿高速公路),其余则发生在施工或营地现场。前3种情形占总事故数的93.10%,其中被动撞击事故占68.97%。可见,境外员工只关心自身行车安全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时刻提防正常行驶过程中周边潜在的各类威胁。

1.6 按发生原因

因突发事故发生时自身应对不当或无法有效应对的被动伤害占72.41%,因自身原因造成的主动伤害仅占27.59%(图2)。可见,司乘人员在境外行车期间对于潜在的安全风险预判不足,或者过于自信。根据统计数据,超速、疲劳驾驶、乘客未系安全带、遭遇对向来车逆向行驶和员工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出行并横穿马路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此外,转弯时司机在视线被遮挡下贸然动车、超载、遭遇恶劣天气和酒驾也对人员出行构成较大隐患。

图2 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原因相对分布比例

2 境外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发生于中东国家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9.31%。这些国家的共性有:①地广人稀,公路修建标准高,路况总体很好,给行车速度过快创造了客观条件;②购车成本和油价低廉,促使更多公民购买大排量汽车,车况好,提速快;③当地多为游牧民族,旧时骑马、骑骆驼的生活模式使他们追求更快速度的观念根深蒂固;④当地人行车安全意识不强,对沿途路况预判能力普遍不足;⑤当地社会人口政策宽松,很多未成年孩子偷开父母的车辆上路,对周边车辆正常行驶带来负面影响;⑥当地交管部门在具体执法裁量过程中,经常有意偏袒当地司机,造成事故责任划分有失公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驾驶习惯的养成。

此外,沙尘、大雨、风暴、冰雪等恶劣天气和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2 个人因素

a) 中方司机将国内开车的陋习带到国外。境外机构项目的中方人员虽然申领了当地驾照,但是开车不系安全带、长期占用超车道等陋习,导致交通安全风险增加。

b) 中东国家城际高速人行横道或自行车道设置较少。部分境外机构项目的中方人员(尤其是劳务派遣员工和承(分)包商员工)交通安全意识不够,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估不足,擅自穿越公路,出现成群结队的“中国式过马路”现场,增加交通安全风险。

2.3 心理因素

a) 当薪酬或休假福利难以落实,加上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员工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引发疲劳驾驶、情绪驾驶等不安全状况,甚至是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极易导致各类事故发生。

b) 部分员工自认为对当地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了如指掌,同时高估了自身的驾驶技术,对事故发生后的严重性、风险点反应迟钝,无法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

c) 部分非专职司机因驾驶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缺乏防御性驾驶技能培训等原因,遇到突发状况时缺乏心理准备,造成一系列错误判断和操作,加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2.4 管理因素

a) 部分境外机构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不到位,办公场所或驻地常被多条交通安全设施不齐全和日常维护不到位的市政道路包围,导致步行外出的风险未被有效准确识别和提示。

b) 部分境外机构项目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不力、执行不到位、处罚不严格等问题,相关领导和员工重视程度不高,对制度执行、问题整改、隐患排查治理和违章处罚等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抓手。

c) 部分境外机构项目对员工交通安全教育不到位,制度化、常态化和防御性驾驶培训不充分,对司机的培训教育深度和强度不够,导致安全意识薄弱,突发情况预判不足,处理紧急情况经验欠缺。

d) 用工较多的境外机构项目日常管理的车辆种类繁多,车辆驾驶操控的难易程度不同,精细化管理难度较大。有些国家使用的通勤车标准过低,缺少足够的安全保障,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此外,有些境外机构项目受国家(地区)用工政策制约,需要聘用大量外籍司机,但招聘到的司机受教育程度不高,与中方人员交流存在语言障碍,给管理带来不小难度[1]。

3 管理建议和应对措施

3.1 建立健全与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级规章制度

企业总部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谁派出、谁负责”,指导涉外单位、境外机构项目结合所在国(地区)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境外业务特点,制定并修订各层级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包括但不限于车辆内部准驾,长途和夜间行车审批,车辆出行调度,日常车辆运行“三交一定”(司机完成出车任务后及时上交准驾证、车辆钥匙和行车证件,并将车辆停放在指定车位),恶劣天气、特殊时段、特殊路况和执行特殊任务车辆安全行驶,车辆日常检维修和保养,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专职司机和外部租赁车辆安全监督管理,司机行车行为实时监控及配套奖惩措施,乘车人员、步行人员外出管理和境外道路交通安全培训等。

3.2 将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境外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框架

既往发生的事故突显出有关单位对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的风险认识不够、风险评估缺失、防控措施不落实等痼疾。因此,各涉外单位、境外机构项目应将境外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境外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对所在国(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办公场所和营地等人员集中场所选址、日常行驶路线规划、外出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状况、司机适岗情况、事故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路段情况、常驶道路安全风险点等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并据此制定和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安全行车与作业。

3.3 组织外派员工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培训

研究探讨将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纳入人员出国(境)前安全培训课程的有效途径。灵活运用境外道路交通安全多媒体教学片和境外典型交通事故案例等材料开展培训活动,并明确培训基础学时。各涉外单位还要将相关内容有效运用到中国承(分)包商员工和外籍员工的相关培训中。各境外机构项目要密切联系实际情况,不定期对所有员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使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深入人心,真正化“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强化通勤司机和自驾上下班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当地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行车知识要点、防御性驾驶技巧、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事故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等,帮助和引导员工有效识别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规避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加强和完善员工日常外出管理

各境外机构项目应进一步完善车辆和员工外出相关管理规定,并落实到位。严格把控员工的非必要外出,特别是避免步行或单独外出,严禁违法穿越没有红绿灯、斑马线或人行天桥、地道的马路和高速公路,收紧夜间出行审批,确需外出的,尽量安排专职司机陪同,并提前做好安全提醒;发车前确保所有司乘人员均系好安全带,行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司机的违规违章行为,在不影响司机正常行驶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善意提醒或制止,不能诱导或强迫司机违章驾驶;行车过程中要随时留意沿途的安全状况,远离宗教活动场所、游行示威等人群密集或敏感区域。

3.5 严格落实日常用车管理

各境外机构项目自行购买或外部租赁的车辆必须符合所在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具备完备的上路行驶资格,同时在车上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品。预先建立用车工作台账,每次出车前后,做好登记和过程监督;督促司机在出车前后,按规定检查车辆状况,行驶过程中关注车辆是否有异常响动;定期开展车辆日常检维修和保养,对车辆内部杂物随时清理,确保车辆相关证件齐全且在有效期内;杜绝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超员超载行驶、不系安全带、无准驾证驾驶、疲劳驾驶、毒驾酒驾、擅自变更行车路线、开车接打电话和收发信息等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和调整身心健康状况不好、不适宜继续出车的司机;避免在沙尘、大雨、风暴、冰雪等恶劣天气,以及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期间或前后出车;避免在伊斯兰国家的斋月、宰牲节、国庆节等特殊时期,安排穆斯林司机夜间出车或白天长途出车;原则上不安排中方员工在境外动车,确因特殊工作需要的,除合法获取当地驾照外,还应严格执行内部准驾制度[2]。

3.6 不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及对标整改

各境外机构项目应从道路交通事故中深刻汲取教训,剖析事故发生背后的真正原因,对照查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举一反三、查漏补缺。不存在相关情况的,要共勉并预防类似情况发生,确实存在的,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短板。

3.7 积极推广和应用道路交通安全先进技术及相关装备

各境外机构项目在配备便携式灭火器、警告标志牌、应急医疗包等应急物资的基础上,应推广应用GPS定位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司机交通安全行为和车辆运行状况,提高境外交通安全可靠性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针对车辆在沙漠地形中容易翻车、误车、迷路等情况,对所有车辆配备防翻杠、强化版安全带、车辆轨迹追踪系统、车速监控仪、通讯器材、铁锨、充气泵、紧急情况报警器、测胎压计、海事卫星电话等工具。在每辆车上张贴应急联系电话、不同路况车速限值表、安全警示以及车辆安全检查表等[3],确保车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最大限度保护司乘人员安全。在长途行程中,司机需在行驶满规定里程或时间后强制休息并汇报其行程信息,实现行程动态管理。

3.8 及时督促承(分)包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各涉外单位要及时将承(分)包商交通安全管理纳入统一管理,把承(分)包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及其安全业绩作为资质审查、招标环节的重要依据,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内容的考核。各境外机构项目要与承(分)包商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认真监督检查承(分)包商各项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督促其及时整改查出的问题。

3.9 督促境外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落实到位

各境外机构项目的人员或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除主动向所在国家(地区)交管部门报告并配合取证调查外,还应按照权责关系和集团公司境外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做好事发后的应急报告和处置,杜绝瞒报、漏报、轻报、迟报以及处置延误和不适宜等行为发生。

3.10 形成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

各涉外单位、境外机构项目要分层分类建立健全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具体有:细化分解各级管理部门和个人的交通安全责任,签订境外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落实全员交通安全承诺,逐级传递交通安全管理压力;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日常交通安全监督检查,深入项目营地及施工现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堵塞漏洞、杜绝隐患;有条件的境外机构项目要设置专职境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岗位;加强对司机的交通安全绩效考核,对违法违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发生责任交通事故的司机实行“零容忍”,严肃追究事故责任[4]。

4 结语

境外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如同高悬在境外机构项目和员工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囿于主客观诸多因素,想要彻底消除绝非易事,仍会常态化地伴随着国际化业务开展的全过程。但是,只要狠下决心从体制机制建立、安全意识养成、防范措施落实、应急处突等多方面强势推进境外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的严重性,切实保障境外员工生命和健康安全,保障境外项目稳定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司机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商用汽车(2021年4期)2021-10-17 02:04:15
学中文
画与理
老司机
杂文月刊(2019年19期)2019-12-04 07:48:34
废弃泄漏事故
老司机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6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5期)2017-07-20 10:58:34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3期)2017-04-26 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