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1-11 01:58:24杜运潮角雪岭邓豪瀛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专业课程

杜运潮 角雪岭 邓豪瀛

(宁波工程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1 问题的提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就为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因此,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也就是说课程思政要与专业课程彼此融合贯通。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审计监督与其它监督一起构成国家“八大监督体系”。 这不但意味着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更加表明了审计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秩序、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审计监督是否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取决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审计人才。 当前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只有从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中及时进行相关教育,才能从根源上培养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高素质审计人才。 这一需求不仅与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不谋而合,也是整合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实从“点”(课前、课中、课后融入课程思政基本元素)到“线”(课程思政群)再到“面”(专业思政)的过程,在审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才能帮助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会做人做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审计职业准则和自身职业道德操守的坚守,从多方面影响高校审计人才的素质化教学,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育立场坚定、专业扎实、品德高尚、综合发展的专业审计人才[1]。

2 高校审计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校审计课程中思政教学以 “立德树人”为课程整体目标, 以培育审计新思想为具体目标,以隐形渗透寓教法(通过教师个人素养、言谈举止影响学生)、自然结合式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专题嵌入式寓教法(讲授专门课题时指明注册会计师责任)及情景体验式寓教法(引导学生以真实舞弊案例为背景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 现在的审计课程融入思政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更新不够及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做得不够到位, 虽然授课方式有所创新,但学生尚未能成为课堂的主体,缺乏对学生审计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财务舞弊的危害及缺点等负面影响认识不足。 而且高校审计课程在思政教学的应用方面,未完全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 鉴于此,高校审计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在于:

一是有利于加速审计课程改革。 高校审计课程必须要根据社会经济的要求,改革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老旧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在审计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丰富审计课程的信息来源,运用多元的课程案例, 将有关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准则、 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的培育和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思政目标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加速审计课程的改革进程。

二是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升。 传统审计课程更多重视的是理论的讲授,而在高校审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则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审计人员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职能定位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 将课程思政与审计专业知识相互融合渗透,可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计人员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精神。 审计学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课程建设的根本,重视对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精神培养,在审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道德素质,助力学生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养成。

3 高校审计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案设计

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要紧密贴合审计事业发展实际需要,针对审计职能逐渐拓展、审计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方法不断变化的大趋势,瞄准如何满足社会对经济监督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不断提高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审计人才。 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出发,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谨慎性及专业胜任能力。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为充分发挥专业课堂的育人作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当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道德理念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内容。 对于课程思政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根据数十所已开设审计专业的财经类高校的培养目标来分析,可以用 “三点” “两线”“一面”来概括。 也就是说,应以坚定理想信念、丰富见识眼见、提高职业能力、增强爱国情怀、培育品德修养、树立沟通合作思维、保持进取心及发展综合素质等八大方面作为审计学教学下的课程思政基本元素融入于审计课程的课前设计、课中教育、课后反馈及改进(“点”);树立“立德”、“树人”两大课程思政群(“线”);并以明确贯彻审计学和课程思政的专业思政 (“面”)为发展目标和方向。

从 “三点”来看,在课前设计中,思政教学的基本元素应当在审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前教案内容设计中融入。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思政教学可融入审计课程的基本元素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课前教案内容设计方面,则主要从梳理课程体系大纲的过程中,找到思政教学与审计课程的契合点,形成以成果导向型教育理念为宗旨,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知识传播与价值建设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2]。 具体来说,在教案设计时可采用融入情境演绎式、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课中教育时,则应把握思政教学与审计课程相关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改革现行的审计传统教学模式,改变目前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融合不深的问题。 对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时融入企业座谈会及实践体验课程,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理念的思考。 在课后反馈及改进方面,教师应当通过相关反馈及时把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掌握程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及意见,并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发扬师德师风,言传身教。 同时,也应及时反思课程设计的不足之处,不断对审计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的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

从“两线”来看,以树立“立德”及“树人”为主线的两大课程思政群,将分散的课程思政元素整合起来。 从“立德”来看,通过入学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学术道德及职业道德的培育。 从“树人”来看,将学生培育成为具有诚信品格、法制意识、社会公德的社会公民;具有会计监督、实事求是、坚持准则、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审计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审计学人;具有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团队意识与精神的审计师。 而“立德”与“树人”实际是彼此关联的,可以通过课程导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讲解、实习实践、社会调查、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活动将两者有机融合。

从 “一面”来看,应当以审计专业思政建设为抓手,努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同行并同向”。 专业教师应加强与思政教师的联系,协同发展,在提高自身专业授课技能的同时,互相沟通协作,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机整合,并在 “三点” “两线”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达成专业思政的协同效应。

4 高校审计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

审计学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具体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等。 审计专业的灵魂和重点在于培养审计人才的审计独立性,因此,应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助力学生掌握审计学的课程核心。 可以存货监盘为例,具体分析课程思政下高校审计课程的实践方案。

结合思政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三点”融入过程,将审计存货监盘课程设计划分成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 课前,让学生利用线上教学软件进行课前导学和存货监盘相关概念的初步了解,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简单案例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 根据自学内容,提出仍然存疑的知识点和问题,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认识。 课中,则根据讲解存货监盘的具体审计程序,以学生提问教师随堂解答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分析与回顾,让学生熟练掌握存货监盘的技巧和要求。 分享学生所录制的优秀视频,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结束分享后,再由教师进行案例的具体分析和讲解,并安排相关实践课程和相应的座谈会、分享会,和学生深入沟通交流相关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课后,由教师提出相应的新案例及课程任务,如提出獐子岛案例,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查阅相关“生物性资产如何进行存货监盘”的资料并共同出具一份审计报告,启发学生对如何优化审计职责进行思考并理论付诸实践。 最后, 应当在课程全过程中融入相应的评价体系,如施行“德能导向”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平时学习的把控,以课程实施具体过程内容为打分项,由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点掌握过程进行考核打分,以帮助教师及时把控教学情况, 也增强学生课程参与感,进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3]。

要在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中贯穿“两线”“一面”,以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的基本技能。 充分了解存货虚增的具体方法,认识到会计造假的危害,并产生对道德、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因素的思考。

5 高校审计课程的思政教学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专业师资保障。 审计行业的实际需求对审计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让专业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需要及追求,并去了解探析课程思政中的价值观念,加强融合路径思考及效果评价。

二是完善相互沟通机制。 鼓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加强联系沟通,搭建教学班子,扩大相互学习的渠道及丰富沟通的可能性。 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内容建设,从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

三是构建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构建全面指导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领导机构、激励制度,并完善引导机制,有效降低协同成本,建立工作数据库,以进行数据、教学资源的分享,聚合优秀经验,提高专业思政教育效果,获得教师认同感。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