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PLA2R抗体、增殖诱导配体、24 h尿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2023-01-12 06:24:54李红莉贾红红
陕西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特发性尿蛋白肾小球

李红莉,贾红红

(延安市人民医院肾内科,陕西 延安 716000)

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也是引起成人肾脏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属于抗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变,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会因肾小球层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导致患者伴有基底膜弥漫性的增厚[1-2]。研究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原因与病情均较为复杂,患者的病情常会出现复发、缓解交替的现象,据相关统计表明,约有27%左右的患者病情会自发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在10年后出现终末期肾病,因此,尽早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进行诊治,评估肾功能,为明确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4]。研究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机体中血清抗PLA2R抗体呈阳性,检测增殖诱导配体(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APRIL)、24 h尿蛋白尿蛋白水平,发现均较高,而且病理分期越高,APRIL、24 h尿蛋白水平越高,故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检测中,可以通过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联合检测的方式,来对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以此来实现早期诊治的目的[5-6]。本文选取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采用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特发性膜性肾病组),并且抽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80例患者均经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并按病理分期,分为三组,即病理分期为1期者为观察A组(25例),病理分期为2期者为观察B组(30例),病理分期为3期者为观察C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A组男14例,女1例,年龄26~53岁,平均(44.29±5.67)岁;观察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5岁,平均(45.09±5.75)岁;观察C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5~54岁,平均(45.11±5.8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56岁,平均(46.24±5.84)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及批准。病例纳入标准:①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情均得到相应的确诊,年龄>18周岁,不限性别;②临床资料完整,入组前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③首诊研究前均没有应用过相关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者;④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者。排除标准:①出现中枢神经性严重疾病者,存在明确药物、毒性物质接触史,例如镉中毒、硫普罗宁等;②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哺乳及妊娠期女性;④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 ml/min者;⑤并发其他肾小球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四组参与者均开展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检测。

1.2.1 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入院后的第2天,抽取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将其加入二抗试剂、酶标试验中,在37 ℃的条件下,放置1 h,用清洗液对反应孔进行冲洗,反复清洗5次,加入显色液,在37 ℃的环境下避光显色15 min,之后置入终止液,对其滴注进行检测,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如荧光显微镜下的转染细胞出现显色,即可证实为抗PLA2R抗体阳性[4]。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双缩尿比色法,对四组受检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测定。

1.2.2 增殖诱导配体(APRIL)检测:收集四组参与者的全血,在低温下进行离心处理,即离心机转速为4000 r/min,离心处理15 min,离心半径为7.5 cm,取上层血清,将其装在1 ml的无菌EP管中,放置在-80 ℃的冰箱中,冻存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RIL,检测时根据操作说明书流程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同时评估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7-8]。

2 结 果

2.1 特发性膜性肾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 特发性膜性肾病组的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与健康者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

2.2 不同病理类型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 三组患者的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C组患者以上指标高于观察A、B组,观察B组患者以上指标高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类型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对比

2.3 血清抗PLA2R抗体与APRIL、24 h尿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 经检验可知,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越高,患者的APRIL、24 h尿蛋白水平越高,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血清抗PLA2R抗体与APRIL、24 h尿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成人肾病综合征,也是常见的病理表现之一,在成人肾脏疾病综合征中占据三分之一,属于难治性肾病,发病过程是一个可变的过程[9-10]。患者出现特发性膜性肾病后,会出现蛋白尿表现,而此类患者出现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为肾小球的基底膜细胞出现损伤,而且还会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促进肾小球硬化。因此,尿蛋白量与其持续时间均与肾功能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报道,当尿蛋白量每天超过4 g时,而且病程超过18个月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约有50%左右的患者病情会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如尿蛋白持续8 d超过8 g,并超过6个月,此时约有65%左右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不佳,故尿蛋白程度越轻者,缓解率越高[11-12]。因此,在肾脏疾病诊断中,蛋白尿可以作为一项诊断依据,其不仅可以反映出肾损伤程度,而且还是引发肾脏疾病进展与病情加重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与终末期肾痛的发展速度保持正相关关系[13]。因此,其在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实践表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在蛋白尿发生的基础上而定的,在既往研究中表明,严重蛋白尿的出现与终末期肾病有关[14]。有研究指出,通过ELISA法,对PLA2R抗体进行测定,可以发现抗体阳性与肾脏疾病的活动度有关。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我国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PLA2R抗体与疾病活动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15]。血清PLA2R抗体分布在肾小球的足细胞膜上,属于跨膜糖蛋白特质,其细胞外部分包括纤维蛋白样区域与N末端半胱氨酸富含区[16],通过评估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PLA2R抗体,与健康者相比,血清PLA2R抗体水平明显较高(P<0.05)。故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PLA2R抗体呈高表达,如患者此时出现大量的蛋白尿,则血清的PLA2R抗体则会呈阳性表达,并会随着血浆白蛋白水平的上升与尿蛋白量的减少,而降低血清表达水平,从而使部分患者的血清PLA2R抗体转为阴性,故血清PLA2R抗体与尿蛋白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血清PLA2R抗体、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病理程度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血清PLA2R抗体与其存在着明显相关性,故通过检测血清PLA2R抗体的表达水平,可以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

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于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疾病,组织学上以GBM上皮细胞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免疫复合物的成分较多,主要的致病成分为IgG,APRIL与IgG生成具有一定的关系,故APRIL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APRIL是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结合靶细胞上的受体发挥相关效应[17-18]。本研究显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APRIL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而且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APRIL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APRIL水平上升,会导致较多的IgG沉积在肾脏组织上,其会损伤肾小球,最终损伤肾功能,提高Scr水平[19-20]。因此,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检验中,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 h尿蛋白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相互弥补,及时了解肾脏功能,为治疗与预后提供相关参考依据,促使患者病情好转。

综上所述,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血清抗PLA2R抗体、APRIL、24h尿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提高诊治效果。

猜你喜欢
特发性尿蛋白肾小球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2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2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多种不同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价值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