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模拟技术用于ZSM-5吸附丙酮气体的机理研究

2023-01-13 12:37王心宇陈艳华王宇琦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22年6期
关键词:扩散系数丙酮分子筛

王心宇 于 澜 陈艳华 王宇琦 李 石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2.葫芦岛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

0 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挥发性有机物的大量排放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丙酮作为一种常用溶剂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其高挥发性使其容易挥发进入环境空气,从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丙酮的有效治理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管控的重要工作之一[1]。

吸附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丙酮回收技术之一,而分子筛也是吸附挥发性有机物较常用的材料。考虑到在实验室条件下难以从微观分子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因此本文以ZSM-5分子筛吸附材料作为吸附剂,丙酮分子作为吸附质,选用分子模拟技术,构建ZSM-5分子筛分子结构模型,从分子层面阐释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机理,为深入剖析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ZSM-5分子筛吸附剂对丙酮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行为,分析丙酮在ZSM-5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状态及吸附机理。

1 ZSM-5分子筛模型构建与表征

1.1 模型构建

本研究模型使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进行构建,主要使用“Build-Symmetry-Supercell”模块扩胞构建模型,然后通过脚本改变模型的Si/Al原子比。

按照国际分子筛数据库(Data of Zeolite Structure)中的ZSM-5单体结构构建模型,ZSM-5分子筛模型的晶体骨架结构为MFI型,属正交晶系[2],ZSM-5分子筛的立体结构模型见图1。利用MS软件中的“Build-Symmetry-Supercell”模块构建2×2×2超晶胞,此时ZSM-5分子筛模型为纯硅型模型,设置分子筛模型的周期性边界条件[3]。

图1 ZSM-5分子筛立体结构模型

分子筛中的Al原子含量通常表示为Si/Al原子比。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Substitutional Disorder.pl脚本,用Al原子替换分子筛骨架上的部分Si原子,并在替换过程中严格遵循Lowenstein规律[4],由此即可获得不同Si/Al原子比的基础分子筛骨架,构造新的分子筛结构。得到Al原子百分比分别为1%,2%,3%,4%改性的ZSM-5分子筛,上述所构建的模型为4种质量分数不同的分子筛模型,结果见图2。

图2 4种Al原子分数不同的分子筛模型

依据Al原子含量的不同,模型记为x at% ZSM-5,其中x为Al原子在Si、Al原子总数中所占百分比,Al原子百分比为1%的分子筛模型命名为1 at% ZSM-5,Al原子百分比为2%的分子筛模型命名为2 at% ZSM-5,Al原子百分比为3%的分子筛模型命名为3 at% ZSM-5,Al原子百分比为4%的分子筛模型命名为4 at% ZSM-5。

1.2 模型表征

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表征获得孔径分布等数据,通过将模型与真实材料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确保模型构建的真实性与准确性。ZSM-5分子筛模型的密度和元素比例可以从MS软件中的“Properties”中获得,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孔隙率以及孔径分布通过“Atom,Volume & Surface”模块进行表征可获得,表征结构参数见表1。

表1 ZSM-5分子筛结构模型表征参数

利用“Connolly表面积”表征得到PSD曲线,结果见图3。利用Reflex模块对优化结构后的模型进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谱的计算,结果见图4。

图3 分子筛模型的孔径分布

图4 分子筛模型的XRD谱图

将XRD结果与国际分子筛协会结构委员会(Structure Commi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Zeolite Association,IZA-SC)数据库中的标准XRD谱进行比较,发现构造的分子筛结构与表征谱图所给出的XRD峰的位置一致,说明所构建的分子筛模型能够准确表征实际分子筛结构[5]。

2 Si/Al原子比对分子筛吸附丙酮性能研究

利用所构建的不同Si/Al原子比的1 at%,2 at%,3 at%,4 at% ZSM-5分子筛模型吸附丙酮,模拟整个吸附过程。

2.1 丙酮的等温吸附曲线

在模拟过程中分别对1 at%,2 at%,3 at%,4 at% ZSM-5分子筛模型进行4种不同温度条件(273,298,323,348 K)下的等温吸附模拟,结果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吸附等温线为第I型Langmuir吸附等温线,符合微孔材料吸附表现为I类吸附等温线的特征,表明分子筛内部的孔道出现微孔填充现象[6-7]。在同一温度下,处于0~10 kPa低压力范围段,ZSM-5吸附丙酮的速度最快,丙酮在分子筛模型上的吸附量随压力升高而迅速增加;在20~60 kPa范围内,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在60~100 kPa,吸附量趋于平稳,无明显变化,总体吸附效果为1 at%>2 at%≈3 at%>4 at%,吸附效果良好[8]。根据微孔填充理论,分子筛固体模型表面存在位势场,邻近的气体分子在场的作用下发生吸附现象[9],由于吸附场的作用力很大,可以形成多层吸附。最内层分子受到压力最大,与模型表面紧密结合;其他分子与最内层丙酮分子以分子间作用力连接,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不同以及空腔的大小限制,直到吸附层的密度达到和周围的气体密度一样时,丙酮分子在分子筛上达到吸附平衡[10]。

图5 丙酮在273,298,323,348 K的吸附等温线

2.2 平均等量吸附热

1 at%,2 at%,3 at%,4 at% ZSM-5分子筛分别在温度为273,298,323,348 K条件下的平均等量吸附热曲线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平均等量吸附热呈降低趋势,说明温度升高,不利于丙酮的吸附。在同一温度下,不同ZSM-5模型吸附热逐渐降低,说明Si/Al原子比高的分子筛模型对丙酮的吸附力更强,Si/Al原子比越大,比表面积越大导致酸性位点增多,反应活性增强,丙酮更易于吸附。总体上,1 at% ZSM-5的等量吸附热最高,说明其吸附效果相较于其他模型较好,符合等温线的规律。

图6 分子筛吸附丙酮的平均等量吸附热

2.3 吸附丙酮前后孔隙率的变化

分析了分子筛在吸附丙酮后的孔径结构的变化。使用“Atom,volume & Surface”模块表征了吸附丙酮前后分子筛的孔隙率,分子筛吸附丙酮前后孔隙率的变化见图7。

图7 分子筛吸附丙酮前后孔隙率的变化

从图7可以看出,1 at%,2 at%,3 at%,4 at% ZSM-5的孔隙率与吸附之前均有明显下降,随着温度的降低,孔隙率减小的程度逐渐增大。4 at% ZSM-5分子筛的孔隙率

相对其他Si/Al原子比分子筛来说更大,孔隙率大会导致分子筛吸附丙酮的性能较差。相同条件下4 at% ZSM-5的吸附效果差主要是因为Si/Al原子比较小,比表面积较小导致活性位点相对较少,反应活性较差,因此丙酮更不易吸附,导致吸附效果相对于其他Si/Al原子比分子筛较差。

2.4 分子筛模型吸附丙酮的动力学模拟

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从分子层面分析了丙酮在不同Si/Al原子比分子筛模型中的分布特征及运动趋势。径向分布函数(RDF)是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有效手段,可以检测丙酮分子的分布特征及丙酮分子和分子筛结构之间的距离。

丙酮和分子筛模型中的Al原子的RDF见图8。观察图中的距离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曲线的峰值第一个峰值在1Å,其余集中在1~2 Å附近,大于2 Å之后逐渐平滑,说明丙酮分子优先吸附在距离1 Å周围Al原子的附近,随后的丙酮吸附在已吸附的丙酮周围。吸附过程中首先发生了分子筛表面吸附点位的单层吸附,随着吸附量的增大发生了多层吸附。

图8 273,298,323,348 K丙酮与分子筛模型中Al原子的RDF

分析丙酮分子 RDF 的同时分析了丙酮分子在分子筛上浓度的径向分布,结果见图9。由图9可以看出,丙酮分子在距离10 Å,20 Å,30 Å位置有明显峰值,说明丙酮分子有规律地聚集在直孔道和孔道交叉处吸附,对于这种填充模式的周期性和有序性,分析丙酮分子首先填满了分子筛的直通道,当这些直通道被填满后,丙酮分子才会扩散到锯齿形通道。这可能是因为锯齿交叉中心处的自由体积相较于其他位置偏大,有利于分子的吸附与扩散。

图9 273 K、298 K、323 K、348 K丙酮的浓度分布

图10 丙酮在分子筛吸附材料中的扩散系数

在三维立方晶体中,MSD曲线直线部分斜率的1/6即为扩散系数。因此,通过MSD所得到的、吸附过程中丙酮分子的扩散系数见图10。由图10可以看出,在同一种Si/Al原子比的分子筛模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越来越高,说明丙酮分子的吸附稳定性越来越差;对于同一温度来说,在273 K时1at% ZSM-5分子筛扩散系数最小,吸附性能最好,这是因为相比较于其他三种不同的Si/Al原子比模型,1at% ZSM-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是最大的,丙酮分子有更多的吸附位点,丙酮与分子筛表面的相互作用更强。

3 结 论

通过分析发现,Si/Al原子比高的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同一温度下,不同ZSM-5模型的吸附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吸附量呈上升趋势;吸附热逐渐降低,说明Si/Al原子比高的分子筛模型对丙酮的吸附力更强,Si/Al原子比越大,比表面积越大导致酸性位点增多,反应活性增强,丙酮更易于吸附。根据孔隙率的前后变化也可以得出,比表面积较大的1 at% ZSM-5吸附丙酮最多,孔隙率最低。总体上,由于1at% ZSM-5的Si/Al原子比在4种硅铝比分子筛中比例最高,极性最强,等量吸附热最高,说明其具有最佳的吸附效能。利用径向分布函数计算了丙酮与分子筛中Al原子之间的距离,并研究了丙酮在分子筛中的分布状态,发现丙酮分子与Al原子之间的距离主要集中在1~2 Å;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越来越高,说明丙酮分子稳定性趋向扩散。

通过研究分子筛对丙酮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得出Si/Al原子比越高的分子筛对于丙酮分子的吸附表现出更佳的吸附性能,本研究为分子筛材料吸附丙酮提供了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扩散系数丙酮分子筛
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肝细胞癌分级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与肿瘤大小关系的分析
时变因素影响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计算方法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分子筛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及展望
制药工艺尾气中丙酮的膜法回收
13X/SBA-15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氯代丙酮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定位于材料基因组计划的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表观扩散系数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