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各类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促进来华留学提质增效成为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备受留学生群体的青睐,是拓展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路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然而,由于语言、环境和思维的差异,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暴露出跨国文化融合难、创业思维激发难、创业项目落地难等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从生态视域审视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通过系统设计构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功能模型,可以解决当前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进而改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体验,增进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亲华”情感。
创业教育是除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三本“护照”,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创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的创业人才。以斯坦福大学开设的创新标杆课程ME310为例,每个课程项目均要求学生与海外高校学生联合组队参加,鼓励学生通过跨文化的沟通与创新,培养全球化视野,锻炼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整合了创业的教育性,也强调了教育的创新性。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有研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包含创业教育课程、校园孵化器、强大的技术转化办公室、创业师资队伍以及支持和衔接这些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网络等要素。也有研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交互共生、自组织演化与可持续发展性、开放式协同创新等生态属性。还有研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根本指向,以高校为中心,以课程为主导,多主体、多要素协同的,具有鲜明内生动力性、可持续发展性、自我调节性和互利共赢性的育人系统。
来华留学生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是一个“外来物种”,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但他们同样是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群体,是推进我国创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现有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大多明确了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论证了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认识不足、体系不全、实践不够、师资不专、支持不广等普遍问题,描绘了从课程、师资、平台等单个要素的建设来改善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构想。然而,如何实现单个要素的有机融合并形成系统性的支持体系还没有系列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从系统观、生态观出发,着力构建培养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育人系统,以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运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及产业推动能力提升为抓手,整合学习环境、实践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要素优化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体验,丰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促进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亲华”的情感养成,实现来华留学生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对华友好情感的和谐共生。
明确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要素是构建生态系统的根本前提。如图1所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要素主要包含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其中主体要素包含个体和创业共同体;环境要素包含学习环境、实践环境和文化环境。
图1 :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素
留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分为留学生个体和创业共同体,创业共同体是来华留学生基于共同目标、同一准则组建的创业团队,这是留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主体,他们主导和支配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是该系统的关键部分。不同于一般的创业共同体,来华留学生创业共同体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内部的文化、思维和认知差异,因此,多以国别、区域、文化为基本组建单元,最终形成区域创业联盟、跨国创业团队等。一个优秀创业共同体的内部需要有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让每个个体为团队充分贡献智慧和方案,形成集体智慧,养成团队精神,促进整体提升。
环境要素是学习环境、实践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复合体。学习环境由课程、教学、科研、项目等构成,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应精讲理论、理念和方法,同时要融入中国的发展观、商业观和文化观,确保留学生在习得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实践环境由创业活动、竞赛、企业调研、创业孵化等构成,注重自我探索与团队协作相结合,仿真模拟与实战行动相结合,在实践体验教学中追求实态训练和技能提升,完善第二和第三课堂的中国国情教育及创业体验,提升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文化环境是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区别于其他创业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留学生所处的创业文化环境通常是多样文化交融碰撞的环境,因此需要特别尊重留学生群体的文化差异性,注重中国商业文化与外国商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科学利用文化赋能留学生创业体验,同时为留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必不可少的文化支持和政策保障。
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适宜的生态环境取决于各个环境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只有不同主体和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内生共长,才能促进生态系统良好运转,发挥最优效能。
厘清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理是有效联接各生态要素的必然要求。如图2所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理本质上是“知识-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其中内生动力性、开放共享性、主体协作性、文化多样性、互利共赢性是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
图2 :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理
知识接收和创意生成是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第一阶段,留学生通过从导师、课堂、科研、项目等获得的创业知识在内生动力的作用下消化吸收,结合专业学习及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生成各类创意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头脑风暴,开展渐进式的创新实践和初步的创业探索,如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市场调研等。
第二个阶段是创新与创业之间的转化。留学生通过组建跨国或区域创业联盟,主体之间充分协作联动,发挥团队精神,在创业导师、学校创业园等孵化器的支持下开展具有国际特色、彰显区域文化等创业项目的培育与孵化。实践证明,创新到创业的高质量转化需要满足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两个基本原则。前者是为了搭乘政策快车,后者则是为了吸引企业投资。例如,来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或机制背景下选择契合的创业主题。此外,服务地方经济的创业项目,还能够更好地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投资。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创客天下·杭向未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的创业项目不仅能获得高额奖金和专家指导,还有机会直接获得企业投资,加快项目落地。
第三个阶段是价值创造良性循环。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企业家精神及对中国国情的理解也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创业成果走向市场,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和创业主体的互利共赢。所有构成创业教育过程的环节和参与主体,涵盖了彼此的关联与交互活动。这些主体透过创新和创业形成一种稳定的分布态势,彼此具有互动、竞争、互利共生、动态平衡的关系,并且在受到外部环境压力的影响下而进行自我演化。
构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功能模型是指导留学生创业实践的基本依据。如图3所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功能模型主要包含四个“力”,即核心引领力、关键学习力、重要驱动力和基本保障力。这四个“力”从整体上概括了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路径和支撑体系。
图3 :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功能模型
“一个目标”指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运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及产业推动能力的区域性、国际化双创人才。这一目标引领着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三个体系”指课程体系、教研体系和队伍体系,这三个体系构成了留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学习环境。来华留学生生源国较多,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在课程建设环节,可以国别、区域、国际组织或语言等为划分单元设计区域经济、技术创新、社会文化等紧贴区域发展的知识要素,并引入企业等利益相关群体参与课程内容建设,融合中国商业文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等国情概况,着力构建“创业通识类”“区域特色类”“创业深化类”的三层递进模块式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在教学研究方面,教师要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通过启发式、开放式、案例式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开展中国国情探究、国别市场调研、创业理论实践等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深化创业理解。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探索构建以企业家为主的校企创业导师和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要组建区域创客联盟、创客朋辈、创业社团等创业共同体。
“三个平台”指实训平台、竞赛平台和孵化平台,这三个平台是帮助留学生实现从创新想法到创业实践的重要转化平台,为留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强大的驱动作用。学校应探索构建多级联动的创新创业实训和竞赛体系,例如搭建集生产、注册、融资、运营、评估等在内的综合实训平台,重点开展课堂之外的创业实训、实操和实践活动,支持留学生通过沙盘模拟及数字化手段等加强对创业战略规划、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解和应用;同时,积极策划组织国别市场调研大赛和区域创新创业比赛等,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创。此外,还可以联合政府、企业等资源发起创新创业论坛,激发留学生创业灵感,成立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园等孵化平台,解决留学生创业初期的困境。
“三个协同”指的是校企协同、区域协同和管服协同。研究表明,最具创新性的创意和行动往往来自交叉领域。因此,有效调动起校企、区域和管服协同能力,可以较大程度上生成可靠的交叉领域,为留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保障。高校应充分研究,合理利用国际、国内重大发展战略、倡议、机制等政策资源,协调政府、企业等不同支持要素,汇聚各方有利条件,通过高校智库和企业平台协同育人,对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进行帮助和指导,推动学生创业项目与市场的真实对接。来华留学生来自多个国家不同区域,可以推出若干个区域级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试点,整合域内不同类型、层次、特点的资源推动跨境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此外,还要发挥思政辅导员和教务人员等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力量,设置管理导师,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同。
创新创业教育是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来华留学事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从生态视角出发,多措并举做好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来华留学获得感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增进留学生对华友好情感养成,加快来华留学事业内涵式发展,促进形成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