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平 陈翠兰 周哲屹 陈峭 尹靖 黄振宇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高级人才的来源基础,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作为研究生教育最核心的任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中最高的教育等级,而医学研究生作为国医学力量后备队和储备军,负担着我国医生队伍新老交替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医学研究生不仅应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掌握过硬的临床技能,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1]。临床型学位专业硕士研究生(简称临床专硕生)随着扩招逐渐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生的主体,虽然临床专硕生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临床专硕生的培养多注重临床实践,较少参与科研学习,导致科研思维薄弱、科研能力不足,不利于临床专硕生成长为同时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的临床工作能力的医学应用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两者从来都不是对立和分割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严谨的科研思维是提炼科学问题、制定研究策略的前提条件,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困惑、提升诊疗能力,即临床是开展科研的基础、科研成果是临床的提高,临床和科研的存在都是为防治疾病寻求更佳方案[2]。因此,对临床专硕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培养研究生在临床相关领域探讨疾病的病因病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以及疾病预后等方面的能力。笔者发现,临床专硕生的科研能力存在多种不足,而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对提高临床专硕生科研能力具有一定作用,论述如下:
科研能力是一种包含文献的分析查找、数据的分析处理、论文题目的选择、实验的总结以及综述撰写能力等。以往的培养模式大多数侧重于对临床专硕生的临床技能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加上研究生需要在多个临床科室轮转等原因常常忽略科研工作,导致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水平较低。笔者分析,目前临床专硕生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及现状如下:
目前有观点认为临床专硕生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文献检索、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科研必须课程多在周末或晚上完成,容易导致研究生听课效率低下,再加上灌注式集体授课,课程内容陈旧且偏重理论,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对本专业新技能、新动态不甚了解,以至于难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白菊等[3]在一项科研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临床轮转工作繁重和学习压力大,时间,精力不足是临床专硕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最大阻碍。浦涧等[4]认为临床专硕生绝大多数时间在医院临床轮转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临床科室理论学习和技能掌握当中,因此常常忽略了对于基础医学知识、实验创新及设计、文献检索及信息筛选、科研写作等基本科研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发挥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关节。近年来学校研究生不断扩招,一名导师可能同时指导多名研究生,而导师除了兼顾自身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还可能承担科室管理和其他社会活动,没有充足的时间及精力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指导[5]。临床专硕生需要完成临床专培轮转,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日常交流,较难长时间指导研究生科研活动。
临床专硕生常认为临床工作依赖的是临床医学技术而不是科研能力,很少能意识到科研经历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对自身成长乃至对临床医学进步的重要性,导致其无法脚踏实地磨练自身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6]。
过分重视临床专硕生临床技能和临床能力而忽视科研能力,那么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绝大部分只能局限于临床,缺乏系统的科研工作经历,使得研究生在科研基金的申请、论文书写等多方面经验不足;培养临床专硕生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能力,可以使临床专硕生在提高临床诊疗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既能运用科研能力独立解决临床问题,又能够独立或者协助学科带头人申请科研基金,这对个人的发展大有益处;欧超等[7]认为医学研究生是国家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的后备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切实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对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打造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创新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研究生,是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如何寻找一种能够帮助临床专硕生更好的使用临床资源提高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创新的方法呢。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建立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种较新的模式和探索。
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结合了医疗信息系统和临床科研系统,该平台立足于临床和科研的实际需要,通过相关技术,对临床诊疗的真实病历信息进行整合、清洗、存储、分析,称为院内临床数据资源的中心,最终建设为供临床科研使用的一体化科研平台,实现了数据质控与导出、专病管理、队列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功能,解决了临床科研人员在专病库建立和管理,以及统计建模等方面的难题,优化了传统科研工作中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构思研究思路、统计建模等复杂耗时的流程环节,有利于医院或相关科研人员高效、高质完成科研工作[8]。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意识到传统临床医疗系统的不足,以及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性,陆续建立了整合院内院外海量临床医疗资源、支持临床多学科进行科研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
目前许多教学医院在科研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缺乏强大的科研平台,专职科研人员少,总的科研体量不大,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无法有效结合,高质量课题的申请仍然困难,科研质量控制不佳,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医院的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医务科研人员的科研质量。医院科研课题的申报、课题进度与质量一般来说和科研管理水平成正比,而科研课题申报、科研课题成果正是医院科研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的体现。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能够统筹包括课题申报、经费投资以及人才管理在内的整个科研项目的多种流程,保证整个医学科研项目进行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实现了医院科研信息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科研一体化的建立对提高医院的科研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激发相关人员科研热情都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将医疗信息结构化存储,有利于实现临床重点病历信息的提取和查询,临床和科研相结合,满足了临床科研的需求,有利于医院课题的申报和科研能力的建设。吴乐乐等[9]运用数据采集平台对医院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等进行改造,实现了临床诊疗数据与科研数据的同步采集,使医院的科学技术水平、科研效率不断提升。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是功能较为强大,它打通了医院各系统之间的壁垒、建立了数据标准体系,“唤醒”医院“沉睡”多年的历史临床数据,实现历史医疗资源的再利用,医院借助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对科研工作进行研究,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了临床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利于建立专病库,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学术地位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
从目前的临床试用情况和文献报道看来,临床科研一体化对研究生的培养处于探索阶段,总体评价看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优点反映如下:
2.4.1 与临床专硕生培养要求相适应
临床专硕生忙于临床实践,导致临床科研时间不够,科研能力不足。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融合与处理全院信息化建设以来的多源异构数据,为临床专硕生开展临床研究、临床实验,学位论文撰写等科研实践活动最大化地提供医院宝贵的临床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临床专硕生可有针对性地对大样本做临床回顾性研究,或是开展创新的临床前瞻性研究。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所有的科研数据资料都是来自临床真实的患者病历信息,临床专硕生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应以临床为导向,注重解决临床难点、热点问题,这有助于临床专硕生掌握学科最新诊疗方案和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临床专硕生的培养要求。
2.4.2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效率和质量
临床专硕生在临床轮转期间,想对临床的某个病种进行课题研究申请,研究生只需从大数据平台对该病种的记录进行直接调取,系统会自动筛选临床基础信息、护理体征数据、临床症状等相关检测指标;接下来,系统会对不符合专病标准的数据进行排除并筛选出适合的数据;然后,利用多种缺失值过滤方式过滤掉指标缺失过多的数据;最后,科研平台提供逻辑斯蒂多元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决策树等内置分析方法辅助研究生快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为课题申请奠定准备基础[10]。除此,通过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临床专硕生还能够及时了解与掌握课题相关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到优秀的项目课题,提升课题申报的整体中标率,另一方面,可以锻炼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已经申请成功的科研项目,平台可以监控执行情况以及完成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从而更好地控制与管理整个科研项目,确保各个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和完整结题。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打破了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效率低下,课题进度缓慢的局面,对于推动临床专硕生科研能力的建设大有裨益。借助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有助于临床专硕生把握优秀课题,提高课题中标率。课题准备、申请课题、实践课题、顺利结题等过程正是研究生的科研效率和质量的体现。
2.4.3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主观能动性
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体化平台,科研数据有了固定的来源,科研过程不再大量耗费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的申请有了巨大的优势,这必定能激发医院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等的科研热情,从而营造浓厚的“人人科研”学术氛围,处于浓厚的学术环境中对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创新精神等科研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另外,平台对繁琐复杂的传统科研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解决了临床专硕生开展临床研究时构思难、数据获取难、数据处理难、不会统计建模等问题,减轻了科研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专硕生主动尝试科研工作,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主观能动性。
由上可以看出,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对临床专硕生进行培养,能够在拓宽临床专硕生科研视野,提高科研素质和科研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仅依托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并不足以将临床专硕生培养称为同时具备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能运用科研能力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所以必须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整合多方面的作用,包括医院、导师、学生、学校方面,从而对临床专硕生进行全方位培养。
秦文星等[11]认为,医院科研平台的局限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可能,而缺乏科研经历使得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潜能难以激发。医院应统筹安排临床专硕生临床轮转与休息时间,结合医院科研实际情况,有效建立健全临床专硕生科研培育中心,通过加大科研硬件投人,引进新的实验方法跟设备,为临床专硕生创造更为优越的科研条件;鼓励临床专硕生充分结合实验研究课题与实验室的资源参与课题申报,并按照本院职工标准给与以医院为第一单位公开发表在中华、SCI、EI 等高水平文章的在读临床专硕生相应的科研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热情与积极性[12];马振秋等[13]研究发现通过学术交流,研究生可以学到更多临床科研的新知识、新理念,开阔了眼界,激发了自身的科研热情;医院可通过邀请医学行业的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做临床研究学术报告、提供资金以及学术交流的平台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合作研究和学术会议、加大对科研硬件的投入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姚林林[14]认为导师作为学生在思想上和学术上的指导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导师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知识,善于总结和反思,更好地引导学生科研能力进步;导师积极引导临床专硕生学习科研的基本技能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病理切片、免疫荧光技术等,研究生在此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问题,总结失败的原因,发现不足,并对实验步骤进行改进,以锻炼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导师在指导时重点突出,注重对实验机制原理,论文撰写相关格式,文献查阅方法和实验设计方法等讲解,以培养临床专硕生的科研理论能力,研究生善于思考和总结科研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科研实践;导师可以通过定期文献汇报,激励学术关注学术热点和学术前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拓宽眼界,从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方向,研究生也要积极参与文献讨论以及学术讲座,把握科研热点和科研前沿方向[15-16]。
学校以研究生为主体,为其参与科研搭建平台,如举办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定期组织学术进行创新课题申报等,发挥研究生科研科研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促使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真正成为科研及学术活动的主角。通过学术交流与分享经验、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既拓宽了科研视野,又锻炼了研究生口头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增强了科研自信[17]。学校为临床专硕生设立科研创新基金,鼓励研究生提出科研问题并积极解决,还可建立相应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良好的科研氛围才能激发学生们的科研热情[18],同时,学校也要对学术造假和剽窃严厉惩罚,为学生创造一个透明积极的科研环境。学校还可根据临床专硕生的相关情况,安排科研思路与方法、论文指导、统计学、文献检索等课程,理论加实践提高临床专硕生科研思维创新能力。
综上,从目前的临床应用和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能够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科研效率与质量,促进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打造医院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源和科研资料。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整合医院、导师、学生、学校四个层面的作用,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既与临床专硕生的培养要求相适应,又是提高临床专硕生科研质量、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科研素质、科研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推动力,对研究生各专科、各病种科研课题的开展,发明专利的申请,高水平论文和相关著作的发表的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塑造出“既会看病又能研究,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进而推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专硕生科研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坚持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并重,立足于临床专硕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同时,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需要完善相关的科研能力考核制度,积极解决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