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下)

2023-01-13 06:03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苗语簧片芦笙

杨云惠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云南 657000)

四、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树皮箍子的制作与安装

(一)箍子的制作

制作箍子的材料是树皮条,树皮条要在用之前先把它表面的杂质用小刀刮掉,刮光滑。

然后,把树皮条放在所要箍的部位测量,根据吹管的粗细,把树皮条剪成所需要的长度和宽度。

先把树皮一端,做成锁眼。锁眼的形状,是一个空心等腰小三角形。把锁眼放在所要箍的部位,确定锁扣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在树皮上划痕做记号,然后在这个痕迹上方不到一毫米处,用小刀在树皮两边朝里各切出一个小的缺口,作为锁扣。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从缺口到锁扣顶部,留出大约1cm的位置。扣眼和锁扣做好后,把锁扣从扣眼里面穿进去,卡稳,成为一个圆圈,箍子就完成了(见图27,图片内容:学员用胶片做箍子加工的试验。拍摄时间:2021年7月29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

图27

(二)上箍顺序和方法

上箍的安装顺序,是先箍吹管,再箍共鸣箱,最后箍底座。第一个箍,要箍吹管的最粗部位,然后,依次往吹嘴方向顺着往上箍。把箍子套在吹管上,用小刀背面,顺着箍子周边轻轻往下拨,直到没有一丝松动的迹象,方算成功。

一把2 尺左右尺寸的芦笙,吹管部位,一般上八个树皮箍子。每个箍子之间的距离是均等的。小芦笙最少用6个树皮箍子。

共鸣箱一般箍四圈,上下两端,各箍一个,中间平均箍两个。四个箍之间的距离,是平均的。四个箍之间的部位,分别安装六根发音管。底座上两个箍。树皮箍子,因其色泽呈暗红色,与白色的芦笙主体搭配,既实用又美观(见图28,图片内容:已经上好箍子的笙斗。拍摄时间:2021年7月29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

图28

笙斗的树皮箍子制作安装的流程,可见下面的表格(表13,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树皮箍子的制作与安装流程表。制表:杨云惠):

表13: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树皮箍子制作安装流程表

五、镟挖笙斗穿孔

镟挖笙斗穿孔,为的是穿发音管,这一技术,是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重要性和精细度是考量一个芦笙制作者的最高技术标准。王爱华老师在“培训班”上,反复向学员们强调:为了把发音管穿好,必须在大白天光线最好的时候安装,并告诉学员,下午5点以后,光线就暗下来,最好就不要再安装发音管了。所以,一天的时间,最多只能装三把芦笙的发音管。

王爱华老师自己的工作节奏,是在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开始工作,趁着白天光线好的时候,才能看清笙斗穿孔与发音管之间是否安装得严丝合缝。

前面提到的树皮箍子上完之后,就开始在共鸣箱上镟挖穿孔,王爱华老师俗称之为“挖眼子”,这个孔是用来穿发音管的。正反面总共要挖12个眼,穿6根发音管,一根发音管穿两个孔。

(一)镟挖穿孔的位置

挖孔的位置,在共鸣箱的正反两个面,以吹管为中心轴,以笙斗的木纹为界限,分别在四个树皮箍子的正中间,前后各挖6个穿孔。并排的两个穿孔之间的距离,根据共鸣箱的大小以及竹管的粗细决定,不能太近,距离太近,会使两个穿孔之间的连接处过于狭窄,容易断裂。

(二)镟挖穿孔的顺序

先挖正面的进孔。挖孔之前,要先把发音管的管尾,即穿孔的部位,在所要穿孔的共鸣箱部位,压出一个管口大小的印迹。

再用圆锉,在印迹上一点一点地慢慢镟挖穿孔,边挖,边用管子比试穿孔的大小,合不合适。六根发音管大同小异,挖的穿孔也各不相同(见图29,图片内容:用圆锉镟挖笙斗的穿孔。拍摄时间:2021年7月29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

图29

(三)镟挖穿孔的方法

笙斗的穿孔,不是一个四周都相等的圆圈,要根据每一根竹管的形状以及安装的角度,用小刀仔细镟出倾斜度,方可恰到好处地安装上发音管,还能保证不漏气(见图30,图片内容:用小刀镟挖笙斗穿孔的坡度。拍摄时间:2021年29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笙斗穿孔的镟挖技术,是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此项技艺,是王氏族人在长期的制作芦笙的实践中逐渐掌握谙熟的,每次安装,几乎是全凭经验的把握。

图30

王氏芦笙的发音管穿管,不用任何粘合剂,可以安装的严丝合缝,不漏气。如果是当地有经验的芦笙演奏者,并且长年吹奏的芦笙,都是王氏家族制作的芦笙,这样,芦笙演奏者自己就可根据王氏族人在穿管部位所留的记号,可自行拆卸安装。

每根发音竹管的安装位置,是根据现场安装的情况而定的。如果发音管的前端往上,那么后端就往下;反之,则前端往下,后端往上。如果发音管前端要朝里面一点的话,那么后端,就要朝外部削一点;反之,则前端朝外,后端朝里削一点。从器物造型外观审美的视角看,竹结一般朝里或者朝下面,6根发音管排列起来就显得整齐美观。根据上述具体芦笙制作时碰到的具体情况,镟挖穿孔的坡度,也要随之变化。

把发音管与笙斗穿孔装配好后,一般都要在发音管与笙斗穿孔的外部连接处,做一个记号,方便以后再按照这个标记装卸发音管,也是为下一步安装发音片的位置做好标记。在发音管与笙斗的穿孔配好之后,要先取下来,待下一步把簧片安装上之后,还要调试好音,才能将发音管最后重新安装到笙斗的穿孔上。本节提及的镟挖笙斗穿孔的步骤,可见下面的表格(表14,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镟挖笙斗穿孔的步骤简表。制表:杨云惠):

表14: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镟挖笙斗穿孔的步骤简表

六、芦笙簧片的制作与安装

“芦笙簧片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它的材料主要是白铜、红铜、银 3 样组成。据倘塘镇松林村委会马脖子村民小组已故的芦笙匠王有清讲述:加工时,要选择属鸡月鸡日,选在这一天和这个月,打造出来的芦笙簧片,才能像公鸡一样叫得响亮。另外,天气也很重要……现在这套工艺在宣威苗族中已失传……”[1](192)

虽然,簧片制作在云南东部的宣威一带的苗族中已经失传,但是,在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的王氏家族中,一直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技艺,并且通过一代一代王氏族人的改良,质量越来越好。尤其在第五代传人王杰锋的手里,簧片有了创造性的突破。

(一)芦笙簧片的制作

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的王氏家族,一直采用黄铜这种金属材料来制作芦笙的簧片。为了增加簧片的弹性和韧性,使音色更加响亮,王氏家族芦笙制作的第五代传人王杰峰,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发现在冶炼黄铜的时候,加一定比例的铅,会提高簧片的弹性和韧性,音色更明亮。

王氏家族的芦笙簧片制作程序,是先把黄铜冶炼,待融化后,倒入已经做好的模具中,不久,即凝结成长约15cm、宽约10cm、厚约1cm的铜块。待冷却后,用宰子将铜块宰切成不到1厘米宽的条状。

把这一小块放在火里面烧红,拿出来等它冷却到一定的温度,手持铜条放在砧墩上。然后慢慢捶,用小锤反复将铜条捶平、捶薄、捶均匀成约150克绘图纸厚度的铜片条(见图31,图片内容:捶好的铜片。拍摄时间:2021年7月30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捶到还有一点烫手的时候停止,如果再捶下去就会断裂。

图31

(二)芦笙簧片的切割与安装

根据芦笙的大小,音的高低,用剪刀把铜片剪成芦笙所需的大小尺寸。将小铜片卡在一根方形木卡的一端上,用小刀将铜片的两面刮平刮薄。宽的、厚的簧片,用在大芦笙上;窄的、薄的簧片,用在小芦笙上。

首先要做的,是切割簧舌。在簧片中部,刻出等腰三角形,把最小的角和两条最长的边,从铜片上切割断开。等腰三角形的短边,固定在铜片上,形成簧舌(见图32,图片内容:切割成等腰三角形的簧舌,拍摄时间:2021年7月30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

图32

作为芦笙发音片的簧片,是按套制作的。簧片的制作,是按一把芦笙7块簧片成套切割的。根据音的高低,簧片越短音则音越高,簧片越长则音越低。簧舌的长度,从最高音的15mm,到最低音的18mm~19mm。

芦笙的6根发音管,除了最短的,即音最高的那根发音管,需安装两块簧片外,其余5根发音管,都是1根管子安装1块簧片。因为,最短的发音管,共鸣度不够,安装两块簧片,是为了增大音量(见图33,图片内容:簧片的安装位置。拍摄时间:2021年7月30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

图33

王爱华老师告诉我说:现在,虽然簧片是购买现成的(也是同厂家定制),但是每个芦笙制作师傅对于簧片的要求是不一样。簧片制作厂家,是根据每位芦笙制作师傅的具体要,比如硬度、厚度、弹性等方面的要求来制作的。每个芦笙制作师傅对于厂家芦笙簧片的制作,都有自己的具体要去,比如让厂家在为他专门制作的簧片材料中,加什么添加材料,具体比例是多少,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当然,这些都属于每个芦笙师傅自己的核心技术范畴,属于保密的,连配方都不外传,尤其是数据,仅有他自己知道。

簧片在安装的过程中,芦笙制作师傅,还要根据个人对音色、音高的要求,反复地调整簧舌。根据芦笙制作师傅们的经验,如果想要更高点的音,就刮舌尖;想要低一点的音,就刮舌板。

把簧片卡在木卡上,用小刀刮簧舌。边刮边放在耳朵边,听簧舌震动发出的声音是否达到自己的要求。如果舌尖有一点卡,不能自如震动,就用锉指甲的小锉子锉舌尖,因为指甲锉子精细小巧。锉的时候要非常轻,否则舌尖容易被锉坏,也不能锉得太多,有一根细线的距离就可以。边锉,边对着光查看,是否还有哪些地方是卡住的,舌尖是否能弹出来。如果有很小很细的地方不能用锉子,就用一把很细的小刀来修簧片的舌板,使舌尖能够自如弹起,最终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发音片的制作和安装,是很精细的一道工序,从捶铜片条开始,到制成簧舌,再到安装调音,那7块发音片的制作、安装、调试的时间,大约占去了一把芦笙制作时间的40%左右。

上面提到的芦笙簧片的制作与安装流程和步骤,可见下面的表格(表15,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簧片制作与安装步骤简表。制表:杨云惠):

表15: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簧片制作安装步骤简表

(三)芦笙簧片的卡槽技术

芦笙簧片安装过程中的卡槽技艺,是芦笙制作技艺中关键的技术之一。

芦笙的簧片制作好以后,要根据簧片的长短、宽窄和厚薄,在芦笙发音管的具体部位,用刀往下切出约1mm~2mm(相当于竹管壁的一半厚度)的槽(见图34,图片内容:在芦笙笙管上开出卡槽。拍摄时间:2021年7月31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槽挖出来之后,用刀在槽上来回轻轻滑动,把槽面刮削打磨的光滑平整。

图34

在槽的中心部位,切开一道口子,口子的宽窄长度要利于簧片震动。槽口开完以后,用一个细长的刷子,深入竹管内部去刷竹管内壁的竹屑。槽口开好以后,在槽的前后两端,用刀切进去一道缝隙,这道缝隙与槽面平行,其深度和宽度,根据簧片的具体规格和长短尺寸来决定。缝隙的宽窄和深度要恰到好处,否则簧片卡不稳,影响芦笙的发声。

接下来就要安装簧片。先要将簧片轻轻推进卡槽,簧板卡进竹缝里面,簧舌要正好位于槽的开口部位(见图35,图片内容:在芦笙笙管上开槽的地方安装簧片。拍摄时间:2021年7月31日下午15:40。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安装好以后,再用嘴含住簧片吹试一下,听听音色的效果。有经验的芦笙制作师傅,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能识别发音片的音色和音高的,同时,也知道自己安装的簧片是否合适。

图35

上面描述的芦笙的簧片经过技术处理后,要处理好发音管的卡槽,然后安装与调试,这些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可见下面的表格(表16,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卡槽制作工艺及簧片安装步骤简表。制表:杨云惠)。

芦笙的簧片安装在发音管上之后,接下来就要把芦笙的发音管安装在芦笙的共鸣箱上了。

表16: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技艺卡槽制作工艺及簧片安装步骤简表

七、芦笙笙管的安装与打发音孔(指法孔)

把安装好簧片的芦笙发音管,顺着事先做好的记号穿在共鸣箱笙斗穿孔上。从左到右,依次一排一排地穿。右边从上到下是sol、re、do三根发音管,左边从上到下是mi和低音的sol、la三根发音管。

六根发音管的苗语唱名为:啅、喽、咂啦、啁、哩、喳啦(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对应的首调唱名为:低音sol、la及中音do、re、mi、sol,如下表所示(表17,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六根发音管苗语唱名与首调音高简表。制表:杨云惠)。

表17: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六根发音管苗语唱名与首调音高简表

发音管(即笙管)穿在共鸣箱斗的穿孔上后,根据芦笙的大小或吹奏者手指的长短,开始打发音孔,芦笙制作行当里俗称“指法孔”,也就是按音的孔洞。发音孔的打孔位置,一般需靠近共鸣箱,其功能和作用,是方便手指演奏时灵活多变的按孔。如果远离共鸣箱,一方面是手指不方便演奏,另一方面是噪音会很大。

传统的打发音孔的方法,是用烧红的铁签烙孔,王爱华老师在“培训班”的现场,给我演示了这种传统技艺(见图36,图片内容:用烧红的铁签烙发音孔,即“指法孔”。拍摄时间:2021年8月2日下午。拍摄地点: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现场。摄影:杨云惠)。

图36

现代的打孔方法,是使用做根雕的小钻子,慢慢打发音孔。王爱华老师在“培训班”现场,也给我演示了这种新的打孔方法。他告诉我说:如果用其它打木头的钻子在笙管上打孔,容易把竹管打破。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打孔技法,王爱华老师买了许多不同型号的钻头,做了好多次试验,反复研究,逐渐掌握了用钻头打孔的力道。

打孔下来的竹屑,成粉末状。竹屑的清除方法,一是往下倒,用手拍;二是按住指法孔,吹发音管,灰屑就吹出去了。

比较新旧两种打孔方法,还是有区别的。我曾就这个问题,在采访中,专门问过王爱华老师,为什么现在不大沿用祖上传下来的老方法打孔了,王爱华老师告诉我说:因为烙铁的温度高,常常会把孔洞烧黑,看起来不美观。如果一把芦笙的指法孔周围呈黑色,那就是用烧红的铁签烙的,所以有高温烙黑的痕迹。烙指法孔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熟练的经验,才能掌握好指法孔的位置、大小以及烙的力道等。而现在用钻子打孔,就可基本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但是用钻头一次打孔打多了,钻头的温度也会升高,有时也会留下一点烧黑的痕迹,全看制作芦笙的师傅自己掌握了。

八、芦笙的校音与苗语发音

一把芦笙制作好以后,就要开始校音。校音的具体方法是通过吹奏合音,按照苗语的发音,来判断六根发音管之间的音高,是否准确。王氏家族苗族传统六管芦笙的校音,也是按照他们家传的传统方法,以固有的顺序进行。

有关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发音管的音高与苗语声调的专业研究,此前,有不少学者都曾有过专门的著述。贵州资深的民族音乐学家杨方刚教授在其研究苗族芦笙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芦笙篇·芦笙乐谭》一书中,特别指出“传统的苗族芦笙音乐,以各种形态的五声音阶为其基本律制,它们是源于各地的民族语言声调形成的。”[2](148)贵州研究苗族芦笙的另一位学者龙世忠,也在其专著《苗族芦笙文化》一书中提出“……由于(苗族)支系语言不同,产生的芦笙音乐音阶不同,曲调也不同……另外,分居于各地的苗族,大都有各自的土语方言,因语调的差异,歌唱的声调自然也有所不同,以歌唱声调为制音依据的各地的(苗族)芦笙,其调高当然也就不可能统一。所以,至今每个地区的民间芦笙制作师,都有为自己芦笙定调的“老母音”(即6管中的主音),以它为标准来定本地区的音列……”[3](141)

就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具体情况而言,它有六个声调,其音高可用音符对应出来,形成民族五声音阶,即:低音6、中音1、2、3和5。如图所示(见图37,图片内容:滇东北次方言苗语声调及其首调音高对应图。制图:杨云惠)

图37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的传统芦笙,有六根发音管,音高有六个,低音sol和la 、中音do、re、mi、sol 。这六个音,分别对应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六个声调,如下表所示(表18,滇东北次方言苗语声调音高与芦笙音阶对照表。制表:杨云惠)。

表18:滇东北次方言苗语声调音高与芦笙音阶对照表

其中,与语言相对应而偏低的mi音“一是舍弃了民间芦笙各种变异式五声音阶中所具有的微降la、mi,微升fa 、sol诸音,而恰恰这些音是构成民间芦笙音乐语言特色的主要乐素。”[2](148)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由于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声调原因,芦笙mi音管的音高,比十二平均律mi的音高偏低。mi和do的合音,形成了滇东北次方言苗族芦笙独特的音响,差异性的聚焦点,就在mi音上。有的苗区恰恰又要把mi音调高一点,才符合当地苗语的发音。我在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培训班”上,向授课教师王爱华老师请教,他为我做了专门的演示。王爱华老师一边吹mi音管,一边用手机上的校音器,测mi音管的音高,指针显示比平均律的mi音略低。他告诉我,因为苗区各地苗语支系的语言差异,造成芦笙发音管的音高和音阶排列组合的不同。同样是mi音管,由于各支系苗语的差异性,导致音高的偏低或者偏高,而这又恰恰形成了苗族族群各支系芦笙演奏的地方色彩。

我在采访云南昭通大关县汤家坪苗寨省级芦笙舞传承人张银清老先生时,他也赞同王爱华老师的说法,并补充到:不这样吹,就不像我们家(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的话(滇东北次方言苗语)。他也给笔者现场演示了他演奏的芦笙,笔者发现,他吹奏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曲目时,至少都是两个以上的音管同时吹响。笔者问他能不能先吹单旋律,张银清老先生说,必须吹合音,才像他们苗区支系的语言。张银清老先生说的合音吹奏,与王爱华老师用合音的校音方法,几乎是同出一辙,不同的发音管组合,吹奏出来的声响,要符合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发音。

关于滇东北次方言芦笙的音高与合音,笔者还采访了云南昭通大关县木杆镇的教师杨光毅(他是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他告诉笔者:只要听到芦笙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是不是我们这个支系(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的人。

从王爱华的校音方法,及笔者采访张银清、杨光毅等人的谈话,都能看出王氏家族传统芦笙制作的原则,是根据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发音,来制作六根发音管的音高的,这一底线,保证了芦笙的演奏,自带本民族音乐色彩区的典型特征音调。

有关苗族传统六管芦笙的校音顺序及标准问题,笔者向王爱华老师请教时,得到如下答复:老辈人都是这样来校音的:“咋咗,咋嘞则咗”。传统芦笙校音,是通过吹奏合音来判断是否符合苗语发音。这几个字的音高不是通常概念中的单个音的排列,而是每个字都由两根发音管同时吹奏发出来的合音音响效果。芦笙发音管吹出来的声音,符合这几个字音的发音,那这把芦笙的发音管的音,就是准确的。下面是笔者总结的王爱华老师叙述的芦笙校音顺序:

第一步,先校低音sol ;

第二步,把低音sol和中音sol合起来吹,它的音响,要符合苗语“咗咗”这个词的发音;

第三步,把低音sol和中音sol、re合起来,它的音响,也要符合苗语“咗咗”这个词的发音;

第四步,是中音sol和do, sol和do吹出来的音响,要符合苗语“咋咋”的发音;

第五步,校mi和do,合音发出来的音响,要符合苗语“则则”的发音 ;

第六步,校mi和低音la ,发出来的音响,要符合苗语“哫哫”的发音。

总之,如果合音听起来不符合苗语发音的话,那这把芦笙的音高,就算是没有校好。

有关芦笙发音管校音的三大组合的调研结果如下: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的校音,都是以组合为主。中音sol和do、mi和do、mi和低音la ,这三组音构成芦笙校音的三大组合(见下面的表19,苗族芦笙与苗语发音对应表。制表:杨云惠)。

表19:苗族芦笙校音与苗语发音对应表

结 语

普通的芦笙,一般能够吹个一年半载的,就算不错了。选用材料和制作技艺稍好的芦笙,保护得好的话,可以使用十来年。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苗寨王氏家族六管芦笙第六代传人王爱华老师的祖父做的芦笙,保存到现在的已经有50多年了,依然还有人在使用,音质、音色、音量等,不输新制作出来的苗族芦笙。用王爱华老师的话讲,就是:我们家族制作的芦笙,把握住了如安装发音管和发音片这类关键技术环节。做好发音片的关键,是弹性要好。至于发音管,要一点都不能漏气。诸如此类的苗族芦笙制作的核心技术,王老师向我介绍了不少,大概,这就是王氏家族芦笙制作技艺保质保量、流传至今的核心秘密吧。笔者总结此次田野调查的收获,除去对王氏家族芦笙制作技艺在细节上的处理(这是保证王氏家族芦笙制作技艺质量上乘的必备条件)上的推崇备至外,还总结了能给我们启迪的以下几点:

首先,从选材到干燥处理技术,均严格把关,其繁杂的工序,均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虽然费工费时,但实践证明,如此的工匠精神,才能保证芦笙在日后的使用中,起码发音管不易开裂;

其次,发音管的尾部,必须有竹结。打磨竹结,除了费时费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关键技术,才能使打磨出来的发音管能够顺利穿过笙斗的穿孔。这一繁杂的工序,就是为了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是前端的管口开裂,管尾部分因为有结子的阻挡,才不受影响,如此大大延长了芦笙的使用寿命;

再次,王氏家族传承的严丝合缝的笙斗穿孔镟挖技术,是其他芦笙制造者所欠缺的。镟挖笙斗穿孔技术,是王氏家族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而得出的经验积淀,临时的模仿和一两次的面对面教授,都只能掌握其皮毛。笔者在培训现场,看到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们,都是挖一个圆洞,能够把笙斗穿孔挖圆,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笙斗穿孔内壁的角度和坡度严丝合缝的对接,那要经过经年累月的反复实践和经验积累;

其四,笙斗树皮箍的制作,也非易事。王氏芦笙一贯都采用桦槁树的树皮,做芦笙的箍子,桦槁树皮,有极强的伸缩性,牢实耐用。树皮的找寻和后期的处理及制作技艺,也需精心制作,才能既实用又美观。王爱华老师的祖父制作的芦笙,至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了,整把芦笙已变得十分陈旧,很有历史感,但树皮箍子依旧牢牢紧箍在笙斗上,未见丝毫松动;

其五,芦笙制作中安装簧片的卡槽处理技艺,也很关键。卡槽,决定了簧片的稳固,簧片的稳固,又影响着簧舌的振动,簧舌的振动,最终决定一把芦笙的发音效果。如果簧片不稳,发音就会受影响,且簧片容易脱落,导致整把芦笙作废。卡槽制作技艺的关键,是力道的把握要准,竹壁打磨的深浅、长短及厚薄,都能影响簧片与卡槽是否紧密吻合,若有偏差,则会导致簧片不稳固,从而影响整把芦笙的发音效果。

总之,王氏家族的芦笙制作,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文化的传承。其芦笙制作技艺,以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六个声调为标准,以本支系苗族语言的发音为参照,以传承本支系的历史和文化为目的而制作的传统六管芦笙,保持了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固有的文化内涵,留住了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文化的“根”。它承载了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历史的传承,满足了本民族传统的仪式和日常生活习俗中的需求。“在苗族社会里,芦笙制作者是芦笙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所的芦笙舞,都以芦笙为灵魂,在每一种芦笙的区域内,都以芦笙制作者为文化的核心。”[4](360)

芦笙从前都是用在各种苗族人的仪式活动中,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芦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从民间的民俗活动的标配,发展到专业的舞台甚至走进学校;从单纯的民俗表演,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从民间的芦笙演奏艺人,到剧团的职业演奏家,再扩展至社会各界的芦笙爱好者,使用芦笙者的范围也大大增加。王氏家族制作的芦笙,也随之发展和不断改良,与时俱进。今天,王氏芦笙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举办“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王氏后人无私地把家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前来学艺的学员们,已经故去的苗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的第五代传人王杰锋老先生生前就说过:不管苗族还是汉族,只要你想学,就来学。

王氏芦笙,在乌蒙山苗寨传承至今,已是第六代了,滇黔川交界地带的苗寨,几乎都能找到王氏家族制作的芦笙。随着王氏家族第五代传人王杰锋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上现在每年都在当地举办“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可以说,王氏芦笙,已经走出了苗寨,走向了更宽广的天地。

猜你喜欢
苗语簧片芦笙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某天线系统连接用簧片电接触故障分析
65Mn 弹簧钢簧片断裂分析
陡寨苗语音系及其语音特点
岜沙芦笙节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你好,芦笙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芦笙恋歌
“藏不住”的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