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路
崔允漷等专家基于课程的专业化提出“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认为“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该理念落实到作业设计中即要求教师站在课程视域上通盘考虑课堂学习与作业目标、批改、分析、反馈等环节,构建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努力促使学生有意义地达成学习目标。
单元整合作业设计是在研读教材的编排逻辑与内容结构后,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的单元教学目标出发,立足课文基础知识,重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单元为载体,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语文作业。不仅要确保作业设计的整体化,还应介入真实情景与任务,融合实践活动元素,促使单元作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现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讨怎样开展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原点的“教、学、评”一致的作业整合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应以本单元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教师首先应统整单元资源,充分考虑单元中各篇文本的特质及核心知识的运用,由此确立单元学习目标。九年级教材设置了三个单元的小说阅读,2 个现代小说单元、1 个古典小说单元。设计单元整合作业时宜将单篇文本放在单元甚至教材的整个小说阅读体系中去观照,确定出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每一篇文本课后作业中的语文要素、阅读方法能够前后紧密勾连,又可螺旋上升递增难度。
统编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完善的助学系统,教读课文前有“预习”,后有“思考探究”和“积累扩展”;自读课文随文配有旁批及“阅读提示”。这些助学系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蕴含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篇小说“助学系统”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如下:分析“助读系统”,本单元的小说教学所涉及的要素有情节、人物、环境、语言、主题、叙述视角等。教师应将这类思考练习有机结合到作业设计中,实现教、学一致。
单元作业设计需关注中考命题方向。教师设计作业时应保持理性,顶层构建,优化教学,促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效果检测的“考”保持目标的统一,实现“教、学、评”一致。
基于此,以“主题探究,共赴成长”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核心目标——本单元小说外显的情节线索,少年成长构成小说内隐的思想线索,设置出“构建维度,理清情节”“转换角度,认知人物”“品析写法,研讨主题”三个模块任务,带领学生来一场对小说阅读由浅入深地的心灵之旅。
作业设计需要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知识应在真实情境中得到体现,学生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将细碎的知识与技能整合成体系,即使面对情境的变化也能自如地从储备库中提取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教师应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以任务为导向的单元作业,以情境性、综合性、应用型、问题解决型的作业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基于此,笔者将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整体作业目标“主题探究,共赴成长”优化为“走进小说天地,感悟成长之旅”主题,以班级“阅读讨论活动”为情境,以情境中的学生交流所产生的五处主体词:“动人情节我来析”“鲜活人物我来谈”“优美语句我来赏”“精妙写法我来谈”“深刻主题我来思”为引领,每个主题词配有解说,以循循善诱的导语完成情境的创设。如:
动人情节我来析: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精彩的小说离不开曲折的情节与矛盾的冲突。透过小说情节的这扇窗,你能欣赏一路别样的风景,透析作品的内容。
鲜活人物我来谈:在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都是为了展现人物形象服务的。今天,我们把“聚光灯”对准这些浓墨重彩、性格丰满的主角,透过外在形象去谈谈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优美语句我来赏: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小说中常以环境描写烘云托月,引人入胜。让我们捕捉这些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的环境描写,共赴一场心灵的触动。
精妙写法我来探:小说的叙述手法是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方法,运用恰当的叙述手法能够令平凡的故事高潮迭起,动人心弦,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主题我来思:用以铸造小说世界的材料是现实世界的生活,小说是丰富具体且真实的人生体现。我们阅读小说的过程也是一场追寻生命真谛的旅程
具体到每一道作业,都以情境为驱动。如情节梳理题的设计:
班级学习小组将合作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课后思考探究题一所给出的其他梳理故事情节的角度,第一组负责“原因→结果(逻辑)”角度,第二组负责“期待→破灭(心理)”角度,第三组负责“悬念→结局(技巧)角度”。请你选择其一,并用思维导图展现你们探究的结果。
该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在不同角度中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真实情境下,主题词驱动的学习任务贯穿单元三篇小说,指向的文体明晰,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脉、习得方法,并指向了语言品味与主题理解,如此整合出的作业拓宽了学生的语用渠道。
单元整合的作业设计应该是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的学习任务,渗透教、学、评的整个进程,不同的学习环节中,语文作业将承担不同功能,支持和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合作业中,笔者设计的课前作业对应“主题词:动人情节我来析”,要求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完成小说情节的梳理,思维层级定位“识记”。尽管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正式学习小说,但经过多年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及文体素养,因此课前布置该项作业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课中作业对应的主题词则是“鲜活人物我来谈”“优美语句我来赏”,思维层级升至“理解”,相匹配的学习任务是在脉络梳理的基础上去认识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形象复杂性的体察引导学生触碰小说内核,逐步深入到对主题的理解。
课后作业在此前的思考上加入了“精彩写法我来探”“深刻主题我来思”两部分,定位为“运用”层级,意在使学生关注小说的叙事角度,探讨小说的丰富意蕴。
单元整体设计紧扣学习环节,针对小说文体采用了恰当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学习。单元整合作业要站在学生立场,作业层次鲜明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所设计的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乃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基础;“选做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本单元中有《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教读课文,有《孤独之旅》自读课文,学生应在教读课文学习到阅读策略与方法,并在自读课文中学以致用。如在主题词“动人情节我来析”的学习任务中,共涉及了四道题:
1.根据故乡“变化”的线索梳理小说情节,为必做题。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表格提示减轻学生预习难度,引学生入境。
2.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完成《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梳理,为必做题。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熟知的模式切分故事板块,便于学生迅速把握基本故事情节。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多角度梳理情节,体会曲折生动的故事作铺垫。
3.结合课后习题,从不同角度理清《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并用思维导图展现,为选做题。设计意图是结合教材思考探究题,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提供不同的思维导图模板,如流程图、鱼骨图、气泡图等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4.圈画《孤独之旅》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相关词句,梳理人物成长过程,为必做题。基于前两篇教读课文的课堂学习,学生逐步习得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接下来就要利用自读课文的课型,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阅读实践中。
四道作业彼此之间关联紧密,难度递增,贯穿单元学习的全过程。
语文作业是课堂中无声的引导,也是课堂外的延续。作业设计应在课程视域下树立起“教、学、评”一致的作业观,加强大单元整体意识,抓住单元中的语文核心要素,注重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通过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