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落实勤练常赛的方法策略

2023-01-11 21:37邵飞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常赛课间体育教师

邵飞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同时伴随“全民健身”的呼声越来越高,体育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日渐攀升,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训练难以提起兴趣,一些运动技能、要领掌握不够牢固,自主练习的时间少而又少,缺乏体育训练的积极意识。为了能够改善当前教学现况,小学体育教师积极落实勤练、常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勤于锻炼,加强日常练习,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个大小不同类型的体育比赛,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比赛之中,赛出精彩、赛出友情、赛出实力,并给予学生客观评价,有效促进学生身心、体能、素质等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课堂中落实勤练常赛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会、勤练、常赛”的方法优化体育课堂,教会是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确保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学生体育运动练习的频率,从时间和质量上都要有所改观,勤于练习,从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坚强的毅力、树立运动自信心,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而常赛是勤练的助力棒,也是验证学生对体育知识、运动的相关要领、动作技巧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通过组织体育比赛,能够了解学生的训练进度,要做到课课有比赛,人人都参与,比赛类型形式多样,个人、小组、团体、竞技类比赛等,让学生们赛出真实的自己。

1 解读“教会、勤练、常赛”的含义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教育教学中强调“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其中教会的会、勤练的勤、常赛的常对教学要求提出一个新的标准。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会所指的是教师为学生传递知识、教会学生基本技能、动作要领。以往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下来对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难以掌握,学的不精、不透,而教会就是要彻底根除这样的局面,打开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勤练,从字面意思就能领悟到需要教师加强学生体育训练,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坚持课内、课外的体育训练,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常赛是学校或教师积极开展不同形式,以个人、班、校为单位的体育竞赛,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

所谓“教会”只针对体育课上的时间,体育学科在课程安排上一周几节课,在这有限的时间应当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掌握所学体育知识、基本运用技能、了解各种不同运动项目及要领,实现“教会”这一教学目标。可见,教师不能再像以往教学模式一样,把知识灌输很满、很多,容易让学生们吃不消,一節课要灌输很多教学内容,导致课程容量大,学生们学得不够精细。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甄选,对如何教、教多少等问题上进行深入思考,探索一条“教会”的教学目标。

“勤练”针对这一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课内体育活动之中,还要延伸至课外。除了每天一小时在学校的体育活动,还要增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在这课内与课外的时间安排、训练内容安排上都要做出精细的规划,这也是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深度钻研、及时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

“常赛”是体育育人的一种重要表现。但在以往体育比赛活动中,学校举办的各个赛事基本上参加人数较少,反而观看的学生较多,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成为高呼“加油”的角色。如果体育课程在“教会”的基础上,学生们无法积极参与体育竞赛,会使体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落实核心素养,体育竞赛活动的价值需要重新设定和挖掘,提高体育竞赛人员参与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全员参加,这也是学校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2 小学体育课堂中落实勤练常赛的方法策略

2.1 小学体育课堂落实勤练的思考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正确的运动方法,没有掌握运动技巧,只凭借单方面的模仿是难以掌握体育运动的精华,更不会深入了解体育运动技巧及方法。这就需要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们能够加强体育运动的练习,勤于练习,真正做到“勤练”,多练、常练,充分安排合理时间,积极主动投入练习。

2.1.1 校内“勤练”

2.1.1.1课内“勤练”

不得不说,体育课堂是“勤学勤练”的主要领地,教师应当主抓学生两大方面,练习时间和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运动动作进行练习或模仿。班级中有些学生的性格偏腼腆、内向,不敢去模仿,碍于情面担心出错、被批评、被同学嘲笑,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当多多鼓励和引导。教师要对这类学生针对性引导,可以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自信心,在课上敢于实践、敢于表现,能够放松心态展现出来。

(1)时间

要想在体育课堂上做到“勤练”需要体育教师合理安排课上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练习。在以往教学活动中,一些体育教师为了能够在课上传授给学生更多知识,不断压缩练习时间,甚至有时并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一定要在课堂上学会留白,合理安排课程,将讲授内容做到精而简,以此来增加学生练习时间。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课堂时间的关键性,要用多种方式方法为学生们赢得更多的练习时间,确保学生学练融合,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时,经常会涉及到分组训练,教师应当将小组划分更加精细,多分组,尽量避免其他学生排队、等候的现象,若有排队等候的情况,可以安排这些学生进行辅助性练习,坚决不能单纯地排队,浪费宝贵时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交互白板来为学生们展示如何进行分组练习,从中学到正确的方法,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堂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容易拖拉时间的环节,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缩减,结合教材内容学会取舍,合理布置场地器材,避免器材短缺的现象,提前安排就绪。

又如,在进行武术与体操结合教学中,教师会安排一组学生跟随组长练习武术动作;另一组学生进行学练“分腿腾跃”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组学生交换练习场地。这样一来能够在短暂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时间的规划影响学生练习效率,一定要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这样才能实现“勤练”的教学目标。

(2)积极性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优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实际学情等多方面因素,创设出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趣味性的体育课堂,采用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练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在体育器材的选用上进一步创新和尝试,对教学形式不断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带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练习时,在体育器材方面脱离以往的传统模式,收集各种不同颜色的旧轮胎,并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学生对轮胎进行彩绘,绘制漂亮、丰富的图案,为校园增添一份亮点,让课堂氛围更加灵动多样。通过借助轮胎,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分腿腾跃”的训练,在教师带动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一种新的尝试、新的体验,有一种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自然而然地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练习之中,乐此不疲的完成相关练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练习能力。

2.1.1.2 课外“勤练”

课外“勤练”主要针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勤练。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在安排体育大课间活动,基本上都是以锻炼性活动为主,达到健身强体的训练想效果,并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大课间活动的内在本质和真正价值,需要不断创新大课间活动的思想观念。大课间活动不仅仅只让学生锻炼身体,更需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强化学生练习,这也是体育课堂的一个有效延伸。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当结合学生年龄层、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效锻炼身体,还能加强学生运动训练的技能,让每个学生都受益。如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人数、场地、器械等多方面因素,可以结合当时情况,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如:可以单独设立一块场地,主要针对课上学练效果薄弱的学生,在这块场地活动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查漏补缺。而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由社团、兴趣小组、训练队等多种形式开展的,与校内“勤练”有着紧密地联系性,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对体育各个项目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以及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沟通、切磋、学习。

不得不说,大课间活动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能够稳定日常教学时的和谐关系,让师生之间处在“平等、和谐、公正”的关系中,使班级更加团结友善,增加师生的身体素质、团队意识。通过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缓解精神压力,能够用积极心态面对学习,改善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这种一举多得的方法,为教学助力、为健康助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在教师的带动下全员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共同为校园塑造积极向上、阳光欢乐的大课间氛围,师生之间产生高效双向互动,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相互了解,同心协力一起参与大课间设计、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师生默契度,在大课间活动中共同进步、相互欣赏、拥抱健康。

2.1.1.3 校外“勤练”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项目训练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体育运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越是不加强练习,越容易退化,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练习,才能越来越好,一次次突破新高。但若是仅依靠校内时间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校内与校外是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关系,校外是校内的补充,校外勤练主要是教师的要求以及学生自主性,才能达到“勤练”的效果。

出了校园,自然就是在家中勤练,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监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当节课程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在饭后半小时进行体育运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家长协助,帮学生录制运动视频或照片,把学生当天的课外运动、家庭作业进行记录,并整理后一并上传至班级的微信群或QQ群中。还可以采用钉钉打卡的方式,每日参与体育运动、每日打卡。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能对体育训练有一种新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们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勤练”的教学效果。

2.2 小学体育课堂落实常赛的思考

“常赛”顾名思义就是经常比赛、时常比赛,主要体现出比赛的频率比较高。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生对体育比赛有所排斥,不积极、不主动,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内心自卑不愿参与;有些学生对体育比赛毫无兴趣等有很多不同的情况。体育学科以比赛的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并不是拿名次,而是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通过比赛能够反映出学生平时对体育知识、技能、要领等各方面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毅力等方方面面。教师会根据比赛的过程、结果,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认真分析各个事项,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练习中的问题,加以改进,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逐步提升。

2.2.1 班级竞赛常态化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竞赛思维,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地开展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项目的体育比赛。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每一组中大约在2-6人间,以组对组的形式参与体育竞赛。同时在比赛的设计中,教师也应当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提炼出重点难点部分,以竞赛的形式呈现出来,比赛的类型不能只有竞技性的,应当提倡多样性,加入一些趣味元素,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比赛之中,让班级比赛真正走向常态化。

2.2.2 年級竞赛全员化

小学体育教师要与学校做好密切沟通,定期安排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体育比赛,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不同年龄层、学习进度、思想认知等各个情况来设计相关比赛内容,不仅有竞技性体育比赛项目,还有趣味性、娱乐性的比赛。在开展各项比赛运动时,可以设定活动主题,如“运动促成长”“赛出特色,超越自我”“阳光体育,快乐运动”等,年级学生可以参与拔河、跳绳、球类等比赛活动,同时在比赛结束后为获得胜利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鼓励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

2.2.3 校级竞赛规范化

除了班级、年级之外,就是校级,站在学校的角度组织一些体育类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坚韧不拔毅力、集体荣誉感等,可以选拔出一些优秀的运动主干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运动思维,精心筹划确保校级比赛顺利开展,为学校争光添彩,赛出成绩、赛出特色。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和兴趣,在训练中穿插各种不同的情境模式,营造课堂活跃、轻松的氛围,还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心理特点、学习实情、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对“勤练”“常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给予学生最大选择权,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让学生们领悟体育精神,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常赛课间体育教师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