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 王斯晗
(1.西安高陵区医院中医康复科,陕西 西安 710200;2.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陕西 西安710021)
脑出血也被称为“出血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作往往比较突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患者在病发后的几小时内就可能会死亡,有数据研究统计表明,急性期的脑出血病死率在30%~40%左右[1]。目前,康复训练是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主要措施,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但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限制疗效[2]。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措施,在精神卫生领域上受到关注。鉴于此,本文探讨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及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9.37±3.54)岁;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9.84±3.6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3];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既往无脑梗病史;患者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精神、认知以及意识障碍者;合并心脏、肝脏或肾脏等重要脏器病变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不愿参与或中途退出本项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包括:体位干预;肢体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训练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术,待患者病情稳定,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厂家:日本株式会社好玛公司生产 型号:Tens-21型)施行操作,取2块电极板置于患侧肌肉两端,设置参数:自动刺激,刺激强度为20~30 mA,脉宽300 μs。刺激频率30 Hz,单向方波,间歇时间10~15 s。治疗时间30min/d,1~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分别于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4];参考简化Fugl-Meyer评测法(FMA)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5];干预前后选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2.1两组NIHSS、FMA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NIHSS评分、F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t=0.038、0.083,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两项评分差异显著(t=16.519、7.295,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FMA评分对比分,n=40]
2.2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对比 干预前,研究组(50.25±7.62)分,对照组(50.36±7.48)分;干预后,研究组(68.25±8.34)分,对照组(56.45±7.95)分。干预前,两组GQOLI-74评分无显著差异(t=0.062,P>0.05);干预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6.482、7.152,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更高(t=6.145,P<0.05)。
脑出血作为是中风疾病的其中一种,也被称为是“最快的杀手”。不仅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还应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而辅以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治疗[7]。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术后NIHSS评分,提高其FMA评分及GQOLI-74评分,与张维周等[8]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该方案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其原因主要由于通过康复训练可直接从患者肢体、肌肉和语言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知道,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各项功能指标,有效预防患者因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造成的功能退化,对肢体各个位置均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充分挖掘患者的自身潜能,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9];在此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作用于患者周围神经与肌肉部分,致使肌肉呈节律性收缩,以防止肌肉功能下降萎缩,同时加强中枢系统调控运动系统能力,促进血肿吸收,加速神经系统恢复与再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神经、肌肉的营养值,减少肌肉张力[10]。
综上所述,在科学化、合理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有效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