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雅妮 程吟 夏丽晨 林蓉 郝曼
“课程思政”是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述,强调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要融入思政元素,发挥积极育人作用。当前课程思政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在《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康复作为健康中国工程的中国要内容,其重要性愈加显现。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如何巧妙地把课程思政与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融合起来,为健康中国工程培养大批专业技术能力强、爱国思想觉悟高的康复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挖掘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资源,是探索课程内在价值诉求的题中之义、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因此是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的突破口[1]。
自2001 年教育部确定在高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中国康复治疗师的学历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2]。目前全国约有两百余所医学高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科及本科教育[3]。康复治疗学作为一门年轻的专业,目前不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分化等方面尚未统一,仍处于不断完善的探索阶段。各高校都在结合本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康复治疗学科培养体系,以加入世界物理疗法师联盟(the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WCPT)和世界作业疗法师联盟(world con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为目标。因此,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及评价体系更注重康复医学专业科目的建设,而人文素养、思政教育的元素相对占比较少,影响力不足[4]。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摇篮,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抓好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但也正因为医学具有专业性强、实操性强的特点,医学院校更容易出现重视专业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5]。一般医学教育中专业课程占了课程体系的绝大比重,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最多,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应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执教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高效地将思政教育灵活融入专业教学之中[6-7],更多地承担起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责任。
专业认同感是指在对本专业有一定认识之后,个体对本专业产生情感上的接纳、认可并伴随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行为的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直接相关,并影响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规划[8]。据笔者初步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内容及就业前景,很多学生都是被动调剂到该专业的,因此对该专业缺乏出自内心的认同感和热爱感。另外,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误认为临床医生的职业地位远高于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学专业不如临床医学专业强。我们在传授康复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纠正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康复治疗师在康复团队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认同感、崇高感和幸福感。
康复医学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容易使学生对国内的康复文化自信不足。现代康复医学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战伤及当时流行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促使临床医生开始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功能状态。自二十世纪80 年代,现代康复医学开始传入中国,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经典的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最新的康复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满足“介绍最新科学前沿”的授课需要,带给学生最新颖的康复专业知识,常会在课堂上提及或讲解国外最新的康复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应注意讲解的立场和目的,在充分肯定我国康复医学的优势及认清不足的基础上,坚持以扬长避短、补齐短板的心态带领学生一起为发展我国康复事业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避免学生误以为一概国外的康复就是最好的康复,形成一种盲目崇洋的观点,而对国内的康复事业缺乏自信。做好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康复事业的长处和不足,构建学生对康复治疗专业的文化自信,是各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
每一门课程都有开展特色课程思政的充足元素。挖掘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资源,是探索课程内在价值诉求的必然要求[1]。《康复医学概论》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康复是什么,因而对学生康复观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康复医学就是使用各种手段以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一门学科,因此该课程本身就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沃土,应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方向,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着力构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大思政格局[9]。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挖掘课程本身具有的思政元素为视角,探讨如何在《康复医学概论》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康复与残疾关系密切,简单地说,康复就是为残疾而生的。但当前社会上对“残疾”一词往往会带有同情、歧视、拒绝等消极印象[10]。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残疾、残疾人和残疾学,积极看待残疾与康复,是专业教师必须要给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上好的一堂课。
在《康复医学概论》第三章残疾学的学习中,课堂开始前可以首先进行一个互动环节—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你眼中的残疾是什么样的?(2)你与残疾的距离?(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残疾学?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残疾、残疾人和残疾学。第一个问题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残疾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可以有效启发学生对残疾的思考。第三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升华,结合康复专业诞生的历史背景,说明学习残疾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康复医学。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并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可能亲身经历的案例(如踝扭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残疾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种状态,消除学生对残疾的悲观认识。
在《康复医学概论》教学的全过程,都应该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一战、二战后遗留了大量的战伤后残疾,各种功能障碍的问题出现促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诞生及发展。我们需要正视战伤与早期康复医学的关系,战伤确实是促进康复医学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并不欢迎战争。在和平年代,康复更应该应用于老年人的康复、残疾人的康复、特殊儿童的康复等等。但在21 世纪的今天,放眼全球,仍有不少国家正在经受战争之苦,如以色列、叙利亚等中东国家,战火纷飞,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和伤害。我们能享受和平安全的生活环境,这有赖于祖国的强大繁荣。通过康复发展的起源、现状及真实临床案例的学习,向学生强调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远大志向,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并掌握康复医学技术,致力于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愿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传统康复方法学(如针灸、推拿、太极等)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珍视并进行深入挖掘。弘扬中医传统康复医学的应用,是每个中国康复医学工作者的责任[11]。周士枋教授指出,要实现康复医学领域的中国特色,中医药必须以核心地位存在对各类疾病的康复治疗手段中[12]。
在《康复医学概论》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强调中医传统文化的在康复中的优势。痛症是目前发达国家中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我国的传统康复方法(如针灸)在治疗痛症方面大有可为,并在国内外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肯定。有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NGC)和英国国家卫生与服务优化研究院(NICE)中推荐针灸治疗的疾病以疼痛为主,占比分别达71.05%和76.47%,说明针灸治疗疼痛的疗效已经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认可[13]。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在现代康复中的应用,特别是重视循证医学依据的西方医学体系对中医传统康复医学的认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康复方法的价值,树立起学生对中医传统康复的文化自信,担当起弘扬中医传统康复的职责。
培养学生对康复医学事业的热爱,是康复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应该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导入专业情怀的教育并一以贯之。专业教师在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应该高屋建瓴,提高学生的思想站位,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热情,并坚定学生为康复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康复医学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更关注人的功能状态,减轻功能障碍,以帮助患者重返家庭、重返社会为目标,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等社会背景,康复医学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必将在促进全民健康、全面健康方面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通过介绍康复医学的社会需求、职业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康复医学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热爱康复医学事业。
课程思政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课程建设,还应向外部、向社会拓展,不断丰富“课程思政”的形式与内涵。康复治疗的任务是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更注重实践性、操作性的学习,因此,应该丰富康复治疗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功能障碍的群体。如组织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到老人院、特殊儿童学校等开展义工、义诊、义教等志愿活动。实践体悟能帮助学生直接感受功能障碍者的困难,激发了学生的共情与同理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康复知识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受限、参与受限,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一个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结合的良好契机,以问题为导向,以社会应用为目标,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水平和层次。
本文主要从挖掘《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本身具有的思政元素的角度出发,粗浅论述了几点确实可行的教学实践,课后的初步调研也显示学生能在这几点教学设计上有所获益。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不断探索如何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高效开展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的重任[14]。目前,虽然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关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但这方面的报道并不多,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当前康复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及评价机制还未明确建立,仍未能形成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思政生态。因此,全面统筹课程思政的思想、理论、制度、资源和技术,从顶层设计规划好康复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使康复课程思政建设规范化、常态化[15-16]。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