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创伤伤口感染的预防控制与实施效果

2023-01-13 02:26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科伤口组间

陈 辉

(梧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西 梧州 543002)

作为急诊科常见病,急诊外科创伤多由意外损伤或直接暴力损伤所致,具有一定的突发性,随着近年来交通、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急诊外科创伤发生率呈现出攀升趋势。急诊外科创伤类型复杂、症状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存在隐匿症状,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1]。临床强调针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应予以早期手术治疗,若在急诊手术中细菌进入血液,将会导致伤口感染,影响伤口愈合质量与速度,增加治疗费用,因此给予伤口感染预防控制尤为重要[2]。本文将2020 年1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180 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月收治急诊外科创伤患者180 例,随机分为n=90 的两个组别。观察组男48 例,女42 例;年龄22~65 岁,平均(45.59±7.02)岁;体重43~73kg,平均(60.28±5.68)kg;其中上肢创伤51 例,下肢创伤39 例。对照组男47 例,女43 例;年龄21~68 岁,平均(45.31±7.07)岁;体重44~71kg,平均(60.52±5.72)kg;其中上肢创伤52 例,下肢创伤38 例。资料差异小,符合对照试验规则,可进行组间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流程处理伤口,应用3%过氧化氢、2%氯化钠溶液清洗伤口并处理,做好包扎,积极预防并发症。观察组:除常规处理外,辅之以伤口感染预防控制,具体如下:(1)术前预防。术前利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对患者伤口进行全面检查,并予以清创处理,手术医师应做好手卫生,戴无菌手套,预防感染。在伤口处理操作中,应避免将皮肤刮破,应用3%碘进行消毒处理。术后加强膳食营养指导,补充维生素、蛋白质,保障营养充足。(2)术后感染控制。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伤口情况,评估肢体循环及患者疼痛程度,及时更换敷料,若伤口出现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对应处理。告知患者伤口感染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翻身时避免压迫到伤口,尽量减少摩擦,换药操作应坚持无菌的原则,戴口罩,做好手消毒,换药室避免工作人员入内,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湿度调整到适应状态,保持伤口干燥。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评估肿胀程度。饮食方面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清淡饮食,荤素搭配,可适量运动,但应掌握好运动力度与频次,避免剧烈运动。(3)伤口感染处理。若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应评估感染严重程度,若感染不严重可对局部伤口予以酒精擦拭,遵照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对于中度感染者可予以tDP 灯照射。若患者伤口感染严重,需对伤口予以生理盐水冲洗,配合切开引流,并进行tDP 照射,伤口位置新肉芽组织长出后予以缝合、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做好记录,统计分析其改善程度,记录伤口愈合时间,评估切口愈合程度,记录并组间比较,随访伤口感染发生率。(1)SF-36 量表用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分值范围0~100 分,高分值表示生活质量更好。(2)VAS 评分用于疼痛程度评估,应用专用评分标尺,左右两端分别表示无痛、最痛,赋分0 分、10 分,按照患者主观满足组进行分级,高分值表示疼痛程度更剧烈。(3)切口愈合评估:1 级: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不良事件;2 级:切口基本愈合,但偶有皮肤坏死、积液。3 级:切口愈合不佳,存在化脓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处理,(%)与χ2分别用于计数资料的表示与检验,()用于计量资料表示,符合正态分布,t 进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SF-36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 SF-36 评分及VAS 评分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显示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值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SF-36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SF-36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7.82±1.10)d 较对照组短(12.15±2.32)d,组间比较t=15.999,P<0.05,两组伤口愈合程度比较,观察组1 级、2 级、3 级分别为65 例、23 例、2 例,对照组分别为46 例、27 例、17 例,1 级愈合率比较观察组(72.22%)高于对照组(51.11%),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8.484,P<0.05)。

2.3 两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随访患者伤口感染情况,显示两组均存在伤口感染病例,但观察组例数少,检验组间差异显示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急诊外科创伤种类复杂、其中以四肢创伤、多发创伤最为常见,临床在治疗时需要结合创伤位置及损伤程度,尽早完成清创处理与相关检查,确保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3]。急诊外科创伤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起病急,伤口存在严重的污染,患者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手术操作需要切开创伤部位,若创伤部位暴露时间过长,容易侵入细菌,导致伤口感染,延缓伤口愈合速度,严重者会累及到其他重要组织器官,使病情恶化,出现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做好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对于增强预后、提升伤口愈合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除常规处理外,应用伤口感染预防与控制,从研究结果看观察组经过干预SF-36评分提高,VAS 评分降低,表明经过感染预防控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还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5]。伤口感染预防与控制应贯穿患者治疗全程,术前应做好各项检查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止检查及治疗操作中细菌侵入伤口,诱发感染。清创操作应坚持无菌的原则,遵照医嘱予以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并注意对皮肤的保护,防止刮破。伤口细菌感染是急诊外科创伤的防范重点与难点,应加强患者伤口监测,主动询问患者伤口有无疼痛、不适,检查敷料情况,有无脱落、渗漏等,并及时进行更换[6]。医护人员应做好自身手卫生及换药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伤口感染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1 级愈合占比更高,随访发现观察组仅2 例有感染,低于对照组,表明伤口感染预防及控制除了可降低伤口感染风险外,还能够加快伤口的愈合,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显著[7]。对于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应结合感染的程度予以对应处理,遵照医嘱予以抗感染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切开引流,将坏死组织清除,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给予伤口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改善作用,缓解伤口疼痛,提升切口愈合效果,达到预防伤口感染的目的,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科伤口组间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