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鑫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农业大数据的运用能够帮助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以此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淘汰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收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
农业经济管理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激励的工作总称。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农业大数据依托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农产品种植、管理、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上进行有序规划,确保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一体化和智能化的融合和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农业大数据的实施价值
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大数据融合了种植养殖、农业科技、病虫害防治和生态保护等多个环节。农业大数据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围绕农村农业的产业链条,贯穿到了农业管理、环境建设和资源融合等方面。同时,它融合了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和周期性的农业生产特征,其组织形式和实施价值更为多样。
(一)实现跨区域的数据融合
依托“大数据+管理”的发展模式,农业农村各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实现有序的存储,打通各区域、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的数据通道,能够使农业产业监测和预警更为精准,充分提高数据管理的准确率和作用力。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工作上,农业大数据能够强化精准扶贫,围绕“大数据+治理”的管理举措,实现对贫困户的智能化帮扶。依托土壤、环境和水利等各项资源,将农产品的种植、銷售和运营路径等多类数据整合在一起,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大数据+销售”,实现农业产品质量的多渠道追溯,形成智能化生产、采摘、存储和销售。进一步优化产品供需,实现对农业市场的全面开放。在消费数据和产品信息上实现对等,达到对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营造智能化生产生活
和大数据的传播发展理念相同,农业大数据具备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价值大和精确性高五项特征。通过便捷的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应用和三维立体成效技术、5G信息技术、区块链和人脸识别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融合。通过对各类涉农经济主体信息的整合和发展,整合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各项数据。为农业生产部门在多领域拓展专业数据资源。为广大农业生产者营造一个智能化的产业环境,形成覆盖农业环境与资源、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等多领域的数据支撑。
(三)为国家政策提供支撑
通过开放的网络视域,农业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加速省、市、县、乡和村五级农业数据平台的互通。对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等特殊的关键阶段,给予了全面的调整。尤其是在对于农业技术相关的水文、病虫害和动植物防治上,积累了很多先进的数据。通过开展算法建模和训练推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相关的调整,这对于国家农业政策的落实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破除农村经济发展壁垒,构建农村基层数据库建设起到了导向性作用。
二、农业经济管理中农业大数据面临的发展瓶颈
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中,农业大数据的采集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大数据和农村经济的融合面临着若干发展瓶颈,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发展理念方面
我国地域宽广,气候差异明显,农村各地区之前有着不同的人文风俗和种植习惯。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加之农民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对于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的理解程度不足,甚至存在着很强的抵触心理,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新的种植模式。这就导致大数据在融入农业经济时存在着关注度不足和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再加上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和运营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水土和气候和市场等各种条件来看,因此在因其他属性所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滞销等问题上,农民会误认为受新型管理模式及种植技术的干扰,存在小农经济理念的束缚,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理念更加淡薄。
(二)普及条件方面
我国作为农业产业大国,虽然农业经济所占比例较高,但是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较之西方国家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一方面,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零散化的农业发展方式导致大数据缺乏集约化的发展。从整体来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仍然处于初期地位。无论是从农业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是管理者的发展实践来看,都缺乏高效和科学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环境受到地形、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年轻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村内老龄化人口较多,使得农户缺乏对大数据系统的相关投入和操作经验,个别地区大数据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推行也流于形式,对农村经济管理无法实现扎实有效的促进和带动。
(三)专业人才方面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需要一支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而在大数据融入农村电商的过程中,对于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服务的发展层面来看,农村地区需要建立一支既懂得大数据服务理念和先进技术方法,又能够深刻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此才能够实现对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流动和服务消费的多项引导。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农业大数据的应用策略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播种、施肥、管理和销售等不同行业的融合都需要保持正确的选择和科学的发展,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未来的产量和收益。因此需要农业工作中借助更为智能化的发展举措,从而从多个层面缓解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困境。
(一)创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融入大数据管理技术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要想加速农业大数据和各项生产技术的积极融合,就必须从转变经营理念上入手,使农民在经营理念上实现创新。
第一,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强化现代技术宣传,改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小农生产经营理念。要通过各类农业宣传讲座、技术指导、产业沙龙等方式,联合当地村两委班子开展积极的宣传引导。让广大村民能够打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瓶颈,创造出更加开放、自由和平等的资源流动体系。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市场导向,创新融入新品种、新理念和新思路,让村民能够改变保守落伍的种植模式,转而以积极新颖的创新举措,推进大数据技术应用。
第二,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融入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虽然我国农业大数据的起步较晚,但是我国依然有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具备成效。例如新疆兵团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3%以上,卫星导航技术、小型植保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等已经得到有效推广。各地区可结合先进典型农业区域的榜样事迹,研究和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大数据农业产业发展道路。要通过规范标准的数据引用,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创新思路和理念,达到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有序提升。
第三,要融入数字化资源平台。数字化农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优势,充分调动行业内部现有的闲置资源,通过向农户推广智能种植 、灌溉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信息技术,达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农民在积极的引导中,树立防污染的农业产业模式,助力设施农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促使大数据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二)加强硬软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大数据运转环境
为了使大数据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保持积极的效应,农业工作中应该具备全局化的发展理念,将农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放在首要位置,综合考虑其中蘊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三者的协调统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整体的谋划和有序推进,达到对中国农业强势产业的战略性推动。
第一,要加强对大数据农业信息的基础建设。在为农户定制一体和配套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之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主体的协调合作。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基础建设的发展步伐。在“智慧化”农村的建设上,强化网络环境。因地制宜、完善发展,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网络信息工程,让农户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获取农业信息,在农业政策和市场动态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农业产业模式,为大数据农业技术的运作构建良好环境。
第二,要强化对农业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统筹,尤其是要利用大数据的研发技术,集成农业内部行业管理系统。将大数据农业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上体现出来的优势性凸显出来。充分依托数字农业技术,在生产决策、田间管理和精准营销等方面,构建全产业链条。确保大数据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和谐一致。
第三,要汇集大数据在土壤改良、苗木培育、农产品追溯和水质检测等方面的积极效力。在利用科学技术对农业改造的同时,注重对农业自身规律的统筹。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农业产业化”蜕变为“农业数字化”。特别是要依托数字农业技术,打通生产决策、田间管理和精准营销等全产业链条,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帮助小农业户走向大市场。推动农产品加工、分装和营销全链数字化,打造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业特有品牌。
(三)吸纳专业人才,建立大数据农业专项服务队伍
在推动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要突出“产业为主、专项服务”的技术推广核心,积极吸纳和培育具备大数据思维的专业人才,壮大和完善大数据农业专项服务队伍。
一是要依托现有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由当地的农业农村局及其他指导服务部门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机院服务能力培育计划。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数字化标准建设,加快对智慧农业信息技术操作和规范流程。在加速人才规模优势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二是增进对先进大数据农业技术的宣传培训。通过组建专业宣讲队伍,对农业工作人员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和农机智能装备操纵等相关技术的全面优化,为职业人才培育提供多角度的工业信息服务,确保农产品的销售队伍得到更新,最大程度上弱化小农经济对于农业生产者的影响,确保农产品的销售路径更为开放。
(四)加强政策扶持,打造农业示范样板
为了确保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土地、食品、市场等多元素入手,构建合理的管理系统,科学设计委托关系,加大政策激励引导,扶持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使大数据对现代化农业信息形成有效互动,在增进市场行情的同时,加大对现代工业发展的集约化检测。从而更好地激活农业生产的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资金和人力的付出力度,建设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在夯实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实施举措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把握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对国际农业、全球遥感、质量安全的多方融合,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将种植业、畜牧业等数据平台收录起来,形成共享开放的数据化管理。以科学的调查结果,为提升现代化遥感技术打好基础。对于涉农部门与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创建绿色农业通道,形成开放的农村大数据职业模式。
二是积极发挥大数据的功能,围绕农产品加工生产、运输物流等方式,形成科学的管理流畅。从而开辟互联网数据采集渠道,加速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优化。
三是塑造完善的农业数据化标准体系。结合农村经济涉及了各项管理举措,利用大数据中技术产品、安全保密等共性指标,加强对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运营。以此开展有序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预测、强化动植物虫害预防、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从而严格落实信息健全登记保护制度,全面支撑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科技化和精准化。
结语:
大数据在对农业内部信息进行交互的同时,使更多有价值的农村发展经验得到了深入的延伸和拓展。农业大数据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发展举措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相关部门的技术对接。作为可视化数据的具体呈现,广大农业工作者要借助互联网信息管理技术,创造更为开放和高效的管理基础。在构建新型农业模式的同时,搭建农业科技创新的数据共享模式。通过高标准的数据发展模式,实现多渠道的资源共建和共享。以专业的农业数据分析制度和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举措,推动农业数据监测统计的有序发展。从而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农业大数据与“三农”工作相互结合,为我国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新型资源发展带来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