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村窑陶瓷装饰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研究*

2023-01-14 11:21张雯琳
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瓷器文人陶瓷

张雯琳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1 环境因素

宋代是文人士大夫全面形成的时代,这与时代背景有关。宋代的封建政权是以文官主导的,“崇文抑武”、并且进行科举制度的大力改革,鼓励寒门学子入仕,促进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发展壮大,从而促进了文人意趣的兴起,培养了大批身居高位的士大夫艺术阶层,皇家对文人的重用,使得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

北宋时期,农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生产力长足发展,工商业也都得到了极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随之带动了文化生活上的进步,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都追求一种雅人深致的审美趣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整个民族尤其是文人的审美得到了确立。

文人士大夫从民间来,在艺术活动中崇尚朴素、自然,讲求经世致用的审美哲学,尊崇高尚的人格,并且追求典雅清秀,寄情于山水之中,大胆抒发个人情感,从而形成了新的审美风尚,并且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此时期中国绘画迎来了成熟时期,不仅有风格多以工整细腻、细节繁复而写实逼真为主的宫廷绘画,专为宫廷以及皇室服务,“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张择端、马远、夏圭等名家代表了宫廷绘画的艺术成就。也有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更加注重综合修养的表达,注重笔墨心性,推崇自然天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此时的民间画风也日益风靡。

2 瓷业百花盛开

宋代的陶瓷艺术也展现出灿烂纷呈的样貌。此时文人的审美观念也表现在了陶瓷艺术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五大名窑”瓷器的内涵。除了钧瓷是以绚丽多彩的窑变夺得世人的眼球,其他单一釉色,以素净淡雅的釉面,让人捉摸不透、爱不释手,古人尚玉的爱好,在此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陶瓷制作发展到此时期,形成了官窑与民窑两大制瓷体系。

在文人审美观念“素”、“雅”为主流的时代,尽管此时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盛极一时,可是在官方制瓷业却并不能立足,所以画家们不得不从瓷器绘画表现上来寻找突破。磁州窑成为北方地区较大的民窑体系,兴起的原因恐怕与此有关,在民间的流行的白地黑绘,恰恰给民间艺术家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在较粗的瓷胎上先施上一层化妆土,以坯胎当纸,用黑色彩料代墨,瓷器就成为了书画创作的广阔天地。艺术家们可以在瓷器上寄情山水,描绘人物,抒发情感,形成了制瓷工艺与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

2.1 扒村窑

磁州窑烧造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有延续,其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外,就以河南为主要分布区。作为拥有宋代首都开封的河南是我国的陶瓷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悠久的青瓷、白瓷、花釉瓷、三彩、汝瓷、官瓷、钧瓷以及其他,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艺术上也成为各个时代的先锋。其中禹州扒村窑作为北方著名的窑口,有传统绘画情怀的禹州艺人、匠人在白底黑花装饰上形成了属于扒村窑的独特风格。

扒村窑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辖区禹州。该瓷窑遗址属于磁州窑类型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扒村窑在内的磁州窑系以釉下彩技法烧造出的白底黑花瓷,是我国瓷器从用到在坯体上刻划装饰转变为用笔绘画装饰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继承了唐代长沙窑的传统,还开启了明清各种彩绘装饰瓷器的先河,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扒村窑是一白地黑花瓷为主,兼烧别样的大型民窑,而且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2.2 扒村窑装饰内容

扒村窑瓷器装饰与造型浑然一体,其陶瓷器物的绘画装饰不是单纯的绘画形式,而是对器物造型有一定的辅助性,其在很大程度上把陶瓷器物分解成若干画面,强化构图的分割,增强了装饰的图案效果,使生动的物象自由灵动的展现在装饰面上。

当然,陶瓷形体的复杂变化可能带来装饰的麻烦,但是扒村窑瓷器随着器物的造型,往往产生各种生动灵巧、意想不到的构思和画面。此外,扒村窑瓷器的纹样组织,是以二房连续、四方连续,散点式、折枝式图案为主,还有接近传统图画的样式以图案手法排列,或单一接近国画章法的形式。

北宋初期,出现的剔花是将纹饰的底子剔去,漏出黄褐色的胎体,使纹饰具有了浮雕感,来达到烘托白色主题纹饰的目的。北宋中后期流行的白釉划花,运用尖硬工具快速完成刻划形象,线条流畅,颇具工笔白描素雅精致的效果。始于北宋,并且盛行于金元时期的最具代表性装饰品种类型的磁州窑瓷器是白地黑绘瓷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运用到了瓷器装饰上,实现了制瓷工艺与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没成为宋元时期北方瓷器的主流工艺。

扒村窑瓷器以白地黑花瓷的大量烧制而闻名,在白地黑花瓷的釉色运用、装饰纹样以及表现技法上,都要比其他窑口高出一筹。特别是线描,没骨画法,泼釉、搅釉彩绘技法的创新发展,可以说是第一次把中国传统书法技艺应用在瓷器装饰艺术上发挥了极致。泼釉,搅釉彩绘技法的创造,使陶瓷绘画很早就具有了大写意性水墨法的功效,相当于近现代我国艺术家的泼墨效应,为同时代瓷器装饰艺术仅有,后来也不多见。

扒村窑瓷绘的匠师们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慢慢领悟到装饰和纹样视觉效果的关系,自如的靠着感受尽情地发挥创作,在陶瓷装饰上的用笔游刃有余,完成的写意性装饰不造作、不修饰,显露出纯真无邪,流露出激情的情感。这与中国画不谋而合,扒村窑瓷器的匠师是民间艺术的创造中锻炼而出的中国写意画大师。

扒村窑装饰内容多姿多彩,人物、动物、花草、风景、佛道、文字、图案,但凡是人们认为能够体现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社会理想的表达,自然界、日常生活还是喜庆活动中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对象或者搭配在装饰上表现出来,成为瓷绘的常见内容。

虽然深受写实的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思想内涵的影响,但是却表现不同,匠师们根据事物的谐音、寓意等方面赋予他们美好的象征内涵,形成“图必有意,意比吉祥”的表现效果。如根据谐音,“鲤”同“利”,“鱼”同“余”;根据自然属性,莲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坚韧,鸳鸯象征爱情,仙鹤象征长寿。通过艺术加工、形象组合的方式则就更为多了。如用两朵莲花并蒂寓意“并蒂同心”,莲花和鱼的组合寓意“连年有余”等等。民间大众追求的世俗观念在人物装饰中也有生动形象的体现。如应婴戏图、童子图表现的是平民百姓追求的理想生活场景。

在山水风景类的装饰上,匠师们很少从临摹画谱入手,绘画内容上少有文人心性意趣的隐逸烟云,大多就地取材于乡村间日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其世俗性装饰性内容,表现出来的是世俗景象的山青水美,自然野趣。

另外,扒村窑的装饰纹样也极为丰富。其中,抽象的几何纹多是由当地遗存丰富的装饰纹样中继承和沿用,而藤蔓枝条类的纹样均取材于扒村窑所在地区常见的液化、野草,这些独具当地特色的世俗化纹样,丰富了船用绘画的艺术空间,还丰富了陶瓷装饰艺术。

2.3 扒村窑瓷画装饰与传统绘画的关系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绘画、书法、文学等文化艺术空前繁盛,民间文化不断发展。加上北宋几代皇帝对书画艺术的推崇,社会艺术氛围更为浓厚,文化市场愈加丰富。宋代的绘画追求神韵、形神兼备,诗情画意,书法艺术强调“感物寄兴”,尤其是苏轼、米芾等大家的倡导,文人书画与院体画形成了分足鼎力之势。扒村窑陶瓷瓷绘的匠师们都来自民间,都是以民间美术为中心,又吸收文人画和院体画的成就。同时,再加上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形式,迫使踌躇满志或者落魄的文人加入到民间瓷绘匠师的队伍中,有的院体画家也移情瓷艺到窑厂谋生。而且,扒村窑的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都城只有百里,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绘画水平的提升也是必然的。

不难看出,扒村窑装饰与宋代时期传统绘画书法相互影响。扒村窑在瓷器造型主要部位作国画式的构图,多见于枕面的构图,主要是为了适应平面装饰的需要。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与扒村窑枕面上的《喜上眉梢图》能够佐证这一点。《芙蓉锦鸡图》中的芙蓉花呈现喇叭式张开,锦鸡栖于下面的一枝,身尾相对于花枝而转头回首、顾盼流连状,而又顺于花枝,锦鸡望向翩翩飞舞的蝴蝶,使画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瓷枕上的梅花枝自左往右,喜鹊是自右往左,两者相互关系婉转,喜鹊所处位置破了整个枝条的细瘦,加紧了整幅画面的关系。扒村窑折枝花鸟构图关键要素关系这一点,显然是取之于宋代院体画。此外,扒村窑的花鸟画、风景画多用小品构图,并且注重布局空间的处理,搭配得当,也来自于宋元花鸟画、山水画的审美倾向。

扒村窑装饰绘画上笔法用墨少受拘束,大胆创新。在牡丹、菊花等花卉纹样采用国画笔法以图案式表现,这是匠师们概括自然物象,用工笔或写意法,达到以少胜多,耐人韵味,以最少笔墨表现生动物象的结果。扒村窑常见的鱼藻纹,用黑釉大笔绘出鱼形,划花、篦花写鱼鳞、鱼鳍,粗狂大气,与宋代刘寀的《落花游鱼图》风格相似。

扒村窑人物类装饰不拘泥于具体实际人物形象的模拟,强调以形写神、似与不似中间。采取简练概括、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描述人物形象神情姿态,注重神韵。其工笔线描和小写意画法,单纯的从绘图设计风格上讲应该是源自北宋职业美术中的线描。出生在禹州的唐代“画圣”吴道子,有着“吴带当风”的美誉,其“疏体”人物画为“吴家样”风格代表,继承其风格的武宗元是为北宋画家,以职业画家的身份从民间进入宫廷,并且大显身手。这说明中原地区在唐宋时期有着极其广泛的民间绘画基础。

宋代时局动荡,受政治文化氛围影响,陶瓷装饰上出现了和绘画中相同的特定题材。北宋“靖康之变”,中原地区陷于金兵铁蹄之下,一时间南北同仇敌忾,绘画方面多雄鹰猛禽类的作品。例如南宋宫廷画院李安忠的《鹰逐雉图》,正是画老鹰俯冲欲扑野雉的情景;同样为宫廷画师的李迪也作《枫鹰雉鸡图》。在扒村窑发现的盆底白铁锈“雄鹰”标本也表达了宋臣民反金情绪情怀。

3 结语

总的来说,扒村窑双十绘画与传统书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陈出新。一方面,民间陶瓷匠师从传统绘画中吸取营养,将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题材加以概括,用简练的笔法在瓷器上作画,使陶瓷绘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民间瓷绘师成熟的简笔抽象画风也烙印在统绘画艺术的进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画家的注意,给他们以启迪,促进了中国画由工笔向写意技术的转变,并且影响了后世文人、士大夫画家们的创作选题的完善与成熟。张道一先生写到:“后来的论画者多鼓吹文人画的写意出神,甚至武断德说影响了民间。事实上,磁州窑类型的写意画风的装饰早就成熟了,只是民间匠人无法著书,任人雌黄而已”。

扒村窑瓷器无论在哪里都能说是达到杰出水平的作品,坯胎良好,瓷色温雅,纹样美观。瓷器匠师们在辛勤劳动中用聪明和智慧创造了不尽的财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扒村窑的民间艺术,对中国陶瓷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种民窑主动细瘦宫廷绘画艺术的表现,为明、清官窑瓷器绘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猜你喜欢
瓷器文人陶瓷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文人吃蛙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