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研究

2023-01-11 13:07王宏强任江涛
贵州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肝细胞肝硬化

王宏强 任江涛

(陕西杨凌示范区医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肝细胞癌(HCC)即肝癌,属于国内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仅处在食管癌与胃癌之后[1],该病有着起病隐匿、进展速度快、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中晚期HCC复发和转移,因此,了解HCC发病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可能作为HCC诊断的补充[3]。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06月至2022年06月在本院经病理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完成治疗和随访的HCC患者合计3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的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60.72±13.58)岁;其中男14例,女16例。 TNM分期:Ⅱ期17例,Ⅲ、Ⅳ期13例。纳入标准:均与《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4]当中有关HCC的诊断标准相符,同时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中晚期HCC(TNM≥);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的恶性肿瘤者;肾心脑等其他重要脏器存在病变者;存在全身感染者;血液系统存在疾病者。另选取同期入院诊疗的肝硬化和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以及来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进行对照。

1.2方法 采用CS-1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盒(长春迪瑞有限公司 批号:吉械注准20152400003)。抽取所有患者空腹状态下的10 mL肘静脉血,放入非抗凝采血管中,分装为2管(其中1管备用),静置直到血样凝固,开展离心处理(采用3 000 r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80℃低温冰箱储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严格依据试剂盒中说明书执行操作。DCP≥40mAU/mL,AFP ≥20 ng/mL[6]。

2 结 果

2.1各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2.2各组AFP、DCP水平比较 4组AFP 、DC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HCC组的AFP 、DCP水平比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对照组更高(P<0.05),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AFP 、DC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AFP 、DCP水平比较

2.3AFP、DCP联合筛查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DCP和 AFP 两项联合检测肝细胞癌的准确度、敏感度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但特异度未见明显增加。见表3。

表3 AFP 、DCP联合筛查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2.4AFP、DCP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 经Kaplan-Meier分析法对预后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AFP、DCP蛋白表达升高,患者预后逐渐变差,见图1、2。

图1 AFP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

图2 DCP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

3 讨 论

HCC患者未及时得到治疗,其病情能进一步发展,产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肿瘤细胞增殖和扩散属于肝癌患者一类重要的致死因素,当前临床暂无治愈疾病的有效方法[6]。目前研究证实,在HCC患者血浆中发现AFP升高,提出该种蛋白质可用于诊断HCC的辅助标志物,但长期临床实践表明,约35%的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呈正常,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辅助HCC的病情诊断[7]。

DCP主要是指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Ⅱ诱导的蛋白造成肝细胞难以合成凝血因子,其虽无凝血活性,但当其含量异常升高,表示肝细胞发生病变[8]。本文结果显示,HCC组的AFP 、DCP水平比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对照组更高(P<0.05),与薄维波[9]等结果相符。说明DCP含量升高可能是中晚期HCC的一个潜在标志物,分析原因,DCP是由肝细胞变性坏死、线粒体肿胀、功能减退及维生素K利用发生障碍而影响维生素K循环,凝血酶原前提谷氨酸残基的r-羟化障碍而产生[10]。而HCC会产生大量抑制羟化反应的因子,导致其与r-羟化及维生素K循环有关的酶系异常,维生素K摄取障碍,从而导致DCP的升高[11]。另外调查发现,DCP和 AFP 两项联合检测肝细胞癌的准确度、敏感度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但特异度未见明显增加;AFP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达0.651(0.605~0.839),DCP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达0.760(0.568~0.753),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925(0.865~0.949)、约登指数为84.10。说明二者联合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此外本文调查了DCP与HCC预后的关系发现,随着AFP、DCP蛋白表达升高,患者预后逐渐变差。说明通过DCP的监测,能够识别患者病情预后,可作为潜在的预后因子。

综上,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其对于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将其与AFP联合检测将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肝细胞肝硬化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