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
(天津市蓟州区林业局,天津 301900)
在我们国家,松树的分布范围很广,是重要树种之一。种植人员需要采用科学的育苗和种植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证松树品质,促进松树产业健康发展。
松树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地区,对水分和热量的需求量较少,生存能力较强。值得一提的是,油松和白皮松适合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温带或者亚热带地区;马尾松和乔松对水分和热量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松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都能生存,但良好的土壤环境可以促进松树健康生长。在水分比较充足的地区,选择偏酸性的土壤栽培可以促进松树生长。
大部分的松树喜阳,其枝叶外表比较稀疏,和其他树木相比高度较高,在生长的过程中易成为先锋树种,但是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影响生态环境。为保证松树的健康生长,发挥其生长优势,应该提高松树的耐阴性。
松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少,即使长时间缺水也不会对松树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松树叶片比较狭小,角质层比其他的树叶发达,体积及表面积小,这样使得松树具备较强的抗旱和耐寒能力。松树的抗旱耐寒性使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种植,扩大了松树的种植范围。
首先,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松树育苗的位置。合理的育苗环境能够使松树生长得更好。具体来说,土层必须深,土壤质地要柔软,这样更利于松树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松树幼苗的成活率。其次,需要保证养分充足,这对于土壤养分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养分充足情况下,可以为松苗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并且可以适当减少施肥量。此外,还要注意育苗地的具体地形,在选地的时候,选择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避免苗木栽培过程中发生积水现象。同时,育苗地需要有一定的排水和透气性,还要进行科学整地,科学整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质量。具体来说,如果想要土壤保持松软状态,就要先进行翻地,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在整地期间,要注意细节,并保持土壤平整,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适当施肥,为了达到增加土壤肥力的目的可以施用过磷酸钙,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松树抗病虫害的能力。
2.2.1 采收处理
选择长势好、树体健康的松树,在8月-10月种子成熟时进行采种工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2.2 种子处理
在播种之前,相关人员应该对种子进行消毒,将种子用0.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再放入温水进行浸泡。充分消毒后,把种子放入容器当中,再放置在较温暖和光照充足的地方,每天使用温水冲洗,待大部分种子裂口后便可播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2.3.1 直接播种
松树通常选择在每年4月-5月播种,播种量为3750~4500 kg/hm2,主要采用开沟条播的方式播种,一定要保证沟底平整,沟宽度在5~7 cm,深度为1.5 cm左右,沟间距为15 cm左右,采用手工播种的方式,一定要保证播种均匀,在播种完成之后需要覆土进行压平。
2.3.2 制作营养土壤
营养土壤通常由30%的菌根土壤(松树林的表土)、40%的淡黄色土壤、28%的火灰土和2%的过磷酸钙组成,注意制作的营养土壤要保持湿润、干净。营养土壤制备完毕后,7天后装袋存储。在装袋营养土时,需要将营养土填充在袋子中并压实。在育苗地放置营养袋时,要注意营养袋位置,以保证幼苗出苗的整洁。仔细扣紧营养袋包装,并用细土或沙子包围苗床。
2.4.1 温床育苗技术要点
首先,选择育苗地。既要保证育苗地向阳,并保持背风,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排灌能力。播种前要注意苗床的消毒,专门使用喷雾器进行全面有效的消毒,避免细菌污染。其次,重视种子采集。在采集期间,仔细观察松树,避开有病虫害的松树,并在发育良好的松树上采集种子。松果采集结束后,需要集中晾晒,期间应注意翻转,确保全面晾晒。当松果鳞片卷曲和开裂时,用棍子敲打它们以暴露种子,去除其中的杂质,在阳光下晾干,然后将其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接下来做好播种工作。相关人员把发芽的种子浸在消毒液当中,这样做可以防止表面产生细菌。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其取出,并清洗以确保表面没有消毒剂残留,然后烘干。严格控制苗床内的温度,通常保持在28℃左右。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在对苗床进行通风时,要确保薄膜的两端能够掀起来。当温度比较高时,需要用稻草帘遮盖,或用一些更为合适的遮阳方法。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给种子适当浇水。因为在不同的阶段,种子对温床湿度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最后,需要完成移植。应该注意的是,在移植开始之前,需要彻底浇灌苗床。对于被移植的土壤颗粒,大小应该均匀,移植期间还应使用适当的移植设备。
2.4.2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相关的技术要点包括:一是做好育苗地的选择。相关人员要对林地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多考察,选择合适的苗圃位置,还要保证地势的平坦,应易于排水,无污染,阳光充足。适宜的苗圃地在种苗之前不能栽种其他作物,育苗地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使用凹形的苗床。二是要做好催芽和播种工作。管理员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然后进行有效清洗,接着用温水浸泡,水温在50℃左右。浸泡后,分离出干瘪的种子,然后进行催芽,如果有一半以上的种子开壳,那么就可以播种了。三是做好灌溉工作。播种后,还要进行灌溉,灌溉时特别要注意水温,依据苗床的温度对水温进行调节。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施肥和浇水可以同时进行。最后,还要做好除草工作,保证能够彻底除草。
幼苗在出土前应充分灌溉,并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是为了更好地起苗。可以运用人工或机械起苗,都需要保证根系的完整性。起苗后需对苗种进行根系完整性、病虫害、损伤等情况检查,并对苗木进行等级分类,分类后进行种植或外运。
选择有砍伐痕迹的林地或者是相对肥沃的土地,有效地划分森林。播种后,松苗需要100~120天的生长时间才能满足造林的苗木条件,当幼苗长到15~20 cm、地径为0.2~0.3 cm时,即可进行育苗造林。在育苗后3~5天应有足够的水灌溉苗床。育苗后要分批出苗,不能损坏幼苗,最好在当天完成种植工作,如果无法当天完成种植,则必须将剩余的幼苗保存在阴凉处。种植幼苗时需要注意坑的深度,将容器中的幼苗放入坑中,填充细土,用脚压实踩平密封。种植深度应适应容器袋的深度,为了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坑的深度必须适当。此外,需对林地杂草进行处理,通常每年两次。
2.7.1 鸟害防治
播种后20~25天松树发芽,此时要做好鸟害的防治工作,加强巡视苗圃,可以派专人进行看守。除此之外,还可将防护网盖在苗圃上防治鸟害,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树枝覆盖苗圃,会影响育苗地的土壤温度,不利于苗木正常生长。
2.7.2 科学灌溉
松树苗木出土后,选择小水漫灌的方式稳定苗木生长。松树幼苗怕涝耐旱,浇水过多会导致发生立枯病。因此,在松树幼苗出土后30~50天,要控制好浇水量,尽量少浇水。幼苗进入到速生时期后,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保证水分的供给,每天早晚观察。幼苗生长后期停止灌溉,这样能够促进幼苗木质化。而冬季的温度比较低,为保证幼苗顺利地过冬,相关人员应提前进行防冻水浇灌。
2.7.3 做好松土和除草工作
在幼苗生长时,松土工作通常在雨季之前进行,雨季之后进行除草工作,彻底有效地清除杂草。清理杂草后,要做好地膜覆盖工作,才能够保证幼苗健康生长。
2.7.4 间苗
在松苗生长过程中,若幼苗过于密集,要及时间苗,保证间距合理,去除病苗和弱苗。20天后进行第二次间苗,提高苗木间的通风性,保证苗数为6000~7500株/hm2。
综上所述,松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成为当前我国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在进行松树种植时,要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科学选择种植地,认真掌握松树种植技术要点,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做好松树种植管理、松树育苗技术的优化,提高松树幼苗的成活率,缩短松树的生长期,提高松树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