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层次学徒制模式的“工时制”智能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3-01-12 13:16李云革张凤南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时编程智能

李云革,张凤南

基于高层次学徒制模式的“工时制”智能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李云革,张凤南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0)

高层次学徒制教学是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沈阳工学院以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基三能多融合的高层次学徒制岗位对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持续培养机器人工程师、数控编程工程师以及数字化工程师等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工时制;高层次学徒制;教学改革;智能制造工程

1 研究意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指示,试点高层次学徒制教学是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为扎实做好高层次学徒制试点教学工作,高校要从生产企业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基三能多融合”的高层次学徒制岗位对接式人才培养模式。“一基”是指以智能制造技术为基础;“三能”是指突出智能制造工艺设计能力,突出现场调试技术能力,突出数字化车间管控能力;“多融合”是指产教融合、专业与职业融合、课程与岗位融合。采用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由双师型教师或企业专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专家进行教学时采用学徒制,课时数占总学课时的50%以上,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学习,真正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熟悉基层业务的管理型技能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

发达的工业国家对学徒制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比较重视[1],目前我国也在大力倡导“高层次学徒制”,并在全国高校进行大力推广。沈阳工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采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行院校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模式,充分利用政校企三方面的社会资源,实施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外实践基地、订单班、产业学院、校企联盟的“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成果互享,构建由多个主体参与的“共管、共制、共建、共育、共享、共研”的教学育人新机制,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把企业研发的最新技术融入到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共同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让先进技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校中厂”是按照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来实现“教学”和“生产”两个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从大一进校就能够在“校中厂”中体验沉浸式学习,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在“校中厂”和企业的交替培养过程中,通过完成项目认知、项目基础知识、项目专业技能等科目的学习,结合不同岗位,逐渐能够独立完成项目。学生经过四年培养,毕业后能够“免培训、免过渡”直接上岗,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工时制”是指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企业进行实习时,实习时间参照企业工人工时的方式结算。“工时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工作”,灵活方便地安排学习和实习时间,比较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2]。

图1 人才培养模式

3 “工时制”教学改革模式实施应用

院校引进了整套智能制造生产线,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水平的校内教学与实践平台。该智能制造生产线包括加工制造分系统(轴承压盖加工单元、叶轮加工单元、轮毂加工单元)、仓储物流分系统、信息管理分系统,以数字化工厂理念,构建了包括工件仓储管理、数字化制造加工、自动化输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学院以沈工—华中数控学院为多轴实训基地,引进了20多台五轴加工中心、2台金属打印机等实训设备,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实践环境,为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

学院根据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校企共建的模式打造了国内本科院校首个自主建设的多元素数字化“校中厂”平台,结合机器人实训基地等校内外优质实践基地和三个合作企业丰富的资源,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以“工时制”模式实施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在岗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1 “工时制”实施方案

“工时制”教学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在对合作企业的需求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制定情况、考评机制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后,合理设计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搜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教学的效果分析,根据反馈来对教学方案进一步完善,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图2 实施方案

3.2 “工时制”教学理念改革

在开展“工时制”教学时,首先要确定学生参加“工时制”教学实践的任务清单,确定需完成课程的总工时数和最终考核方案。教师应根据学校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和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高层次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为学生制定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的任务清单。实施“工时制”教学可让学生在“校中厂”和企业交替培养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3]。

高层次学徒“工时制”需由学生本人申请,随后由智能制造专业教师与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审核组一起面试。学生在面试合格后,由合作企业、学生、学院三方签订相关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保证学生的相关权益。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企业可在学生毕业后直接录取为正式员工。

申请参加高层次学徒“工时制”教学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加 “工时制”课程,在得到教师批准并领取工时操作任务工单后,方可进行编程操作,教师在旁指导直至操作结束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记录、确认。高层次学徒制“工时制”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高层次学徒“工时制”流程

3.3 “工时制”晋升机制

在智能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车间的实际情况,设置“数控编程工程师” 的实践岗位,实践流程分为“实习操作”、“助理操作”、“辅助操作”、“独立操作”四个阶段。

(1)实习操作的任务是理解岗位的特点、操作设备情况,安全知识,需要 2工时。

(2)助理操作的任务是辅助老师完成初级的智能数控机床加工操作,需要4工时。

(3)辅助操作的任务是在老师现场的指导下,能完成相对简单一些零件的智能数控机床编程操作,需要8工时。

(4)独立操作的任务是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般零部件的智能数控机床加工操作,需要10工时。

当学生编程操作工时累计24工时,并通过相应考核,学院可为其颁发初级技能证书;当操作工时数累计40工时,并通过相应阶段考核,可为其颁发中级技能证书。

3.4 “工时制”教学考核方式

教师要遵照“工时制”智能机床与编程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全程指导并制定对应的考核方式,学院也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考评,教学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4]。

表1 教学考核方式

4 结语

学院通过采用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制度与“工时制”教学实践方案,打造了“一基三能多融合的高层次学徒制岗位对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熟悉基层业务的管理型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1] 李玉静.国际视野下我国学徒制的未来发展:德、英、澳、新学徒制发展特点及对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1):34-38.

[2] 李娟,王薇,杨凤云.新型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3):201.

[3] 顾卉,王剑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7(6):63-66,79.

[4] 陈文杰,张小丽,何振杰,等.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21,37(6):143-14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reform of "working schedule" intelligent machine tool and programming based on high-level apprenticeship mode

LI Yunge, ZHANG Fengnan

(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shun, Liaoning 113000, China)

High-level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ode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aim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that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production in 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t deepens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builds the high-level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of "one base, three abilities and multiple integrations of high-level apprenticeship positions".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o continue to train robotics engineers, CNC programming engineers, digital engineers, and other high-tech technical talents.

working schedule; high-level apprenticeship; reform in educati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G712

A

2096–8736(2022)05–0048–03

李云革(1979—),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床与编程、智能制造工艺。

责任编辑:张亦弛

英文编辑:唐琦军

猜你喜欢
工时编程智能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