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型主流教育媒体的路径探索
——以《北京教育》(高教)为例

2023-01-11 06:43李艺英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教刊物选题

李艺英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北京教育》杂志,北京100053)

在互联网普及、媒体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围绕实现内容、技术、渠道、平台、产品等共享融合,在基础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共享、生产流程再造、技术研发升级等方面持续和精准发力,力图实现从纸媒到“智”媒的转型发展。但同时,主流媒体生产传播的同质化竞争和有效性不足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首先要准确定位,明晰自身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北京教育》(高教)在媒体融合建设过程中,深刻认识媒体融合传播趋势和规律,梳理自身的媒体格局与属性,强化理念观念、选题策划、内容技术等创新,立足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围绕相应的区域、领域、行业、受众的需求展开实践,不断增强刊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影响力。

1.以有效引导舆论,服务于主流舆论格局构建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工作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教育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互联网思维、全媒体视角审视和谋划教育新闻舆论工作。70多年来《北京教育》(高教)杂志,紧密围绕首都教育中心工作,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阐述教育政策,积极宣传首都教育发展成果,推广首都教育品牌,搭建全国教育交流平台,生动展示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面貌,见证了许多被载入首都乃至中国教育史册的“关键时刻”,参与和记录了无数的“教育大事件”,已成为教育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刊物更有责任有效引导舆论,服务于主流舆论格局构建。

1.1 传播载体:融合互动

纸媒报刊作为传达党的政策和传播党的思想的重要工具,突出深度宣传,不仅强调信息的深度,更关注思想的深度。《北京教育》(高教)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系统主要新闻出版机构——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期刊,在思想上、政策上、业务上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围绕大局,服务教育中心工作办刊,是《北京教育》(高教)的定位也是办刊的初心,从未走偏。在具体的办刊实践中,集中精力主攻纸媒载体的内容和深度,体现在教育领域的新闻宣传的力度、理论宣传的高度、政策阐释解读的深度、典型经验宣传的亮度。例如:2020年,高教版先后关注了双一流建设与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培养时代新人、未来大学课程建设、聚焦疫情防控之下的大学治理、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等。2021年,高教版先后关注了教育公平、立德树人、新高考与大学招生、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有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选题,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展示了首都高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鲜活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了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如何做到既突出探寻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意义,又能快速对高等教育领域热点做出反应?在信息的即时传播上,《北京教育》(高教)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高等教育”主要发布高教新鲜资讯及转载各高校丰富多彩的微信,“互相搭台,一起唱戏”。公众号先后通过北京高校Logo校训大荟萃、北京高校图书馆大PARTY、社团百YOUNG精彩、“战疫”高校行、党史学习教育献礼建党百年等7个主题,对北京60多所高校的文化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生动真实地讲好了北京高校教育文化故事。统筹利用各种资源,在网上网下、系统内外形成有效合力,如2019年推出的“说思政”系列先后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30多所高校和学院参加,突出了各校特色,促进了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1.2 选题策划:内外结合

策划是一本刊物的灵魂动作,它关系着刊物的思想深度、专业广度与行动力度。刊物编辑的主动性、创新性,刊物的活力与影响力体现在选题策划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在选题策划方面,高教版突破了以媒体和媒体人为中心的视角,创新地采取了内外结合、借智引力的方式进行。一是广泛动员编辑的力量。要求编辑研读高等教育领域新出台的重要政策,准确把握和解读好政策导向;同时要跟踪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熟悉了解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突破与实践行动。在对信息的整理和收集,以及深入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编辑部的编前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合适的选题策划并将选题落到实处。二是借智引力。除编辑部常规动作集体采访外,强调编辑和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广交朋友,无论是选题还是组稿,先倾听一线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由于他们都是在一线,其建议往往专业且富有建设性与启发性,这样来的选题“接地气”又有关“痛痒”,广受受众欢迎。例如,大数据视域下的大学治理、北京高校分类发展、教师的情感支持和职业支撑、第五轮学科评估等选题都是引智的“产物”。也正因为这些精心策划的选题,刊物的本期关注、高教研究、大学治理、大家往事等栏目才会精彩纷呈、各具特色,这些栏目形成了观点和思想的共同体,共同支撑起刊物的声望。

1.3 传播理念:大小结合

在关注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同时,高教版着重树立大宣传理念,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宣传部门的全面联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舆论生态。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打破版面、栏目设置,从大学事、大学人、大学精神3个方面着笔,推出了致敬“高等教育70年”特刊。在关注宏观的同时,更多地将视角关注基层、一线,编辑部的传统采编活动之一是集体采访。由学校宣传部牵头组织学校的相关职能处室和专业研究机构,如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参与集体采访,就双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找选题,策划主题。近几年来,编辑部先后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近40所高校集体采访,邀约了50多篇教育教学优质稿件。传统栏目“刊中刊”通过集中版面的方式来突出介绍一个学校,或一个科研项目,或推广一项教改经验,聚焦“微观点”,“刊中刊”成为刊物特色,是学校关注的焦点,供不应求,实现了刊物与学校工作的良性互动。

1.4 传播语言:文俗结合

在纸媒刊物中,在内容方面,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传统、主体和实践,审视教育实践变革、关注教育行动、彰显教育的探究性、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回归对人的全面发展关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在形式方面,保持学术话语一贯的规范性、学理性和严肃性。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公众号“北京高等教育”设置了“高校码投”和“大事小情”等栏目,用有趣活泼的语言、简单真实的方式讲好首都高校的故事。“高校码投”栏目从“最火推送”“学校微信运营情况”“官微二维码”“最具人气/特色微信公众号”4个版块,用贴近大众,充满活力、亲切可爱的方式对56所北京高校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总结推荐,广受关注。

2.立足内容生产,服务高等教育学术体系构建

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各类媒体竞争激烈,媒体融合成为趋势。融媒体的出现打通了信息传播的壁垒,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对文化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无论媒体的生态环境、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及内容的生产机制和信息的流通渠道如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都是学术期刊立足市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同时,传统的“内容为王”理念也已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内涵。有学者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革新和媒体的发展,内容本身已经“增肥”,原本的渠道、形式、服务、体验均已融入内容当中。这种被注入新鲜血液的内容,充满了与技术和渠道碰撞的活力与新内涵,将优质内容制造的思路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运用一切可以提升内容品质的事物来满足用户最迫切的需要,给用户创造一个良好的体验,遵循着这样的理念才能生产出更好的内容,才能以内容优势引领学术的发展,赢得刊物的发展优势。

2.1 引领学术研究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为在新的条件下不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高等教育学术思想的集聚地、学术观点的融会处,高教版基于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精准对标、落实中央部署。例如:2021年,“本期关注”等栏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出深入阐释教育公平、教育扶贫、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新文科建设等有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部署的一系列主题策划;第3期用了16个页面刊发了“立德树人为什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文章,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考量、立德树人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德树人与新时代等7个维度进行集中阐述;围绕宣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设专栏;策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特刊,倾力组织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12位高校党委书记、18位党史教育专家从“建党百年话育人”“党史与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因与立德树人”和“中国共产党与高等教育治理”4个版块以及不同维度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深入总结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规律,打造专业视角、专业分量高的献礼精品。

2.2 引领学术创新导向

在高等教育理论话语的交锋与碰撞的“场域”内,对如何把握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刊物坚持将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与学术创新导向的和谐统一。

高教版以“关注教育之需、聚焦时代之变,立言高等教育,服务高教改革”作为选稿、用稿的标准、尺度,引导高等教育研究者因时、因势、因需,用专业视角深度挖掘高等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解读高等教育好政策,传播高等教育好声音,弘扬高等教育正能量。

一是引导学术研究充分体现原创性和主体性。以原创性、主体性作为刊物用稿原则和选文标准。在原创性方面,尊重首创精神,倡导作者从选题、观点和表述三方面“发人所未发”。在主体性方面,“中国特色”是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决定的,亦是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新中国高等教育经过70余年的实践探索,积淀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理念。引导研究人员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成果,上升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成果,促进实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既有条件和可能,又十分重要和迫切。受到这种需求和责任感驱动,高教版通过合理设置相关选题,围绕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

二是引导学术研究聚焦于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着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面向未来必将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学术期刊的选题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者的投稿和后续的研究方向,因此刊物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学科建设的定位、本科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开展选题策划,希冀以此为出发点引导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

在理念和形式上进行深入研究与大胆探索,针对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尝试打破专业期刊的单一面孔——刊物的“话题圆桌”栏目开创了教育学术期刊常设多人述评栏目的新模式,大胆尝试同一话题多人、多角度讨论的方式,以思辨性、说理性的多方评论准确发声。《思政课如何叫好又叫座》《“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再出发”》《教育如何引领“时代”》……10年,87期,144个话题,100多所学校,200多名作者,20万字,既以学理思考、深刻洞察和专业解读,及时对社会关心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引领,又凝聚多方智慧有效引导主流舆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顺利前进。

三是引导学术研究强化国际视野,为解决全球性高等教育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国际交往越来越平常。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教育形象。高教版通过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传播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生管理”等选题策划,引导高等教育研究者强化国际视野的自觉意识,关注国际高等教育的共性问题,同时,对外推广我国高等教育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将“中国经验”贡献给世界。

3.与京内外高校深度定制合作,服务学校办学实践

《北京教育》(高教)是一本综合性教育期刊。多年来,刊物坚持立足于做足北京的教育,从北京本地区出发,不断做大做强。正如前社长马宪平所说:“本土化是我们的基础所在,是我们保持固有竞争优势的第一选择。”把北京教育的文章做足了就是最大的特色,只有本土的才能是全国的。

3.1 重点宣传京内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教育教学成果

在纸媒建设上,高教版坚持开放办刊,与高校建立密切联系。为了加深彼此了解、找准宣传思路,充分了解学校办学成就和办学经验,刊物编辑部定期到学校开展采访活动。一方面,先后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约请学校主要职能处室的负责人开展集体采访,就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等各方面情况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这样既能够从中发现新的选题,拓展办刊思路,又可以记录高校发展改革的成果,把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传递给其他高校同行,打造高校间思想交流、工作分享的平台。另一方面,约请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进行个人采访,就其对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依法治校等方面的办学思考与经验开展深度对话,展现他们如何回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关切与问题,呈现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丰富多彩。自2012年至今,已采访报道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党政领导。为了集中展示、共同分享他们的治校理念、管理智慧、思考与实践,将刊登在“书记·校长思享录”栏目中的稿件结集出版,《高端访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一书得到了首都高校的高度认可。

在征文与研讨方面,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征文与论坛活动,如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服务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立德树人与大学文化建设、教育法治与大学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10次征文活动。与之相适应,开展了“首都高校党委书记论坛、双一流大学建设与文化安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等9次论坛。

在新媒体建设上,一是协调高校媒体的内容、载体资源,同步策划刊发,相互推送信息,共同做好主题宣传,如通过“大事小情”栏目对高校优秀的新媒体资源进行整理、转载。二是主动设置议题,联动线上线下,组织高校参与互动,科学高效地做好宣传工作。例如:在2020年延迟开学通知发出后,随即推出“面对疫情高校在行动”主题策划,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管理者、学者、教师、辅导员为抗“疫”发声,展现高校抗“疫”好的经验做法,共发布60余篇推送。三是优化整合刊物、网络、平台等传播渠道资源,先后与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号、新华号、北京号联动,借助第三方平台放大教育主流声音。

3.2 推进京内外学校的充分沟通,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密切联系高校是高教版办刊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为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服务高校,编辑部每年邀请首都高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参会,听取专家对办刊的意见与建议,使刊物内容与形式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不断加强办刊研究,拓宽办刊思路,提供真诚、专业、精进服务,使刊物的影响力与服务力不断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北京高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互鉴先进教育经验。

当前,我国各区域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发展的速度、教育在社会结构体系中发挥的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量或质的差别。为加强区域间教育沟通、互鉴先进教育经验,推动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刊物连续多年组织北京部分高校的宣传部部长到浙江、陕西、甘肃、江苏等地区的知名高校开展调研活动,围绕“双一流”建设、师德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特色精神与文化建设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实际了解高校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和交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经验。期刊搭台,学校唱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很多的“可能”,这些“可能”后来都逐一实现,助力刊物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健康生长,为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发展尝试贴近基层、贴近需求、交流互鉴、有效传播的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高教刊物选题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高教明星“猎鹰”
刊物贺词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系列刊物介绍
从这期刊物开始,《家庭影院技术》已经迈入第二十一年!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