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及其价值

2023-01-11 14:49曹先东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军贵州革命

曹先东,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a.教师教育学院;b.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关于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贵州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先进文化资源,这是一种广义上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说;另一种看法认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仅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贵州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文化资源,这是一种狭义上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说;至于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文化资源不属于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而属于对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在此,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看法。基于此看法,笔者不揣浅陋,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借助对涉及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文献史料进行爬梳钩沉,探讨其类型和价值,期冀能对贵州乡村振兴有所裨益。

一、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类型

依据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所呈现形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贵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构成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客观载体,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1.会议会址,如黎平会议会址:该会址坐落于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52号,是一座晚清时期的民居建筑。1935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这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改变了红军的战略方针,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982年,黎平会议会址入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该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80号,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建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是一座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61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猴场会议会址、遵义县苟坝会议会址、鸡鸣三省会议会址、中共湘鄂分局枫香溪会议会址,等等。

2.重大战斗遗址,如娄山关战斗遗址:该遗址位于遵义市北部大娄山山峰之间,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红军长征期间,在娄山关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战斗:第一次是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后,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进行了由南向北攻克娄山关的战斗;第二次是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再次进行了由北向南攻克娄山关的战斗。该遗址先后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强渡乌江战斗遗址:距瓮安县城45公里处的乌江江界河渡口,是沟通南北的必经之道,两岸悬崖绝壁,形成了“乌江天险”,素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1日,为了贯彻执行猴场会议的决定,中央红军在此展开了举世闻名的突破乌江战役,经过三昼夜的激战,1月3日,击溃了北岸黔军,成功渡过了乌江。此遗址于1982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四渡赤水战斗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等等。

3.名人故居,如邓恩铭烈士故居:该故居坐落于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为土木结构的居民瓦房,占地面积320多平方米。大门横匾为“邓恩铭烈士故居”,此横匾由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委员长题写。此故居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逸群烈士故居:位于铜仁市区共同路12号,坐北朝南,呈四合大院,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1984年国庆节对外开放,肖克将军留有题词“发扬周逸群烈士奋斗精神,开创梵净山老区崭新面貌”。1997年,该故居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有周达文故居、王若飞故居、旷继勋烈士故居、李德和博古旧居、毛泽东旧居,等等。

4.重要机构办公地旧址,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该旧址位于大定(今大方县)福音堂,创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既是1936年红军长征途中“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办公之所,也是当时贺龙、萧克、任弼时等红军高级将领指挥作战之地。馆内现在还保存有当年红军在毕节大定县期间使用过的石印机和用过的背包架、手枪和马灯。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该旧址坐落于贵阳市文笔街原高家花园内,是党中央在长征途中批准建立的唯一一个省级地方党组织。高家花园系清代乾隆以来高姓聚居的住宅。1935年1月,红军长征在遵义期间,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由林青任书记。高家后人高言志为掩护中共地下党及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高家花园作为地下党和革命人士居住、工作和会议之所。此外,还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九军团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活动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等等。

5.革命烈士陵园。根据《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十年回顾总结》,我省建设有国家级烈士陵园3所,分别为黎平烈士陵园、毕节烈士陵园、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省级烈士陵园9所,分别为安顺市烈士陵园、仁怀烈士陵园、余庆县烈士陵园、肖国宝烈士陵园、龙大道烈士陵园、赤水红军烈士陵园、贵定烈士陵园、习水县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罗甸县革命烈士陵园;市级烈士陵园2所,分别为开阳县烈士陵园和清溪烈士陵园;还有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68所。[1]P54

6.纪念馆(陈列馆)或纪念碑,如黎平会议纪念馆、习水县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战地医院纪念馆、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德江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荔波邓恩铭故居纪念馆、三穗县杨至成将军纪念馆、林青烈士纪念馆、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馆、瓮安猴场会议会址陈列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荔波县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陈列馆、石阡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盘县红二、六军团会议会址陈列馆、遵义县苟坝会议陈列馆、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安顺王若飞故居陈列馆、贵阳市达德学校旧址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夏曦烈士纪念碑、解放贵州革命先烈纪念碑、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

7.革命根据地。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在贵州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其活动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区),建立了四个革命根据地:一是滇黔桂革命根据地。地处当时滇、黔、桂三省边境,是土地革命战争中后期,中共右江特委和红军右江独立师党委根据上级指示,由黄松坚、黄举平等人领导滇、黔、桂三省边区各族人民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在这块根据地里,有中共基层支部以上至边区一级的党组织44个;边区和县一级革命委员会12个;革命武装队伍、武装力量8100多人枪。曾英勇反击滇、黔、桂敌军数十次的联合“围剿”。二是黔东革命根据地。位于贵州东部的武陵山区,包括沿河、印江、德江等县毗连地域,纵横200余里。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红三军进入黔东地区,与黔东人民一道共同创建的。其时间有上限和下限之分:上限从红三军撤离彭水、西渡乌江向贵州转移的1934年5月上旬开始;下限至1934年12月黔东特委、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坚持黔东根据地斗争失败为止。此外,还有黔北和黔西北两个革命根据地。

(二)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贵州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贵州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包括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条例等。关于纲领,如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所发布的《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纲领》(1936年1月)规定:“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是保卫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宣传组织工农劳苦民众闹革命,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工农劳苦民众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川滇黔边区的妇女组织起来,实行男女平等,尊重妇女权利,发挥妇女力量,支持婚姻自由,取消旧社会对妇女的一切压迫,反对买卖和包办婚姻,反对强迫包小足,反对歧视妇女,反对打骂和虐待妇女,要求各族劳动妇女积极参加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为争取劳动妇女的彻底解放而奋斗。”[2]P173-174关于方针,党中央的方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会根据敌情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如黎平会议通过的根据毛泽东的发言所写成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3]P502此战略方针实际上改变了过去准备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计划。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议,所作出的《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再次明确:“建立川黔边新的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4]P23此战略方针在黎平会议战略方针的基础上,作出了向川南发展的决定。“鸡鸣三省”会议,根据敌情的再次变化,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行动方向,即放弃渡江北上向川南发展的计划,确定在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川滇黔辖区机动作战,寻机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1]P82关于政策,如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联合发布的《关于进入城市执行政策的规定》(1935年1月5日)称:“所有后方部队及大小行李担子未经军团或师的首长许可一律不准进城,必须进城市宿营时,也须尽可能地改住城郊的宿营地”“如个别人员因事故须入城时,须请假取得本伙食单位首长的准假并有整齐的军容才准入城,否则一律不准入城。”[1]P51-52关于条例,如川南红军发布的《游击区域红军家属暂行优待条例》(1935年4月)规定:“凡在中共领导下的一切工农武装部队,应尽可能地组织耕田队、割谷队、砍柴队,无代价帮助红军家属”“凡在中共领导下的分粮斗争,应首先供给红军家属的粮食,没收分配地主财物时,应首先供给红军家属的要求。”[1]P168

(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贵州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党史资料、革命文艺、革命故事、红色标语和革命精神五种类型。

1.党史资料。据统计,至今全省共编纂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主的党史资料约800余部,包括红军在各地的活动资料如《红军在贵州期间游击队史料汇编》《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的实践活动》《红军在贵州革命老区》等;党的地下组织斗争文献史料如《贵州地下党组织及其活动概况》《贵州地下党大事记》《一九三五年“七一九”事件始末》《一九三八年“二一九”事件的前前后后》等;相关敌伪档案资料汇编如《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卷1,2,3)《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丛刊沿河卷县党部档案1》《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丛刊 沿河卷 县政府档案》(2,3,4)等;知情人、当事人回忆录如《杨尚昆回忆录》《聂荣臻回忆录》《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上下册)等;图片资料如《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纪略图册》《修文县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画册》等;专题资料如《滇桂黔边区纵队罗盘地区革命斗争史》《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川黔边地下党斗争史》等。同时,从省到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当地的革命历史著作正在统一有序的编写中,大部分已公开出版如《黔中红流——红军长征过贵阳》《中央红军在遵义》《红军在黔东》《中国共产党贵州省黎平县历史》等。

2.革命文艺,如红色诗词: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张爱萍的《西江月·遵义大捷》、张小灵的《庄严时光》(组诗)等;红色歌谣:《红军纪律歌》《红军歌》《上前线去》《亲爱的工农兵》《武装暴动歌》《红军野战歌》等;红色戏剧:现代京剧《布衣女人》、花灯剧《征人行》、黔剧小戏《红色记忆》、川剧《红军魂》和《娄山关月》等;红色影视:电影如《少年邓恩铭》《二战飞虎队》《旷继勋》《二十四道拐》和电视连续剧如《雄关漫道》《杀出绝地》《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张露萍》《战俘营:1938》《极度危机》《乌蒙磅礴》《知行天下》《风雨梵净山》等。

3.革命故事,如《地下党员吴学礼》:1946年,吴学礼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创办了《大众报》,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趁国民党统治区后方兵力空虚,抓兵、派款使民不聊生,群众斗争情绪高涨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吴学礼响应党的指示精神,在长顺营盘串联进步青年和造纸工人,组建营盘游击支队。后因泄密,吴学礼被逮捕。翌年(1949),吴学礼被秘密杀害,年仅28岁。《一件棉大衣的故事》:1936年1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到达石阡期间,贺龙在温泉洗澡时,曾将身上的棉大衣脱下送给一个穷人穿,后来,那个穷人也随红军队伍参加了长征。[1]P92此外,还有《佯攻贵阳暗取长顺》《朱德与长顺战友傅国钟》《红军与长顺群众的鱼水深情》《剿匪英雄肖国宝》《一封遗书浩气长存》等。

4.红色标语,如“不打抗日红军,哗变拖枪当红军打日本”“贫苦工农自动起来当红军”“红军为解放贵州群众而来,哗变拖枪到红军来打土豪、分田地、赤化贵州”“农民起来夺取地主武装”“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反对国民党军阀王家烈强迫苗、瑶当兵”“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欢迎贵州白军兄弟来当红军”“红军优待白军俘虏”“红军医治白军疾病”“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自己的政府”“饿饭的穷人快来当红军”等。

5.革命精神,主要有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展现的就是坚定信念、务求必胜;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勇闯新路;民主团结、顾全大局;长征精神展现的就是为国为民、信念坚定、理想崇高;救国救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勇闯新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依靠人民、患难与共、艰苦奋斗;抗战精神所展现的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心。

无论是何种形态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都是贵州乡村振兴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在实现贵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景中将发挥独特作用。

二、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先进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和军事价值。

(一)历史价值

胡锦涛同志十分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他说:“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5]P1192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贵州的传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红军在贵州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在贵州的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在贵州的活动四个阶段的革命斗争史。如遵义会议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在遵义会议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标志的历史;湄潭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利用图片、实物、雕塑、视频等陈列布展方式,全面展示了浙大西迁历史和在贵阳青岩、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的历程,是广大民众和青少年学生了解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杨至成将军纪念馆收藏有从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资料、图片、书画和将军身前的许多珍贵遗物,是研究杨至成将军一生革命生涯重要的历史资料,等等。所有这些涉及到新民主主义时期贵州革命斗争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贵州党史和革命斗争史,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历史规律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二)政治价值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着红军在进军遵义途中,在遵义驻防期间,以及遵义会议以后转战贵州长达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党中央和红军政治部发布了大量关于宣传发动群众、瓦解敌军、创建苏维埃政权的指示、文告和宣传资料。所有这些指示、文告和宣传资料记载了红军根据党中央和政治部的指示,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的情况。1935年1月12日,在遵义三中操场举行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该委员会由毛泽民、罗梓铭、周守如等25个委员组成,红军干部罗梓铭为主席,这是中央红军突围长征以来在进军途中帮助人民群众建立的第一个规模最大、活动时间较长的县级政权组织。委员会成立后,大力加强政权建设,推行了中国共产党与苏维埃政府的土地政策、经济政策和劳动法,积极领导和发动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没收地主的财物、田土、房屋、果园、菜园,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分粮财等活动。此外,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还组织了七八百人的“工人游击队”和1000多人的“革命先锋队”,在城内的主要街道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继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又相继出现了湄潭县革命委员会、桐梓县革命委员会、习水县革命委员会、瓮安县革命委员等县级政权。这些县级政权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积累了丰富了政治斗争经验,彰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三)经济价值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优化乡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改变乡村传统以种植、养殖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展红旅融合的第三产业,同时催生出住宿业、餐饮业、服务行业等众多行业的蓬勃发展。另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生产贵州红色影视文化精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如2007年,我省省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20集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2010年,又与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制了重大红色题材影片《旷继勋》《二十四道拐》;2011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摄制了电视文献片《红色贵州》、创作了电影《少年邓恩铭》《二战飞虎队》等。尤其是遵义市委、市政府还提出“红色为先,全面推进”战略,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大捷”“突破乌江”等红色旅游产品为重点开发和开展市场宣传,全面推进生态旅游、国酒文化旅游、地域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四)教育价值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折射出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贵州革命斗争中,不论是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是面对怎样穷凶极恶的敌人,也不论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还是在白色恐怖环境下的秘密工作中,更不论是在革命胜利发展时,还是在革命暂时遭到挫折时,都始终充满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都始终满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此外,还折射出了共产党员和革命优秀分子,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地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认真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用他们的青春、鲜血和生命在贵州高原上筑起了一座耸入云霄的历史丰碑,具有超越时空的震撼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目前,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贵州红色旅游,已形成“一核、三线、多点”的总体布局,也就是说,以遵义为核心,以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中的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泸州线、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线和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线为三线,以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的重要景区为多点,加之全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创建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的有遵义会议纪念馆、息烽集中营、安顺王若飞故居、荔波邓恩铭故居和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等18个,省级的有50个,县市级的有158个,[6]从而形成了合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体格局。这些都为青少年以及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打造了实践平台。

(五)军事价值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记载了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为贯彻党中央在川、滇、黔边开辟新苏区的战略意图,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城、首夺天险娄山关,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遵义会议后,为了执行北上的战略方针,中央红军激战土城青杠坡、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于1935年5月9日,全部渡过金沙江。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在这一行动中,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正确指挥下,充分利用国民党军嫡系与非嫡系之间、中央军与地方军之间的矛盾,发扬红军运动战的特长,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改变作战方向,声东击西,出其不意,不断制造敌人的错觉。尤其是四渡赤水之战,被毛泽东自称为军事指挥生涯中的“神来之笔”。在此战役中,中央红军在黔、川、滇边界赤水河流域来回穿梭了三个月,经过了110个城镇,积极寻找战机,有效调动和歼灭敌人。整组战斗败中有胜、胜中有败、先败后胜,反败为胜,使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猜你喜欢
红军贵州革命
爱听红军的传说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中国的出行革命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