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青文 张慧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1.妇产科 ;(2.妇科B超,陕西 西安 710000)
我国近几年来宫颈癌患病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由于疾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易与其他妇科疾病混淆,导致患者错过最佳诊治时机,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1]。目前此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等手段。有研究认为,对于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能缩小肿瘤体积,进而提升手术效果[2]。但此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仍处于探索中,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是这种治疗模式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关键点[3]。本文探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欲行手术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于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经组织病理学和盆腔MRI确诊为宫颈癌[4];收集病理标本按照2009年FIGO分期标准属IB2和IIA2期;符合化疗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研究过程中失访患者;合并有重要脏器严重基础疾病或术后严重并发症者。入选患者的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0.14±5.34)岁,病理类型:鳞癌68例,腺癌8例,腺鳞癌10例。临床分期:IB2期43人,IIA2期43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35例、腹腔镜手术51例,入选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行新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前,均行常规水化、止吐等治疗。第1 d,静脉滴注75 mg/m2多西他赛,第2 d,静脉滴注200 mg/m2卡铂。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赫赛汀静脉滴注治疗,初次给药为4 mg/kg,之后为2 mg/kg,1周/次。一个疗效21 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资料收集 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发现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5],其内容包括流行病学资料(年龄)、病理学特征(肿瘤直径、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阴道切缘受累、宫颈肌层浸润、淋巴脉管转移等)、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效果患者间的临床资料,有差异项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计算,分析其影响因素。
1.3疗效判定 应用RECIST 1.1作为参考标准,可见病灶完全消失时间>1个月,则为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面积减少>50%,维持时间>1个月,则为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50%,无新病灶,则为稳定(SD);出现新病灶,且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则为进展(PD)。CR与PR相加为化疗有效,SD与PD相加为化疗无效[6]。
2.1治疗效果 86例患者经治疗后CR人数33例、PR人数27例、SD人数16例、PD人数10例;最终纳入有效组60例(69.77%);纳入无效组26例(30.23%)。
2.2有效组和无效组一般资料对比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在肿瘤直径、NLR、MLR、SIRI、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和宫颈深肌层浸润率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有效组和无效组一般资料对比
2.3影响因素分析 以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NLR、MLR、SIRI、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是导致患者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
宫颈癌是一种对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临床迄今为止尚未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有准确定论,但普遍认为与HPV感染有关[7]。大部分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阶段临床体征并不典型,故而极易被忽视,加之其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尤其是处于IB2和IIA2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往往需要采取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但这种方式易损伤患者阴道功能,影响其性生活质量[8]。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尝试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但对于不同病理特点的患者,该方案却存在较大的疗效差异[9]。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86例患者行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率达到69.77%,这一数据明显低于王静[10]等人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入选的样本量更多,存在的变量因素更大,且该学者研究样本中排除了已经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而本研究未进行排除有关。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发现,NLR、MLR、SIRI、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是导致患者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NLR、MLR、SIRI均属于血液学炎症指标,当该指标异常升高时提示宿主处于高炎症状态,当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时,会诱导肿瘤细胞活性的细胞因子,使其产生耐药性[11]。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肌层浸润会影响疗效,这与多项研究结果相符[12]。一旦出现这两项危险因素,即使接受手术治疗,其疗效仍然比没有转移和浸润的患者差。此外,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因可能是肿瘤体积越大,内含乏氧细胞数量就越多,使局部病灶呈缺氧状态,从而对化疗不敏感[13],但在本文中不属于危险因素,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更多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综上,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血清炎症因子及癌细胞转移、浸润程度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