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 咏抒赞歌
——与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的学术对话

2023-01-11 02:59何占豪高澄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秋瑾井冈山革命

何占豪 高澄明

提起何占豪,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和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事实上,何占豪先生除了创作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诉说着坚贞爱情的天籁之作,还创作过不少展现革命英雄崇高精神和视死如归革命情怀的红色音乐作品。

作为一位名闻遐迩的作曲家,缘何要创作出如此多的红色音乐作品? 笔者带着好奇和疑问专程去拜访了何占豪先生。

此番访谈进行了三次,分别于2019 年下半年在杭州、永嘉等地何占豪先生的讲座间隙进行。每每谈及红色主旋律音乐作品,何先生就显得特别激动,也特别健谈。他不仅谈到了写革命题材的初衷目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创作等核心问题,也谈到了音乐的作用、本质及音乐是为谁服务的价值观等问题。从他的言谈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作曲家、一位老共产党员内心深处那份爱国爱党的情怀与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拳拳之心。

以下文字根据三次访谈记录,摘其要义按照音乐创作、音乐本质与风格、艺术功能与传承三部分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一、关于音乐创作

高:何老师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家喻户晓,乐迷们戏称您为“爱情王子”或者“梁祝之父”。据我所知,您写了许多表现现代中国革命英雄故事的好作品。所以,想请您谈谈有关红色题材音乐创作的情况。

何:我创作的表现中国革命英雄人物的作品大概有八九首。有表现民主革命先烈孙中山的《送别》,有表现以秋瑾为代表的人民群众推翻清朝政府而抗争的《鉴湖侠女——秋瑾》,有讴歌我们党第一代领导人瞿秋白精神质量的《江南第一燕——致秋白》,以朱德井冈山时期爱人伍若兰为原型表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上井冈》,还有写毛泽东、杨开慧、毛岸英一家人为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国家的慷慨英雄气的《英雄泪》,写方志敏的《烈士日记》,写革命烈士的《龙华塔》,写革命小英雄刘胡兰的《山水情》。通过乐曲希望当代的青年人在看到家乡美好的山水时,千万不要忘记当年的刘胡兰姐姐就是为了这美好的山山水水而被敌人杀害的,(唱)“一道道山一道道水……”。

高:您写了这么多的红色题材作品,第一部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的? 动机又是什么呢?

何:我从20 世纪60 年代《烈士日记》开始创作革命英雄人物主题音乐作品。写《烈士日记》时,我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有一次去上海黄浦公园,了解到解放以前那里原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地方,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回去之后,我创作了《烈士日记》,我从方志敏的日记中获取作曲的意念和灵感,以四篇日记(按:乐章)的形式,概括了革命烈士战斗的一生。我要把当年历史的痛心,当年方志敏的痛心,祖国被敌人蹂躏的痛心体现在我的作品中!现在我们中华民族强大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我们后辈有许多人不了解这一段历史,不知道我们的民族那饱经忧患、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我希望我们的后辈听到这样的音乐作品,知晓当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情景,感受一下当时中国人那种羞愤难当的滋味!

作为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我从小受革命思想教育。20 世纪50 年代,学校里提倡读革命书,做革命接班人。我当时读革命书籍,了解革命历史,对老一辈革命家产生敬仰之情,因此就产生了写一写他们,用音乐来表现革命战士战斗豪情的想法。创作《烈士日记》时,我就将游击队前赴后继、勇敢机智打击敌人的场景融入到作品中,用旋律来表达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虽然没有参加过革命战争,但是我亲耳聆听了解放上海时三千多人牺牲的噩耗。这些为建设新中国牺牲了生命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我心中崇敬这些革命先辈,真的,是先辈们的革命事迹感动了我,并因之产生创作的欲望。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我们要不忘初心。我们文艺工作者也要体现怎样使大家不要忘记“初心”,我们需要百花齐放,但是我们更需要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我用音乐有形象地来使当代这批青年了解我们的先辈,并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身上那些不怕牺牲、为国奉献的可贵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是我们音乐人的历史使命。

高:美好的音乐确实能够鼓舞和教育人,这方面您也给年轻的作曲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您是如何选择红色题材的? 请举两个例子谈谈。

何:这些作品不管是主观意识还是委约写作,所有题材内容都是我自己选择的。

比如创作《江南第一燕——致秋白》,这首曲子是我主动选择的题材。记得当时有三位作曲家受常州宣传部的邀请委约。为了彰显常州当地的历史厚重感,常州宣传部的领导希望作曲家们把当地遗址等展现出来。在一次会议上常州当地的领导都出席了,他们问我写什么。我说:“你们常州什么最出名,谁最出名?”他们说常州瞿秋白最出名,那我就写瞿秋白。就这样定了(笑)。

瞿秋白曾是一个略有争议的人物。对于像他这样的人物,他的内心感情到底是什么呢? 我把《瞿秋白文集》拿来,读他的诗,再看一些党的史料,我就了解了。云烟散尽,理性回归,再看秋白。他在苏联受到了马列主义的教育和革命的熏陶,回来革命,当时黑暗的中国要在茫茫大海中摸索出一条路来何其困难。在广大民众普遍没有觉醒的时候,这批先进青年在摸索中前行已经很不错了!他在革命中写的每一首诗都非常感人,他甚至写了一首中国式的《国际歌》。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的青年应该了解过去前辈英雄们的青年时代,他们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出这样一条光明道路。瞿秋白不但遭受敌人的追捕,而且经受着当时党内不良风气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能在敌人面前慷慨从容,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英勇就义!我们这批人千万不能忘记前辈们的初心,在革命艰难时期,正是有一批像瞿秋白这样无畏生死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才为后人打下了安宁的江山。我们要用音乐铭记革命先烈。

再如《重上井冈》是中央民族乐团邀请我写的,他们最初的要求只有“好听”。我是以朱德和井冈山时期的伴侣伍若兰为形象创作的。大家现在都过着美好的生活,在去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时候,会听到一些歌,比如《请茶歌》,(唱)“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啊”,人们只想到“甜”又“香”。“甜”又“香”哪里来? 我看去红色旅游的人不一定人人都能想到。现在幸福的人民踏上井冈山,想到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但是当先辈们踏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只想到“甜”又“香”? 不是的!也许,他们踏上井冈山想到的是这里埋有最亲爱的战友——“你们安息吧,是你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感情和我们不一样,这个就是以朱德同志为代表的。他的亲密战友伍若兰,永远埋在井冈山。如果没有伍若兰,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个人就都没有了。是她把敌人引开,把枪声引开,最后牺牲了自己。

可能大家只知道杨开慧,不知道伍若兰。类似这种反映前辈自我牺牲精神的故事,我作为共产党员应该义不容辞地讲给大家听,应该有使命感与责任感。

高:听了您对题材的选择,从您身上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那么您是如何进行创作的,或者说创作特点是什么?

何:我的创作有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历史。我在写完《英雄泪》后,曾请一位年轻的演奏家进行试奏,年轻的演奏家当时对这个作品很喜欢,但认为其中快板部分主题的音乐显得老旧,希望我进行更改。我认为运用曾经的志愿军军歌旋律为素材,更具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坚决地将这部分的音乐保留下来。《送别》则是中央民族乐团叫我写的,表现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怎么写呢? 我就从在孙中山纪念大会上,大家合唱《送别》的歌入手。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感,我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表达我们要继承孙中山革命遗志不断前行。又比如写《秋瑾》,我要写活生生的秋瑾,我就用秋瑾她自己写的诗作为歌词。写《瞿秋白》也是用他的诗词作为歌词。我用他(她)们自己的诗,真实地反映英雄人物思想感情。通过创作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把这些英雄人物真实的感情,传递给当代的青年。

二是遵循音乐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对比统一的规律。任何曲式的原则就是对比统一。有快慢的对比、有柔情与激情的对比、有低潮与高潮的对比。但是创作的时候是塑造音乐形象,音乐形象是根据人物的思路、人的感情发展、感情的表现过程来写音乐。所谓音乐构思也就是音乐形象与音乐陈述发展规律的统一。音乐发展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它要对比,永远“慢板”人家听了要睡着的,永远“快板”人家也是吃不消的。《重上井冈》一开始形象是雄伟的井冈山,当年的老战士一踏上井冈山,他的思绪就是怀念,怀念牺牲的战友,他想到当年我们是怎么来的,到了快板部分就是另外一种形象了。慢与快是一个对比,一方面是怀念的、比较悲痛的这种心情,另一方面又是革命队伍来的形象。所以这其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自己的心情;第二是副题——快板,是描写各路战士的汇聚,想象当年我们是怎么来的,是想象,但不能老是想象,马上要打仗了;第三是看到某个景点,又想到战友们埋在这里,回到那种比较悲痛的心情。整个音乐曲式是A-B-A 结构,这是符合音乐发展规律的:怀念(战友的牺牲)——回忆(我们如何来的)——触景生情(见物如见人)。这里我可以说是A-B-A 三部曲式,也可以说A-B乐段,后面加结束部,这是理论家的总结事情。就如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我说是奏鸣曲式,我先生说是奏鸣回旋曲式,都可以的。所以,我的结束部也是这样,是见物思情。

二、关于音乐本质与风格

高:对于“音乐是什么”,不同音乐人对其美学内涵有不同的逻辑指向或不同认知,您是如何理解音乐的本质和作用的?

何:音乐的本质是“美”,核心是“情”。音乐工作就是用音乐来为人民服务。我认为音乐有两大功能:一是娱乐功能,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欢乐的时候更加欢乐。但是不要忘记第二个功能,音乐还有修养身心的功能,包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感悟人生、鼓舞斗志……也就是过去我们讲的教育功能。

音乐最擅长的是能够深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能够用音乐深刻地刻画历代英雄人物的情感,把它表达出来,使广大听众能够从我们的音乐中领悟到英雄人物的感情,从而感动到自己,进而学习英雄的思想情感和他们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句空话,身为共产党员,我用音乐来传承革命精神,是音乐人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不仅是展现技巧,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媒介和载体。

高:您说音乐最大的功能是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您是如何用音乐去刻画革命英雄的形象与感情的?

何:音乐创作是有步骤的:第一步是应该从他们的战斗经历、英雄事迹中去领会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凭空想象。每个作品不同人物有不同经历,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经历来构思音乐的形象,用音乐刻画他们的精神世界。

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以革命烈士方志敏四篇日记的内涵概括英雄战斗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风云变幻的革命历程,也抒发了青年一代为祖国而战斗的决心。整个乐曲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时的青年为什么会参加革命? 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我们的祖国被帝国主义蹂躏得不成样子,这种感情我得写出来。

第一乐章,祖国我的母亲。它的内容是“母亲”,你为什么这样被人欺凌,为了保卫你我要踏上征途参加革命。第一乐章表现当代青年对帝国主义蹂躏祖国的愤慨。

接着,人物参加革命,加入游击队,这就是第二乐章。游击队怎么写呢? 在太行山上,到敌人的后方去,由此把游击队神出鬼没的形象、通过敌人封锁线的形象,还有不怕死、不怕困难的战斗形象刻画出来了,同时也刻画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

第三乐章写什么呢? 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敌人的行为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遭到国民党的迫害投入监狱,他们在监狱里又是怎么斗争的呢? 在监狱里他们唱“起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按:《国际歌》),他们唱着:“跌倒算什么,我们骨头硬,爬起来再前进”!把他们监狱里的斗争表现出来。那么这批共产党人最后是怎么样的呢?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个人站起来!

第四乐章是红旗不倒。在赴刑场路上想象,四面的山上到处都是我们的游击战士,主题就是红旗不倒。(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把革命战士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战斗经历用音乐形象表现出来,来鼓舞我们现在的斗志。

《重上井冈》我又是怎么写的呢? 就是想象当年参加井冈山战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一踏上井冈山是怎样的情感呢(沉思)? 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感情,有时用音乐会更加具体:“朋友,我来了,几十年我一直挂念着你!”(唱主题音乐)

用音乐更能准确地表达老一辈对自己战友的怀念。我认为用这样的音乐也能感动我们的青年。他踏上井冈山之后,想到当年八一起义失败之后,都汇集井冈山,毛泽东队伍来了,朱德队伍来了,陈毅队伍也来了……四面八方的红军战士都汇集到井冈山这个地方来。我希望用音乐来使参加红色旅游的人不仅仅看到今日井冈山的美丽风景,也想让他们和我一起来回忆当年战士们是怎么样汇集到井冈山来点燃革命烈火的。我不但要用音乐来展现他们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到井冈山重燃星星之火这个意气风发的形象,我还要写井冈山斗争的艰苦,我更要展现以伍若兰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被敌人杀害的悲惨场面以及同胞们看到她惨遭屠戮的痛心情感。当时那个指挥在排练的时候说这里是不是写同志们的牺牲? 我说:“是的。”他听出来了!(若有所思)我希望现代的年轻人能借由音乐感受到我们前辈的悲痛情感,最后表现巍巍井冈山屹立在祖国大地上!

《重上井冈》主题音乐素材来自江西兴国山歌,也有江西井冈山的《请茶调》,主题实际上也是井冈山这个音调,你听到这个曲子,可以知道星星之火是怎么点燃的。

引子用来表现井冈山雄伟的景色。虽然井冈山的山景是那么的雄伟,但是我们的老革命踏上的第一步想到的却是他们的亲人、战友已经永远地埋在了革命圣地,悲伤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眼泪就会下来。所以第一主题既不是悲伤,也不是难过,而是感慨万千,就好像“亲人啊,我来看你了”。怀念、悲痛一起涌上心头,在悲痛中还包含着一种革命的骨气,一种为人民而牺牲的骨气,表达了革命老战士他们的“初心”,他们的“初心”就是解放全中国,他们在井冈山点燃了革命的火种。而点燃火种的人,有多少人永远在这块土地上? 这是第一主题“心情”。

紧接着第二主题,老革命回忆起我们这批人是怎么来的? 这个主题表现南昌起义之后,各路工农红军踏着草鞋,背着简陋的背包会师井冈山。以朱德、毛泽东队伍为代表进发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个主题音乐有江西、湖南一带的味道,从轻到响,从弱到强,表现队伍逐渐庞大起来。里面你还可以听到“挑扁担”的音乐(笑)——朱德的小扁担嘛!根据地生活非常艰苦,边打仗边劳动,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写的都是回忆。

结束部的地方,有点儿变化再现的样子,好像主人翁看到某一块石头,或者摸到某一棵树又产生我们是怎么样过来的一草一木的回忆,这是主部,当年井冈山上自己的心情。

到了展开部,是“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节奏非常强烈,表现当年斗争非常残酷,音乐中可以听出来。但是寡不敌众,第一次战斗我们是打败的。这次“围剿”我们牺牲了很多同志,第一高潮有悲的东西,打仗是勇敢的,但同志们牺牲是悲痛的(抓住这两点)。第一次高潮后中间插了一段战友牺牲的悲痛音调,然后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第二次战斗最高潮的时候,收到了我们最亲密的战友伍若兰同志牺牲的消息,这里最高潮!还有一个地方我自己也挺感动的:非常悲痛的时候,忽然远处传来笛子演奏的兴国山歌,好像是听到伍若兰同志牺牲的时候,所有井冈山上的战友向赣州城远望,向亲密的战友致敬,然后回到再现部,也就是一开始这种心情:怀念、悲痛、敬意,然后再进行音乐变奏,就是继续战斗。最后我把调式变成大调,表达了我们的新中国像井冈山一样屹立在东方。谁敢来撼动我们,我们决不答应。希望大家听了这个曲子后引以为傲,我们有如此勇敢,宁愿为新中国的诞生牺牲自己的革命先辈,为他们自豪,也为我们今天建立这样的新中国而自豪。用音乐形象展现当年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使广大青年从中受到教育,使得他们真正地明白“不忘初心”的内涵。

高:前面您重点谈了《重上井冈》和《烈士日记》两首作品的创作手法,如果把《重上井冈》与《秋瑾》二者进行比较,它们两者在音乐创作上有什么异同?

何:《重上井冈》与《秋瑾》这两首作品都是革命题材,从音乐创作上说,《重上井冈》是概括地写,不是具体写人,它写以某些人为代表的这批革命战士。《秋瑾》就是写秋瑾,写这个英雄人物个人的历程。一个是写群体历程,一个是写个人历程。第二点不同呢,井冈山是写中国武装斗争,一开始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革命火种。秋瑾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黑暗的抗争,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觉醒。《秋瑾》描摹出鉴湖女侠伟大的民族女英雄形象,蕴含着饱满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感,表达出对中华民族英雄的崇敬和赞美。写的时候,我们要忠于秋瑾的诗词,尽可能地塑造秋瑾原来的形象。

那么共同点呢,就是他们都是为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你也不能说他们信仰不同,因为整个社会进程都在摸索。秋瑾是代表同盟会推翻清朝政府、推翻皇权制度;井冈山是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是斗争的不同阶段。

高: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作为两种主流艺术创作风格,您是如何理解并在创作中体现的?

何:文艺作品除了现实之外,也可以浪漫。但是浪漫是要对人民有利,是革命的情感。我觉得我的创作中比较浪漫的是《英雄泪》,表达的是毛泽东对儿子毛岸英浓浓的哀思,感天动地。

我深深地敬仰像杨开慧这样的革命青年,毛泽东曾在诗词《蝶恋花》中写道:“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我确实很希望杨开慧同志她没有死,而是在月亮上。我们的主席把儿子岸英送到朝鲜战场上去,却在战场上牺牲了,我就写毛主席在地球上流泪,杨开慧在月亮上流泪。我用音乐形象来表现这种感天动地的事迹甚至感动了月里嫦娥,嫦娥把毛岸英的英魂像当年他的妈妈一样接到月球上去,二十年之后岸英又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我用最感人的湖南音调写这对母子,二十年前母亲被敌人杀害,二十年之后儿子被帝国主义杀害。中国人民应该牢记这样的事情。把这个故事一讲之后,最后这个湖南音调出现(唱)。乐队感动,观众也感动,我觉得这是现实嘛,也是浪漫。毛主席最后有一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主席在地上哭,杨开慧在天上哭,母子在天上相拥而哭的感情,我要表达出来。开始接上去的时候(音乐)就是嫦娥把岸英的英魂接上去,二胡的一段音乐,(音乐)真的眼泪都要唱出来的。所以,人间这种美德不但感动了嫦娥,更加感动了所有人,我要把他们的事迹传扬。

三、关于艺术功能与传承

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阐述了艺术的创作导向和人民性,您认为艺术应该为了谁、服务谁?

何: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现在有教育意义的“花”(按:指“艺术作品”)太少了,写“革命题材”的音乐真的太少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不忘初心。我们要了解革命先辈他们的初心是什么? 艺术如何表现他们的初心? 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该要把他们的形象和精神再现出来,让现在的人去感受,激励中国人民去奋斗。

《龙华塔》这个作品是原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院长请我创作的。它述说了追求光明、与黑暗斗争的志士情怀。我认为写鲁迅的作品,写不写得好是我水平问题,而写不写是态度问题。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写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这批当年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物,要写感人的故事、感人的音乐,给大家以启迪、以鼓舞。现实生活里很多东西让人感动,我的作品都是我感动的时候写的。这也是人们听我曲子会产生共鸣的原因,没有真情是写不出感人的音乐的。曾有人评价交响诗《龙华塔》比《梁祝》还好听,只有音乐能够表达我的理想情结,而我的情结就是爱党、爱国。作为一名党员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上。要以具体行动真正体现对党忠诚、对事业有担当的赤子情怀,这也是对文艺工作初心的回望和表率。

写中华民族英雄就是写爱国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第一个就是爱国,写岳飞是爱国,写秋瑾也是爱国,当然写得更多的是爱国精神。在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我们要用艺术作品来使当代年轻人了解先辈,鼓舞年轻人努力奋斗。

高:在写作上您有一句名言,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现在有很多年轻作曲家比较热衷于西方的现代作曲手法,比如现代十二音体系技法进行创作,您有什么建议给青年作曲家?

何:曾经有个美国教授也问过我对现代十二音体系技法的看法,我说音乐的本质是美,任何技法如果有助于音乐的表现我都举手赞同。中国有那么多地方戏曲音乐可以学习。任何技巧都是为音乐服务的,如果这些技巧搬过来使音乐更加难听,为什么要学呢? 如果作曲家写音乐纯是为了显示自己所谓水平高、技巧高、多么现代,而别人根本听不懂,这是没有意义的。音乐创作需要百花齐放,但更需要通过文艺作品了解先辈们为了我们祖国的一片丹心啊!

现在有些青年作曲家追求所谓的“新潮”,往往忽视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作用是把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音乐表达出来鼓舞人民。在写每一个音乐作品时都扪心自问是写给谁听的。应该写给人民听。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作曲家的音乐老百姓不接受? 音乐语言是有民族性的。音乐家们不老老实实学习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他的作品永远不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这是个大问题。有些年轻作曲家坐在家里凭空遐想,缺少实地采风和生活体验。

四、结 语

何占豪先生与陈钢先生于1959 年创作的《梁祝》蜚声乐坛誉满中外后,他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等大型器乐、声乐作品相继问世。何占豪先生从20 世纪60 年代创作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起,六十余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他心存感恩,不忘初心,将创作革命题材作品作为己任。孙中山、秋瑾、毛泽东、朱德、瞿秋白、方志敏、刘胡兰等这些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都是他的创作题材范围。新中国成立以后,20 世纪60 年代全国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有的干部腐化堕落甚至欺压农民,这让何占豪先生触动很大,于是他写了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这首乐曲当时在上海之春演出时,受到了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同志的表扬:“既现实而又深刻”。这首作品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何占豪先生在创作音乐作品时都会深入生活第一线,他身上执着的艺术精神,对党的文艺事业的忠诚,非常值得青年一代艺术工作者学习。何占豪先生为创作好《秋瑾》这首作品,在寒冬腊月专门乘车从上海到绍兴秋瑾纪念馆进行采风,仔细端详英雄的事迹及生活的实物,从中获取艺术创作灵感,获取艺术的力量,显示了一位老一辈作曲家的高尚的艺术品格和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几十年来孜孜不倦,思想上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以一首首作品来弘扬正能量、记录时代、温暖人心。他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尤其是年逾古稀依然对“革命音乐”抱有炙热的情怀,实在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当代作曲家中写革命题材音乐的,何占豪算是多产的,先生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而努力耕耘。他的作品主题鲜明境界高远,给人以感悟、启迪和鼓舞。这些作品没有概念化的“炫技”成分,而是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何占豪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写革命英雄的故事,坚持共产党员的文化担当,是新时代中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先生不仅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之一,也是写“革命题材”音乐高质高产的作曲家,更是一位为时代、为人民而深情高歌的“人民音乐家”!

猜你喜欢
秋瑾井冈山革命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作品集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中国的出行革命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井冈山上唱井冈
颜色革命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