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与我

2023-01-13 21:43彭执中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澳门大学预科学位

彭执中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听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这首诗记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距离国歌奏响在香江之畔,中英交接仪式顺利举行已经过去25年。回归以来,香港与祖国同发展、共繁荣,活力之都魅力依旧,“东方之珠”更加璀璨。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我刊“湾区连心桥”栏目特别推出“紫荆花开”专题策划。

女儿,你八月升读大学了,我想趁机与你说说我的母校——香港浸会大学的故事,以作勉励。

时间回到1980年,我从澳门蔡高中学毕业。当时澳门还没有大学,我便申读了香港浸会学院,即现在的浸会大学。

入学之后,聆听了校长谢志伟博士的演讲。校长的演讲很生动,分享了学校曾遇到的困难和奋斗过程。他的演讲激励意志,启发思考。

当年,浸会学院的困境是资源缺乏,没有地位。浸会学院创立于1956年,属于私立专上学院,采用四年学制,虽然其课程设置达本科学位课程的水平,但不能颁授学位。直至1970年代,香港只有两所大学,学额严重不足,浸会学院提供了适当机会让年轻人接受教育,培育了不少人才。可是,当时政府对浸会学院却持冷漠和歧视的态度,并不给予支持。情势到了1977年更是恶化——香港政府发表教育报告,贬低私立专上学院的地位和功能,明确表示不应予以资助。

后来,经过浸会学院师生激烈反对和抗议示威,政府让步,调整政策,终于在1979年同意给予浸会学院资助,但条件是学院要把当时的四年制改为两年预科课程和三年本科课程。学校要放弃多年的传统学制,是痛苦的事情,但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便接受了政府的要求。

我就是浸会学院刚改制的第二年,即1980年,进入浸会学院就读预科课程的。

预科课程是为投考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做准备。浸会学院提倡全人教育,我修读会考科目之外,也修读国文科、宗教哲学和体育。我很喜欢浸会学院的图书馆,经常在馆中借阅各种书籍。在考高级程度会考的英语应用听力时,我听不懂访谈片段的内容,但知道访谈人物是英国学者李约瑟,而我之前看过有关他的书,所以懂得如何答题,因此顺利通过了考试。本来阅读纯为兴趣,并非为了应试,但是多读书带给了我意外收获,助了考试一臂之力。

在我两年预科的求学阶段,学校经历了很重要的两件事情,一喜一悲。

先来讲讲可喜之事,1981年,香港政府邀请了英国国家学历评审局到浸会学院作学术评审,结果很好,政府决定大幅增加对学校的资助。学校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漠视,历经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校外的学术评审中过关,争取到政府应有的认同和支持,真是吐气扬眉!

可惜,就在得到政府支持的第二年,即1982年,却传来政府要求学校停办土木工程系的坏消息,理由是政府认为该系不符合学校的定位——博雅教育学院。校方据理力争,争取继续开办土木工程系,学生们在校园静坐抗议,更难能可贵的是,连谢校长也亲身参与了这次“维权”。可是在政府坚持下,最后学校仍是停办了土木工程系,这是很痛苦的事情。

1982年,我升读本科课程,主修数学。学生必须参加每周的“学生集会”,这是通识讲座。《圣经》是必修的,还有一门宗教哲学科,我选了“自然科学与基督教”。选修了几门计算机编程的科目,还有会计学和经济学。我成绩不错,获得了奖学金。

在学校的那几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聆听一些伟大人物,如杨振宁、金庸、李约瑟、钱伟长等的演讲,实在是大受启发。机缘巧合,多年之后,我在澳门大学工作,协助颁授荣誉学位予杨振宁教授和金庸先生,仪式之后,还得以与他们面谈交流。

在1982至1985年,學校获得政府更多的资助,愈办愈好。学校善用土地,把球场掘深了10米,改建成一座八层的图书馆,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学习之地。此外,还有减学费的好消息,当时是交了学费之后再退回部分款项,真是很让人惊喜。在当时教育界,减学费是很罕有的事情,可是多年之后,我又遇上了减学费——当时我是澳门大学的教务长,协助姚伟彬校长推行减学费,而且是连续两年都减。谢校长和姚校长都是浸大校友,是不是浸大校友比较喜欢减学费?抑或是蔡高中学校友更喜欢减学费?两位校长和我都是蔡高中学的校友呢!

1985年我在浸会学院毕业后回到澳门。有赖浸会学院的培育,我很快找到工作,任职于东亚大学(澳门大学前身)电脑部。我一直有留意浸会学院的发展。1986年学校开办学位课程,1994年正名为香港浸会大学。在1997年回归后,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更为完善,给予浸大在土地和经费上更多支持,使浸大有了更好的发展。

学校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奋斗,取得成功,谢校长居功至伟。校长从浸大退休后,来到澳门大学担任校董会主席。他继续积极推动全人教育的理念,大力支持澳大的发展。我很荣幸有机会与谢校长共事,很难忘与谢校长一起去葡国访问多所大学,以及到美国颁授荣誉学位予老布什总统。

浸大教育影响我一生,让我明白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在澳大从事教务和学生工作,奋力支持学校推行全人教育,业余时为亲子故事教育著书立说,并创作儿童故事,把著作捐赠予浸大图书馆。此外,我担任了浸会大学澳门校友会会长。为回报母校,向谢校长致敬,我们在2019年筹得款项,以谢志伟博士伉俪的名义冠名捐赠舍堂,同时设立了校友会奖学金。

女儿,在此我节录谢校长的《学院颂》与你共勉:

在没有条件的环境中创设条件;

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制造可能;

不是抱着人定胜天的狂妄;

而是怀着天必佑人的至诚;

……

为了忠于社会的期望,

为了开启下代的前途,

更为了发扬信仰中最优秀的传统,

他们在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

毅然地打开了高等教育的大门。

当我们面对逆境时,不要低头抱怨,必须奋发向上,发扬浸大精神!

猜你喜欢
澳门大学预科学位
论宇文所安咏史怀古诗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澳门大学向王安忆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管理——以北京大学预科教育管理经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