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若昊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性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国的儒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因而作为其精神内核的“仁”,直观理解就是“二人”,指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传统儒家追求“克制”“共情”的交往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现代社会又鼓励自我,彰显个性,曾经一句“你的善良应该带点儿锋芒”风靡网络,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圣经。下面几条心理学定律,将告诉大家人性中的一些或幽微或软弱的地方,可作为指南,帮助我们和谐人际关系。
定律:心理瀑布效应
解析: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对方接收后却引起心理失衡,从而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浪花飞溅。
素材链接:唐代宗朝宦官李辅国,因为拥立皇帝有功,一时集恩宠与权力于一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为“尚父”的宦官。因而李辅国得意忘形,犯了人生的大忌,竟然厚颜无耻地对唐代宗说道:“大家(代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自己)处置。”出言不逊令代宗震怒,于是开始削弱李辅国权力,后来李辅国在家中遇刺身亡。
运用示例:《论语》中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用今天的术语解释,叫作心里瀑布效应。一句无心之言,很有可能像一把开天辟地的巨斧,将旁听者的心理河床切断,让他内心形成倾泻愤怒水流的瀑布。唐朝大宦官李辅国,因拥立皇帝有功而居功自傲,劝皇帝“内里坐”,外事任其处置。一句话,就斩下了悬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被人刺死,为天下耻笑。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不至于一言亡身,但是因此伤害了一个挚友,失去一个机会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谨言慎行,警惕会因言而現的“愤怒瀑布”。
定律:冷热水效应
解析: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在各种场合,先降低他人对自己的预期(相当于泼了冷水),然后通过精彩表现超越期待(给了热水),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素材链接: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
运用示例:我们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过程尽力,结果随缘”,本质上都是一种降低心理预期的方式。生活中,降低对他人的预期,能够减少些失望;降低他人对自己的预期,能够规避些苛责,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冷热水”现象。因而在处理复杂关系时,学会为自己为他人泼一泼冷水,有利于浇灭内心的焦灼的火焰。一盆冷水泼向他人,救人救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冷水的智慧。
定律:自重感效应
解析:弗洛伊德曾指出,让人感觉自己像一个大人物一般重要,是人极为重要的需求。感受自己的价值重量,就是所谓的自重感。我们常说与人交往要尊重他人,为什么要尊重,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他人产生一种“自重感”,从而内心充满一种感激的力量,做出正向的回馈。
素材链接:豫让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先后给范氏、中行氏、智氏当家臣。当最后一个主公被杀害后,豫让为了靠近并刺杀仇人赵襄子,不惜漆身吞炭乔装打扮。行刺失败后,赵襄子不解地问:“你给范氏、中行氏都当过家臣,为什么他们覆灭时你不报仇,却执意要为智伯报仇呢?”豫让回答道:“前者用对众人的礼遇对我,我就用众人的身份回报;智伯用国士的礼遇待我,我就用国士报答他。”
运用示例:想收获他人的尊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第一,让他人获得自卑感,因自卑而自我否定,而对语言施暴者进行崇拜;第二,让他人获得自重感,使人因为内在的成就感需求被满足而对人报以尊重。孟子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豫让所言“国士待我,国士报之”都是自重感的价值体现。两者比较,不难看出,前者属于心灵控制,而后者出于爱与尊重,是投桃报李,化用孔子的话来讲,叫作“己欲重先重人”。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