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离子交换膜改性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2023-01-11 01:23束弋昀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亲水性接枝等离子体

束弋昀

(济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离子交换膜(IEMs)是高分子膜,本质是离子交换树脂,含有可电离性基团,对溶液中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按化学性能可分为均相膜、半均相膜、非均相膜,按照材料性质可分为有机离子交换膜、无机离子交换膜[1],按所带基团电荷性质可分为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2]。

近年来,离子交换膜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等领域[1],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离子交换膜性能优异,根据它的特性开发了许多用于水处理的膜,如淡化苦咸水的非均相膜[3]、抗污染的氧化石墨烯改性膜[4]等,它在未来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会更多,前景广阔。

离子交换膜应用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提高其性能[1]。目前,针对膜改性的措施主要有表面改性、掺杂改性两大类[5]。表面改性操作简便,基团利用率较高,改性效果好[6],可采用化学、高能射线等方法对膜表面进行处理,使膜表面产生反应活性点,并以化学键形式的作用力将亲水基团引至膜表面,从而提高膜的性能。掺杂改性同样可以提高膜的性能,与表面改性相比,它在机械性能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7]。

1 表面改性

膜的表面改性是在膜表面引入附加层,利用附加层的特性和膜表面性能的互补,提高膜的选择通过性和交换容量,达到改变膜性能的目的[2]。

1.1 等离子体改性

等离子体又被称为电浆,当等离子体与膜表面发生撞击时,体内的电子、离子等会将自身能量传递到膜表面基团,随后产生表面反应,使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实现表面改性[8]。

Hosseini等[9]借助等离子技术,在真空反应器中,用纳米银粒子对聚氯乙烯(PVC)/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CEMs进行表面改性,主要通过控制处理时间实现对膜表面涂层厚度的控制,并分析改性膜在不同控制参数下的性能。Wei等[10]采用等离子体对膜表面进行改性,在膜蒸馏实验中发现,等离子体放电生成的活性粒子(如电子、离子、自由基等)作用膜材料表面,不会降低膜的孔隙率、厚度、透气性,但会对膜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刻蚀效应,导致膜孔受损。李茹等[11]利用朗缪尔探针、发射光谱法诊断远程氩等离子体,确定离子密度和活性粒子后预测最佳改性区,并采用远程氩等离子体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结果显示,改性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亲水性能提高,抗污染能力较强。

1.2 电沉积改性

电沉积改性是将膜放在含有改性液体和电极的电池中,在电势作用下使改性液体停留在膜表面,形成膜表面电沉积层[12]。

Mulyati等[13]通过电沉积聚电解质在阴膜表面形成改性层,并考察了电沉积电流密度、聚电解质浓度、支持电解质浓度对改性膜表面性质的影响。电沉积法简便快捷,可通过调节电沉积条件控制改性层的性质,有助于形成均匀的改性层。李玉娇等采用电沉积氧化石墨烯(GO)改性法,对阴离子交换膜表面进行抗污染改性,电沉积中电场发挥驱动力作用,促使GO片层迁移并沉积阴膜表面,形成堆叠的GO改性层[14]。使用自制电渗析实验装置,恒电流条件下操作,通过改变NaCl,电流密度等控制实验参数。实验结果显示,GO改性膜表面出现GO片层特有的褶皱结构,膜表面亲水性、电负性显著增强。

1.3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附加层与膜表面之间形成化学键,从而改变膜表面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李根等[15]成功完成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纳米SiO2的表面化学改性,改性膜更加亲油,团聚现象有了明显改善。纳米SiO2通过化学键接入水性酚醛环氧树脂(WEPN),分散效果良好,并提高了WEPN的热稳定性、韧性、耐酸碱性等。马雷等[16]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化学改性, PTFE表面形成以—OH,—NH2为主要官能团的表面化学结构,给予不同生物分子接枝活性位点,提高生物相容性。氧化后的PTFE表面O含量增加,亲水性提高。采用这种改性方法可以减少杂质的引入,效率比等离子体改性高。吴仲孝[17]等以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NZD-201)为桥梁对h-BN进行化学改性,得到Mh-BN,并以物理共混方法添Mh-BN入PVC基体,制备Mh-BN/PVC膜,改性膜界面结合力增强,结构致密如同迷宫,耐碱性能更强。

1.4 辐照接枝改性

离子交换膜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在其表面接枝改性物质较为困难。在膜表面使用高能射线辐照可以产生自由基,利用容易接枝改性物质的自由基实现离子交换膜改性。采用这种改性方法要注意控制辐照时间、辐照强度,避免破坏膜。Shi等[18]使用紫外光辐照接枝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MBAA),研究PVDF膜表面改性,结果显示,改性膜提升了亲水性、防污性。Han[19]等采用60 Co-γ辐照法,在聚苯乙烯微滴定板内表面接枝壳寡糖,辐照前用壳寡糖溶液浸泡,成功对PS微孔板进行改性。

2 掺杂改性

掺杂改性是在改性材料、膜基质结合成膜的混合环节,以浇铸方式混合掺杂材料和膜基质,使其结合得更牢固,使膜具有无机材料和有机膜的性质。

2.1 无机纳米材料

掺杂改性材料主要有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机械性能好,应用较多。如纳米氧化铝颗粒、纳米氧化铁[20]、二氧化铈[21]、氧化锌[22]等多用于膜改性。

Hosseini等[23]在PVC基质中掺杂纳米TiO2颗粒,改性制备了PVC-Co-TiO2多相阳离子交换膜。SEM电镜分析,相比于钡离子,纳米TiO2颗粒对钠离子的亲和力更强。随纳米TiO2颗粒含量的增加,PVC-Co-TiO2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先升后降。pH值降低,使纳米粒子表面的正电荷分布增强,提高膜的通量。周璇等[24]为离子交换膜性能功能化处理纳米TiO2,并与聚氯乙烯(PVC)、离子交换树脂粉掺杂制膜,有机磷酸基团成功接枝至纳米TiO2表面,成功制备阴阳离子交换膜。

2.2 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二维片层碳骨架上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作为改善亲水性和电负性的改性材料,应用于多种膜材料的改性[25-26]。二维片层碳骨架使GO更容易形成堆叠的片层结构,如抽滤GO水溶液可以成型,制得具有良好透水性和盐离子筛分作用的GO膜。

Kowsari等[27]将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掺杂在磺化聚酰亚胺溶剂中,制备复合质子交换膜,并测试膜的性能。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散在SPI基体中,薄膜热稳定性良好,故PA掺杂的FGO纳米片有助于复合膜热稳定性的提高。尚景宏[28]等在聚酰亚胺中掺杂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混合基质膜,并进行CO2/N2气体分离实验。相较于纯的聚酰亚胺膜,氧化石墨烯掺杂的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PI-GO)、还原氧化石墨烯掺杂的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PI-rGO)的分离性能明显提升。

2.3 聚合物

Farrokhzad等[29]采用聚偏氟乙烯、磺化聚偏氟乙烯、添加剂聚苯胺共混物制备混合型阳离子交换膜,以聚苯胺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研究膜的选择透过性、亲水性、膜电阻。聚苯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 500,聚合分散指数(PDI)约为3.2时,膜去除钙、镁离子的效果最佳。

对比发现,将纳米颗粒作为掺杂剂,制备膜的过程复杂,且改性膜只提高了选择透过性,将聚合物作为掺杂剂,更容易获取原料,可以提高膜的选择透过性、机械强度、抗污染能力。

3 结束语

为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满足人们对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等的需求,基于离子交换膜的膜工艺技术越来越受关注[30]。膜改性方法中,等离子体辐射、电沉积等能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成本相对较低,更易操作,是我国重点研究方向。离子交换膜前景广阔。我国的膜技术还不够成熟,膜改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净水效率,改善环境。

猜你喜欢
亲水性接枝等离子体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双负载抗生素亲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连续磁活动对等离子体层演化的影响
大气压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制备温敏性棉织物
一种亲水性温敏聚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用于农产品中铝离子的检测
木本油料文冠果APETALA2基因全长cDNA序列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不同稀释气体下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点火
共轴共聚焦干涉式表面等离子体显微成像技术
等离子体对燃气在补燃室中燃烧特性的影响
蒸馏沉淀法制备扑热息痛亲水核—壳分子印迹微球及其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