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 王琦 梁青福
(商洛市中心医院,1.脊柱外科;2.关节外科,陕西 商洛 726000)
髁间隆突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多见于青少年儿童,此类骨折常因前交叉韧带牵拉导致移位,若无法得到及时解剖复位,将对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造成影响,甚至遗留功能障碍等[1]。目前临床治疗多选择手术,但以往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手术会给膝关节带来较大损伤,术后易出现关节僵硬和粘连等一系列并发症[2]。伴随微创技术不断进步,关节镜下手术逐渐被用于骨科的手术治疗中,可有效弥补以往手术的缺陷,有着创伤低、耗时短等优点,受到临床高度认可[3]。本文旨在分析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手术对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5.98±2.47)岁;体质量指数(22.86±1.54)kg/m2;损伤位置:左侧21例,右侧39例;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Ⅱ型31例,Ⅲ型18例。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6.05±2.51)岁;体质量指数(22.93±1.55)kg/m2;损伤位置:左侧19例,右侧21例;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Ⅱ型24例,Ⅲ型16例。纳入标准: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4];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可以耐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开放性伤口;合并严重的感染症状;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或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其他下肢关节病变;合并慢性风湿性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恶性肿瘤的患者;存在膝关节占位性病变;先天性的关节畸形。本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使用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治疗,(1)仪器选择:美国施乐辉有限公司(Smith&Nephew)关节镜系统,克氏针2 mm,爱惜邦5号缝线;(2)操作流程:患者维持在平卧体位,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师予以麻醉后,术者于膝关节的上方放置止血气囊,确保膝关节呈现90°弯曲,建立膝关节前内、前外侧入路,对膝关节腔开展穿刺,后将等渗盐水注入,对关节囊开展充分扩张,再将关节镜放入,仔细对膝关节开展探查,掌握关节腔骨折状况及半月板的受损情况一并处理,清除断端血痂和骨屑,于胫骨结节内侧2 cm做一纵行切口,利用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导向器使髁间隆突骨块复位,再将该器械从前内侧入路置入髁间隆突骨块2枚克氏针,保证克氏针尖部露出骨面约4 mm,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引入2根爱惜邦缝线,呈8字缠绕,后予以关节腔冲洗,再进行切口缝合。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术中将患者关节腔内血块清楚,探查骨折移位情况,并进行复位,随后使用钢丝通过硬膜外穿刺针贯穿于前交叉韧带附着的骨块上,连接两个骨性通道,待骨折块解剖复位后旋紧钢丝。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手术前和术后24 h、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5]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差异;分别于患者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6]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7]评价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膝关节感染、关节肿胀、膝关节松弛、创伤性关节炎、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等。
2.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术前(6.89±1.33)分、术后24 h(3.01±0.51)分、术后3 d(2.63±0.34)分,研究组术前(6.85±1.37)分、术后24 h(1.66±0.37)分、术后3 d(1.52±0.35)分。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157,P>0.05);术后24 h及3 d,对照组和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术前降低(F=20.384、27.369,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16.034、10.889,P<0.05)。
2.2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术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t=0.046、0.055,P>0.05);术后,两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13.545、7.50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分]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出现膝关节感染3例、关节肿胀3例、漆关节松弛2例、创伤性关节炎例4例、下肢动脉血管闭塞2例,发生率为28.00%;研究组出现膝关节感染2例、关节肿胀2例、漆关节松弛2例、创伤性关节炎例1例,发生率为15.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896,P<0.05)。
目前,临床对于胫骨髁间隆起骨折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规范化的康复训练,以此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8]。但经研究[9]发现,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会给机体带来较大创伤,周围肌肉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容易造成患者术后膝关节内部的不稳定,而其术后的长期制动不仅容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影响患者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导致患者后期康复效果较差,使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随着微创理念在临床的广泛传播和各种内镜的广泛应用,关节镜治疗该类骨折可同时处理半月板、软骨等关节内合并损伤,逐渐替代传统切开复位术成为胫骨髁间隆起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作用[10]。
本文进一步调查在关节镜下利用克氏针缝线张力带治疗,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 h及3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分析其原因,基于关节镜下的重建手术不仅在操作方面更加快速高效,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愈合的速度更快,故而对患者关节功能的稳定性,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均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不仅如此,该手术方式可以在关节镜的直视下直接对患者的患处进行解剖复位,从而减少手术的切口数量,严格限制患者的创伤范围和创伤程度的同时更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损伤区域的血运破坏程度,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患者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其疼痛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