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见宝,张靖垚,杨成成,祁 磊,康晓薇,田 涛,胡婷华,葛冠群,肖懿慧,孙学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普通外科;2.肝胆外科;3.肿瘤内科;4.神经外科;5.教学部;6.呼吸内科;7.乳腺外科;8.心血管内科, 西安 710061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资源和环境的变化,医学教育逐步向个性化、多样化、高层次转变,对医学研究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目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学术素养是新时代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提升医学创新人才综合能力,适应医学新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1]。2020年9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教师节前夕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部署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举措,这对现在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意义及长远影响。2020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提出“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增强。”的宏伟目标。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医学研究生在选择科研方向时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知识,需要每个研究生把握自己与他人(包括本学科内外)在认知上的异同点,并能迅速找到相关性[3]。所以,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坚持定期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十分必要。不仅可以增进研究生之间及其与导师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拓展研究生的科研知识面,增强其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基于以上想法,近两年来,除了各个学科导师团队开展学术活动以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院规模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活动对象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包括同等学历研究生)。为了让医院研究生及时了解所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前沿知识,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研究生对所学学科的归属感,医院连续两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
1.2.1优秀学术论文壁报展示及评选
以课题组为单位,每个课题组以壁报的形式,提交学术论文壁报1~3篇。要求所有参选壁报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学术性,均为未发表或者发表一年之内的学术成果,严禁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壁报内容与作者所学专业相关,内容可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字数不超过3000字;论文标题简洁明确;全文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大部分,语言可使用中文或英文;版式为竖版,需按照组委会提供的模板进行内容编排;电子壁报提交后集中印刷成实物壁报展示。为保证壁报的学术质量,提交的壁报首先由研究生学术指导专家委员会进行初选,入选的壁报将以实物壁报的形式在院内展示7天。
壁报的评比分为观众评分(占30%)及专家评分(占70%)。观众评分采取现场展示打分的方式。每位浏览壁报的观众,将个人手中的赞成票可投给不超过10篇壁报,同一天不能重复投票。根据得票数,计算观众评分。专家评分将按照编号顺序,采用电子壁报投影的方式,由壁报作者向评审专家展示介绍自己的壁报,个人陈述5 min,专家提问3 min,评审专家给出专家评分。最终的综合得分由观众评分和专家评分按照比例计算得出,并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和授奖。
1.2.2青年讲坛
优秀的青年学者是科学研究的排头兵,多学科思维的融合与碰撞可激发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与学习兴趣。“新医科”应运而生,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是“新医科”的重要建设内涵[4]。工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会为具体的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以及如何使其更好地与医疗相结合,这些都是医学人极为关心的问题。本着夯实基础、贴近临床、注重创新,医工结合,“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特举办青年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大多数为“八〇后”青年学者,为广大师生做关于研究方法、学术引领、医工结合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1.2.3优博之路系列讲座
博士生是科研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医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智慧源泉[5]。优博之路系列讲座邀请医院多位曾经在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校级、省级优秀学位论文的青年学者分享个人成长历程、博士生阶段性研究成果、学科前沿学术动态、科研经验,旨在通过搭建高层次的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医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
第一届“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经学术委员会筛选,共有122份优秀作品入围,涉及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截至壁报展结束,共有13 368位大众评审参与投票,每人三票,有效选票总计40 107票。参选者最高获得1934票。
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经学术委员会筛选,共有94份壁报参选。截至壁报展结束,共有8304位大众评审参与投票,每人投5票,分别投给博士生2票、硕士生3票,有效选票总计41 520票。参选者最高获得1406票。
两年来,壁报采用图表和文字形式,简洁形象地展示了参展研究生的阶段性学术成果。壁报展区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教师前来围观学习,场面热烈。每个壁报前都有壁报作者亲自讲解。许多教师和学生表示能欣赏到这场学术的盛宴,收获了一份与众不同但干货十足的“学术大礼包”,期望这样的活动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学生在交流中共建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评审专家秉承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认真听取参赛选手答辩。
青年讲坛的内容不局限于医学领域,更多地倾向于医工结合。医工结合是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青年学者大有可为的领域。讲坛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八〇后青年学者)就反刍动物、脊椎动物适应及基因组进化、等离子体活化水、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智能影像分析、噬菌体技术、微结构化复合材料、深度学习、神经活动解码与调控技术等领域,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各自的学术成果、自身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科学研究方法等,还介绍了人体宏基因组及微生态在人体疾病方面的作用、青年医师成长的收获与烦恼,科技与人文并重。通过此项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加强了联系与交流,通过思想交流、学术观点碰撞、启发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活力,发挥青年学者在科研创新活动中的先锋作用,不忘初心、大胆创新,为学校及医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优博之路系列讲座中往届优秀博士生以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为例,讲述自己的亲身科研经历,有因为种种失败而灰心丧气,有因为无意间的小发现而沾沾自喜,引经据典,言辞时而幽默,时而犀利,给在读的研究生传递了正能量,体现着坚持不懈、踏实苦干、科学规划、充实人生的成功轨迹。学生听后深受感染,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讲座,有助于研究生对自己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研究生学术月”系列活动的举办,为医院研究生展现自己的综合学术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效地激发了医院研究生参与学术研究的热情,开阔了其学术视野,活跃了其学术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力夯实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为“双一流”综合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科研是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医院快速发展的最强动力。“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利于其展现学术风采、促进学术争鸣、提高其学术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体现立德树人的医学人文传承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改进:
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应具备的重要指标[6]。开展青年学术讲座及交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突破长期钻研的狭窄领域,打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学会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培养接受不同观点的习惯。不同学科培养环境、培养条件和培养方式有所不同,并且不同导师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也各不相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可以把不同学科前沿研究展现在研究生面前,有利于研究生取长补短、拓展视野,以此加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优化知识结构,进而研究创新[7]。特别是医工交叉学科的发展,将产、学、研、医融合在一起,从学科融合突破,形成一种超越竞争,培养理、工、文背景兼具,博学识、强研究、善转化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医工交叉是中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医工交叉融合为引擎,构建医工多学科协同发展,在交叉融合中实现学科发展新突破[8]。优博之路讲座可以使研究生充分了解优秀博士生在其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从中汲取科研经验,在其科研进程中少走弯路,促进其科研的有序深入研究。无论是青年学术讲座还是优博之路讲座,都需要研究生时刻保持科研的敏锐性和洞察力,融会贯通发挥创新思维,进而培养个人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模式。
医学可以细分为多个学科领域,所以不同科室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壁报展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壁报展一般是国内或者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在学校开展壁报展,可以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一次展示自我的预演机会。参与者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就需要研究生在统计图及实验结果图片制作上下功夫并互相借鉴,促进其对相关软件的掌握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展示当天参展作者在自己的壁报前回答观众的问题,要求语言简练、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表达出所讲内容,既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其学会抓研究的重点和兴趣点。
“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研究生对学术的理解,正确地启发、引导、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加了其信息量和知识面,培养了研究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壁报展的评比需要研究生导师给予研究生积极的指导,比如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问询”怎么具体回答等。所以,通过“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也增进了研究生与导师对相关国内外科研前沿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学生科研方向捕捉的敏锐性[9]。
“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形式新颖,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学习交流乐园”;同时它还成为一个“情报站”,研究生将各自的科研进展在“学术月”上进行交流,供大家相互学习,紧跟学科发展动态。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学术月”活动营造了一种孜孜以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首先必须拥有团结奋进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能促进学术成果的大跨步迈进,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营造集体荣誉感[10]。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还保证整个科研队伍齐头并进,构成良性循环,使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强大的团队获得发展,同时团队也依靠每个人的不断进步获得更多的成果,积累新知识,稳步向前[11]。
3.5.1学术活动形式仍显单调,提倡形式多样化
好的研究生学术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有利于其创新发展的原则进行不断的改进[12],更需要研究生转变闭门造车、害怕课题被剽窃的观念,积极参与到学术月活动中,要把它当成自己科研成长的舞台和机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已开展两届,壁报展参与研究生人数及参选者最高获得票数均较上一届明显下降。虽然大众评审投票数两年相当;但是,第一年是每个大众评审可投3票,第二年是每个大众评审可投5票,总体上大众评审投票数较上一届也明显下降,另外青年讲坛参与人数也有所下降。所以,在第二届的学术月活动中,我们增加优博之路讲座,得到广大研究生好评。说明虽然壁报展的形式新颖,但是以同样的方式开展学术月活动会引起研究生的“审美疲劳”,降低研究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探索更为新颖的学术活动形式尤为重要。可以考虑的方式有:①论文阅读汇。即每个学科预先选定同一领域的论文进行阅读,然后相关学科研究生对所读的内容各抒已见,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②实验“小达人”评选。即自行组队,针对所拟课题进行实验方法设计比赛,也可将比较成熟的实验方法,如Western Blot、PCR等进行实操比赛,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③医学统计与制图评比。可以组织研究生分组对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图,邀请专业教师对统计学方法及制图的美观性、科学性做出评价。
3.5.2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需要高素质、乐于奉献的组织者
举办大型“学术月活动”的组织者尤为重要,需要医院、学校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要有一支高素质、乐于奉献的组织者团队[13],团队人员应包括教学部或者学生办管理者,负责内部协调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具体任务的落实;临床科室高年资医师,负责各个科室壁报或者讲座内容的评审流程和筛选工作,如壁报评选;当然,还要有专业的学术委员会对参赛的壁报进行评审。在学生中筛选志愿者队伍,负责具体的壁报制作、活动组织、评分记录与统计、会场布置等。只有充分的后勤保障,才能把学术月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14]。
3.5.3缺乏学校和医院经费支持,应加大奖励机制,以提高研究生积极性
学术科研活动是创新培养的核心内容,综合大学的医学部作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学术活动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5]。开展研究生学术月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应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高度重视,学校或者医院增加经费及其他方面更多的支持,加大奖励机制,如获奖者除获得奖品外,可以考虑支持其国内,甚至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其创新能力。
经过两年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举办,从活动的筹备、组织到实施,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其沟通协作能力。在壁报展、青年学术讲座、优博之路等形式的参与过程中,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得到加强。因此,“学术月活动”对于拓宽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其主动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今后,医院、教学部、青工委及学工部将充分挖掘“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载体,把“研究生学术月”的品牌持续下去,打造研究生教育鲜明特色,发挥优秀研究生朋辈育人力量,以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