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丹
近二十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用来扶持教育和农业等各领域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伴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已从高速度发展的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进入了全面转换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变革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更多是结构性问题,一些财政政策的措施收效甚微。财政政策虽然不是一种政策类型,但我国当前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措施,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针对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新状况和新问题所形成的外部影响,并采取的一项适应性财政政策措施。结果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力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地区则最少。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一)作用与局限
在财政政策领域,财政支出具有乘数效应。政府每花一块钱,就能带动经济中好几块钱的支出。因此,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偏好呈正比,与边际储蓄偏好呈反比。凯恩斯财政政策主张政府通过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成长。
上图是我国国家财政支出主要项目近五年变化表。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力度不断增加,反映了中国政府通过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产生的乘数效应,因此直接影响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成长。下图为我国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变化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实行近二十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利用增发国债、增加投资规模、调整税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宏观调控手段,极大地缓解了外部环境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冲击。经过一系列的财政释放策略,中国经济体量显著增长,宏观经济运行得到了改善,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结构稳步调整。这些均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也体现了凯恩斯关于财政政策的论述。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收支规模后社会经济做出的反应。近年来,我国政府国债资金以及带动的相关项目,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财政扶持转向社会公共支出领域,积极财政政策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物价水平的下降;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也进一步增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二)调整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尽管积极财政政策在对经济运行方面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当前的客观经济状况和世界经济外部大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应该在实施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同时也应该注意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
1.调整财政政策工具
国债规模应严格控制,提高国债使用效率,减少赤字规模,使财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发挥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弥补直接投资的不足,从而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助力重点项目建设。
2.持续推进减税降费
优化税制结构,刺激民间资本的流动。尽管政府宏观调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绝不能忽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持续推进减税降费,能夠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活力,有效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作用的理论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实质
根据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被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实施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重点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综合考虑当地条件、利用优势、采用适当的综合方法、战略和区域发展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在综合和有效利用外层空间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后果的原则,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提高区域的自我发展实力,推动区域总人口、各种资源、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社区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它们有着特色矿产、能源、土地资源,又有着和世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历史和人文基础,因此所产生的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也就大不一样。从整体上看,构成有利发展条件的原因不少,但由于近几年来土地资源、耕地、矿产等资源正在日益减弱,而地方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又日益依赖某些软性要素,如管理、科技、人力资源、文化观念和品牌等。所以,通过对上述条件的分析、评估,能够进一步寻找其优越性所在,并明确了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2.区域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
在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是最实质的东西。由于产业类型众多,当地经济条件和可容纳投放的资金也有限。产业的选择应该关注重点,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进行发展。一般来说,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多是由于产业的调整而导致的。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要选择一些具有促进性的、有前瞻性的产业,成为某个区域的主导或支撑支柱,据此产业再建立一些配套产业和核心产业,构建一个具备特定区域的合理产业结构。
3.区域产业布局
产业建立以后,产品要设置在具体的场所中,从而来容纳或布置这种产品,这便是空间布局。产业部门对区域产业布局具有怎样的区域倾向性,以及区域条件所制约的布局企业的总容量究竟有多大,这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地方发展中产业布局的集聚和扩散等问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模式。
4.城镇体系布局
产业的集中,势必造成人口聚集。城市人口的集聚,也势必造成都市或乡镇,城市化后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地域经济研究这个问题,关键主要是研究小城镇系统的布局,以及如何建设小城镇系统,以满足当地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需要,推动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城镇体系布局中,我们要认真规划小城镇体系的建设形式,来满足当地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城市或城镇成立后,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增长极的作用,也会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中心。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中国财政政策体系的区域运作机制与运行特点,可以为处理中国当前面临的区域性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和举措。
财政措施主要包括了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措施主要包括税收政策和财政紧缩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预算收支规模、发展方向和结构、合理制定税收和税率以及灵活、有效和合理地利用流动付款等资金,适当调整宏观经济利益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动范围。处理好微观经济主体的利润刺激与资源配备等问题。围绕财政政策与措施之间的抉择,才能合理地完成我国经济宏观调节的总体目标,从而影响国家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具体而言,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根据国家财政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策略,利用财政政策促进社会资源在全国不同地区的结构性流通。按照尊重市场机制的原则,政府利用财政政策直接影响市场投资者的成本和收入以及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从而造成地区经济效益的巨大差距。财政政策的使用成为社会资源和就业贡献的重要信息,直接影响社会市场主体的决策活动,最后带动资源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服务商品市场等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弥补由市场机制下产生的不合理的社会市场经济结构。
由此可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对地区宏观经济干预并没有完全替代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经济意义。它着重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及其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失灵领域加以调整和指导,保护先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来促进各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三、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
第一,税种构成对地方财政、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在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区域而言,财政在主要税种和税制结构上的决定影响到该区域的经济财政发展。站在财务收入的视角上出发,税种结构的变化对税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中国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存在着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形势,但企业经济效益较低,管理水平较低。如果当地政府税收机构使用基于资源税、产品劳务税等为主体的税务结构,这样地方税源比较充足,而企业成本也会降低,能够确保落后地区的财政收入。因此,科学的税收政策投资对于地方社会的公共增长、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和企业的动态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和筹资环境受到各种税收的影响。一般来说,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更为严格时,政府的税收收入就会增加,而相应投资者的税后收益率也会下降。另一方面,在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更为灵活的条件下,政府税收就会减轻,投资人的税后收益率就会上升。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变地方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稳定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政府应在统一地方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在经济困难的地区尽量提供地方税收优惠。除了地方税费优惠政策,行业税费优惠的实施也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得税政策的实施可以在地方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税收政策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会危害产业的市场公平,因为产业企业征收同样的税收。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区域投资政策带来的影响
毫无疑问,在影响该区域经济运行的所有因素中,区域投资政策的影响最大。针对我国政府来说,经济投资区域分布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至关重要。只有明智而科学地配置经济资本,才能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保证繁荣地区的发展速度。
因此,区域投资优先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重点工业企业的分布。其次,一个社区的基本设置要有合理布置。只有拥有合理合适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一个地区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各种规模的企业。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对城市化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政府对区域投资政策的有效监管可以促进企业济通过政府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不仅减少发达国家的区域垄断局面,而且还会进一步缩短地区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异。
(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带来的影响
所谓财政转移支出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中央政府为弥合中央政府与区域经济的差距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采用和执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将有助于从社会主义市场产业和市场经济的角度实现各地区的有效管理。从而保证区域经济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趋势。
在这方面,一些地区国家对特定地区采取财政补偿措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政策,这也是国内外最重要和公认的财政转移政策,不仅将大大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而且将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状。此外,也有助于改善落后地区的公共社会福利保护政策,这样可以确保落后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取得足够保障。
在分析财政转移政府政策带来的众多影响中,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指导方针,形成更加科学的“传帮带”系统,由先进的地区为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提供政策扶持和支持,在有效缓解缩小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地避免了贫富地区之间所产生的各种冲突。
截至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全国领域的推进存在滞缓,还没有完全发挥其根本作用,需要一定的优化,使其更加的完整。为此,相关工作者应该积极探寻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优势之处,加强政策方针推进和扶持的科学性,有效推动中国整体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济南市社会保障资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