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莲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东 810699)
在动物检疫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检疫标准,从源头进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检疫,这样能够保证动物相关制成品的质量,减少质量不合格的动物性食品,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本文根据动物防疫机构的相关工作,就当前如何从源头检测动物性食品,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进行探讨,期望能够保障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安全。
在进行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和检疫过程中发现,环境问题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检疫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环境污染会导致相关饲料质量受到影响,出现饲料霉变以及其他相关生物污染的情况,影响动物检疫人员进行相关检疫工作。要想从源头检测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就要重视检疫环境方面的问题。
滥用抗生素是长期以来动物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动物体内的残留抗生素会直接带入动物性食品中被人们食用,残留抗生素进入人体容易引发肝肾衰竭等严重疾病。
还有就是添加“违禁药物”问题。比如,近些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就是在食品中添加、滥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产生的后果。适当使用添加剂能提高动物性食品的食用价值,但过度使用则会给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当前动物检疫工作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前沿关口,主要由当地的动物检疫员完成。动物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员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和指导,解决养殖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养殖户提供的养殖记录,开展动物疫病防控、“违禁药物”检测等工作,并且提供详细的动物疫病防控办法,将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和重点问题指出来,提供给养殖户,完善相关工作。
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需要借助大量的设备进行辅助,但是大部分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持,相关设备的购入或者是更新工作迟迟不能开展,而这也就导致实际检疫工作效率和质量一直很难提升上去。很多动物防疫机构依旧在使用很多年前的设备,导致检疫效果达不到时下要求。而疫苗注射作为动物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疫苗储存不当或者是注射器械受到污染,就算及时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接种,也会出现疫苗失活失效的情况,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产生很大影响,也无法解决养殖户在面对动物疾病时出现的问题,只会导致动物免疫抗体不高。
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强度大并且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工作,所以人员流动性大。同时,留在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长期工作的人员年龄较大,检疫能力和服务能力不强,一些村级防疫人员甚至是非全职的,没有很专业的动物疫病防治能力,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且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无法向养殖户正确传达相关知识,养殖户也会因为缺乏新技术、新法规的宣传,而在之后的养殖工作中出现更多的问题。而动物防疫机构内大部分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会因为薪酬、可上升空间等方面不够理想,选择离开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造成人才的流失。
首先,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工作的支持能够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以及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开展,方便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工作部署。还有利于改善兽医站的工作条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器械检疫、治疗动物疫病,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并且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对基层畜牧兽医相关工作的需求。相关部门还可以发动各地区的企业来对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进行支持。企业不仅可以为畜牧养殖生产提供资金设备,也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社会影响力,并且畜牧养殖的优质产品,可以供给有需要的企业,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3]。
政府的支持有利于解决当前资金不足、设备简陋、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或者维护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开展动物防疫机构人员培训工作。当前处于疫情期间,可以减少定期开展专家面对面交流活动或者是工作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的次数,但是相对应地需要增加网络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建立一个全国各个地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相关人员都能够登录并且发言的网络平台,并且专家学者可以将动物疫病研究的资料以及具体的防疫办法上传到平台上。也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实现跨时空的交流,动物防疫人员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或者其他地区的兽医咨询,以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再者,除了技术知识培训以外,还需要开展服务精神培训以及责任意识培训,让各个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工作人员认识到服务态度对于知识推广以及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将服务水平发展和知识水平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而为了激励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服务水平提升的相关工作,可以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日常设置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其中基层养殖户是该监督环节的重要人员,能够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具体工作提供不同的建议。此外,还可将这些意见与评价直接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挂钩。
想要做好监督管理,就必须提升工作执行效果,调配专业人员从事监督管理,完善监督人员队伍建设,对监督人员的工作情况也需要进行监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监督管理重点和细节对于违法行为要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制定可行、合理的执法程序,提升检疫和监督效果。还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进行动物管理工作,这种方式需要养殖户积极配合,将动物管理的细节都记录下来,确保没有遗漏,为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4]。
此外,有效完善食品安全的基层保障程序,建设健康的养殖场所,为养殖业提供优质的畜牧品种,控制或者消灭寄生虫等传染性疾病,为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设置第一道防线。
综上所述,动物检疫工作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动物防疫机构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还存在着许多因素会造成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当前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源头上减少在动物检疫过程中出现的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保障食用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