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23-01-11 03:09张悦羚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大学生

文 / 张悦羚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也明确提出了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促进全民体育运动对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更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仍存在体质健康不良的状况,每年都有高校在体测或体育课中岀现意外发生[1],在推动大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对国内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关于“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的调查

1.1 调查方法

问卷星APP问卷调查

1.2 调查对象

北京、上海、苏州、南京、贵阳等地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926人。

1.3 调查结果

1.3.1 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75.27%的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或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24.73%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体育运动重视程度一般、不重视、非常不重视,虽然占比不大,但是数量不容忽视。

1.3.2 大学生本人是否有具体的体育运动计划及计划的执行情况

调查对象中,67.06%的学生有具体的体育运动计划,32.94%的学生大多是临时决定。但是仅27%的学生能够坚持执行。由此得出,学生普遍有长期体育运动意识,但往往不能坚持执行。

图1 学生认为学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图2 大学生是否有具体的体育运动计划及计划执行度

1.3.3 大学生每次体育运动的时长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健身指南中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而图中显示48.27%的学生每日运动不足30分钟,尚未达到运动时长建议标准。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健身指南中建议,最为合理的运动是每周3~7次。71.28%的学生能频繁进行体育运动(几乎每天或一周2~4次),运动频率已经达标。但仍有28.73%的学生运动频率较低(一个月2-4次或很少运动)。虽然占比不大,但是情况不容忽视。

图3 大学生每次体育运动的时长

图4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

图5 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

1.3.4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

1.3.5 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主要受学业压力及学业以外的其他事务影响而减少体育运动。18.14%的大学生因为没有同伴容易放弃参与体育活动,23.97%的大学生表示指导和监督有助于他们坚持体育锻炼。

1.3.6 大学生希望学校采取的促进措施

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可进一步完善校内体育运动设施,为体育运动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支撑,同时多组织运动会或比赛,增加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趣味性,并设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增加更加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篮球、足球、羽毛球、棒球等球类运动,以及游泳、健身、瑜伽、体操等),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在日常自主运动中,球类、慢跑是学生乐于选择的方式。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其次是减轻体重,其余为提高体考成绩、舒缓压力、个人爱好以及其他。

图6 大学生希望学校采取的促进措施

图8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

1.3.7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

2 大学本科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

2.1 学校方面的因素

校内良好的运动条件及运动环境,是推进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基础。然而,部分高校在此方面做得尚有欠缺。由图1,调查中有24.73%学生反映自己所在高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一般”、“不太重视”和“不重视”。

体育设施方面。70.09%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完善校内体育运动设施(图6),这反映了部分高校的体育设施条件有待提升。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还存在体育设施老化不齐全、缺乏体育资金、场地条件等问题,缺乏良好的运动条件,学生运动体验感较差,只能开展形式不多、枯燥乏味的体育项目,减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课程师资方面。52.27%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开设更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类型(图6),表明部分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类型的多样性不足。部分学校甚至存在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由此可知,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师资的引进及课程的开发均有待加强。

时间分配方面。由图2显示,40.0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运动计划总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坚持,这部分学生往往有体育运动意识却在执行运动计划的过程中受到阻碍。而由图3、4、5所示,又有部分学生表示因课业任务重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分配至学业,较重的学习压力,减少了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且达48.27%的学生每日运动不足30分钟,达不到国家体育总结建议时长。

2.2 学生的个人原因

部分学生运动意识不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待培养。我国学校和家庭非常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高考是许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文化课程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是否受到优质教育的一个考核标准,学校教育中过于强调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体育课的教育[1]。因此学生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就更注重文化课成绩,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视不足。

调查显示(图5),35.64%的学生常常因为主观意愿不去运动,且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一项愿意进行的运动。

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运动计划。调查中有32.94%的学生表示体育运动大多为临时起意,缺乏具体的运动计划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的长期进行。

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内生动力不足,需要辅助力量推动,如同伴的激励。42.11%的学生表示因缺少一起运动的同伴或缺少监督与指导,不能维持体育运动。

3 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工作,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基于本次调查分析,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完善校内体育运动设施,对体育器材的定期维修检查,不仅提高了运动的安全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运动体验,为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的良好的硬件条件。第二,多组织体育活动。可结合学生兴趣,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开展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增加运动的竞技性和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适当减轻课业压力或调整课程安排,为学生腾出更多的体育运动时间。部分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自己的时间被碎片化,无法进行持续有效的体育运动,需要整段体育运动时间。第四,设置奖励机制。若学生体育成绩优秀、体育比赛获胜等在体育方面有优秀表现,应予以奖励(综合评价加分、学分、奖学金、奖状等等),这样可以树立榜样作用,激发学生提高自身体育水平。第五,重视体育常规考核,规范考核流程,重视日常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性评价,适当严格考核要求。第六,重视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只有依托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2],增加更加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学校体育教学应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层次的良好影响为目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学校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认可度。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课堂和讲座,组织体育竞赛等,在为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巧的同时,传达更深层次的体育文化及其精神内核。如中国“女排精神”,体现出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不畏失败的韧性。学生能够通过比赛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些体育精神不仅能增强学生们面对困难的毅力和蓬勃的精神力量,而且提升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其更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深层次精神内涵,更加认同体育运动的价值,热爱体育。这样,学生更能长期自发地参与各项体育运动。

作为大学生,也应当提高对体育运动意义的认识,体育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心和价值观,应端正态度,认真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体育活动及体育课堂,并主动地开展日常体育运动。在了解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进一步发展。进行科学的方式、恰当的运动时长的有效运动。合作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被证明为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3],大学生可以通过组织运动小组,找到有相同体育兴趣的运动伙伴,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督促鼓励,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之间的交流、配合与合作能力十分重要,这样的团体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4 结语

高校应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建设“体育强国”的征途中,需要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重视体育,优化体育器材、引入丰富资源、营造浓厚氛围,学生端正运动态度、积极参与运动、提升个人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运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