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彬 崔建美 武淑娟 虞跃跃 李佳凝 邹德辉 陈清 孙娜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在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社会对针灸推拿人才的需求激增,既要满足健康服务需求,注重基层针灸人才培养,又要满足学科发展需求,提升高端学术人才的培养质量[1]。因此,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教育既要保持针灸知识体系的传统内核,又要注重针灸学术进步[2],传承与创新是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命题。2013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批准了“河南邵氏”“甘肃郑氏”“澄江针灸学派”等11 家传承工作室,2017年通过验收,2019 年开始第二轮建设,这一举措为针灸学术流派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针灸注重理、法、方、穴、术[3],流派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临床疗效是生命力[4]。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作为“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与二级工作站”和“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二级工作站”,以“自主学习与有效互学相结合、口传心授与示范身教相结合、实践操作与大创实验相结合”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开展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创新,多途径、多角度、多手段提升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的针灸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合针灸推拿学专业刺法灸法学课程“第九章近现代医家刺灸经验”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近现代针灸医家及针灸学术流派的文献收集(包括文字资料及视听资料),整理并自主学习各流派杰出学者的学术专长、针灸治法、选穴、技法等方面的临床特色、治学精神,制作PPT 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演示各流派特色的针灸技法,根据“近现代医家及针灸流派经验总结是否准确、讲解内容是否熟练,理论和知识是否具有深度与广度,回答问题是否准确,针灸技法演示是否规范、熟练,团队配合度,PPT 制作,讲课时间控制,听众是否获得新知识新理论”等,采用个人自评、被操作者评价、组内互评、他组互评和教师评价[5]等综合予以评价。通过学生对针灸学术流派经验的自主学习,同学间的讲解交流促进有效互学,加强学生对传统针灸学术流派的学习。刺法灸法学课程还讲授以特定的局部器官或者区域作为刺激部位,针具小而治疗部位局限的头皮针[6]、耳针、眼针、腕踝针等微针学派内容,并开设以运动、神经解剖学与生理学为基础,改进针具并在治疗时更多地考虑局部软组织的解剖关系的解剖学派课程——浮针疗法[7],突出介绍各针灸学术流派在取穴思路、创新施治部位、针法创新、针具改制的特色[8],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师采取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单科进修、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及实践教学能力[9],同时结合“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与二级工作站”和“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二级工作站”建设,积极弘扬和传承邵经明教授、郑魁山教授的针灸学术思想,推广其临证经验和特色针灸技术,促进和推动河南邵氏、甘肃郑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和发展,参加传承工作室举办的传承与培训活动并做主题讲座5次,组织“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学习班”2 次,“甘肃郑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学习班”1 次,培训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及全国基层针灸医师、中医医师1500 余人,培训华北理工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师生600 余人。
在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师自身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借助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每一位导师指导针灸推拿学专业20 名同学,教师总结针灸学术流派在理论基础、基本功练习、取穴精炼、补泻手法及气至病所、辨证归经以施针、时间医学、综合治疗等7 个方面的共性[10]及各个学派的特色,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实践需求等[11],分别开始相应的训练,如一年级学生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基本功练习和腧穴取穴练习,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注重补泻手法及气至病所、辨证归经以施针的练习,四年级学生注重时间医学、综合治疗和学派特色技法的练习。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心领神会、模仿实践,学长助教以及上届与下届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模仿,口传心授与示范身教相结合传承针灸学术流派的学术观点、技法、技能,学生对针灸学术流派精华的吸收、领悟和继承,逐渐强化为自身的技能,并躬体力行,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博采众长的应用型针灸推拿人才。
通过经络腧穴学技能实训、刺法灸法学技能实训、推拿手法综合实训、针灸治疗学见习、推拿治疗学见习等课程加强各学术流派针灸推拿技能训练,强化实践考核,包括课上技能操作阶段性考核、课下微格训练强化(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并录像,然后进行自我点评、组内点评和教师点评,学生根据反馈的问题再练习,直到掌握操作要领为止)[12]和期末技能操作考试,提高学生针灸实践技能。通过“感受针灸推拿”社会实践、假期针灸医疗实践、举办及参加“针灸技能大赛”、针灸推拿科实习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临床操作机会,使学生的针灸操作技能得到更好的训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针灸操作技能。
同时,不管是兴趣推动,还是社会发展飞速,就业压力加剧,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及动力均较为强烈[13]。通过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以“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依托,鼓励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积极申报针灸学术流派研究的自主创新设计性项目,在针灸器具改良优化(如“实用新型温控艾灸盒”“多功能针灸计数仪的发明与研制”“新型无烟艾灸器”“火罐吸附式辅助拔罐工具”[14]等)、针灸治疗临床效果观察(如“郑氏针法之热补法、凉泻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15,16]和“基于数据挖掘和临床调查的针灸时效关系研究”等)、针灸作用机制(“三穴五针法”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ERK1/2 表达的影响[17,18])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研究,在针灸学术流派传承基础上加以创新。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学专业采用“自主学习与有效互学、口传心授与示范身教、实践操作与大创实验”三结合的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手段开展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创新,借鉴各流派学术成就,遵循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19],可提高学生临床针灸技法,启迪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领域,为培养新时代“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针灸推拿学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