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剧外宣文本英译研究

2023-01-11 07:20张宇陈传显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琼剧译法译者

张宇,陈传显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一、引 言

近年来,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大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不断得到更有效的实施,海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贸易投资的新高地,各种商品和各地游客纷纷涌入海南,各地文化也随之带入海南,在丰富海南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相互交流的同时也给海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1]。除此以外,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进程中,如何让海南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变迁中保持活力、如何让海南文化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实现活态传承和传播以及如何破除海南文化只局限于当地这一瓶颈也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

琼剧被誉为 “琼花” “南海红珊瑚” ,名列岭南四大剧种之一。琼剧表演方式亲民,表演内容具有极强的开放包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海南灿烂文化的典型代表。目前,海南省政府正致力于打造 “琼剧文化镇” ,通过举办系列文化节、支持琼剧团等方式为琼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然而,由于各地区之间语言和文化的鸿沟以及琼剧传播方式的创新力度不够, “琼剧基本限于海南本岛”[4],海外辐射能力非常弱。宣传译文质量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琼剧在海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因此,要想让琼剧更好地传播至世界各地,解决其外宣方面的语言障碍须放在首要位置。

二、文献回顾

(一)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型翻译,具有 “对外宣传” 和 “翻译” 的双重属性,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外宣翻译的对象几乎涵盖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外交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译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进而影响新世纪中国各方面的发展[5]。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外宣翻译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为中国创造一个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且由于外宣翻译对标国外受众,致力于把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由中文翻译成英文[6],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以及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7],综合考虑文本话语的严肃性、语言转换的灵活性和译文传达的准确性[8],以亲和可信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开放、包容、进取的中国。

(二)中国戏曲外宣翻译研究

中国传统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戏曲成功走出国门、为广大海外观众接受和认可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年来,我国针对戏曲外宣翻译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从地位、特点、具体方法、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聂燕燕通过回顾中国五大戏曲的英译研究指出,我们必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扩大我国戏曲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高度进行审视,重视戏曲外宣翻译对于我国文化外交的作用[9];张智义、常洁指出,戏曲外宣翻译具有高度综合性、文学性和文化性[10];熊贤关、殷丽萍、吕婷认为,译者在翻译戏曲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忠实原文,保留中国特色,同时也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尽量弥合文化隔阂[11][12];董新颖认为,戏曲外宣翻译应当坚持专有名词英译的文化传真原则、典故英译的异化原则和语言本体英译的目的原则,从多个路径和层次出发实现戏曲的对外传播[13]。

目前,我国只有京剧、昆曲、粤剧等少数几个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戏曲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外宣翻译工作和相关研究,影响力较小或具有地方影响力的戏曲形态如黄梅戏、越剧、琼剧等的外宣翻译工作和相关研究却少有人涉及[14]。通过检索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国内大型文献数据库可知,与琼剧外宣翻译相关的研究目前仅有寥寥数篇文献,因此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欧兰花以琼剧《张文秀》为例,对部分台词进行了翻译实践上的尝试[15];王冬、郑敏丽指出,目前琼剧的外宣翻译准确性不够,未能全面考虑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16]249-250;张琳瑜、李孟端指出,目前琼剧在海外的传播属于异质文化传播,受众接受度不高,并呼吁启动剧本翻译工程,组织翻译人才对琼剧相关作品及书籍进行翻译[17]。但是目前对琼剧翻译的研究始终没有触及外宣翻译的深层内涵:首先,对台词的翻译实践尝试没有作详细分析和阐释,且翻译对象仅仅只是剧目中的只言片语,对琼剧翻译这一系统性工程所起到的启示作用值得商榷;其次,研究虽然指出了目前琼剧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但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太过于笼统,且没有具体例子作为支撑;最后,外宣翻译是信息性翻译,它讲求的是信息传播的朴直,而当前相关研究过于注重译和韵律,既与外宣翻译的本质相去甚远,也不符合英文读者当前的审美,即用无韵体来自由表达[18]。

三、琼剧外宣文本翻译评析

(一)琼剧外宣文本翻译的必要性与意义

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时代大环境中, “海南文化走出去” “讲好海南故事” 成了大势所趋,作为海南文化瑰宝的琼剧则是重要的对外宣传对象之一。然而,各地区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成了琼剧外宣推介的一大阻碍。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知,目前对琼剧翻译的研究寥寥无几,且没有关于琼剧的官方外宣文本译本。因此,对琼剧外宣文本的翻译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对琼剧的外宣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翻译以及对翻译对策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拓宽文化交流渠道,助力相关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升翻译人才传播海南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向世界讲好 “琼剧故事” ,传播 “琼剧精神” ,提升琼剧在世界的影响力,服务新时代海南以及整个中国的文化资源外译研究与实践,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二)琼剧外宣文本翻译例析

1.文本原文

为保证外宣文本的真实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对琼剧的官方介绍作为外宣文本的典型例子进行翻译实践和相关分析。文本原文如下:

琼剧是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戏,清代称为 “土戏” 或 “海南戏” ,琼山、海口一带称为 “斋” ,海外侨胞则称之为 “琼州戏” “琼音” 。它以 “琼剧” 为名且见诸文字的时间为1936年,其后这一名称普遍流传开来,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咸丰年间,梆簧声腔传入海南,琼剧在吸纳外来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更新,演化成以板腔体为主、兼有少量曲牌、用海南话演唱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与此同时,琼剧艺人编写的剧目也大量涌现。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前后,军戏、青楼戏衰落,并入琼剧班,形成文武大班的体制,琼剧中分出文戏佬倌和武戏佬倌两大系统。民国时琼剧编演文明戏,变革唱腔,向写实靠拢。新中国成立后,琼剧迎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挖掘整理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唱腔、曲牌和表演程式,编演了一批新剧目,又创新了一批有特色的板腔,行当体制也精简为生、旦、净、丑、末五大行。

琼剧是海南人民世代发展传承的一种地方戏曲文化,历史上曾给海南的发展以重要影响,在人类学、民俗学、区域文化学和国际文化交流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

2.翻译例析:词语层面

(1)音译法

目前 “琼剧” 一词有三种主要的译法,分别为 “Hainan Opera” “Qiong Opera” 和 “Wenchang Opera” 。 “琼” 是海南省的简称,但是大部分外国读者对中国省份的简称并不熟悉,很难理解 “Qiong” 究竟为何意。因此,若要使用 “Qiong Opera” 这一译法,则必须在它后面加以相关解释。但作为以外宣为目的的剧种名称, “琼剧” 的译文理应精炼简洁且能够在不需要多余解释的情况下单独出现在外国读者面前、为外国读者所理解,而 “Qiong Opera” 这一译法则会迫使 “琼剧” 的每一次外宣译文均需带有相应解释或注释,从而使得译文拖沓冗余,读者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 “Qiong” 的真实意思,影响传播效率;相比之下,由于近10余年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加之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落实推进, “Hainan” 在外国读者脑海中的印象远比 “Qiong” 深刻,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故 “Hainan Opera” 这一以省份名称的拼音作为 “琼” 的译文在意思传达方面更加简单直接,并且也能体现中国文化元素。 “Wenchang Opera” 这一译法是由于琼剧最初是用文昌话土话唱的,文昌话是标准海南话的代表[16]248,部分译者会倾向于用 “Wenchang” 来代替 “琼” ,但这种处理方式将琼剧的影响范围由整个省份缩小至省内的一个市,这可能会让外国读者误认为琼剧只在文昌这个地方流行,没有体现琼剧覆盖全岛的特点,进而削弱了琼剧 “讲好海南故事” 的效果。综上, “Hainan Opera” 这一译法更符合外宣翻译的要求和特点。

(2)音译+注释法

第一段的第一句出现了关于琼剧的一系列称谓词,如 “土戏” “海南戏” “斋” 和 “琼州戏” 等,译者要想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原文意思,就必须先弄清楚每个词的真实内涵。由于原文在 “海南戏” 前面加了时间限定词 “清代” ,因此 “海南戏” 不能简单译为 “Hainan Opera” 。在清代,海南被称为 “崖州” ,因此该词可采用音译的方式译为 “Yazhou Opera” ,但无论是 “崖州” 还是 “Yazhou” ,对于大部分中文读者以及译文读者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地名。因此,为了让译文读者更容易理解该词的真实含义,译者可以采用注释法对 “Yazhou” 作进一步解释,即 “Yazhou:The ancient name of Hainan in Qing dynasty(1936-1912).” 这种译法虽看似复杂,但能让读者在对译文内容更加明了的同时达到彰显中国话语权、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20]。 “斋” 即 “斋戏” ,是用于宗教仪式的戏曲,形成于明代,起源于海南民间的道教祭祀,后与其他戏曲的歌舞成分相结合形成,是琼剧的前身之一,主要在琼山、海口等地流行[21]。因此,译者可沿用 “海南戏” 的处理方式,将 “斋” 译为 “Zhai Opera” ,其注释为 “Zhai:The predecessor of Hainan Opera in Ming dynasty(1368-1644).” 同理, “琼州” 是海南的古名,自唐代开始使用,因此译者可将 “琼州戏” 译为 “Qiongzhou Opera” ,其注释为 “Qiongzhou:The ancient name of Hainan since Tang dynasty(618-907).”

第二段出现了多个有关戏曲唱腔的专有名词,如 “梆簧声腔” 和 “板腔体” 等。 “梆簧声腔” 中的 “梆” 指的是梆子(即西皮), “簧” 指的是二簧(或二黄),二者均流行于十七世纪,但其具体发明时间及起源地目前尚无定论[22][23][24]; “声腔” 指戏曲中一种与音乐或演唱相似且成系统的腔调,是区分传统戏曲的专有名词; “板腔体” 又称 “板式变化体” ,是戏曲曲调的演唱形式,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这些唱腔是中国独有的,西方国家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单词或短语。因此,为了突出琼剧输出中华文化的功能,译者在翻译 “梆簧声腔” 和 “板腔体” 时也可使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即译为 “the systematic opera tunes of Bang and Huang” 和 “Banqiang” ,译文注释分别为 “Bang:A kind of Chinese opera tune being popular in the 17th century.It can also be called Bangzi and Xipi.” “Huang:A kind of Chinese opera tune being popular in the 17th century.It can also be called Erhuang.” 和 “Banqiang:The structural style of singing tunes.It has the basic unit of symmetrical lines.” 第二段还出现了少量中国古代的戏种,如 “军戏” 和 “青楼戏” 。 “军戏” 指的是 “参军戏” ,又称 “弄参军” ,泛指滑稽戏[25],它是一种两个角色戏谑问答的表演形式,盛行于唐、宋两代,其中 “参军” 是一种古代官职,即丞相的军事参谋,职责是为丞相出谋划策,而在西方文化中有直接对应的官职,即 “staff(参谋)”[26]; “青楼戏” 是一种主角为元代青楼女子、内容围绕青楼女子的生活而展开的戏曲[27],其核心在于 “青楼” ,其兴起和发展根植于元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在西方文化中,亦有与之直接对应的描述青楼女子工作地点的委婉说法,即 “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 。因此,为了体现琼剧的跨文化功能,实现跨文化话语权力构建,译者亦可选择音译和注释结合的方法将其分别译为 “Canjun Farce” “Qinglou Opera” ,译文注释分别为 “Canjun Farce:A kind of farce being popular in Tang dynasty(618-907)and Song dynasty(960-1279).It only has two main roles.One role is fixed and it is called Canjun,a name of an ancient Chinese position being in charge of analyzing military situations for the prime minister,just like the staff in the Western culture.And the other role can be anyone from all walks of life.The Farce is performed to lampoon the terrible political situation” “Qinglou Opera:A kind of opera originating in Yuan dynasty (1271-1368)whose commodity economy is the root of its birth and rapid development.It focuses on the women’s life in Qinglou which is the red-light district in ancient China” ,这样既让译文读者了解 “军戏” 和 “青楼戏” 的内涵,又能照顾译文前后的对称结构。

(3)音译+解释法

“生、旦、净、丑、末” 是中国戏曲的行当名,其中 “生” 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旦” 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净” 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丑” 是扮演喜剧角色的一种行当, “末” 是扮演中年以上男子角色的一种行当。由于京剧等剧种在海外传播历史悠久、范围广泛,目前英语语言国家对于其拼音译法 “Sheng,Dan,Jing,Chou,Mo” 的接受度较高,但接受群体对戏曲喜爱程度不同,个体之间的接受度差异明显。考虑此种因素,译者应遵循 “读者友好型” 原则,将这五个行当具体所指代的人物尽量阐释清楚,宜采用音译+解释法对其内涵进行补偿翻译[28],即 “Sheng(male role),Dan(female role),Jing(painted face male role),Chou(comedy role),Mo(middle aged and elderly male role)” ,括号中的解释大都短小精悍但意思完备,在不妨碍读者阅读感受的情况下能将意思完整传达给读者。

(4)直译法

经考证, “土戏” 是琼剧的雏形,是在吸收闽南戏、正字戏、海南民歌小调、傀儡戏等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谓是在海南土生土长的剧种,因此海南人将这种地方戏称为 “土戏”[29],即 “本土戏” 的意思,因此译者可将 “土戏” 直译为 “Local Opera in Hainan” 。

用 “琼音” 称呼琼剧是非常形象的表达,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华侨对于家乡戏曲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因此,为了使译文更加活泼生动,译者也可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其直译为 “The Voice of Hainan” 。

“文戏佬倌” 和 “武戏佬倌” 是琼剧特有的称谓。琼剧的传统剧目一般可分为文戏和武戏两大部分, “佬倌” 是对男性的称呼。 “文戏佬倌” 指的是包括正生、贴生、小孩生等在内的男性角色,以英俊儒雅或活泼天真为主要性格特点; “武戏佬倌” 指的是包括正小武、贴小武、大武在内的男性角色,会棍棒功夫是其一大特色[30],故 “文戏佬倌” 和 “武戏佬倌” 可分别直译为 “male non-martial role” 和 “male martial role” 。

(5)意译法

“曲牌” 是衬托戏曲角色动作、语言的乐曲,用途在于渲染氛围、增强舞台效果,即我们日常所熟知的伴奏; “文明戏” 中的 “文明” 并非 “civilization” 之意,据文献记载,此种戏曲表演方式与传统戏相对,是一种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新型戏曲形式,以适应现代文明为出发点,是一种现代化的中国早期话剧[31]。因此,译者可取 “曲牌” 和 “文明戏” 内涵将其意译为 “accompaniment” 和 “Modern Drama” 。

“表演程式” 指的是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用独特的歌舞手段表现戏曲内容的艺术技巧,它具有通用规范性、概括性以及严整的格律节奏性[32],层次比我们日常所谈及的 “技巧(skill)” 更高,因此译者可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译为 “performance technique” 。

(6)增译法

“咸丰” 和 “光绪” 分别为清朝文宗皇帝和德宗皇帝的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为了让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传递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译者需要将这两个词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解释性增译。因此, “清代咸丰年间” 和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前后” 可分别译为 “during the rule of Emperor Wenzong(1831-1861)of the Qing dynasty(1936-1912)under the reign title of Xianfeng” 和 “around 1897,the 23rd year of the rule of Emperor Dezong(1871-1908)of the Qing dynasty(1936-1912)under the reign title of Guangxu” 。

3.翻译例析:句子层面

(1)合理断句

原文第一段的第一个句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句话包含有四个分句, “一逗到底” ,没有明确的断句,呈流水句形式。句子通过连续三次使用 “称为/称之为” 使得句子读来气势磅礴、朗朗上口,这一行文手法是由汉语的语言习惯决定的,即多讲究重复、平行、对仗、对偶等,但英语则倾向于替代、省略、简洁,忌重复堆砌[33],且英文句子具有 “主语——谓语” 型特征,强调结构。因此,译者若是按照原文的书写格式进行翻译,则会使得译文整体逻辑混乱。通过观察四个分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可知,第一个分句为一个意群,主要是对琼剧及其地位作概括性介绍,后三个分句则为另一个意群,主要是对琼剧的各样别称作简短陈述。

原文第三段整段 “一逗到底” 。虽然段落只包含三个分句,但为了符合译文读者的书写和阅读习惯,译者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恰当断句。通过分析段意可知,此段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琼剧是地方戏曲文化,也是该段的主题,即第一个分句,另一层是作为文化的琼剧对海南有重要影响且在众多方面具有价值,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句。在划分完意群后,译者再能动地进行句子的切割与翻译会使得翻译过程更有效率,译文读来更加清晰、有条理。

(2)理清逻辑

原句 “清代咸丰年间,梆簧声腔传入海南,琼剧在吸纳外来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更新……” 中隐藏了一个因果逻辑关系,即正是作为外来戏曲艺术——梆簧声腔的传入才使得琼剧逐步发展更新。因此,译者在处理这句话时应当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除此以外,原句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前后,军戏、青楼戏衰落,并入琼剧班,形成文武大班的体制,琼剧中分出文戏佬倌和武戏佬倌两大系统。” 也隐藏着一个因果逻辑关系,即军戏和青楼戏的并入催生了琼剧文武大班体制的形成,译者在翻译时同样需要将此逻辑关系体现出来。

“琼剧编演文明戏” 是典型的中式物称主语句。琼剧作为戏曲种类本身,并不具备独立主体意识,无法编演文明戏,编演主体只能是琼剧演员。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使用转换法,转变句子的书写逻辑,将物称主语句变为人称主语句,即 “琼剧演员编演文明戏” 。

在翻译 “与此同时” 时,译者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将其简单译为 “at the same time” ,因为这个短语强调的是时间点。 “此” 指代的是前文中琼剧发展更新以及演化的过程,时间跨度长。因此,译者可选择 “during the same time” 或 “in the same time frame” 等强调时间段的短语。

“大量涌现” 在原文中是一种带有明显积极意义的短语,且 “涌” 一字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因此,译者需要使用英语文化中相同语言风格的短语进行对等翻译,即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

除此以外, “历史上” 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误导性,若是译者不假思索地按照原文翻译成 “in history” “throughout history” 等,则会使得琼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仅限于过去,暗示琼剧在如今不会促进海南的发展,也没有任何研究价值。但实际上,作为海南典型文化象征的琼剧是在数字时代浪潮下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助力,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其研究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 “历史上” 应当理解为 “从古至今” “古往今来” 等,可译为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等类似短语;与此同时,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句应当使用现在完成时或现在完成进行时以体现琼剧对海南的重大意义。

(3)减译法

“文武大班的体制” 和 “文戏佬倌和武戏佬倌两大系统” 这两个短语出现了意思上的重复,如果译者按照原文格式一一对应 “硬翻” 的话,则会使得译文冗余,不符合英文简洁明快的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此处时可考虑减译法,选择其一进行翻译即可。同理,在 “生、旦、净、丑、末五大行” 中, “生、旦、净、丑、末” 其实就体现了行数为五,因此译者不需要再在译文中体现 “五大行” 。

“人民” 和 “世代” 实际上也出现了语义上的重合,因为 “世代” 一词本就包含有 “人” 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可使用减译法,省略对 “人民” 的翻译。

(4)综合法

在第一段的第一句中,由于 “侨胞” 原本就居住在海外, “侨胞” 和 “海外” 出现了语义重复。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可以使用减译法将 “海外” 省略。除此以外,为了使译文更加连贯,可增译 “它有不同的名字” 等类似的连接句连接前后两个意群,即在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中间增译连接句。

原句 “它以‘琼剧’为名且见诸文字的时间为1936年” 是典型的汉语冗余句。 “琼剧” 本就是 “名” ,句子其实可简单理解为 “‘琼剧’见诸文字的时间为1936年” 。译者若是按照原文句式逐字译出则会使得译文结构杂糅臃肿,影响读者的理解效率,故可采用减译法将 “以……为” 这一结构删除。同时, “见诸文字” 是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说法,意为 “能从文本、文献中查找到” ,因此,译者可采用意译的方法对其进行翻译。

4.最终译文

根据上述翻译例析,笔者对文本原文的完整试译如下:

Hainan Opera is the only major opera in Hainan Province.It has various names,like “Local Opera in Hainan” or “Yazhou①Opera” in Qing dynasty (1936-1912), “Zhai②Opera” in areas such as Qiongshan and Haikou,and “Qiongzhou③Opera” and “The Voice of Hainan” in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The name “Hainan Opera” can be found in texts of 1936 and has been used ever since.During the rule of Emperor Wenzong(1831-1861)of the Qing dynasty(1936-1912)under the reign title of Xianfeng,the systematic opera tunes of Bang④and Huang⑤were introduced to Hainan.After absorbing their quintessence,Hainan Opera gradually experienced development and renewal,thus evolving into a kind of local opera with Banqiang⑥as its major style and Hainanese as its performance language which was performed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ome music.In the same time frame,the scripts composed by Hainan Opera actors sprung up like mushrooms.Around 1897,the 23rd year of the rule of Emperor Dezong (1871-1908)of the Qing dynasty (1936-1912)under the reign title of Guangxu,Canjun Farce⑦and Qinglou Opera⑧declined and were absorbed into Hainan Opera,leading to its division of male non-martial role system and male martial role system.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1912-1949),the creation of Modern Drama changed Hainan Opera’s singing ways and promoted its realistic character.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Hainan Opera experienced new phase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which a lot of traditional scripts,singing ways,accompaniments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were discovered and arranged,a series of new scripts were composed and performed,a number of distinctive Banqiang were created,and the types of roles were simplified into Sheng (male role),Dan (female role),Jing (painted face male role),Chou(comedy role),and Mo(middle aged and elderly male role).

Hainan Opera is a kind of local opera culture inherited through generations living in Hainan.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Hainan Opera has been exerting influence on Hainan a lot and has been of great value in such fields as anthropology,folkloristics,regional cultural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Notes:

① Yazhou:The ancient name of Hainan in Qing dynasty(1936-1912).

② Zhai:The predecessor of Hainan Opera in Ming dynasty(1368-1644).

③ Qiongzhou:The ancient name of Hainan since Tang dynasty(618-907).

④Bang:A kind of Chinese opera tune being popular in the 17th century.It can also be called Bangzi and Xipi.

⑤Huang:A kind of Chinese opera tune being popular in the 17th century.It can also be called Erhuang.

⑥Banqiang:The structural style of singing tunes.It has the basic unit of symmetrical lines.

⑦ Canjun Farce:A kind of farce being popular in Tang dynasty (618-907)and Song dynasty(960-1279).It only has two main roles.One role is fixed and it is called Canjun,a name of an ancient Chinese position being in charge of analyzing military situations for the prime minister,just like the staff in the Western culture.And the other role can be anyone from all walks of life.The Farce is performed to lampoon the terrible political situation.

⑧ Qinglou Opera:A kind of opera originating in Yuan dynasty (1271-1368)whose commodity economy is the root of its birth and rapid development.It focuses on the women’s life in Qinglou which is the red-light district in ancient China.

四、结论与展望

外宣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外宣传的效果。 “译有所为,译以致用” ,外宣翻译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本文以一份介绍琼剧的外宣文本为例对其英译实践作了相关分析和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理清句子逻辑,灵活断句,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如音译法、音译+注释法、音译+解释法、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减译法等,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帮助读者看懂、听懂并愿意接受宣传内容;在译文的行文方式上,译者要坚持 “读者友好型” 原则,努力使译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而弥合由文化差异产生的隔阂;译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字审美水平,摆脱母语对翻译过程的束缚,并照顾不同文化环境下读者的审美感受,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和逻辑严谨性,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从美学的高度将原文真实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琼剧是海南文化的精髓。本文以琼剧外宣文本为引,以期为未来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帮助,进一步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琼剧剧本翻译、琼剧字幕翻译、其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本翻译等,从而帮助琼剧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让世界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为提升新时代我国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琼剧译法译者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海南琼剧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海南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