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阿欢 申志成
(1.陕西省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内三科,陕西 汉中 723000;2.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消化外科,陕西 汉中 723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结直肠癌是可以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达到根治的目的[1],化疗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方法[2]。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一种高度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3]。目前阿帕替尼已广泛应用于胃癌、肝癌等的辅助治疗,本文探讨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诊治且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试验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13±2.34)岁;肿瘤部位:结肠16例,直肠10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4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26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0.10±1.85)kg/m2;临床分期:Ⅲa期13例,Ⅲb期9例,Ⅲc4例。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93±3.10)岁;肿瘤部位:结肠12例,直肠14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3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28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0.19±1.10)kg/m2;临床分期:Ⅲa期11例,Ⅲb期10例,Ⅲc5例。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具有手术指征;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均于术前或术后得到病理学诊断证实),术后病理TNM分期Ⅲ期;无术后化疗与靶向治疗禁忌症;预期生存时间>6个月以上;无出血性休克、梗阻性黄疸、肠梗阻;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术后严重并发症;双原发或者多原发肿瘤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临床资料缺乏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的临床试验者;不依从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4周起给予mFOLF×6方案化疗,共12周期。其中用药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064296,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OXA)85 mg/m2静脉滴注,第1d;亚叶酸钙(国药准字H20023636,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CF)200 mg/m2静脉滴注,2h,第1 d、2 d;5-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23021711,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FU)400 mg/m2静脉注射,第1、2d,5-FU600 mg/m2微泵24h,持续泵入第1d、2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靶向治疗,口服阿帕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425 mg/d。治疗后,两组均常规随访。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CEA、CA242)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患者的生存情况(中位生存时间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观察两组在期间出现的毒性反应情况;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CD3+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2.1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与CA24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对比
2.2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随访至2021年10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32±2.59)月,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都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生存情况对比月 ]
2.3两组患者毒性反应情况对比 试验组治疗期间的白细胞计数异常、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皮疹过敏等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情况对比(n,n=26)
2.4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与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后,抑制VEGF的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还可肿瘤细胞正常的分化、迁移、生长、增殖过程,达到抗肿瘤的目的[4]。血清CEA与CA242是临床诊断结直肠癌及评估预后的常用检验指标,其中CEA 是目前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情发展的重要标志物。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EA与CA24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肿瘤标志物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表明术后采用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对于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更有效。
阿帕替尼常见不良反应为包括血液毒性(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和非血液学毒性(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本研究表明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不良反应经调整药物剂量及对症治疗后减轻或缓解,且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表明化疗联合阿帕替尼临床应用安全。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都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具有抑制或者杀灭肿瘤细胞作用,有助于降低肿瘤细胞转移侵袭活。表明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靶向治疗能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不会增加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抑制或者杀灭肿瘤细胞作用,有助于降低肿瘤细胞转移侵袭活。机体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可促进肿瘤的发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5]。
在免疫指标中,CD3+T淋巴细胞是外周血中成熟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准,也反映细胞免疫水平;CD4+T淋巴细胞可反映机体免疫平衡状况,在临床上的检测应用也比较多[6]。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CD3+与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阿帕替尼为常见的靶向药物,也为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可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信号传递,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促进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辅助化疗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能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毒性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