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成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对领导同志、应急管理部门了解现场情况、研判事件风险、科学决策部署具有重要作用,对保障铁路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多次就安全生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明了方向。
在集团公司建设一流现代运输企业的新征程上,“安全管理水平创一流”的定位也对我们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规范高效的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是我们在新征程上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铁路安全。2021 年7 月20 日,河南郑州等地遭遇特大暴雨,造成水漫道床、路基塌陷、边坡溜坍;2022 年1 月8 日,青海海北发生6.9级地震,造成线路、桥隧设备严重受损。铁路外部环境也日趋复杂,严重危及行车安全。2022年3月8日,甘肃白银市发生一起重型自卸货车碰撞铁路桥梁事故,造成货运列车脱轨。2022 年4 月9 日,安徽巢湖2 名社会人员因疫情防控原因翻越铁路防护栏进入线路,逃避地方防疫管控,造成列车紧急停车。等等,诸如此类影响铁路安全的现象层出不穷、险象环生,对我们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高速发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 万公里,增长20.9%,其中高铁增加到3.79 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十四五”期间,中国铁路将迎来更加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期。营业里程的不断增加,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同时,一大批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技术装备投产使用,也为我们探索建立新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为我们建立健全新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
当前,铁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要有口头和书面报告两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信息报告主动性不强。比如2021年9月26日,X局X站调车挤岔一般 D 类事故,X 站瞒报事故;2022 年 3 月 7 日,X局X 站轨道电路红光带,电务部门谎报故障原因等。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单位部门为逃避调查追责,主观故意隐瞒相关信息,关起门来自己内部消化处理,掩盖影响铁路安全的突出问题,瞒报、谎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2)信息报告时效性不强。比如2022年2月5日18时18分,X 局 X 线 X 次动车组撞牛事件,至 5 日 21:01,X 局安监室才填报了“安监报3”。该事件造成动车组动力车受损,严重危及动车组运行安全。事件发生后,相关单位部门安全意识淡薄,对涉及高铁和动客车的重要安全信息敏感性不强,在未按规定第一时间上报事件概况,重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同时,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忙于现场处置,无暇顾及信息报告,重处置轻报告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报告时效性不强。
(3)信息报告全面性不强。比如2022年2月26日,X局X高铁线临近营业线施工吊机失稳侧翻事故。供电部门第一时间仅报告了“吊机失稳侧翻、接触网跳闸”等信息,事故发生的地点、信息来源、事故原因、造成后果、影响范围、处置情况、发展趋势、下步工作建议等重要信息未能全面准确报告。铁路部门工种多、专业性强,突发事件现场第一信息报告人受限于专业水平、工种壁垒、通讯条件等,不能全面准确的报告突发事件现场相关情况,信息报告内容表述不清楚、不全面、不准确。
(4)信息报告发散性不强。比如上面提到的2022 年2 月26 日,X 局X 高铁线临近营业线施工吊机失稳侧翻事故。X局应急办9:50接报相关信息后,多次拨打X 单位值班岗位和值班领导电话了解现场情况,均因正在通话无法呼入。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多部门工种共同参与、协同处置的综合性应急处置,相关部门工种均需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现场情况,信息受众面广,对信息报告的需求是一对多的需求。现行信息报告方式,信息传播的方式是点对点、一对一,信息传播较慢,信息报告效率低下。
现行信息报告方式容易造成领导同志、应急管理部门“见事迟、行动慢”,不利于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充分研判风险,不利于科学决策部署指挥、有力有效应对处置,导致事故影响扩大,造成严重后果。
探索建立以现场技术装备物联网为基础信息源,覆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互联网、新闻媒体、专家智库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报告网络,及时发现问题,查证核实,高效高质预警报警。
一是贯彻集中领导的方针,建立高效信息收集网络。加强信息收集网络领导管理,围绕企业经营生产,构建现场(车间)—站段—集团公司三级信息收集管理网络。健全经营生产现场(车间)技术装备和作业人员的物联网,加强站段层面既有预警报警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集团公司层面信息收集管理网络,覆盖运输业、非运输业、互联网和新闻媒体等社会面信息的综合信息收集网络,收集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多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集团公司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信息收集网络领导管理,加强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不断拓展、畅通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收集效率。
二是树牢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突发事件风险研判。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全面加强突发事件安全风险研判。遇突发事件,各专业部门要增强专业主导,聚焦本质安全,深度参与,迅速启动直达现场(车间)的调度核查机制,全面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加强多媒体预警信息解读,系统研判本专业风险,向系统提交专业意见建议。相关应急处置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担当,协同配合,减少扯皮,共同研判结合部问题风险,向系统提交结合部意见建议。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研判,综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家智库、历史数据、各部门意见建议等,全面准确研判突发事件安全风险,向系统提交信息报告综合意见建议。
三是贯彻逐级负责的原则,精准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根据系统信息报告综合意见建议,综合突发事件风险等级、影响范围、报告制度、报告条件等判断条件,系统自动依法合规匹配信息报告范围、报告形式、报告内容等,及时向集团公司层面领导同志、站段层面领导同志、现场处置指挥人员及有关人员同步精准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具备多媒体报送条件的同步报告多媒体信息),做到应报尽报,不漏一人,解决各层级应急处置人员频繁打电话了解情况的难题。实时以图文、视频等“直播”形式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续报相关工作,逐步实现信息报告的直播化、精准化、智能化、智慧化。
四是加强分析评价考核,不断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各单位严格执行有关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负责部门,规范信息报告系统报送口径,有关负责同志要加强审核把关,确保信息报告源头质量。应急管理部门加强对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严格对照标准分析评价,加强对考评结果追踪运用,按规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瞒报、漏报等违反报告制度的,严肃追责问责。
高质高效的信息报告对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各单位各部门除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物防”水平外,还应不断加强“人防”建设,加强各级值班值守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增强忧患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准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