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梅
(海南省商业学校文化艺术教学部,海南海口 5703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语文教学必须明确语文学习与思政修养的关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课程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使语文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做到课程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与学生的专业、专业对应的岗位、岗位需要的核心素养相结合,才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实现 “教书” 和 “育人” 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教育主题中寻找和挖掘思政元素。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是课程思政永恒的主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源于中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爱国主义情感。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它能给学生传递民族情感,在学生心灵播种下爱国的种子。比如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代表了岳飞 “精忠报国” 的英雄之志,词句里无不透露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他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千百年来一直激发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此篇词作为爱国将领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更以直白迫切之语,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奋发努力,成为千古箴言,催人积极进取,报效国家。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举足轻重,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代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在教授《藏羚羊跪拜》时,带领学生品读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时,引导学生直面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对生灵大肆掠杀的现实,激发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责任感。再比如教师在讲解《我的母亲》时,引导学生回忆母亲与自己的生活片段,体会母亲的辛苦付出,教会学生学会感激,培养学生家庭的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根” 和 “魂” 。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有力保障。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里的中国传统诗词和散文名篇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其审美情趣,树立文化自信,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信满满的中华好儿女。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中职教育作为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桥梁之一,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具有与工种对应的产业属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尤其重要。新课标下的中职语文课程专门设置了 “职业模块” ,里面包含劳模及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交流、微写作、科普作品选读等,教材的(基础模块)包含 “职场起点” 和 “职场哲思” 等单元,其中的《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引导站在职场起点的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职业》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及就业观;《工作,从卖灯泡做起》主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实习过程、学习就业经验。
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德智体美四育的强有力补充。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其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例子不胜枚举。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之中,既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劳动意识,弘扬劳动光荣精神。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是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碗清汤荞麦面》和《项链》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可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摆脱困境、创造美好生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道理。
中职生是处于特殊年龄发展阶段的群体,其内心世界不稳定、不平衡,极易违法犯罪。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使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在讲授借条和欠条的写作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格式外,还明确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知道如何通过书写规范的借条和欠条来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生来说,学习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因此也被冠上 “学困生” 的名号,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生来自乡村,有的普通话水平较低,平时羞于表达交流,不自信;有的由于家庭负担重,与家庭条件好的城市学生相比,心理较为自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将来他们走进职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教材中不乏有此类通过鼓励学生进而提升其自信心的课文,比如《成长》是一个青春励志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很重要》围绕如何看待自我价值这一话题,发出了 “我很重要” 的呐喊,激励学生确立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心。
海南省中职语文工作室成立后,开展中职语文课程多次省内教学调研和省外课堂观摩学习活动,统计对比发现,近几年海南省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在思政元素融入的程度在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学校没有制定课程思政的保障制度、措施和相应的实施方案;多数学校没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培训。教师的集体研课、磨课制度没有形成,教研力量相对薄弱;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有待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紧密,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文章的阅读,缺少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与生活环节的结合,缺少与专业学习的连接;新课标落地实施效果也不佳。
部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在课堂上无法讲透专业知识点的前提下,更谈不上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讲解;部分教师教学中只关注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外的知识关注少;部分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语文教师只需教授语文课本知识;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也是大思政课,不需要再进行思政教育;部分老师对思政理解偏颇,将语文课讲成了思政课。
虽然部分教师思政意识敏锐,适时将时事政治与专业知识结合融入课堂,但是融入的内容及方式与学生年龄、心理、认知不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针对性不强,目标设立出现空、大、远的现象,教学实施递进不够,教学目标模糊,无法实施教学检测,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教师应充分发挥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树立大思政观,调动一切资源,结合我省中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现状,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规律,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旅游研学活动并结合语文教材的要求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
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是专业课教师,而不是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
1.重视自身言行规范。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 “人师” 是直观的示范,学生 “亲其师” ,也会 “信其道” 。所以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行、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家国情怀是对学生最好的思政。为此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严把教师入口关,树立师德师风典型,让榜样时刻影响身边的人,从而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自觉转变育人理念。树立大思政观,将思政理念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首要思考,注重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为此学校要制定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组建和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让语文教师和思政教师形成 “组合拳”[2];发挥语文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各自优势,提升育人质量、提高育人水平。
3.加强教师的岗前、在岗培训。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要求教师要了解所教的专业、学生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熟悉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提升思政的效能度,同时要对语文教师进行思政语言、思政方法、思政内容、思政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识论、方法论水平。为此学校应形成制度,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4.开展课程思政的教研探索。发挥学校教研部门的力量,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比赛、集体备课、上课或说课比赛、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支持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在改革、探索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为此学校应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定期组织教研组进行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让教研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形成常态。
中职语文教材共有14个单元,分为3个模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与欣赏是中职语文教材中很重要的模块,此模块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熏陶学生情感,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中职语文下册的《满江红》《过零丁洋》《木兰诗》等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比如中职语文上册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工作,从卖灯炮开始》《职业》等文章,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专业和企业岗位实际,通过对企业的真实案例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团队精神、合作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再比如中职语文上册的《我的母亲》《绝品》《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师在授课时指导学生用 “概括与提要” 的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为人处世之道,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魅力;教师在讲解 “专题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时,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朗读、分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学习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和崇高品质。
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阅读与欣赏模块的讲授中,不仅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而且有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实现思政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有机融合。
2.表达与交流是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模块之一,此模块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如通过应用文写作部分的学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将学习任务转为工作任务,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得到培养。教师也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应用文写作任务,如可以让商贸专业的学生做一份市场调查、旅游专业的学生写一份导游词、烹饪专业的学生写一篇介绍菜肴制作方法的说明文等等。通过口语交际模块的学习,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表达与交流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职业岗位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场习惯,提升学生的岗位素养和职场自信,为学生实现学校人-职业人的转换提前奠基。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模块之一,此模块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如《民歌歌谣采风》让学生在感受民间音乐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民歌中汲取养分,懂得传承;《与大自然的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理念;《感受名言的魅力》帮助学生搜集、筛选名言名句,理解其中的含义、感受名言的魅力,教育学生奋发有为、乐观向上;《我的青春印记》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体会,相互欣赏青春印记展板,引导学生用他人的青春故事激励自己,用自己的青春印记增强自信心;《春联觅趣》可让学生搜集古今著名的春联,学习对联语言运用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综合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想,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学校应树立大思政观,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举办优秀毕业生励志讲座。学校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人生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师可借此机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优秀毕业生进行职场感悟采访,目的让学生从采访过程中得出启示,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出自己的学习成长计划。
2.将课堂从 “教室” 延伸到 “户外” 。把 “课堂教学” 深化到 “体验式户外教学”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自身体验深化认识、体验成长、感悟祖国的强大。教师也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红色故事演讲、征文等比赛,带领广大学生了解、学习党务工作知识,共同追寻回顾党的奋斗历史。再比如以 “读书月” 活动为契机,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访问革命先辈,深化学生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程的认识,感受革命烈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使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加强国志、报国情的情感认同。[3]
4.开展各类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乡镇、街道、公园进行技能服务、助老助残服务、清洁服务、环保宣传等活动,大力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服务精神,更好地引导学生助力社会建设[3]。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融合起来,将思政元素无声渗透教学内容之中,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1.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师可利用云班课或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进行学前的班情及学习任务的调研,了解学生对本次学习任务的熟知程度与相关知识、热点话题、故事知晓程度,把握学情,精准施策。
2.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身心发展情况来确立,引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3.教学方法的采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很多,中职语文教学应多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4.教学策略的实施。这是教学设计中的主体部分,也是课程思政全面展开的核心环节,除了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让教学目标有效落地外,思政元素也应随教学环节展开,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均起到引领作用。比如在讲学《创造宣言》时,设置了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作者针对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逐一反驳?” “作者在反驳5种错误观点后,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 “作者发出的创造宣言是什么?” “美容师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职业,大家结合视频和案例想一想今后怎么帮你的顾客创造美呢?” ,帮助学生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学生走向职场必备的自信融入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领悟工匠精神 “创新” 的核心要素,激发学生强国志、报国行的情感,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5.拓展感悟环节。这是升华学生认识的一个部分,不能忽视,尤其是思政感悟,在此处必须凸显。比如在教授《石缝间的生命》一文时,笔者提问学生: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全国各地全军上下纷纷驰援武汉,这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真切明白人民生命至上的道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教学反思与诊断环节。教师每讲授完一篇课文,必须要进行教学反思与诊断,本节课的思政亮点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延伸到其他班级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应措施。只有不断进行总结、反思,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因此课程思政的效果如何,学生的获得感才是检验的标准。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语文应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不能以传统的教学评价作为依据,更不能以一张试卷一个分数来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要重视过程性考核,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具体来说,中职语文教师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就评价主体而言,应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家长评价[4];就评价方式而言,包括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可以占到百分之六十,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可以各占百分之二十;就评价内容而言,包括学生学习参与度、作业完成度、课堂出勤率、课堂互动、思政元素、实习表现等等。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地区举办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比赛,并和学生约定参与活动和比赛获得奖项,将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同时按照等级获得相应的语文成绩分数。
总之,课程思政建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践行并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中职语文教师要守好自己一段渠、种好一亩田,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岗位需求相结合,课前精心设计,课中认真组织教学,课后仔细批改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实践活动,探索实践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积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