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军
(山东省单县谢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单县 274300)
重茬种植也称为连作种植,简单来说是指在同一田地中连续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从目前农业种植情况来看,重茬种植会造成多种农作物减产,主要表现在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这不仅会造成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植株死亡、绝产的情况。面对目前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农作物的复种指数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途径,基于此,为了保证农作物种植的产量,减少重茬种植存在的危害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从目前山东玉米的种植情况来看,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食用、加工、饲养等多个方面的需求量都较大。2022年山东玉米的播种面积为5500万亩,针对今年夏季降雨时间较晚的问题,为了保障农作物的种植,将一些未能赶上种植时间的农田都改种了玉米,产量有明显的增长,但是一些地区本应轮作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改为了重茬种植玉米,增加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玉米的产量下降。重茬种植玉米会造成玉米植株的长势弱、籽粒品质较差、玉米种植产量下降等情况,经济收益明显减少。
2.1.1 重茬种植加重玉米病害
玉米重茬种植会使土壤中上茬农作物留下的秸秆以及病原菌含量过大,此种情况下就会造成病害的大范围蔓延。例如猝倒病,猝倒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植株扑倒、根部腐烂;大斑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上先出现青灰色的斑点,伴随着病症发展,青灰色的斑点不断扩大,当空气中的湿度较大时,会变得更为严重,呈现为褐色的病斑,对玉米的危害很大,影响到玉米的果实;苗枯病的发病期主要在幼苗的出苗阶段,在出苗的过程中出现幼苗枯萎死亡的现象;玉米重茬种植最常见的病毒病为矮花叶病,此类病症会导致植株不能正常地生长,生长高度明显低于正常植株,其症状为玉米叶出现白色的斑点,叶尖发黄。重茬种植严重的会造成土壤中病原菌含量增加,在相同的种植环境中,连作的时间越长,病害发生造成的影响越大[1]。
2.1.2 重茬种植加重玉米虫害
重茬种植玉米时会增加土壤中虫卵的基数,土壤中秸秆、杂草的数量会明显增加,特别是由于种植方式不科学,将未经过有效处理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秸秆上残留的虫害就会留在土壤中,从而增加虫害发生的概率。例如,蚜虫会存在于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严重啃食玉米的叶片、根茎等,造成玉米作物生长停滞、发育不良。而且蚜虫遇到适宜的环境便会迅速繁殖寄生,对于玉米的生长危害是巨大的。玉米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钻心虫,是一种危害性极广的害虫,除了会危害玉米外,还会危害高粱、谷子、甘蔗、水稻等农作物,是世界性害虫。玉米螟身体呈黄褐色,体长偏小,幼虫会啃食玉米的嫩茎,破坏茎秆组织,造成植株受损,据调查显示,每年光玉米螟造成的玉米虫害就占所有玉米虫害的30%,造成玉米减产严重,如果玉米连作或者播种时间较早且水肥充足,会加剧玉米螟产卵危害。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还会影响玉米的质量。
2.1.3 影响玉米根系正常生长
玉米重茬后,翻耕层中的土壤状态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受到光照、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的影响,不仅减少了土壤中原本有益于玉米生长的成分,还抑制了一些益生菌群的生长繁殖,而一些有害的物质会在土壤中快速扩散,影响了土壤中菌群的平衡,大量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对玉米根系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肥料的吸收受到阻碍,造成玉米减产。此外,土壤的理化性质还会影响肥料的分解,影响肥料对玉米生长的养分供给效果。
玉米的重茬种植会使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长期吸收单一的养分,容易造成土壤中的部分微量元素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土壤的养分失衡,各营养元素之间发生拮抗现象。玉米的生长对锌、铜、铁、硒的需求量较多,因此长期重茬种植就会造成土壤中的此类元素含量严重不足,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缺少此类元素,会引起土壤出现缺素症,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从而造成玉米产量下降、品质不高等问题[2]。
玉米种植的重茬种植使得玉米植株根系长期产生相同的分泌物以及病原菌,会造成大量的有毒物质积累,此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会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玉米植株发生僵化停滞、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以及根系不发达等问题。
为了降低玉米重茬造成的减产损失,可以采取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的方式,保证其他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与玉米不同,避免生长所需求的养分相似,导致轮作对土壤的改善作用不大;也可以根据对土壤成分的检测确定可以与哪些农作物轮作种植。轮作一般分为“三区轮作”和“四区轮作”,“三区轮作”一般可以与大豆、花生等进行轮作,“四区轮作”可以与马铃薯、甜菜、谷子等进行轮作。制定科学的轮作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重茬带来的减产影响。
玉米重茬种植造成的减产问题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玉米所需的营养成分减少,基于此,想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土壤中的成分,可以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调节土壤的营养成分,还能有效地分解土壤中的农作物残留,将其分解为酸、醛、醇等,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杂草的生长,促进菌群代谢产生有利于玉米生长的元素,从而达到改善玉米生长环境的作用。此外,在施用有机肥时,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有机肥的微量元素成分,合理地配比肥料配方,达到补充微量元素的目的。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种子选得好,玉米才能茁壮生长。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不同,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能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时,应该按照实际情况选种,因地制宜,更有利于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
在玉米种植中,目前常见的种植方式是大垄种植,玉米植株之间的间隔较大,基于此,可以与植株较矮的农作物进行间作套种,例如,与花生、马铃薯等进行交错种植,不仅可以提升土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田地的通风透光性[3]。此外,还能通过此种种植方式提升经济收益,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也实现了间接轮作的目的,达到平衡土壤环境的效果。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将秸秆的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从而起到改善土壤环境的作用,但是在进行秸秆还田时,应对秸秆进行处理后再还田,避免秸秆中携带的病虫害带来严重的病虫害问题。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使土壤松散,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起到增肥增产的作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为了科学地改善玉米重茬种植造成的影响,我国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了抗重茬剂,使用抗重茬剂可以降低重茬种植对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使用抗重茬剂可以提升玉米根系的活性,提高玉米的生长健壮程度,达到改善生长条件、增产增收的目的。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作物,不但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对农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面对重茬种植造成的玉米减产问题,需要重视,并科学地落实解决措施。在玉米种植中采取轮作、施有机肥以及使用抗重茬剂等方式,可以降低重茬对玉米的影响,改善土壤环境,从而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科学有效地解决重茬问题,提高玉米的产量,进而促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