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3-01-14 11:21李汇川
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未来主义主义者斯大林

李汇川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构成主义设计的发展历程

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生于十月革命前后,在十月革命成功后,成为苏联早期,或者说列宁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流派,深远地影响了之后整个苏联时期的设计。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并未对文化进行过多的管控,他的一个基本立场是希望能够在混乱之中形成新的,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艺术形式。[1]当时的构成主义者,希望通过吸收当时兴起的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能够代表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崭新视觉形象,因此与当时的大环境不谋而合。并在之后,通过苏联的与西方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将构成主义的设计思想传播至西方,与当时的另外两大设计思潮:包豪斯代表的德国现代主义和和荷兰风格派,得以相互影响。构成主义运动自1917年俄国诞生起,到1924年列宁去世时,都发展得非常火热,在当时建立了弗库特马斯这所著名的学院,在当时的各种建筑设计项目中参与竞标,同时影响力也传播到各种艺术形式中,影响了各种政治宣传作品的视觉形象,如政治宣传画、电影海报和电影剪辑方式。

但列宁在1924年逝世后,情况开始有所变化,尽管在192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由构成主义大师梅尔尼科夫设计的苏联馆仍采用了构成主义的形式,但也是从这年起,这个运动在国内的前景开始变得不明朗。到1928年,斯大林完全掌握了权力后,出于政治考量与斯大林的个人喜好,文艺领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始逐渐成为苏联官方唯一承认的艺术创作方式,建筑领域,新古典主义开始重新占据上风,并逐渐发展成后世为之津津乐道的斯大林风格,构成主义运动开始迅速衰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期间,构成主义的实验虽然还在继续进行,但越来越徒劳无功[2],标志性事件是1932年的苏维埃宫的竞标,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也参与了竞标,然而最终胜出的是鲍里斯·伊万的新古典主义方案,斯大林风格就此诞生,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也就此阔别苏联。

直到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后,斯大林主义及其各种主张被赫鲁晓夫全面推翻,苏维埃宫项目被直接叫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着社会主义国家面貌的斯大林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戛然而止,在这样一股历史潮流的回溯中,苏联又开始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特征的建筑,其中不乏许多具有构成主义特征的作品,这些怪诞宏大,充满未来主义风格,极富想象力却又不为大众熟知的建筑经典,构成了苏联60年代后建筑面貌。然而对构成主义风格而言,也就仅此而已了,尽管赫鲁晓夫推翻了斯大林,后来的勃列日涅夫又推翻了赫鲁晓夫,但文艺创作领域,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手法仍然是苏联官方唯一承认的创作形式,反映在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苏联在整个冷战期间的政治宣传海报与一些和官方有关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效果上都很出彩,也极富艺术性,但和构成主义与现代风格的图画设计方式就没有太大关系了,更多的是强调政治目的,建立在现实主义风格之上的创作。构成主义风格本身已经变成了博物馆的陈列品,尽管时不时地你还能在一些产品、海报上看到他的影子,但这个风格本身已经没有再继续发展的可能了。

2 构成主义设计的特征

构成主义设计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有特色的,对于基本的几何形式的运用,蒙太奇的拼接手法,不规则的组合形式,强烈醒目的色彩搭配。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构成主义的作品最后往往呈现出反传统的、未来式的、和理想式的效果。

2.1 反传统特征

构成主义设计对于传统形式与元素的摈弃是十分彻底的,这主要与当时的构成主义艺术运动的创作动机有关,他们当时想要做的是创造出一种适应于新国家新政权的新的艺术语言。“构成主义者用‘实验作品’一词来形容形式上的研究(通常为三度空间的,但也有二度空间的),它并不包含作品完成的概念,也无任何直接功利目的,而抱有这种实验最终可能有助于解决一些功利任务的想法。因此,从理论上看,‘实验作品’在于在形式、材料、色彩、空间和构成等组合成分上进行艺术探索。这些探索并非就事论事,而是有这样一个长远目标:要建立上述组合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艺术准则和普遍规律的客观基础,以便在日后的设计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这种“实验”实践到设计上来之后,在元素上,表现出的就是对传统设计元素的完全抛弃,而专心于对新的设计元素的探索,如几何、字体、照片等,形式上,对新成分组合的方式自然也应当是与之相适应的,传统的塑造美的方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最为直接的拼贴和重组。蒙太奇的创造和运用是最为经典的手法,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对照片的剪切拼接、几何抽象元素的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几何式的字体设计塑造了全新的形象,经典案例有李西斯基的海报作品中对抽象几何形式的运用,斯坦伯格兄弟对于照片蒙太奇的运用等。而在建筑上,则有如第三国际纪念碑和1925年巴黎博览会上的苏联展览馆这样的经典案例。

非传统元素与非传统形式的组合,在才华横溢的构成主义艺术家的调配下展现出的是区别于任何传统的和谐,激进的表达方式创造出的新的美学直至今天仍不过时,且刚好与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相契合,体现着这个新兴的国家渴望创造出一个未来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美好愿景。

2.2 未来主义特征

构成主义在其发展初期是受到当时的未来主义很大影响的,“从形式上来讲,则是西方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综合影响的结果。意大利未来主义的主要人物菲利波·马里内蒂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来到苏联讲学。他的未来主义思想给俄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带来很大的震动,而他也注意到当时俄国的艺术家和设计是是如何急迫地汲取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地营养。”未来主义,从一开始就刻进了构成主义的基因中去了。

构成主义设计体现出的未来主义气质,一方面,打破了常规,大胆的以全新的方式追求新的美学,以这种方式体现了新人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以充满奇思妙想和乌托邦式的幻想,夸张的几何构造为,新生的苏联谱写了一首献给未来,献给社会主义的伟大赞歌。

2.3 理想主义特征

构成主义作为一场关于艺术关于美学关于设计的实验,它的理念和表现出的形式都是非常理想主义的,这种理想化的根源是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在具体设计方案中,这就表现为强烈的理想化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尤为明显,张扬的造型,毫不掩饰的几何构造,充满革命精神的创作理念,让构成主义者们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许多构想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很多构想放在当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受制于新生苏联孱弱的国力,受制于当时苏联被四面围攻的国际环境,是没有条件去实现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在建筑商是一流的,在技术上是二流的”曾有人这样评论到,因此,这些构想就更像是一种基于理论和理想的探索。

从结果上看,后来的苏联选择了新古典主义,而构成主义则遭到扼杀。虽然说,之后新古典主义在苏联的抬头,与斯大林个人的审美的趣味脱不了干系,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没有群众基础,同样也是这个运动最后没能继续发展或是迎来复兴的致命弱点,构成主义在那个年代显得过于超前,更像一帮少数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进行的实验,并没有推广到群众中去。

3 启示

尽管构成主义已是过去时,但构成主义者们创作的理念和方法,仍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他们创造出构成主义设计风格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构成主义者们不仅仅是创造了一种设计风格,而是在实践中,先创造出了一套新的美学框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新的设计元素,探索了新的组合方式,在这个美学框架内,完成了构成主义风格的创造。现如今我们也在探索属于中国的设计风格,我们是否也能借鉴这些构成主义者的方式,通过积累我们的设计元素,探索这些元素的搭配组合,完成属于我们的美学框架的搭建,然后在这个框架内去追求我们的设计风格呢?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做一些明面上古为今用,或今为古用,实质上审美混乱的作品呢。

其次,不必过于拘泥于传统,只通过传统来创造属于当下的设计风格。风格的创造,亦是对自我的认识,构成主义的革命与理想气质,正是始兆于十月革命,构成主义者用非传统的,未来主义的,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创造他们理想中的属于社会主义苏联的新风格,他们的眼光是向前看的。这对当下我们对自身风格的创造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我们应当以怎样的目光界定自身呢,是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中国或是有着近百年激荡与浪漫革命奋斗历程的中国,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在这个新时代的中国,这个开放的社会,我们能够同时容纳传统与未来,古典与先锋,但是我们应当以何种态度去构建我们的当代文化,却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未来主义主义者斯大林
忌肉主义者
情报与斯大林在苏芬战争中的战略决策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斯大林看电影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热情夏日/未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