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图书馆处在现代化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对图书情报专业来说,伴随着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历程,积极探索与之相关的重要时代命题,就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2021年12月24日,《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以下简称《指南针报告》)由高校图工委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了联合发布,该报告被视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学图书馆创新发展思路、挖掘发展潜能的“指南针”,对图书情报专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指南针报告》对未来5年内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思想、基本理念、发展目标、理论和实践、运营要素、生态关系等前沿课题进行了说明:1.服务创新。大学图书馆建设需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诉求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决策需求,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在文献搜集、情报分析等方面优势,充分考虑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等功能,满足师生、社会的动态需求;2.技术应用。在未来5年内中,大学图书馆要致力于技术服务和技术应用,不断突破传统运营模式的局限,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模块化智能管理和前沿科技在图书情报场景中的智能应用,让多源数据管理以及移动与微服务平台等助力大学图书馆的智能转型,提高师生员工的服务体验,提高“线上+线下”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技术设施中需要确保大学图书馆能够在智能设备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及时更新,确保将最前沿的科技应用到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当中;3.空间建设。在实体空间方面需要加大存储空间的密度以增加空间利用率,通过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共享,延伸其空间范围。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方面要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开展远程资源获取等方式,将传统图书馆空间拓展到“云端”,让其虚拟空间或者网络空间无限延伸;4.信息利用。更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关注空间建设的同时借助交互式空间、数字学术和协作空间等,提升信息利用效率。一方面,大学图书馆要成为数字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确保师生所需的信息服务,能够在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创新应用”,通过细分大学图书馆服务场景和优化信息流、工作流,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用户的深度协同。
1.高效便捷性。在现代化视角下,大学智慧图书馆能够以现有数字资源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价值,以形成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和数据要素,继而完成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大学智慧图书馆就既能够保障师生员工可以突破时空局限,便捷获取更多知识,大学智慧图书馆也能够随时随地的为师生员工提供知识服务;2.整体感知性。大学智慧图书馆通过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满足是用户的知识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筹兼顾,能够对更多图书情报信息进行高效处理,这对提升大学智慧图书馆的整体感知是大有裨益的;3.节能环保性。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势必与“智慧图书馆”相关联。在智慧图书馆理念中,节能环保是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所必需,也是其建设的重点所在。无论是在图书馆设施、设备采购中,还是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坚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损耗和可能造成的污染;4.关联性。按照《指南针报告》的结论,现代化视角下的大学智慧图书馆,需要进行信息资源的关联和互通,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确保图书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保持连接。
1.全面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由于现代化视角下的大学智慧图书馆,实现了各个不同部分、不同内容之间的信息资源互通共享,能够让图书馆和大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密集化的接触。对图书情报专业来说,需要让专业学生借助智慧图书馆进行个人信息的智能扫描、智能输入,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等,进行全程、客观的记录,以便为图书情报专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高质量运行奠定坚实基础;2.大学智慧图书馆具有显著的馆藏资源优势,能够为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进馆阅读学习提供极大便利,最大限度满足其专业学习的需求,能够让专业教学和教学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并借此延伸传统图书馆的教育教学功能;3.大学智慧图书馆可以拓展图书情报专业的课堂教学范围、延伸教学空间,体现出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借助大学智慧图书馆的智能硬件、软件系统,对图书情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让专业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智慧的阅读服务;4.大学智慧图书馆的出现能够为图书情报专业的师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其学习主动性、阅读积极性,把大学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借此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随着部分高校“双一流”建设工程的推进,为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就成为大学图书馆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让图书情报专业的智能化转型面临着新的瓶颈:1.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借助大学智慧图书馆开展图书情报专业教学活动,既要打造智慧阅读平台和载体,也要为专业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阅读服务。但是,部分图书情报专业教学工作在与大学图书馆的“接触”中,浪费了较长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也导致了图书馆的排架混乱和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2.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专业学生较难参与到图书馆服务当中,无法“近距离”的产生对图书馆信息的辨识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3.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大学智慧图书馆需要为图书情报专业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提升自主参与意识,帮助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积极性。但随着专业学生对信息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大,对图书馆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图书馆能够提供的内容资源却停留在传统运营阶段,让读者的阅读范围和获取资源的空间受到局限。
为了将大学图书馆嵌入到图书情报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让图书情报专业在服务过程中,持续提升大学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服务质量,推动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指南针报告》的结论,面向信息技术时代,将数据视为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并重点开发和运用知识体系构建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数据赋能作用和驱动下,开辟图书情报专业发展和服务的新渠道:1.知识体系构建技术。图书情报专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对文献的整理和发掘,面向知识服务进行知识体系构建。期间,可以考虑建设领域知识元数据库,以此为专业教学提升高效率的知识服务;2.大数据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从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教师对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数据分析、研判、整合和挖掘,发现其隐性兴趣及广泛的深层次的学习需求,让教学工作更加精准化个性化;3.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能够针对图书情报专业开展远程教学,为大学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泛在化和实时交互提供新的可能。
图书情报专业智能化转型,既要实现教学数据精准化、智能化,也要借助驱动图书情报专业发展的各种新技术,不断挖掘自身资源和用户数据,以“精准画像”的形式探索图书情报专业发展和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期间,要对用户群体及其诉求进行精准识别,对教学内容资源进行精准组织、对教学流程进行精准管理,以此搭建起“需求识别+数据支撑+教学服务+运行保障”的图书情报专业教学支持体系:1.需求识别。按照师生的主动委托需求,对教学中的基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借助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教学反馈,对图书情报专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进行“精准识别”;2.数据支撑。深入挖掘图书情报专业教学需求,为专业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精准画像”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数据的支撑。期间,需要结合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焦点,构建智能化、动态化的知识服务平台,以智能支撑技术,助力学生需求和图书馆内容资源的精准匹配;3.教学服务。基于大学智慧图书馆的图书情报专业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移动端检索获取学习资源,也需要在获取智慧教学服务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智能推送和个性化定制,实现智慧教学服务和学生学习诉求的相互匹配。4.运行保障。大学智慧图书馆能为图书情报专业教学提供精准化的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及时对知识服务方法、服务内容等进行修正。期间,要不断纠正服务偏差,也要保证图书馆教学支持的实际效果和价值发挥,推动图书情报专业深度精准化教学实践能够长期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