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认同感角度探索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2023-01-11 21:00:35黄梦琪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认同感运球投篮

黄梦琪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全国教育大会上反复强调,要增强教师的社会职业地位与政治地位,让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感、幸福感,全心全意地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在社会、自身等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反映的某一阶段的工作状态。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教师教书育人效果。日常教学是教师形成职业认同感,诠释职业认同感的重要载体。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工具”。纵观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部分教师在缺乏职业认同感的情况下,很少探索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致使课堂教学环境不佳,课堂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缺乏体育学习积极性,被动接受所学,致使体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解决此情况,教师要以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为保障,以日常教学为依托,着力探究、应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1 身先垂范,营造教学环境

有意义学习理论指明环境之于个体的重要性。环境是不可多得的隐性教育资源,是影响学生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人是构成环境的主体。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其言行举止直接营造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实施高中体育时,教师以自身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为入手点,严于律己,身先垂范,用良好的行为举止,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驱动学生自觉践行良好行为,携手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比如,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做事拖拖拉拉,往往上课铃响起后才慢吞吞地走向操场,在班级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学生的如此表现导致体育常规教学效果不佳,影响非常规教学的实施。面对此情况,教师没有一味地斥责学生,而是先自我反思,了解自己是否有类似问题。在发现问题后,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承认错误,并下定决定改正错误。自此之后,教师每节课提前三分钟达到操场,在集合点等待学生。教师的良好表现,引发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重视,自觉减少拖拉行为,按时集合。在此之际,教师还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由此给予赏识,使学生获得满足感,自觉审视自我,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践行良好学习行为。教师的身先垂范,促使学生们进行良好行为,顺其自然地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如此环境的作用下,非常规教学得以发展。同时,教师也因自主反思,践行良好行为,积累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经验,便于获得教学满足感,增强职业幸福感。

2 挖掘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建构良好体育认知的基础。体育文化是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教师以文化的育人价值为立足点,联系体育项目,挖掘相关的体育史内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并将其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经历某一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了解某一体育项目的特点,感受某一体育项目蕴含的精神等,使学生增强体育学习兴趣,建构良好体育认知,同时塑造良好精神品质,增强发展水平。同时,教师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切实发展教学能力,便于增强职业幸福感。

以排球为例,这是体育学科的重要内容。排球学习与练习具有艰难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或感到挫败。基于此,教师以中国女排为重点,挖掘相关资源,如中国女排的建立过程,中国女排的奥运比赛视频等。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样方式为学生们呈现这些资源,一方面丰富教學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女排的艰难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女排精神,无形地滋养心灵,端正态度,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进行排球学习和练习,由此在掌握排球动作技术,锻炼排球技能的同时,磨炼意志品质,塑造良好行为,提高发展水平。在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倍感幸福,增强职业认同感。此外,教师也因体育文化资源,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坚持教学研究,提升专业能力,有效践行育人行为,与学生协同发展。

3 巧用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实践表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阐明了传统教学不足,提倡教学活动化,要求教师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设多样体育活动,使学生获得锻炼快乐,增强体育锻炼欲望,提高体育锻炼水平。创设体育活动是教师形成职业认同感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实践体现。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工具”。对此,在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依托日常教学,联系教学内容,发挥教学智慧,巧用多样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3.1 应用合作学习法,创设合作活动

合作是学生学习体育的方式之一。已有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掌握学习内容,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立足合作学习之于的学生影响,在实施体育德育时,教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创设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体育。

以“原地肩上投篮”为例,投篮动作方法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前,教师围绕此内容,利用相关软件录制微课,呈现原地肩上投篮动作。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播放微课,同时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观看微课,发现肩上投篮动作要点,集体交流,总结动作要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次次碰撞思维,获得思维火花,逐步总结出动作要点。教师鼓励小组派出代表,边讲解边示范,呈现小组成果。教师立足小组成果,及时引导,如“手指的哪一部分持球?”“手心处于怎样的状态?”等,驱动学生深入探究,掌握动作细节,切实肩上投篮动作要点。之后,教师则组织合作练习活动,引导小组成员互相监督,积极练习,为之后参与竞赛活动奠定基础。如此做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体育动作技术要点,夯实了发展体育技能的基础,还使学生感受了合作学习魅力,增强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能力。此外,教师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良好表现,获得教学幸福感,增强创设课堂教学活动的信心。

3.2 应用游戏教学法,创设游戏活动

将动作技术要点转化为体育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目的之一,也是学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契合体育学科和高中生特点。创设游戏活动,便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主体验,自觉地将动作技术转化为体育技能,同时无形地受到德育熏陶,如形成规则意识,增强集体意识等,提高发展水平。

以“耐久跑”为例,这是大部分高中生畏惧的体育项目。为了使学生减轻畏惧情绪,积极体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动大脑,编创各种游戏,并一次次实验,最终确定了“定点寻宝”游戏。在实施此项游戏之前,教师先建构游戏环境,在校园不同角落埋藏“宝藏”,并绘制“藏宝图”。在游戏之初,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藏宝图”,引导他们合作读图,确定“宝藏”位置,并寻宝。在寻宝的过程中,学生们大都拼尽全力,一次次奔跑,锻炼了体育技能,同时磨炼了意志品质。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始终以集体荣誉为重,尊重规则地参与游戏,便于发展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规定的游戏时间结束后,教师依据各组的寻宝情况,选出游戏获胜方,并鼓励全体小组进行反思,审视本组的活动表现,发现良好表现与表现不足,由此查漏补缺。立足学生发展情况,教师倍感职业幸福,切实增强探索教学方法的欲望,继续探索其他教学方法,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3.3 应用竞赛教学法,创设竞赛活动

竞赛教学法是教师应用竞赛形式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高中生的竞争欲望较强。尤其,在竞争欲望的作用下,他们乐于体验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是学生将体育认知转化为体育技能的途径。通过参与竞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强体育认知,提高体育技能水平,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竞合意识。基于此,在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探索、应用竞赛教学法,联系学生学情,创设竞赛活动。

以“足球运球突破射门”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应用先练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无球练习和有球练习,促使其探究、总结运球突破射门的动作方法和技巧。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组织两项竞赛活动。在组织竞赛活动一时,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四组,鼓励各组组长负责指挥组员进行组内竞赛。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按照竞赛规则,先后进行两次竞赛。第一次,两人一组一球,一人运球逼近另一人并晃过到预定位置射门。第二次,两人一组一球,一人运球逼近另一人并晃过立即射门。在组员进行竞赛时,组长细心观察,了解其运球突破设射门情况,选出优秀组员,鼓励其总结运球头突破射门的动作要点,并与其他组员互相。通过体验竞赛活动一,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运球突破射门动作要点,为进行竞赛二做好准备。之后,教师组织竞赛活动二。在组织此次竞赛活动时,教师引导四个小组抽签决定pk方。在pk过程中,各组成员通力合作,前后通过四关:运球突破障碍物关、运球突破一人关、运球突破两人关、运球突破三人关。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裁判,记录各组的运球突破射门进球数量。在进行竞赛时,各组成员拼尽全力,竭尽所能地提高射门率。在竞赛结束后,教师公布规定时间内的各组的运球突破射门进球数量,并将进球数量多的小组作为获胜方,给予奖励。比赛失败的小组,则进行俯卧撑。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体验竞赛活动,不但将体育认知转化为了体育技能,切实提高体育技能水平,还因此形成了竞合意识。教师则始终关注学生们,发现其良好表现,由此增强职业幸福感,强化探索教学方法的欲望。

4 多元评价,实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头戏,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纵观传统体育教学,大部分教师因缺乏职业幸福感,很少关注教学评价,忽视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导致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缺乏继续发展方向。新课标指明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进行多元评价。应用多元评价,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表现。尤其,通过应用多元评价,教师可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其指导,促使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由此增强职业幸福感。所以,在职业幸福感的支撑下,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实施多元评价。

4.1 学生评价

学生是参与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评价是其展现教学主体性的具体方式。学生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其中,学生自评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方式。学生通过进行自评,可以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便于自觉端正学习态度,改正不良学习行为,增强学习水平。学生互评是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便于学生从他人角度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同时了解他人的学习、发展情况,由此扬长补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基于此,在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引导其进行自评或互评,促使其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增强职业幸福感。

仍以“原地肩上投篮”为例,在学生们合作探究原地肩上投篮方法后,教师先组织自评活动,向学生提出如此问题:“通过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你获取了哪些内容?”在此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们积极动脑,回顾课堂学习内容,从不同角度展开描述。如“我知道了原地投篮的方法,比如,在进行右手投篮时,右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有指根以上的部位持球,大拇指与小拇指控制球体,左手扶在球的左侧,右臂屈肘,肘关节自然下垂,置球于右肩前上方,目视篮球。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右臂向前上方抬肘伸臂,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柔和地投出。球出手的瞬间,身体随投篮动作向上伸展,脚跟微提起。”学生通过如此反思,进一步认知原地单手投篮的动作要领,有利于增强课堂认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互评,互相交流彼此之间的合作学习表现,如是否参与了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是否提出良好看法,提出了什么看法等。通过交流,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继续查漏补缺。教师关注学生们,发现其良好表现,由此获得教学满足感,有利于增强职业幸福感。

4.2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重要的教学评价的方式。有效的教师评价,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增强职业幸福感,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便于查漏补缺。教师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赏识评价是其中之一。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教师善用赏识评价,赞赏学生良好表现,借此使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同时,教师也因此增强职业幸福感。

具体地,在每一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际,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其良好表现,如可以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自主探究出某一体育动作项目的技术要点等。立足于种种发现,教师及时地进行赞赏。尤其,在赞赏学生时,教师从心底获得满足感,乐于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推动了课堂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有效地应用多样教学策略,便于教师在诠释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增强职业认同感,切实助力學生发展。鉴于此,在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诠释职业认同感,发挥教学智慧,探索、应用多样教学策略,驱动学生体验体育活动,掌握体育内容,锻炼体育技能,尤其形成良好道德认知和思想意识,践行良好行为,提高发展水平,借此增强职业认同感。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FJJKZX21-661,《福州市民办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的情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认同感运球投篮
比投篮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快乐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2 06:17:58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30
今天你投篮了吗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投篮王和盖帽王
新少年(2015年10期)2015-10-14 10:32:01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