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武 杨建宇 李 杨 张朝杰 仪忠宝
(1.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项目组,北京 102206;2.北京市昌平区天通益康中医门诊部,北京 102218;3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慢病医养中心,北京 100031;4 北京知医堂中和医管,北京 100031;5 北京中科康保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96)
“中和”的含义为不偏不倚,意在和谐,其观念发轫于儒家,且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核心之一即为求“中和”,是修身治世的根本[1]。言上医治未病,顺阴阳,守神明,畅气机,怡情养心,续命延年为“中和”理念的核心思想[2]。经方具有卓越的功效,且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不可拘泥于固定药物,需以辨证的思维认识经方。经方主治明确,方药简单明了,且经方改一量换一名,动一药换一名,同时经方相应的功效与主治也随之发生改变,以更加严谨的态度调和经方,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辨证论治[3]。中和医派掌门人杨建宇教授对免疫性疾病诊治有独特见解,在临床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例,探讨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验传承。
中医之实为中和之医,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导致不同程度的疾病发生,采用平和无害的医药手段进行辅助治疗是中和医派的根本,能够呈现人体气血相对平衡的状态,维持气血稳定的局面,所有治疗措施均是以补偏救弊为基础,达到固本培元的作用[4]。中和医派较为注重气血之和,其真正含义在于维持阴阳气血平衡,同时包括机体内外间的平衡,促使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调节,将体内的动态平衡与协调通过气机升降出入形式完成,中和医派思想对中医学的病理、生理、诊断、养生、治疗、药物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中医诊疗方法的根本在于纠正气血偏衰偏盛现象,协调阴阳气血的动态稳态平衡[5]。
肝肾不足,肾督亏虚,附加感受处邪,合邪内外是形成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病因。由于先天督亏肾虚,脏腑失调,痹阻痰瘀,而后天湿热风寒之邪乘虚侵入,或因劳累过度、外伤等因素诱发强直性脊柱炎[6]。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是肾督阳虚,阳气不化,入侵寒邪,使筋脉失于淖泽荣养,进而导致脊柱佝偻[7]。人身阳气之海在于督脉,督一身之阳,肾府在腰,与足太阳相表里,肾督两虚,寒邪入侵,阳气无法开阖,寒气从之,乃生大偻[8]。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先天肾阳虚衰,失温督脉,外感寒邪,外寒与内寒相合,凝滞寒性,凝痰成瘀,致使脊柱僵直疼痛、变形强直[9]。因此,杨建宇教授认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牢记肾精亏虚,经脉痹阻之重要因素,而核心在“筋”在“脉”。所以,心、肝、肾、脾缺一不可,调气血,调心脉尤为重要,所以,治在“肝”治在“心”,而不忘肾脾。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肾虚督空为本,瘀血湿热为标,贯穿疾病始终的重要因素为肾精亏虚、经筋失荣。在疾病的急性活动期则以瘀邪湿热、经脉阻痹为主要因素。
2.1 辨证论治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而言,各种治疗方法各有不同,缘于各路医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不同患者的痹证特点,可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等方面诊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可分为3 种不同的类型:其一,分为湿热毒瘀、寒热错杂、肝肾气血亏虚3 种类型施治[10];其二,分为肾虚督寒、邪郁化热、痹阻肢节、邪及肝肺4 种类型施治[11];其三,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气血虚痹、肝肾虚痹4 种类型施治[12]。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之核心:重气血,调肝肾,治心脾,祛湿寒,舒经筋。
2.1.1 湿热毒瘀 寒热错杂 肝肾气血亏虚型 湿热毒瘀型以通络化湿、清热解毒、止痛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四妙丸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以除湿祛风、温清并用、通络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肝肾气血亏虚型以补肝益肾、调和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应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气血阴阳的偏盛选择药物,并注重驱邪与扶正,扶正应重在气血,而驱邪应重在除湿。
2.1.2 肾虚督寒 邪郁化热 痹阻肢节 邪及肝肺证 肾虚督寒证以强督补肾、活络祛寒、强筋壮骨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补肾强督治偻汤治疗,方中含有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熟地黄、鹿角胶、金狗脊、独活、羌活、杜仲、炙麻黄、川牛膝、续断等多味中药;邪郁化热证以利湿清热、强督补肾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方中含有生地黄、骨碎补、续断、炒黄柏、苍术、川牛膝、杜仲、鹿角霜、金毛狗脊、秦艽、羌活、桑枝、地鳖虫、赤芍、桂枝、知母、白芍等多味中药;痹阻肢节证以强督补肾、祛湿寒、利关节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补肾强督利节汤进行治疗,方中含有补骨脂、骨碎补、鹿角胶、金毛狗脊、杜仲、地鳖虫、羌活、防风、川牛膝、独活、桂枝、片姜黄、白芍、赤芍、制附片、知母、炙麻黄、制何首乌等多味中药;邪及肝肺证以强督补肾、调理肝肺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补肾强督调肝汤治疗,方剂中包含补肾强督治偻汤所有药材,并在此基础上添加片姜黄、枳壳。
2.1.3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气血虚痹 肝肾虚痹 风寒湿痹以除湿祛风、壮督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乌头汤加减治疗;风湿热痹施治以除湿祛风、壮督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气血虚痹以除痹壮督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圣愈汤加调和气血治疗;肝肾虚痹以益肾补肝、扶正通痹壮督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2.2 其他疗法
2.2.1 中成药 临床应用中成药伸筋通痹丸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中含有青风藤、麻黄、伸筋草、木瓜、当归、杜仲等多味中药,治疗效果显著[13]。二藤合剂与雷公藤多苷片是常见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二藤合剂中含有鸡血藤、南蛇藤等中药,可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程度、晨僵持续时间、枕墙距离、指地距离等临床观察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肾功能水平,对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晨僵改善时间均具有改善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好[14]。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经常会让患者服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之类的中成药以辅助治疗,心主脉,肝主筋,而脊柱炎之病在“筋”“脉”,逍遥丸类恰好正中病机,效果显著。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确切,患者又乐于接受。
2.2.2 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马伯俊等[15]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与针刺联合西医治疗组,针刺取患者颈夹脊穴、阿是穴、华佗夹脊穴及腰背部的督脉穴与膀胱经穴,针刺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赵雅楠等[16]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对照组与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取患者双侧白环俞、肾俞,穴位埋线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晨僵时间,并调节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温泽发等[17]和桂林中医街国医大师孙光荣和中和医派医馆杨建宇教授及其徒弟陈金进、孙志军等,采用蜂针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变脊柱进行治疗,选用交替疗法进行,取穴膈俞、大抒、秩边、肾俞、血海、肝俞、阳陵泉等,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血沉及炎性因子指标,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杨建宇教授明确指出,严防蜂毒过敏,做好预案,以防意外。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2.2.3 推拿疗法 李洁等[18]和北京知医堂中和医馆李杨教授与其徒弟张朝杰等发现,推拿按摩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于按摩可使患者的筋结舒畅,促使血脉流通,按摩患者经络可达到疏通郁气之功效,摩其壅聚可散瘀结之肿。黄儒[19]采用推拿整脊平衡手法与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表明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杨建宇教授认为,推拿治疗是局部改善经筋的气血运行的同时,改观全身经筋系统的正气和气血调节,可以帮助气血生态恢复,缓解症状获得良效。
2.2.4 药气浴(温泉、药浴)疗法 药气浴疗法具有加快血流的作用,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新陈代谢,使肌肉痉挛得到缓解,且降低末梢兴奋,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通过疏松腠理,可达到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具有祛邪除湿、祛风散寒的作用,产生理想的抗炎作用,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以杨建宇、赵建明、李杨、魏素丽等中和医派创研的经方药浴体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辅助效果显著。王晶等[20]将药气浴疗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表明药气浴(温泉、药浴)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值得特别提醒的是,药浴不可大汗,更不过多汗,这不但是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强调的,也是医圣仲景反复强调的。
2.2.5 导引 唱歌 体育锻炼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可适当配合系统的功能锻炼,尤其是导引(气功)和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关节的运动功能恢复。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为首席的科学家研创的独特的具有“爬行”技艺的功法的导引,更有良好的效果。肖军[21]对患者实施一套系统的体操治疗,指导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每日上下午各做1 次体操,每次做30 min 左右,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患者体力明显较治疗前提升,北京知医堂·中和国医馆课题组的音乐疗法,不但让音乐环绕患者,而且让患者唱一些欢快愉悦的歌曲,对改善症状助力康复疗效显著。表明导引、唱歌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各种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中心思想离不开方剂治疗,其他疗法的治疗效果均建立在经方治疗之上,侧面印证了在临床治疗中,经方仍占据较高地位[22]。通常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都较为注重药物的君臣关系,君药与臣药的搭配可直接决定治疗的有效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纷杂,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佐药运用的侧重点也不同,不宜用药过猛,且药方的总体不宜过于温燥,也不宜过于寒凉,应从疾病的整体入手治疗,做到寒热全面调和,攻补协调均衡,为杨建宇教授中和思想的体现[2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病位的认知,不可忽略肝经/ 肝藏在发病及康复过程中的意义,肝主筋,脊柱炎的病在经筋,因此中和医派重在气血调整,重在养血、柔肝、舒筋,是杨建宇教授治病疗效显著的亮点,且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并在临床治疗的实践中拓宽思路,同时对经方的发扬与传承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认为诊疗应以病机为治疗着重点,将“肝”“筋”紧密相连并引入诊治体系,将辨病治疗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以平为期,即为“中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