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Mirizzi综合征二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3-01-13 04:23朱志强陈晓庆张伟伟朱利斌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瘘口胆总管胆道

朱志强,陈晓庆,张伟伟,朱利斌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儿童外科,浙江 温州 325027)

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MS)是指由于胆囊结石在胆囊颈或胆囊管嵌顿和(或)炎症引起的以肝外胆道良性机械系梗阻、胆囊胆管瘘、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以及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最早由阿根廷外科医师Mirizzi系统描述并命名。MS临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成人胆囊切除术患者的0.5%~3.0%[1-2],而儿童MS更为罕见。现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儿童MS,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8例儿童MS,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儿,男,13岁,因“ERCP术后1个月,再发腹痛1 天余”于2021 年11 月22 日入院。查体:耳温36.7 ℃,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6/75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78 kg,神志清,精神软,皮肤巩膜稍黄染,腹平坦,腹肌尚软,脐周及右侧腹轻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8.99×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0.840,总胆红素39.0 μmol/L,尿淀粉酶 1 346 IU/L。腹部增强CT提示ERCP术后,肝门区至胆总管下段可见支架管、胰头区胰管可见支架管在位,胆总管直径约10 mm,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内见团块影,大小32 mm×22 mm,增强各期密度相仿;胆囊壁黏膜层局部似不连续,其旁见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团块,大小36 mm×24 mm,增强其内可见环形强化,周围可见条絮状渗出(图1A、1B)。MRCP提示胆囊及胆总管中上段见多发结节状短T2 信号,最大径约24 mm,胆囊壁增厚。肝门区肝内胆管稍扩张,门脉主干及分支周围见长T1长T2信号影环绕(图2)。既往史:患儿1 个月前于某儿童医院因“腹痛伴黄疸3 d”,行ERCP术治疗。术中经造影证实胆胰管共通管长约1.5 cm,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8 cm,其内有充盈缺损影,部分切开乳头后置入球囊扩张,再置入胆管、胰管塑料支架,手术顺利。术后诊断“胆胰管合流异常、胆总管结石”。

图1 病例1腹部增强CT

图2 病例1 MRCP(箭头所示胆囊及胆管结石)

患儿入本院后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考虑“胆胰管合流异常:胆道扩张症、Mirizzi综合征、胆道结石、胆囊炎、胰腺炎、ERCP术后、胆管支架+胰管支架留置术后”,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见胆囊周围大网膜粘连明显,游离胆囊三角困难,决定从胆囊底部逆行逐步分离胆囊床,离断胆囊动脉;十二指肠粘连于肝门处,给予松解游离,胆总管周围水肿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较致密,予以分离后打开胆囊管颈部,见一直径约1 cm黄色胆固醇结石嵌顿(图3A),完整切除胆囊。游离出胆总管前壁,横断胆总管,其内见胆管支架,予顺利拔出。游离胆总管远端时又见一直径约1 cm黄色胆固醇结石嵌顿(图3B),予取出(图3C)。残留远端胆总管无法结扎,予5-0 PDS连续缝合关闭远端胆总管,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患儿术后第4天进食流质后无明显不适,术后第6天改半流饮食,术后第10天出院,出院时无诉特殊不适,腹部创口愈合可,无红肿渗出。出院随访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正常,腹部超声肝内胆管显影可,未见扩张。

图3 病例1腹腔镜术中所见

病例2:患儿,女,10岁,因“腹痛3天”于2015年9月21日入院,查体:耳温37.4 ℃,心率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62 mmHg,体质量59 k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部压痛明显,Murphy征(+)。辅助检查:急诊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276 IU/L,总胆红素77.0 μmol/L,直接胆红素42.5 μmol/L,间接胆红素34.5 μmol/L。腹部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最大内径约12 mm,胆囊大小98 mm×42 mm,囊壁增厚毛糙,囊内见一枚强回声团块,后伴声影,直径18 mm,胆总管未见扩张,胆囊炎。腹部CT提示胆囊增大,胆囊颈部可见小点状致密影,胆囊结石,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图4)。腹部MRCP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管结石,伴胆总管上段狭窄、胆囊及肝内胆管扩张,考虑Mirizzi综合征(图5)。

图4 病例2腹部CT(可见增大胆囊及细沙样胆囊结石)

图5 病例2 MRCP(箭头所示胆囊及胆囊管结石)

入院后诊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囊管结石嵌顿:Mirizzi综合征、胆源性胰腺炎”,予以654-2解痉,美能针保肝,头孢哌酮抗感染。患儿腹痛有缓解,但黄疸进行性加重,经院内讨论后先全麻下行ERCP术(图6),明确胆管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胆汁。ERCP术后患儿出现腹痛、血尿淀粉酶持续升高,最高尿淀粉酶可达43 929 IU/L,血淀粉酶可达2 017 IU/L,考虑医源性胰腺炎,予以禁食、静脉营养、抑酶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腹痛缓解,淀粉酶降至正常。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囊管切开取石+修补术,术中见大网膜与胆囊床粘连,胆囊及胆囊管水肿明显,分离胆囊床上粘连的大网膜(图7A),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壶腹及胆囊管,离断胆囊动脉。从胆囊底部逆行逐步分离胆囊床,直至将胆囊游离,切开胆囊管末端可见有一直径约1 cm黄色胆固醇结石嵌顿(图7B),离断胆囊管,4-0薇乔连续全层缝合胆囊管断端,关闭胆囊管创口,取出标本,切开胆囊见一直径约1.8 cm黄色胆固醇结石(图7C)。患儿术后第2天进食流质后无明显不适,术后第3天改半流饮食,术后第12天出院。出院后随访6年,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正常,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图6 病例2 ERCP(箭头所示胆囊管结石压迫胆总管,胆总管上端狭窄,诊断Mirizzi综合征)

图7 病例2腹腔镜术中所见

2 讨论

儿童MS发病率极低,笔者团队以“Mirizzi Syndrome” “Children” “Pediatric Patient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8篇,均为个案报道,结合笔者单位2 例,共10 例患儿纳入本次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具体见表1。

表1 10例儿童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2.1 儿童MS的分型

国内外多参考Csendes等[11]提出的临床分型。Ⅰ型:嵌顿的结石仅压迫肝总管;Ⅱ型:胆囊胆管瘘形成,瘘口小于胆总管周径1/3;Ⅲ型:胆囊胆管瘘形成,瘘口大于胆总管周径1/3、小于胆总管周径2/3;Ⅳ型:胆囊胆管瘘完全破坏胆总管;Ⅴ型:出现胆囊肠管瘘[12]。在本分析收集的10例患儿中,9例为Ⅰ型,1例为Ⅲ型。

2.2 儿童MS的诊断

MS患儿的胆囊三角处由于长期结石压迫、反复炎症刺激,胆道系统病理改变,结构复杂,导致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较高[13]。建议术前诊断与术中诊断结合综合考量,明确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位置、有无变异副肝管或血管。MRCP和ERCP是诊断MS的金标准,能够清晰地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结石的分布、胆管梗阻的水平,排除胆管梗阻的其他原因[14]。相比于MRCP,ERCP属于有创操作,具有麻醉风险及诱发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可能,但对于梗阻急性发作的MS患者,ERCP不仅可以通过镜下取石、放置胆管支架、引流胆汁、解除梗阻,快速缓解症状,而且可以明确诊断和确定胆囊胆道瘘的位置和大小,可作为术前的过渡治疗[15]。对于术中诊断,术中吲哚菁绿(ICG)胆道造 影,可直观识别胆道系统,判断有无胆管损伤或狭窄,提高手术安全性[6,16]。在本分析中,9例Ⅰ型MS中8例患儿均先行ERCP术,解除胆道梗阻,明确胆管情况,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仅1例患儿无临床症状,完善腹部B超、CT、MRCP后即行手术治疗;1 例Ⅲ型MS因反复上腹痛,完善B超及MRCP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儿中仅2例行术中胆道造影,判断胆管有无损伤。

2.3 儿童MS的治疗

MS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遵循“切除病变胆囊,取尽结石,解除胆道梗阻,修补胆管缺损及通畅胆汁引流”的原则[17-19]。遵循以上原则,针对MS不同的临床分型,建议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Ⅰ型MS,多采取胆囊全切除术;对于Ⅱ型和Ⅲ型MS,建议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根据瘘口大小,可选择直接缝合或使用胆囊残部、带蒂空肠、大隐静脉修补,并在瘘口下方放置T管引流,并且放置足够的时间,避免胆管狭窄,引起胆汁淤积和胆管炎;对于Ⅳ型及Ⅴ型MS,多采取胆肠吻合术[18-19]。在本分析中,9例Ⅰ型MS,仅病例1因合并胆胰管合流异常,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余病例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唯一的Ⅲ型MS患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术中未放置T管引流,术后胆汁引流不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升高,急诊行ERCP术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症状缓解,术后恢复可。

儿童MS曾一度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目前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儿童外科医师对MS认识的加深,对于Ⅰ型及Ⅱ型MS,腹腔镜治疗总体效果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住院时间短,患儿康复快[13,17,20]。但对于Ⅲ型、Ⅳ型及Ⅴ型MS,临床医师需根据患儿术前、术中情况,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避免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而被动中转开腹。我们团队通过在儿童胆道系统疾病积累的手术经验,结合文献报道,有以下几点体会。(1)对于存在MS的患儿,尤其是术前有急性胆管炎或急性胰腺炎病史的患儿,胆囊床往往与周围粘连紧密,难以辨别解剖结构,可逆行切开胆囊,切除部分胆囊组织,取出嵌顿结石,继而从胆囊腔内观察胆囊管、瘘口位置及大小[18]。(2)术中胆道造影,既可明确胆道解剖,亦可评估剥离后胆管压迫是否消失,并发现有无胆管损伤[6]。(3)MS患儿多为Ⅰ型,若术前胆囊三角周围炎症较轻,术中解剖结构清晰,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管显露不清或炎症较重者,在取出嵌顿结石的前提下,切勿强求分离胆囊管,可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20]。(4)对于Ⅱ、Ⅲ型的MS患儿,应正确评估瘘口大小,术中胆囊部分切除时,尽量保留胆囊动脉,留取足够的胆囊壶腹部组织,可作为修补材料。术后放置T管引流,且T管横臂应跨过瘘口,留置1个月后拔除[12]。

3 小结

儿童MS发病罕见,相关报道较少,本分析通过2例病例结合国内外报道,总结经验,供广大医务人员参考。对于反复右上腹痛、黄疸的患儿,应积极完善MRCP或ERCP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严格遵守胆道处理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中可行胆道造影再次明确解剖关系,避免胆管误伤。

猜你喜欢
瘘口胆总管胆道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