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敏
(福建省莆田市外国语学校 351152)
从本质上来讲,情境创设就是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这是新课标下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既可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构建出优质的课堂学习环境,有效拉进数学知识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其融情融景,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现代教育观下,教育理念不断变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专业水平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对情境的创设,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而创设情境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更多助力,为让学生突破学习的局限性,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自觉踊跃地学习数学.
兴趣是否浓厚对学习来说可谓是相当关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的兴趣往往不是特别高,只有产生浓厚兴趣才会让学生产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拥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下深度探索,增强自信心.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其在兴趣驱使下思维得以发散,深入探索数学.
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规律中提炼出来的,目的是为生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所以说在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需坚持现实性原则,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实例行进行设计,使其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身边,可以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吸收与内化,不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以实现既定情境创设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中自然需涉及到一些数学现象,突出探究性,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师引领下让他们获取到大量的数学信息,使其根据个人认知及探索发现并提出遇到的问题或者内心想法.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其产生持续探究的欲望,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发散与培养.
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情境创设缺乏正确、全面地认知,认为在新课正式开始之前创设情境即可,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能在新课开始环节被调动起来,但是注意力都集中在开始这几分钟,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情境创设应坚持一惯性原则,让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使其始终在情境中学习、思考与探索,维系他们的思维活力与学习动力.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不仅对后续各个教学环节有着直接影响,还关系到整节课效率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转变这一不利局面,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巧妙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之中,带领学生感受情境的同时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顺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与动力.
比如,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张激光器射向月球的图片,搭配导语:在1969年8月1日这天,科学家用激光器从地球向月球发送一束激光,这束光线历经三十八万千米来到月球,大家想象一下,假如没有月球的阻挡,它是如何在这个充满神秘的宇宙深处穿行?基于数学视角来看,可这样设想:假如线段“没有尽头地”持续延伸,将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提示学生结合小学时期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线段、射线、直线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琴弦、弓弦、手电筒光、霓虹灯光、笔直的铁轨与公路等,大家知道是这些是什么线吗?会画这些线的图形吗?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思维兴奋,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数学现象可谓是随处可见,不少物体中都蕴涵着一定的数学信息.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一些实物教具,将数学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为其提供同数学知识进行直接对话的机会,让他们学习起来更为轻松和简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准备好同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教具,据此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思考展开学习,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实践中,教师先直接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小木棒,将小木棒抽象成线段,实现由实物向数学的自然过渡,据此创设情景,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木棒,回忆怎么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他们可能说到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比较长短;或者将两根小木棒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根据另外一个端点的位置来判断长短,另外一个端点在外侧则表示线段较长.接着,教师用图钉将这两根小木棒的一端固定起来,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形成多个大小不一的角,类比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使其在小组内任意两人配合,将角的顶点重合,通过比较开口大小来判断两个角的大小,让他们在实物情境中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编排上面就能够体会到.课本中有不少生活化元素,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素材与支持.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当在实际具体教学内容中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现实性资源,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环境中学习数学,使其体会到数学同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正数和负数”教学为例,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为我国冬季某天天气预报,电梯中表示各个楼层的按键,地图上一些盆地的海拔高度,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上带有“-”号的数字,讲述:在图中你们是否发现一些还不是很熟悉的数字?你能解释这些数字的含义吗?由此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讨论这些负数的特点与实际意义.接着,教师给出生活实例:在天气预报中指出2022年1月某天天津的气温是-12~35℃,有什么特殊含义?这天天津的温差是多大?某机器零件的直径设计为50毫米,加工图纸上标注的尺寸是50±0.3毫米,这里的±0.3有着什么含义?合格产品的直径需要控制在哪个范围之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使其同正数作对比,初步了解两者的区别.
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多个行业与领域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自然也包括教育教学.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的日益齐全,其成为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进行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动画、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来呈现,创设出具体、直观的教学情境,焕发学生的感性认知,让他们轻松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圆的有关性质”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些常见的圆,如:汽车轮胎、碗、水桶、罐头瓶、井盖等,大家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想过圆是如何形成的?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圆的形成过程,同时以动画形式演示出来,将圆的文字性定义以动态图形的方式来呈现,据此创设情境,使其说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指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接着,教师再次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圆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探索归纳圆的性质,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等等.之后,教师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圆上的任意两点连接起来,引出弦与弧的概念,让学生直观了解弦与弧的生成,深化他们的认知.
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讲授知识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因为数学知识的多元化,教师能够创设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情境,其中问题情境也十分常用,这同以往直接提问相比显得更具新引力,能够快速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由情境中引出问题,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通过解决问题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例如,在进行“平行线”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展示如图1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分别将木条a、b和木条c钉在一起,把这三根木条想象成两端均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将木条a进行转动,让直线a从直线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慢慢旋转到右侧同直线b相交,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直线a和直线b不相交的情况?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这几条直线想象成两方无限延伸的情形,借机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相交关系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况,通过情境演示让他们更为直观地发现两直线的平行情形.之后,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一些常见的平行线实例,如条形码、算术本、栏杆、跑道等,由学生归纳出平行线的定义,并思考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吗?让他们深刻认知平行线定义中的三层含义.
图1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情境创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特征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