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背景下艺术类学术期刊构建的分析研究
——以《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为例

2023-01-13 06:03黄隽瑾候焱鑫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报内蒙古栏目

黄隽瑾 候焱鑫

(1,2. 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出版活动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拓展,每当文字载体发生变化时,出版活动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让出版活动不仅仅只是在某一载体上面进行传播。文字载体从一开始的甲骨到青铜器,再到石头与简牍、缣帛,直至纸的发明,一直沿用至今。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字的传播不仅仅依靠有形的物质载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虚拟平台更快更便捷地获取知识。而国家为了推动出版产业的转型发展,也组织实施了各项重大科技工程,如“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等项目。

在现阶段,各种科技资源进行融合,跨学科研究领域日益散发出新的活力,多学科融合进行数据信息处理,是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个趋势。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下,笔者将目光锁定在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上,正是因为数字技术的多元化表达,可以让学术期刊散发出更旺盛的活力,将原本枯燥的学理知识通过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笔者以《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为例,探讨数字人文背景下,学术期刊的重新构建以及实施方案。

笔者在这里首先要对“数字人文”和“数字出版”有所界定。因为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只要出现“数字”二字,则认为就是与大数据相关、与网络相关。但是事实上,数字人文研究不仅限于此。“‘数字人文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的前沿学科。’起初,数字人文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工具的开发以及针对文本、图像和艺术品的档案数据库建设上,随后逐渐转向原生数字材料的研究。从计算机在人文领域的早期应用开始,随着计算的发展,计算机为数字化文化提供的处理和搜索方式也愈加复杂和精细。”[1]对于数字人文的界定,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范围,数字人文的落脚点还是在人文学科上面,只是加持了数字技术,让人文学科有了新的活力与新的研究方向,亦或让之前陷入困境的某些人文学科重新散发光芒。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2](2)可见,数字出版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数字人文是一种研究方法。笔者并非在这里讨论数字出版这一技术手段,而是想运营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对期刊上面所载内容进行细分和重新构建,但是在这里,由于要用到数字技术,因此,期刊出版物的前提是都进行过数字出版技术处理的,也就是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检索平台搜索到的,亦或者通过图书馆自用APP进行过文字录入的期刊文献信息。因此,数字人文与数字出版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却又各成体系,偶有交叉。

“数字化期刊指以数字化方式编辑、出版、发行的期刊。数字期刊(Digital Periodical),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或网络中并通过数字媒介发行和阅读使用的一种连续型数字出版产品……”[2](65)“从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图谱分析结果看,关键词共现频率最高的是‘数字出版’,其次是‘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编辑‘等 ”[3]大数据已经给了数字期刊出版足够多的关注度。当然,笔者在这里要讨论的是如何在数字人文背景下重新构建艺术类学术期刊。艺术类学术期刊作为承载研究成果结晶的重要载体,具有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但是这些文献价值与过去以往的文献价值不同的是,它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积累这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它要起到知识检索、归纳、分析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如果没有相关技术的支持,将是一个极其繁琐并且庞大的工程。但是如今,借助大数据、网络等技术,可以让这些海量的知识资料变得更加易于搜索、整理、归纳。不过,整理和归纳从来不是作为学术积累的终极目标,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新颖的研究。准确的说,笔者并不是研究期刊与数字的关系,而是想借助数字手段,让期刊上面承载的人文研究成果,成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进而服务于更多的人。

人文学科范畴广泛,而艺术文化研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都会刊发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由于艺术类论文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术研究,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音乐、美术、舞蹈这些有形的艺术作品上进行的二次研究,而这些研究本体,在论文中,就只能以语言的形式加以描述,直观性相对较差。以下是几个权威艺术类期刊刊载艺术形式的示例图(图1,《装饰》期刊学科分布图,图片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装饰》期刊统计与评价数据分析。图2,《艺术百家》期刊学科分布图,图片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艺术百家》期刊统计与评价数据分析。图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学科分布图,图片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统计与评价数据分析)。

图1 《装饰》期刊栏目学科分布图

图2 《艺术百家》期刊栏目学科分布图

图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栏目学科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各个艺术门类的分布情况,清华大学主办的《装饰》,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艺术百家》以及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从这几个被北大核心收录的艺术类权威期刊中看到,各个门类的学术成果分布情况,这些艺术期刊中,学科门类的分布相对来说较为丰富的。其中有关音乐舞蹈、电影、美术、多媒体的相关学术论文不在少数,而这些论文在期刊上的呈现不管是纸质版本还是数字期刊版本,能做到的就是图文并茂,在文字中穿插相关图片说明,谱例说明等,其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依靠文字描述,进而总结理论观点。因此,仅仅建立论文数据库是不能全方面的表达这些艺术形式的,在数字出版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的记录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通过文字记载是人文学科一贯的研究方法,但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尝试将文字理论与有形的多媒体相结合,这种形式一开始在一些儿童类的有声书或者教程类的书籍上已经广泛普及,人们购买书之后可以扫描书上面的二维码,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就能获得拓展项目,例如课程讲解、项目展示、培训课程等。作为学术论文,我们只是将这些数字化的技术加以运动和整合归纳,使其更具有学术价值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传承理论背后的更直观的艺术形式。而这些“数字研究项目在科研、教学和服务三个领域都具有多层应用价值和用途。数字研究项目科研为课堂教学做出革新性贡献,有时甚至能影响到广大公众。”[4](138)可见,将数字出版中的文献资料进行量化处理,无论对于课堂教学还是学术研究,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资源及其关联的数据资源是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国内外大型科技期刊出版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提供数字学术服务方面发展迅速。”[5]

当给枯燥的文字加以立体的表现后,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考虑到艺术文献资源的再利用上面。数字出版是作为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我国目前纸质期刊的数字出版形式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将纸质出版的内容加入数据库,例如万方、知网、超星、维普等大型数据库平台,这中数字出版方式简单快捷,但是期刊内容格式都必须严格按照大型数据平台的固有格式,也就是说一般纸质期刊上是什么样,在数据评估台上下载下来就是什么样的,平台只是一个付费的“搬运工”;第二种出版方式是自建网站,这种方式就灵活多样了,可以根据自己出版社的风格特点来自己设计,并且可以在网站上面增添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媒体内容,使得期刊出版更加活泼、多元、直观,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立网站、运转网站、维护网站,对于人力和财力是有要求的,因此这种方式出版的都是相对来说大型出版社或是知名期刊品牌,例如《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出版物;第三种方式是自建APP,这种方式同自建网站差不多,需要开发APP,属于某一种刊物对的APP,具有唯一性,特点明显且可以自定义界面功能,并且可以结合很多元化的视听效果的元素,体验感和那后。可以更好的优化品牌,但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例如《中国国家地理》这样的期刊,配套APP就做的很好;最后一种方式是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这种方式。“微信公众号在期刊数字出版中的应用更加普及,功能也更加完善。期刊出版单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6](95)而我们要研究的对艺术期刊的数字化构建则基于第四种方式。

具体实施方案以《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为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作为一个综合类艺术刊物,刊载了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剧以及艺术理论等各个艺术门类的相关论文见图4、图5(图4,《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栏目学科分布图,图片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统计与评价数据分析。图5,《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学科发文量和下载比例图,图片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个刊分析)。

图4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栏目学科分布图

图5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学科发文量和下载比例图

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的栏目学科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该学报的栏目分布较为广泛,其中学科类的音乐舞蹈与美术书法雕塑摄影占据大部分。但是,从发文量和下载比例中可以看出,考古类占比却很高,也就是说该期刊的田野调查类论文被引用率非常高,这是因为该期刊的“田野调查”栏目的设立,见图6(图6,《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近十年文献所属栏目分布,图片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个刊分析)。而在近几年出版中,学报中的“田野调查”栏目受到广泛好评,且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名栏工程”项目,汇集了众多有关艺术文化领域的田野调查资料。这也是《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与同其他艺术类期刊相比的优势所在。由内蒙古艺术学院主办的《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其本身地处内蒙高原,非八大主流艺术院校的学报,无论是吸引优质稿源的能力还是办刊的人力无力都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凭借“田野调查”这一栏目,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将一些一手材料汇集于此,使得《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变成了一个以期刊为单位的“田野调查”数据库,这些田野调查资料中大多数来自于笔者们走访在田间乡野整理归纳的一手资料,甚至有的在当地居民家中居住了好几个月之久所获。这些资料中,大多与艺术有关,有的是失传多年的民歌集成,有的是舞蹈演变历程,更有很多是当地的民俗文化礼仪中的一些歌舞表现形式,更有很多是对一些民间一人的口头念唱的记录。当作者们将这些艺术形式用文字整理后梳理成文章发表于期刊时,无疑是珍贵的文献资料。

图6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近十年文献所属栏目分布

在此基础上,该学报还增加了“翻译之窗”栏目,使得期刊可以更好地吸收全球的文化资源,建立以栏目为单元的艺术类数据库资源,见图7(图7,《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国内外发文比,图片来源于CNKI数据库《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个刊分析)。

图7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国内外发文比

但是,仅仅用文献,似乎并不能完整的呈现出这些艺术形式,作者还有更多的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并不能在纸质文献中展示出来,那我们可不可以借助数字手段,让这些艺术形式更立体的展现。我们可以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的公众号上面建立一个板块,让作者提供相关多媒体资料,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在阅读相关论文的时候,能找到对应的视频或者音频内容。但是仅仅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资料积累还是不够的,由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在“田野调查”栏目中已经积累的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料,可供学者们进行参考。因此,对资料搜获的便捷性也要考虑。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对传统艺术门类的分类方法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可以从某一艺术领域进行纵向扩展,对该门类进行知识元分解。对于编辑出版数字期刊而言,完善的体系可以给使用者更好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数字资料整理、审核以及录入的时候考虑更完善。通过优化一系列的用户体验让数字期刊的出版更加合理,通过构建方便快捷的搜索系统是关键。以“田野调查”栏目中的文章作为突破口,对已有论文中的高频词汇进行梳理,输入成知识元的关键词,供使用者搜索。通过对艺术期刊资源的数字化组织框架体系进行构建,加深了对艺术期刊资源的组织程度和研究深度,拓宽了艺术理论的适用场域,并深化了艺术理论纵向研究的理论基础。将这些知识元数据作为期刊的“数据仓库”一点点进行扩充。基于这一数字平台,将这一搜索方式嵌入《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公众号中,以期使用者更加快捷、精准、高效的进行搜索文献、查阅资料、数据整理等工作。

数字人文方法对于人文类学科的研究是是一种新的探索,而这种探索并没有被定义为一种固定的方式,因为它所给予的技术支持是与时俱进的,与人类的认知在一起向前探索的。研究者可以选择对于人文资料进行“远观”还是“细看”,在海量的文献资料中进行量化分析,是对于现如今庞大的数据资料做了“减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料的减少,而是对于繁琐资料的提炼与萃取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迅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而对于艺术类期刊更应如此,艺术研究本就不能脱离实践,但是现阶段对于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还是存在两张皮的境遇,如何改善这一局面也是各个领域研究者所要共同探讨的。

当然,《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在数字人文背景下完成全新的“艺术类期刊建构”也并非易事。首先,在资源库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建立一个“田野调查”文献数据库需要拥有大量的原创文献作为基础数据。在这一点上,《内蒙古艺术学院》从2004年创刊之初,就有意倾向这方面的资料搜集,在2018年创建“田野调查”栏目后,拥有更加多的原创文献资料,现有田野调查文献资源约有200篇原创文章,但是这对于数据的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

基于这一原因,《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积极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名栏工程”项目,以其通过这一项目扩大资料库资源的原始积累。另外,无论是对于学者、教师还是学生,文献资源的利用都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几个大的数据库平台上面(例如知网、万方、维普等)对于文献搜索细分已经做的非常完善,但是使用者缺乏相应的培训,并不能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因此,对于数据平台的培训也应该收到重视,对于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技术培训,以便让数字化平台被更高效全面的利用到。基于此,《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在公众号平台的建设上面也准备开展数据资源搜索的培训方案,这一培训方案包括对于田野调查文献资料的整理、搜集、撰写、投稿、发稿、建立数据元分类,搜索等全方位的内容。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们加入到提供资源、运用资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

笔者希望通过数字化构建,让艺术期刊赋予多元化的展示功能,并且不能仅仅是像其他书籍一样,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影像视频,这样就失去了资料积累与运用的意义。将艺术类期刊论文进行以专业名词为主的知识元构建,使得艺术实践者在探寻理论支撑时能够更快、更精准的获取相关知识,也希望艺术理论研究者通过这一纵向延伸,梳理出某些研究的理论薄弱点,进而充实文献资料。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使得期刊文献资料既可以跃然纸上,又可以进行搜索归纳,将理性研究与感性体验相结合。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上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实践,希望可以突破传统纸质期刊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拓展期刊文献的强调社交性和交互性。以期对于深化学科融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提供多重启发。

猜你喜欢
学报内蒙古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自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致敬学报40年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栏目稿约
栏目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