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热浪先行。6月13日起,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这次高温时间早、强度大、范围广,在北方地区非常突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高温加上少雨导致这些省份的旱情持续发展,影响到了6亿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纪,我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事件的典型年份为2003年、2013年和2017年,今年高温事件的开始时间比这3年都早,而且在尚未入伏之时,其影响范围和单气象站最高气温就已经超过了2003年和2013年。
早早到来的极热天气不仅影响我国,还肆虐全球。根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为1979年来最高,而俄罗斯北部、欧洲西部等地偏高2℃以上。印度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3月。巴基斯坦在4月底的气温高达47.5℃。法国和西班牙的5月平均气温都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6月中旬开始,酷热和干旱席卷欧美。南欧的日最高温度频频超过40℃,意大利正在应对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美国中部和东部高温警报影响1.25亿人,超过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气环流异常是今年全球多地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的直接原因。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6月以来我国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而究其根本,全球变暖才是今年春夏极端高温背后的推手。进入21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日渐频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最近这50年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都未有过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以前每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热浪现在预计每10年发生一次,暴雨和干旱也愈加多发。
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而人类对地球系统施加的影响远不止全球变暖一项。要认识所有这些影响的机制,就必须关注“全球变化”这个概念。全球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交织的系统所驱动,从而造成的地球一系列陆地、海洋和大气的生物物理变化。狭义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气候变化,包括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和全球变暖;广义的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率改变、养分生物循环波动、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入侵等内容。
生命自出现以来就在默默地改造地球的各圈层,在氧气含量的上升和土壤的形成上功不可没。与其他物种水滴石穿的长久经营相比,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环境的改变是急剧而充满破坏性的。今夏的热浪是自然界的又一次示警信号。我们研究全球变化,就是为了减小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寻求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