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训练对预防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和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2023-01-11 11:50李静雷毅
贵州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直肠

李静 雷毅

(延安市人民医院,(1.普外一病区;(2.120急救站,陕西 延安 716000)

目前,在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三,其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率占据较高的比例。临床对该疾病患者多采用直肠癌根治保肛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式有效避免患者术后终生携带造口的不适;但90%以上的患者术后会存在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增加,甚至是大便失禁的现象,这些被统称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如今,临床对于前切除综合征患者无特效的治疗方式,只能在患者发生相关症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管理[2]。生物反馈训练属于一种生物行为治疗方式,它可以利用设备有效调节自身的生理活动,减轻或消除异常生理变化的目的[3]。本文旨在探讨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训练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实施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2.52±4.74)岁;病灶距离肛门距离(5.09±1.33)cm;临床分期:Ⅱ期13例,Ⅲ期30例;手术方式:开腹手术6例,腹腔镜37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2.49±5.06)岁;病灶距离肛门距离(5.12±1.35)cm;临床分期:Ⅱ期11例,Ⅲ期32例;手术方式:开腹手术8例,腹腔镜35例。纳入标准:经组织病理学和盆腔MRI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距离肛缘8 cm以下的患者);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均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配合度及依从性较高;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肿瘤晚期或转移性直肠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术前合并严重痔疮、肛裂、肛瘘、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无法实施保肛术治疗的患者;脱离本项研究或失联的患者;术后病情恶化死亡的患者。本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在手术开始前指导患者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平卧位、站立位或坐位,叮嘱其收紧盆底肌肉,坚持5~10 s后放松休息10 s,5次/d,10组/次,直至手术当天每日均进行锻炼,待患者手术后暂时休养1周,待患者情况稳定、体质恢复后继续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先持续锻炼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实施生物反馈训练:采用普林格尔生物反馈治疗仪(苏械注准:20152090202;型号:DS-C)进行治疗,分别将粘贴式三道腹前斜肌体表电极和纵向插入式肛管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体表和肛门内直肠下段,构成电流回路后连接生物反馈治疗仪,观察患者肛门在收缩过程中的压力曲线和肌电变化波形,保障压力曲线尽可能接近正常人的收缩压力曲线;同时根据患者的肌电变化指导其机械能肛门的收缩、放松和排便等动作,教会患者自我识别正常和异常的肌电信号,叮嘱患者不断的进行自我练习,2次/周、20 min/次,同样连续训练6个月。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美国Sandhill公司研发的固态肛肠测压设备测定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包括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阈值感觉容量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4];测定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和最大膀胱容量[5]。统计患者术后3、6、9个月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肛肠动力学和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阈值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尿流率和最大膀胱容量水平高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水平低于对照组(t=6.192、8.104、2.075、10.126、15.163、58.088、56.50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和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两组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3、6、9个月的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0%(0/43)、4.65%(2/43)、9.30%(4/43),均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20.93%(9/43)、34.88%(15/43)(χ2=4.479、5.108、8.174,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病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 cm以上的直肠癌患者首先考虑保肛手术治疗,其中60%~85%的患者可以实施保肛手术治疗,该手术方式虽然有利于维护肠道的连续性,避免患者终生留置造口,但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依旧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而导致此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直肠大便感受器受损有着密切的联系[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术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和尿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排便和排尿功能。分析其原因,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通过加强肌肉收缩的训练来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但该训练方式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导致临床训练效果参差不齐,加之缺乏医护人员的指导,患者是否掌握正确的训练方式也对其训练效果有一点的影响[7]。相比之下,生物反馈训练可以让患者直接通过视觉感受盆底肌肉的活动信息,并在训练过程中将盆底肌肉强度改善的具体情况反馈给医务人员进行监测,进而更有利于保障训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8]。另外,利用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改善盆底肌电的感知力,使其在接受低频电刺激后可以进行规律性的收缩,经神经传入后抑制逼尿肌的收缩,从而帮助患者建立自主排尿发射,逐渐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现象。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3、6、9个月的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进一步证实其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预防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临床干预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直肠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