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杨婉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好奇心作为幼儿重要的心理年龄特征,通常伴随着一个个天马行空的问题表现出来。这些问题中隐藏着支持、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本文以小班“室内体育游戏区”的开展为例,提出以问题驱动区域活动生成与深入的若干思考。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实际上,幼儿在户外运动时常常因天气、场地和班级规模等原因受到限制。南方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较多,我们班已经有好些天没有开展户外活动了。晨间谈话时间,幼儿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好想出去踢足球!”“下雨天怎么运动呢?”“教室里可以运动吗?”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幼儿萌发出在教室里创设“室内体育游戏区”的想法。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这一想法给予了肯定,这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于是“室内体育游戏区”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问题一:我们的体育游戏区要设置在哪里?
羿羿:“我们可以把体育游戏区设置在走廊。那里长长的,还可以跑来跑去。”
媛媛:“搬开椅子,教室中间空空的,我们可以踢球喽!”
浩浩:“我也喜欢走廊。”
雅雅:“那到底要设置在哪里啊?”
教师:“你们觉得哪个办法更好?每位小朋友选择一个,我们来举手决定吧!”
经过投票,选择走廊的幼儿比选择教室的幼儿多了五票。
教师:“要不我们把这两个办法都试一试吧!”
甜甜:“那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呢?”
羿羿:“我们可以比赛跑步!”
睿睿:“踢足球!”
教师:“这么多小朋友在室内踢足球,会很拥挤,小朋友们很容易受伤,还要小心保护玻璃窗呢。”
俊俊:“我知道了,可以用我们做的那个球(报纸球)来代替足球!”
教师:“我们明天就试试!”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12名幼儿被分成两组分别在走廊和教室中间开展体育游戏。交流环节,在走廊进行游戏的幼儿说:“我们踢球时有入园的小朋友要经过走廊,我们就得一直停一直停,涵涵还撞到了一位小朋友。”在教室进行游戏的幼儿说:“我们把桌子底当作球门,球踢进去真好玩!”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了第二次投票,结果大部分幼儿支持将体育游戏区设置在教室中间。本次关于活动区域的选择,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幼儿发现、讨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总结经验,自主探索得出合理的结论。
问题二:体育游戏区还可以怎么玩?
一段时间后,幼儿对踢球射门、起跳摸高、跳格子游戏的兴趣逐渐降低。室内体育游戏的开展遇到了瓶颈。
俊俊:“老师,我们不想玩这些了,能不能玩一些别的游戏?”
宸宸:“我想当神气的黑猫警长。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玩‘黑猫警长巡逻队’吗?”(班级里曾经开展过“黑猫警长巡逻队”这一户外体育游戏)
梦梦:“那我们需要准备好多东西,教室里放不下呀!”
教师:“玩‘黑猫警长巡逻队’游戏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梦梦:“草地、山洞、独木桥、小河!”
教师:“我们可以想想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当草地、山洞……”
睿睿:“我看见建构区里有绿色的地垫,可以当作草地!”
泓泓:“桌子可以钻来钻去当山洞。”
教师:“我们已经找到草地和山洞啦,还需要什么呢?”
俊俊:“教室里还有好多好多椅子。”
天天:“我们的椅子这样‘一直接一直接’就是一个长长的独木桥。”
教师:天天的想法真不错。那椅子可以当游戏中的小河吗?
弈弈指着椅背说:“椅子这样‘躺着’,我们可以从这跨过去,把它当作小河。”
教师:“太好了,那我们明天就这样布置!”
“黑猫警长巡逻队”的体育游戏是幼儿围绕近期喜爱的动画片《黑猫警长》这一主题展开的,孩子们干劲十足地布置好“黑猫警长巡逻队”的游戏关卡,接着在室内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活动,包括手脚交替爬过草地、走独木桥、穿越山洞、跨越小河等。教室的改造不但让幼儿有了自由探索、创造的空间,还让幼儿对运动保持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同时幼儿在设置情境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了抓握力、平衡力、钻爬、手眼协调等运动能力。在本次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幼儿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始终扮演着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逐步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持续推进体育游戏的开展。
“黑猫警长巡逻队”的游戏开展了两周,幼儿又增加了跳石头、投掷流星球的关卡,体育游戏区又重新成为班级热门区域。
泓泓:“好多小朋友想去体育游戏区玩游戏,我只玩过一次。”
君君:“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
睿睿:“可以再邀请几位小朋友一起玩。”
媛媛:“要分享,轮流玩。”
俊俊:“但是我玩的时候需要排队等前面的小朋友玩完,这得等好久。”
教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梦梦:“太远了,我的流星球(报纸球)一直扔不进去。”
婷婷:“洞口(抽屉)有点小,扔不进去。”
教师:“那你们有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婷婷:“妈妈帮我做了两个小一点的流星球。”
教师:“这是个好办法。”
俊俊:“还要再设置一条路,这样就可以排两队玩游戏了!”
羿羿:“可以设计两条不一样的游戏路线。”
浩浩:“那我们需要更多的材料。”
教师:“有的小朋友觉得之前的游戏比较难,那我们可以设置一条简单的和一条有挑战性的路线。等会儿到楼下看看有什么我们可以用到的材料吧!”
经过讨论和调整,“黑猫警长巡逻队”的关卡生成了两条路线——两条路线的难易程度不同,从开始的洞口即抽屉拉出的大小不同、流星球大小不同,到跳石头的方式、距离不同,再到继续调整、增设新关卡。最后,班级里运动能力及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幼儿都能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水平的闯关路线,获得闯关的成就感,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本次室内体育游戏区的深入开展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教师只需要“袖手旁观”和“三言两语”,便能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利用原有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不断建构和收获新经验。
评价是游戏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对活动的质量提升起决定作用的一环。室内体育游戏区的评价是以幼儿和教师为主体的多形式结合评价。
1.幼儿为主体的评价
室内区域体育活动应注重幼儿对运动过程的体验及其在活动中的自我学习与发展。本次活动中,幼儿作为室内体育游戏区的构建者与体验者,自然是重要的评价主体。因此,必须重视幼儿对活动的感受与评价。幼儿的评价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交流环节中的即时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分享、集体的交流互评。如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评价自己的活动过程,对集体活动中解决或是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另一种是利用空闲时间请家长或教师帮忙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故事”,以此来发现和思考问题。如幼儿在玩新增的“投掷流星球”游戏时,婷婷和妈妈一起记录了自己的“游戏故事”,婷婷发现投掷流星球时投球洞口对于自己而言太小了,在妈妈的帮助下,婷婷找到了解决方法,制作了容易投球进洞的小流星球。
2.教师为主体的评价
教师是评价室内体育游戏区开展情况的另一主体。教师的评价包括三方面,一是教师要对班级幼儿的运动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幼儿运动发展情况的评价应该形成发展性评价文本,发展性评价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否,而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与发展。如在幼儿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用适当的暗示性语言进行评价,引导幼儿关注问题本身;又如,梦梦在体育游戏区中即使没有完成挑战,但表现出的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在交流环节中也应得到教师充分的肯定。二是教师对幼儿整体活动情况的评价,教师要设疑解惑,引发幼儿探索与学习;教师要对新投放的材料、即将更换的环节、活动中出现分歧的部分、有创造性的表现内容等进行及时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产生疑问并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三是教师必须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回顾并分析自己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支持与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思考在下次活动中该如何调整材料投放、更新指导策略。
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指导性文件无不强调幼儿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本文所举例的室内体育游戏区正是基于幼儿对问题情境的思考而生成的,在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过程中步步推进,突破了以教师预设为主、幼儿被动参与的局面,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巧妙利用场地,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弥补了下雨天不能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遗憾,为幼儿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体育活动场所。
以问题为载体开展区域活动,这一革新对于思考如何接续幼儿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有着多重启示,有助于幼儿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让幼儿拥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同时体验更多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同时这一革新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