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 李 超 李盈昌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京 210037)
作为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扎实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适应林业行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人才。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1]。2011年,南京林业大学开始招收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林业专硕),并在林业专硕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至今为止,国内尚缺乏一部可供参考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研究生课程教材和相应的案例库。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新常态下各行各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模式。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确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以其连通的便捷性、信息的透明性被迅速引入教育领域,为传统高等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创新发展机遇[2]。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依托学校和国内外现有的在线教育平台,结合任课教师收集的大量案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有效提升林业专硕课程的教学质量。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学科在2017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随着学校办学地位和学科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报考林业专硕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通过对2017—2019年连续三届选修“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外语、电子、通讯、法学、物流等非林学专业的林业专硕学生占选课人数的30%~40%,来自三四线城市的三本院校的学生占了选课人数的50%以上。由此可见,这种跨学科、跨专业,学生林学学科基础知识薄弱,是林业专硕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同时,“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作为一门面向林业专硕的课程,只有40个学时,课程内容却涵盖了森林经营理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认证、森林经营效益监测与评价等10个部分。针对课程内容多、学时短的问题,任课教师更多地只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的灌输,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深入细致的案例教学改革。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此外,与强调基础性、理论性和研究性的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不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突出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加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3]。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有充足的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课程教学计划中,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而不利于专业硕士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案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1870年,克里斯托弗·兰德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开始使用并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之后便被推广应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等各个行业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我国[4]。案例教学主要是以真实案例作为授课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作为教学素材。
2019年5月,笔者申报的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森林经营规划与认证案例”获得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立项。围绕“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中“森林经营规划”“森林认证”2个核心内容,笔者收集了5个国有林经营单位(林场、公园管理处、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经营方案案例,1个集体林区县级长期森林经营规划案例和4个森林及非木质产品经营认证案例。为了增加学生对欧美林业发达国家森林经营状况的了解,笔者从在国外访学、交流期间收集的资料中,选取了3个视频教学资料,另外与10个图文案例,构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案例库(见表1)。
表1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研究生课程案例库
为了确保案例教学的质量,案例的精心选择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案例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3个原则。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5 d后会阴部IAD治疗效果及IAD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治愈为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好转为皮肤潮红明显改善,无出血、水疱、渗液,糜烂基本愈合;无效为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有加重[7]。
第一,案例内容必须来源于森林经营和森林认证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森林经营主体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如资金短缺、适用技术匮乏、法律规章不配套等,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导致问题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第二,案例内容必须反映学科的前沿和热点。近自然经营、全生命周期经营、森林健康、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我国森林经营研究的热点。水果、药材、茶叶等非木质产品森林经营认证是我国森林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收集的13个“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案例中,竹林认证、非木质产品认证属于森林认证领域的热点;6个森林经营方案与森林经营规划案例,在森林作业法设计中遵循了近自然经营、全生命周期经营理念,采用RS、GIS、GPS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森林经营区划、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森林作业法设计。这些案例内容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第三,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案例的背景、内容和编写过程。同时,案例库中要有任课教师亲自编写的第一手案例。只有任课教师亲自参与案例的编写,才能在教学中将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森林经营规划与认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设计的13个案例中,笔者作为技术负责人,亲自参与编写了广东省茂名市和汕尾市的国有林场经营方案、茂名市电白区森林经营规划等5个案例,约占案例总数的40%。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的课程教学安排有40个学时,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用于案例教学的只有10个学时。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有限的条件下,任课教师若仍旧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讲解13个案例,很大程度上会占用课程理论教学的学时。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研究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依托国内外在线教育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林业专硕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必然选择[5]。学生能够利用多种在线教育平台线上阅读课程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任课教师则采用翻转课堂方式线下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控以下4项要点。
首先,依托笔者主讲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开放在线课程“森林经营规划”(https://www.icourse163.org/learn/NJFU-1206501808#)、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的亚太森林网络(APFNet)开放在线课程“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a Changing World”(http://blogs.ubc.ca/apfnet01)2个在线课程平台,将13个课程案例作为学习资料,分别上传到在线课程“森林经营规划”多媒体素材库,以及“森林经营规划”在线课程相应章节的富文本库中。同时配合APFNet开放在线课程相关章节的教学视频、教学PPT,形成案例教学在线学习素材库。学生在平台注册后可以随时利用课后时间在线学习。
第二,充分利用2个在线课程平台提供的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在线答疑等功能,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线上学习效果的评估,并将学生线上测验成绩、作业质量、互动表现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未能在规定时间提交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的学生,或者互动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在线课程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就会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比例自动扣减学生的平时成绩,并将每个环节的成绩自动发送给选课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基于学生线上学习的基础,线下课堂教学则主要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学生讲解和探讨自己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报告逐一进行点评。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在文字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6]。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深入钻研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举一反三,分析和思考其他案例,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
第四,“互联网+”技术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的线下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借助“云视讯”“腾讯课堂”、QQ群等即时在线平台的QQ电话、视频电话、屏幕分享、电子白板等功能,开展课程案例分享、线上翻转课堂直播、互动答疑、案例讨论,真正做到请假不停课、停课不停学。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具有连通的便捷性、信息的透明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二者相结合,能够优化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从“教为主体”向“学为主体”,“单向输出”向“多向互动”,“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转变。2019—2021年,笔者基于“互联网+”技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4个方面的显著效果。
在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时,任课教师设计了许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例如:在线视频播放过程中,针对视频内容的要点教师会设置1~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监测学习效果。每节课程中都有随堂测验、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各种作业和测验的完成提交都有时间要求。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交流和探讨,并计入课程平时成绩。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后台的统计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随堂测验、按时提交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并积极参与讨论区的案例分析讨论。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案例内容,养成了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升。
为防止学生未及时提交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案例分析报告而影响平时成绩,任课教师会通过学生注册的微信号或电子信箱提醒学生及时提交作业。针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中的“讨论板块”向任课教师提问。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工具栏中的成绩查看、成绩分析模块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线下辅导答疑的内容和重点。学生也可以利用课程平台提供的多种交互工具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课程相关的问题,从而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将案例教学引入课程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的教学效果。2019—2020年2次课程结束后,从课程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的成绩分布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均在良好及以上。从学生观看加拿大、美国、瑞典3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视频材料后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能够从森林经营理念、营林机械化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民众参与程度等方面,提出如何提高我国森林经营水平的建议,体现出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请假、教师出差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依托互联网、中国大学MOCC(慕课)、腾讯课堂、云视讯、学习通等在线教育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师、学生、案例资源通过互联网联结在一起,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能够真正实现请假不停课、停课不停学,从而保证了2019—2021学年第2学期课程案例教学的圆满完成。
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考研的动机也更加多元化,探索“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8]。与本科生教学相比,林业专硕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也缺乏可借鉴的在线课程资源。在推动林业专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在线教育平台的技术支撑、精心设计的案例资源库、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师生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4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从长远看,构建独立的开放式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在线课程,在此基础上将案例以富文本、多媒体素材库的方式引入在线课程,是成功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在线教育规模的扩大,数千万学生同时上网的情况更加普遍,很容易造成网络瞬时拥堵并引发在线教育平台崩溃,这种情况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的课程教学中尤为严重。同时,由于林业专硕的课程教学中对师生间的互动性要求较高,需要任课教师熟练掌握2种以上在线教育平台的操作技巧,尤其是“腾讯课堂”“云视讯”“学习通”等交互性高、即时通讯功能强的平台。充分利用各平台的特点实现优势互补,保证突发事件情况下研究生课程的顺利进行,是“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教师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资助项目: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重点项目“森林经营规划与认证案例”,项目编号2019-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